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19章 卖爆了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19章 卖爆了

簡繁轉換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21:38:4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天微微亮,

大黄毛丫头三娘就已经闯进李逸的房间,打扰了他的清梦。

“快,天亮了,去摆摊了。”

李逸揉着惺忪的睡眼,“还早呢。”

“不早了,赶紧起来,别误了时辰。”

李逸有些无奈的起来,打个长长哈欠,伸个懒腰,三娘走出门外还不忘记交待,“记得换身干净衣服啊,”

西厢厨房,

秀芝见他起来,马上就打了一盆清水,还把毛巾和他的猪鬃牙刷子都准备好了,弄的李逸还有点不习惯。

“快来尝尝我做的豆浆和豆花,”三娘风风火火。

等李逸洗漱完,罗三娘便已经端来两碗早点,一碗豆浆一碗豆花,都还冒着热气。

先尝豆浆,

“怎么样?”

“香浓顺滑,不错。”

再尝豆花,细嫩爽滑。

大清早上来口豆浆,再来勺豆花,确实很不错。

不过就是原汁原味稍有欠缺,后世早餐店的豆浆,为提升香味和口感,还会加入核桃、芝麻、花生、香米、红枣等磨制,甚至可以加入些白糖提升甜度。

而豆花北方吃咸、辣,南方吃甜,有的是加酱油或白糖,有的讲究的还要浇卤,浇完卤加蒜泥、辣椒油,小葱、香菜等,不同的店做出来的口味各不相同。

“你这豆腐脑做的真不错,很嫩滑,堆的高出碗沿,结果看着颤颤微微的却就是不会掉,厉害。”李逸夸赞一番后问,“这一斤黄豆出多少豆浆、豆花?”

三娘告诉他一个挺意外的结果,

“十斤,豆浆、豆花都是一斤豆出十斤。”

“能出这么多吗,老豆腐才出两斤半啊。”

三娘告诉他,豆浆豆花水嫩点更好。当然,一般人想要做出这么多豆花、豆浆来也不易的,她也不瞒李逸,告诉他关键是要加洗浆一步。

黄豆要泡发充分,得泡发至两倍大,中间没有半点硬心。然后磨浆时要准备四桶水,一桶磨豆子,剩下三桶则是分三次把豆浆再洗、磨一遍,最后就能得到更多的浆。

这样再去煮浆、点卤,自然能得到十斤的豆浆或豆花,而且豆浆顺滑、豆花细嫩。

三娘准备了陶碗,

一碗差不多就是一斤豆浆或豆花。

“你说卖多少钱一碗合适?”三娘问。

“你老豆腐一斤二十文,嫩豆腐一斤十文,我看咱这豆浆、豆花,也就卖十文一碗,”

“会不会太贵了,咱一斤黄豆只出两斤半老豆腐或五斤嫩豆腐,但却能出十斤豆花或豆浆啊。”

“一个笼饼都要卖二十文钱,咱也不能卖太便宜吧?”

“五文一碗怎么样?”三娘觉得卖五文也有利润,毕竟一斤豆子能出十碗。

李逸却摇头,得按其它物价来啊。

“要不十五文两碗?”

“那别人只吃一碗?八文一碗?”

“一碗十文,第二碗半价。”李逸笑道。

“啊?”

“别啊了,赶紧吃,吃完咱们就下去摆摊开张。”

早餐就是三娘自己做的豆浆、豆花,大家都沾了光,尝到这美味。

趁着天色还早,

众人一起帮忙,把三娘做好的几桶豆浆、豆花抬到院下的北岸桥头树下,

支起一张简单的木案,摆上一摞陶碗、木勺,就算开张营业了。

这头一天营业,产品也是极简,就原味豆浆和原味豆花两种,既没有搭配的油条、馒头、包子,也没有小米粥、糯米饭、胡麻煎饼等,更没有酸豆角、辣萝卜丝、酸辣海带丝这些开胃小菜。

豆浆、豆花只有一种调料,可以按顾客需求加点盐,撒点葱花,其它的白糖、蜂密、酱油这些自然是都没有的。

定价也是按李逸建议,十文一碗,第二碗半价。

这个价比赶集卖豆腐利润还高一些,

“有人来了,”三娘激动的喊道,桥南岸的路上,有一伙人正赶着骡马过来,七八个人,十几头骡马,应当是个商队。

这么早,李逸估计不是早上才从长安城出来的,应当是早上从韦曲过来的,看这样子,大概是要往子午关去。

这种长途出行的商人,正是李逸心中的目标顾客。

附近路过的村民,可没多少人舍得喝豆浆吃豆花的。

“赶紧吆喝起来吧,”李逸笑道,还让狗剩几个去把准备好的草抱来。

那行人刚上桥,三娘就赶紧马上勺了碗豆浆和豆花摆在桌上展示。

“诸位这是一早从韦曲来,要往子午关去?这大早上就已经走了十五里路了,这里歇歇脚吧,我们这有热乎的豆浆和豆花,都是刚做好的,十文一碗,第二碗还只要半价。”

三娘是个胆大的,从小跟着她爹赶集卖豆腐,也是能说会道,毫不怯场,直接就迎上前招呼。

“我们带了干粮捏。”一名汉子道。

“带了干粮也歇歇脚,我们这有免费的甜井水,喝口水歇歇脚,也让骡子歇脚饮水,我们这还有些干稻草可以让骡子嚼几口。”

她这般热情,弄的带队的那个老头倒是印象不错。

“我们也常走这条路,以前这也没见有摆摊卖豆浆豆花的啊。”

“我以前都是赶集卖豆腐的,今天也是头回在这支摊,叔叔伯伯们帮忙捧个场开个张吧。”

李逸这时也走上前,“大家赶紧歇歇脚,我们这口花豆浆可不一般,名字西施豆浆,嫩滑鲜爽,你们尝一下便知,若是不好吃,不要钱。”

有个大汉就开玩笑,“这姑娘长的倒是真好看,就是不知豆浆好不好吃,不好吃真不要钱?”

