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帝殷 > 第一百一十七章 摄政秦王

帝殷 第一百一十七章 摄政秦王

簡繁轉換
作者:长乐驸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21:38: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太后有诏,《左传》有曰,天生民而立之君。高皇帝托江山社稷,亿兆黎庶与天子,使四方牧岳佐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以相辅佐。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今天子违逆高皇帝遗政,悍然削藩,纵子欺杀宗室手足,万方之罪,责在一人。手足不睦,四方不靖,忠义不察,实获罪于天,不可恕也。

诸臣之责,在佐天子而平天下。诸臣之过,见天子有失不加谏言,本为大不逆之恶。

然,彻侯勋贵,外戚元老,皆从高皇帝平天下有功之臣。今临淄王冒死奏请太后宽恕,以观后效,还望诸臣再三勉之,勿再负罪。

今天子骤崩,八方俱哀,亿兆黎庶泣血。然国不可一日无君。今有临淄王,宗室翘楚,高皇帝血脉,举义起兵,匡君得失。其意在佐天子而治天下,今天子弃社稷而去,当由临淄王择贤者另立新君,以使四方牧首咸知,以慰天下黎庶之心。

今册封临淄王摄政秦王,总揽朝政,节制天下兵马。群臣元老、宗室外戚、彻侯勋贵,自当佐秦王而奉新君……”

上好的丝帛,写就的太后旨意,在宣室殿,在群臣面前,由长安侯符亚戊逐字逐句读出。

那些被迫来到宣室殿的群臣在听完后,脸色纷纷巨变。

有的心如死灰,不敢相信太后居然会为一个反贼背书。

有的面露思索,偷看符亚戊,心中猜测符氏是不是已向临淄王投诚。

还有的,如丞相赵错,则是满脸怒容,愤而打断符亚戊。

“奸贼!”

符亚戊一顿,一双无光的眼眸看向赵错。

高台之上,临淄王拄剑而立。在他身侧,殷蛟怀抱讨伐剑,同样看向赵错。

有一说一,殷蛟其实挺惊讶那个死儿子的老太后居然会为凶手背书。

这份旨意,他和临淄王早就看过,话里话外的意思,其实都将主罪加在天子身上。

对一个刚死儿子的老妇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只能说,他没想到这些尊贵之人内心也会如此软弱妥协。或许,这其中也有符亚戊的功劳。

老太后明明是儿子被杀,却还要捏着鼻子,把罪责堆在儿子身上,同时还要为凶手背书。

啧啧,这恐怕也是独一份的。

赵错大骂符亚戊,“高皇帝待你不薄,天子更是以长辈事你。今反贼弑君,而你丧师辱国,不思为君报仇,竟敢在此妖言惑众,该杀!”

不少仍旧思慕天子的大臣心中纷纷叫好。

实在是,符亚戊太离谱!

不提君臣之情,便是高皇帝的恩德,以及符亚戊乃是天子舅父这两点,对方都不该投降。

更何况,这份太后旨意,居然是符亚戊拿出来宣读。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若是太后不知情,那就是符亚戊欺瞒太后传下旨意。

若是太后知情,还不知道这人是如何逼迫老太后同意。

这干得已经不是人事,而是不忠不义的畜牲行径!

符亚戊五脏六腑俱痛,拿着旨意的手都在颤抖。他无话反驳,整个人仿佛被抽光精气神一样萎靡。

许久后,他沙哑着嗓子,说道:“此乃太后旨意,尔等若是不信,尽管上前验明真伪。”

群臣没有人敢动,都在等着赵错的下一步动作。

这时,赵错果然不负众望,再度开口质疑,“这是反贼之意,不是太后之意!”

符亚戊不说话,就是这样平静的看着对方。

后方的临淄王也不说话,同样在等待着什么。

殷蛟则面无表情,看着愤怒的赵错无能狂吠。

紧跟着,陆陆续续走出十几名大臣质疑这份太后旨意。

这些人数量并不多,只占宣室内大臣数量的一两成左右。

他们各个义愤填膺,或是骂符亚戊奸贼,或是质疑旨意真伪,又或是直接怒喷临淄王造反等等,不一而足。

吵吵嚷嚷过去一柱香时间,符亚戊依旧不为所动,仿佛雕塑一般,任由那些反对的臣子破口大骂。

若非殿内站着临淄军士兵,只怕这些人要上前活活打死符亚戊。

便在此时,一人突然走出来,上前查看符亚戊手中太后旨意,而后转身向着临淄王一拜。

“太后旨意确凿无误,鹿城侯韩琉,拜见摄政王。”

随着韩琉走出来站队,紧跟着廷尉陶吴同样上前装模作样查看一番太后旨意,而后向着临淄王一拜。

“臣廷尉陶吴,拜见摄政王。”

有一有二就有三,在符亚戊变节,韩琉、陶吴带投的情况下,接二连三有人走出来拜见摄政王。

“臣太仆章……”

“臣典客叔予……”

“臣少府……”

“臣太中大夫……”

陆陆续续,剩下没有追随赵错的大臣们纷纷选择投诚。

连天子舅父,太后弟弟,长安侯符亚戊都变节了,他们为什么还要继续咬牙死撑?

搞不好,临淄王暴怒之下大肆屠杀,整个长安所有的勋贵彻侯都得被拉出去通通砍头。

既然有符亚戊当带投大哥,他们又何必自寻死路。

反正,临淄王也是高皇帝血脉不是。

他们只是换了个效忠的对象,但这天下还是殷室的不是。

不管太后的旨意是真是假,临淄王现在掌控他们所有人的生死却是真的不能再真。

在有人带头投降的情况下,他们跟着投降,应该也不算什么。

现在剩下没动的,还有御史大夫张不害、宗正大宗伯二人没有表态。

赵错看着这些墙头草,气的说不出话。

“你……你们……奸贼,反贼,逆贼,恶贼!”

此刻,赵错公然咆哮宣室。

殷蛟挑挑眉,心中给赵错起了个外号。

赵四连。

咳咳,意识到自己有点走神,殷蛟连忙回神,看着那些投降的大臣。

除却战死的郎中令、中尉、卫尉等武官,其余三公九卿诸大臣大夫,基本上都选择投降。

当然,站在丞相赵错那边的也有几个九卿。

如治粟内史、奉常、少府。

嗯,宗正还没有表态。

没有表态的御史大夫和宗正,此时此刻显得无比碍眼。

投降的和没有投降的,都将目光转向那俩人。

宗正大宗伯是高皇帝同父异母的兄弟,年事已高,殷蛟之前见过几次。

至此时,他颤颤巍巍的摇头,长吁短叹。

“拜见摄政秦王。”

他没有去检查那份太后旨意,在他看来,完全没必要。

如果说别人投降还有心理障碍,比如他们食天子俸禄,却没有为天子守节。

那大宗伯完全没有这份心理障碍。

因为临淄王是高皇帝血脉,天下还是殷氏的。

只这一点,他就没必要找死。

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无论是高贵如九卿,还是下贱如平民。

在死亡面前,都怀着最原始的畏惧。

只不过,有的人宁为守节而死,而有的人选择苟且偷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