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帝殷 > 第二十六章 僵持

帝殷 第二十六章 僵持

簡繁轉換
作者:长乐驸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21:38: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因很简单,这涉及到朝廷的战略问题。

首先,要是放开手脚去打楚贼,符亚戊有七八成胜算把高皇帝这个逆子摁在地上暴打。

但是不能!

因为他背后有临淄国,朝堂君臣一致认为临淄国不可信任,有反复摇摆,伺机造反之意。便是他自己,同样也是如此认为。

不能完全信任临淄王,这也就意味着他不可能将自己主力从彭城转移。

如此一来,楚逆不来打,一味与自己对峙,他也只能耐着性子寻找对方破绽。

可最大的问题在此刻暴露。

楚逆可以肆无忌惮的往后拖,但是他不能!

不是朝廷拖不起,而是不能拖。

因为,若是朝廷不能以雷霆之势扫灭楚国,那北方的诸侯王可就要生出其他不该有的心思。

这样一来,危机不仅不会解除,反而会加剧!

总结而言,朝廷对楚贼是有大优势的,但是现在迫于整个天下的大局势,符亚戊必须要保证临淄王不动,他才能动。

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

比如,他现在不管临淄王,南下与楚王发起决战,万一临淄王造反切断他后路,自己这十几万大军不说全军覆没,那也是十不存一。

同时,朝廷遭此大败,北方的诸侯王还能坐的住?

再比如,他继续僵持下去,虽然可以保证楚逆无法北上和临淄王不敢造反,可问题同样无法回避。

僵持的越久,北方的诸侯王就会认为朝廷外强中干,他们一样会生出其他心思。

毕竟,北方的诸侯王甚至要比楚王和临淄王更加狂傲。

当年为什么只有楚王太子和临淄王太子入关伴读储君?

是朝廷没有要求北方诸侯王送王太子来吗?

不,不是,而是他们以各种借口推脱!

从这一点来看,北方的诸侯王就值得以最大的恶意揣测。

身为中枢大臣,相信一个诸侯王不造反的原因只能有一个。

那就是他没有造反的实力!

如同他们现在捏着殷蛟不放一个道理,临淄王有造反的实力,所以就不能绝对信任。

否则,只要他有造反的实力,那就必须默认他是潜在的‘反王’。

如果这点觉悟都没有,他又怎么可能得到高皇帝赏识,功拜长安侯!

可惜,从对殷蛟的试探来看,他没有办法相信临淄国忠心,进而安心与楚逆对决。

在长安侯忧心忡忡寻找破局之策时,楚军阵营同样有人非常着急。

他就是济北王。

这次他倾巢出动,除却自己的王太子,其他的妻妾子女可是一个都没带。

随着他兵败南下,济北国不用想也知道会是什么下场。

他的妻妾子女,大概率要被抓去长安通通砍头。

相比较楚王的镇定,济北王是恨不得马上提兵和符亚戊决战。

但每次他向楚王提议时,对方的回答永远只有一个。

没到时候。

“兄长,再不打,等入冬,粮草不济,可就不好打啊。”

室内,济北王苦苦劝楚王出兵。

“放心吧,国内有数年粮草储备,我们耗的起。”楚王很平静的回答。

他能在江东坐稳楚王之位数年,又岂是只会镇压项氏余孽这一手?

若是他只会打仗,那楚国民生必然凋敝。

要知道,此地乃是项王起家之地,若民众不服他这个大王,项氏余孽定然会借机生事。如此一来,楚国早就分崩离析,他也不可能聚集数万大军。

眼下,他不说将楚国经营的固若金汤,但至少能保证绝对服从。

所以,对济北王的担心,他并不放在心上。

不过他也不会生硬的拒绝济北王,只是不停的好生安抚。

半个时辰后,济北王带着同样的答案离开。

不多时,唐何步入室内。

“大王,看起来济北王已经失去耐心。”

“寡人看得出来。”楚王端起酒樽轻抿一口。

唐何迟疑片刻,说道:“其实不仅是济北王,眼下军中也有不少人按捺不住。”

“寡人会安抚他们。”

唐何嘴唇微动,想说什么,可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口。

他很想问大王到底什么打算,准备如何破敌。可见大王没有说的**,他也就放弃问出来。

草草离去,室内只剩下楚王一人。

少顷,他踱步走到與图前。

“大好河山呐。”咂咂嘴,他复又摇头,“可惜,可惜。”

他的目光盯着彭城,脸上泛着冷笑。

老东西,你,敢离开彭城吗?

