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帝殷 > 第二十八章 二轮战

帝殷 第二十八章 二轮战

簡繁轉換
作者:长乐驸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21:38: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随着时间过去,先顶不住的是楚军。

眼看情况不妙,楚王也不托大,当即命战车兵出击!

这个兵种,其实已处于渐渐淘汰的边缘,接替它的是更灵活,机动性更强的骑兵。但在正面战场面对步卒,战车无疑更有优势。

毕竟战车可比血肉之躯要猛,它们没有痛楚,一旦冲锋起来,那就是一路碾压步卒,从步卒**上碾压过去,将步卒碾压的血肉崩碎!

但战车兵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当其冲的就是它只适合平原开阔地带,一旦进入山地沼泽丛林等复杂地形,基本上宣告战车兵下线。

其次,同骑兵相比,它的性价比不高。

骑兵只需一人一马,战车不仅需要马,还需要车,同时还需要好几个士兵一起操控,压根比不了骑兵。

同时,骑兵不仅可以发起冲锋,还能利用强大的机动性进行包抄、袭击、断后,乃至于一些精锐骑兵甚至可以骑射。

反观战车只有平原冲锋这一个大优势,其他时候的发挥其实并不是特别令人满意。

楚国战车两千乘,兵三千员。楚王之所以还保留战车兵,不是它真的不可替代,也不是它可以发挥关键作用,而是没办法。

骑兵是战争机器发展的大势所趋兵种,这个道理,在秦末已经渐渐普及,后来项王的江东骑更是所向无敌。

楚王之所以保留这么多的战车,完全是因为楚国这边的战马大多是矮小的马,不构成组建大规模骑兵部队的基础条件。

此外,楚国到底身处江东,尽管也有不少养马场所,但是生产的战马完全无法和朝廷手中的陇西马、代地马等靠近草原的马种相比。

没有先天条件,自然限制楚国发展骑兵的可能。是以,楚国这才保留千乘战车。

毕竟,若是真的在正面和骑兵对冲,战车兵自然要比步卒更有优势一点。

眼下看着步卒顶不住,楚王自然不会继续令步卒补充,而是选择以战车兵破局。

他想的是,若继续用步卒抵抗,无非是加剧己方消耗,万一对方也继续用步卒对打,这边还是顶不住,那就会大大损耗军心。

士气在交战时非常重要,一支士气不足的部队,往往更容易崩溃,更容易失败。

因此,他不会坐视这种情况发生。

随着楚军步卒开始有条不紊的后撤让出战场,战车兵轰隆隆咆哮冲锋。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大规模正面战场,不存在说双方主将直接把麾下部队一股脑拿出去梭哈的可能。

首先兵种就是大问题,不同兵种只有配合才能发挥最大战力,同时出击反而会形成掣肘。

比如说骑兵冲的过快,步卒跟不上脚步,很有可能在中间被敌军拦腰截断,进而分而歼灭。

此外,几十万人一股脑涌出去,主将还怎么指挥?

都裹挟在一起,分都分不开,只会形成大混乱。

因此,当战车兵开始发起冲锋时,楚军步卒就开始慢慢撤退,同时在楚王命令下,散开成方阵分布两翼戒备,防止朝廷兵马从两翼发起进攻,进而打断战车兵冲锋节奏。

殷军将台之上,符亚戊看着远方从第一线战场撤下,分成两个方阵,分别置于楚军两翼的步卒时,忍不住暗自点头。

楚王的确有几分将才。

不要以为区区‘撤回一线战场步卒分置两翼’这种事情不值一提。

要知道,这可是战场。如果主将没有绝对信心和牢靠的掌控力,压根无法如此顺遂的将军队重新聚合成方阵,又让他们顺利抵达目的地。

大部分的庸才,一旦第一线军队溃败就会直接放弃,让下一支军队出击。

毕竟,军队虽然是整体,但组成军队的士兵却是一个个心思各异的人。

能将数千人的思想行动统一,并让他们在‘不敌’的情况下还能如此井然有序的重新聚合调度,这本身就是一种治军才华。

什么是治军?

战场之上,指哪打哪,动军如动指,毫无掣肘,一切自然而然,这就是治军。

什么是谋略?

偷袭、欺诈、设陷、声东击西等等等,这是战前谋略。

似这种大规模正面会战,谋略稍次之,治军为主!

楚王能做成这样,足以说明他对楚军的掌控力。

而楚军的那些中下层军官,必然都是一些老卒悍兵,且对楚王忠心耿耿。

无他,主将命令虽然能下达,但执行命令的却是底下的校尉、百夫长等等中下层军官。若是他们没本事,楚王命令再正确,下达的再怎么及时,那也无法做到楚王要的布局。

什么是成建制的军队,这就是,完全和流寇不同的存在。

符亚戊深吸口气,拔出插在木架上的一面旗帜交给传令兵,命令:“步卒撤回,盾车长矛兵上前!”

“遵令!”

传令兵伸手接过旗帜,下将台,骑马举旗狂呼。

“大将军有令,步卒撤回,盾车长矛兵上前!”

“大将军有令,步卒撤回,盾车长矛兵上前!”

传令兵纵马在各个兵种方阵之间奔走呼号。

随着命令下达,先是擂鼓传讯,三震之后,节奏再度变化。

先是传讯步卒撤回,再是盾车长矛兵上前。

底下各个下层军官如同符亚戊的触手一般,各自执行各自命令。

统率步卒的偏将立即命人骑马冲向战场吹响号角,随着声音传出,第一线的步卒百夫长们纷纷明白这是大将军要他们撤军,于是立刻带着弟兄开始缓慢后撤。

而在另一边,统率盾车兵和长矛兵的偏将立刻带领兵马准备无缝衔接,阻拦敌军。

这一切都基于平时的训练,否则战场上又喧闹,声音又多,谁能分的清?

不说敌人的各种擂鼓声和号角声,自己这边也是各种战争命令混杂。如果偏将听不懂,那还打个屁。

比如眼下,虽然统率盾车兵的底层百夫长压根不知道敌军是什么兵种,但是听到命令,他就知道自己应该推着车冲上前构筑防御阵线。

而长矛兵那边也是一样,非常自觉的站在那些排列好的盾车后面,举着长毛,准备干掉来犯之敌。

如果没有平时的各种军令辨析训练,底层士兵没有各种操练,眼下命令就算能传达,估计现场也会是一片混乱。

甚至有可能出现长矛兵冲在前,盾车抵挡在后的搞笑情况。

在这场战争之中,主将居高临下,纵览全局,犹如军队大脑。

军官就是四肢关节,等候大脑传讯,随时执行命令。

而底层士兵则是攻击的武器,在大脑的命令下,由军官统率,向敌军发起进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