符亚戊不会离开彭城,最起码在他认为局势没有彻底稳固之前,他绝不会放弃这座城池。

彭城就是一个钉子,只要他占着彭城,楚逆就不敢北上,临淄王也不敢乱动。

若是临淄王忍不住造反,嘿嘿,朝廷顷刻之间便会再度派军征讨。而他,将会在彭城派兵搅得临淄国后方天翻地覆。

同时,他也能依靠彭城摁着楚军无法北上。

但是很可惜,临淄国目前没有任何动静。

而楚逆,同样如此。

当然,朝廷也可以再派遣大军进入中原威慑临淄国。可那样一来,关中守备空虚,又该怎么办,征集新军吗?

符亚戊知道,这不是不行,而是没到这一步。真到这种关头,肯定要这么做。

但问题是,天子有天子的考虑,大臣有大臣的考虑,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

或者说,他们认为楚贼是大敌,但在临淄国还没有造反的情况下,不值得关中兵马倾巢而出。

否则,打一个楚国都要倾尽全力,那北方的诸侯王又有谁敢保证他们一动不动?

总得而言,还是顾虑太多,掣肘太多。

如果非要追根溯源找原因,那导致今天这一切发生的缘由只有一个。

用棋盘砸死楚太子的储君。

可惜,这是不能说也不能承认的错误。

一旦承认,那储君要如何处置?

处置储君,等同于天子向诸侯王低头。

这样一来,天子还有威严吗?

没有。

而且处置储君,楚王就会满意不造反?

没有人能保证。

当然,朝廷还能命诸侯王出兵,不过这种脑残建议没人敢说。明知道这群诸侯王心怀鬼胎,这么做不是引狼入室?

所以,只能自己打,还必须得打赢!

又过去一个月,时间进入十一月。

这期间,双方爆发过十几次小规模战争。

目的在于抢收周围成熟的粮食。

总的来说,朝廷兵马更能打,对楚军胜率高达八成。

彭城一线占据优势,其他地方可就打得难解难分了。

比如说汝南。

在这片战场,朝廷兵马和景芮打成五五开,双方互有胜负。

但总的来说,还是朝廷更亏。

因为景芮这厮搅的汝南多地不得安生。

最近符亚戊肉眼可见变得十分烦躁,不仅是他麾下的将军们看得出来,殷蛟也看的十分真切。

原因不仅在于焦灼的战场,同样也在于长安那边。

长时间的对峙,天子有些躁动。殷蛟曾偶然听见几名偏将议论,说什么‘长安居然有人说大将军养寇自重,简直岂有此理’类似的话。

不管这句话是真是假,有一点可以确认。

长安君臣都不满意符亚戊继续和楚王对峙。他们希望看见符亚戊迅速扫灭反贼,将楚王人头送去长安。

殷蛟暗自冷笑,老登,你也有今天呐。

虽然他不能完全看清楚符亚戊固守彭城的战略意义,但他明白,符亚戊做的没错。

原因很简单,看敌人什么反应就对了。

如果彭城不值得守,楚军不会一直僵持,而是早就大军兵临城下。

要知道,造反的可是楚军,他们比谁都更想嬴。

结果现在楚军一动不动稳如老狗,真的是他们不想动?

当然不是,还不是有顾虑!

这份顾虑,就在彭城。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符亚戊大概率是没犯战略错误。

可惜,将在外,远在长安的君臣可不会和符亚戊有一样的考虑。

他们只看见符亚戊一动不动如同老龟。

或许,再过些时日,什么‘怯战’、‘通敌’、‘拥兵自重’之类的谣言就该出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