“那当然,不好吃不但不要钱,你还可以骂我。”李逸拍着胸脯道。

大家就笑,

领队老头便道,“远远闻着很香嘞,那就尝尝,每人来两碗,第二碗半价是吧?”

“每个人第一碗十文,后面的都半价。”

如今笼饼一个都要二十钱,这十文一碗的豆花,第二碗甚至半价,还是比较实惠的,

他们确实从韦曲出发,一口气赶了十五里路了,这会也是有些饿了,虽说身上带了些干粮,但干粮哪有这香喷喷的豆花豆浆好吃。

八个人,每人都要了两碗豆花,明显他们觉得豆花比豆浆顶饱划算。

“要加点盐和葱花吗?”

“加,”几人异口同声。“多加点盐。”

“胡麻香油加不,熟榨的,香的很嘞。”

“加,”

“要额外加钱不?”老头问了一嘴。

“不用。”

“那就都多加点,哈哈哈。”

“好嘞,十六碗豆花,多加葱花、细盐和香油嘞。”李逸笑着喊道。

三娘赶紧揭开装豆花的木桶,麻利的开始舀豆花,她动作娴熟,几勺正好一碗,而且还能把豆花舀的不碎不散,堆在碗中突出,一颤一颤,欲掉不掉,特显这豆花的不凡。

李逸则打下手,撒葱花、撒细盐,最后再倒上点熟榨的胡麻香油。

条件简陋,

也没有椅凳,大家倒也不讲究,

每人过来先端了一碗,随便圪蹴在一边就开吃。

新鲜热乎的豆花,虽仅加了点葱花细盐和香油,但却都让商队的人吃的赞不绝口。

二十钱只能买一个笼饼吃,或是买一大块豆腐,但在这摊上却能吃到三碗这样加料的豆花。

领队小老头看着干巴,却一口气就把两碗豆花吃完了,然后看着那边香喷喷的豆浆,又要了一碗。

豆浆里也撒点葱花、细盐,豆浆本就很香浓,也就不用再加香油。

“你家这豆浆很好喝嘞,挺香也挺浓,还以为都是水。”

这边伙计们吃着豆花,那边狗剩几个孩子还帮忙拿了草喂骡子,而秀芝也帮商队的人把水囊、葫芦给再加满井水。

“味道真不错,你们以后天天在这摆摊卖豆花吗?”

“嗯,”

这开张的第一单生意出奇的顺利,商队都给予极大赞许,最后一算,八个人吃了二十八碗。

基本每人都吃了三碗,还有四个人吃了四碗。

总共一百八十钱,

商人挺满意的,“用半匹绢抵付可否?”

“匹绢如今直三百六十钱,半匹绢恰好一百八,刚好,可以的。”李逸对于付铜钱还是付绢,并无意见。

隋唐钱帛兼行,绢虽说分割不便,但一般半匹、四分之一匹也是可以的,更小就不行了,那会破坏绢的使用价值。

半匹绢两丈,四分之一匹是一丈,这都是不会损坏绢价值的。

“人歇息吃饱了,骡子也饮喂歇脚了,真不错。”

领队痛快的从骡子上取下来半匹生绢,李逸和三娘也展开查看了,确认尺数、质量都对,这桩交易便算完成了。

商队也没急着走,坐在树下聊了会。

李逸也趁机拿出一些腐竹给商队老头看,刚才聊天中李逸已经得知,这小老头来头不小,正是京兆韦氏家族的一个商队管事,专门跑长安到汉中这条商路,往来贩货交易,每年为韦氏赚不少钱。

他们去汉中主要就是贩药材回来,

“这是?”

“这叫腐竹,也是用豆制成的,用清水浸泡一两个时辰即可发开,可荤、素、烧、炒、凉拌、汤食等,食之清香爽口,荤、素食别有风味,且极有营养。”

李逸也是知晓他们是韦家的商队后,才拿出来推销的,

韦管事拿着一根左瞧右看,还掰下一点放嘴里尝试,不过他并没有买的意思。

“我给老哥你装一点,你回头可以泡发了做菜尝尝,若是觉得好,以后也可以随货带销,这个腐竹,现在整个天下,也就我们独家一份,别地可没有的好东西。”

“这腐竹啥价?”

“一百五十钱一斤,”

这个价格让韦管事有点惊讶,“你这是跟猪肉一个价了。”

“猪肉也只是贱肉,贵族世家可都还不屑吃,我这腐竹却别处没有的上等好货,这虽是素食,但天下吃素却又有钱的人可是很多的。”

韦管事也是马上想到了有钱又吃素的和尚,还有那些信佛的居士们。

“这价格有点贵了。”韦管事嘴上却道。

李逸也只是笑笑,“要不我给韦管事拿十斤,你可以捎带着销销看?”

韦管事还犹豫,李逸马上出撒手锏,“不用先付钱,你先捎着卖,一个月后再结账,若是没卖完,剩下的都可以退还给我。”

韦管事沉吟片刻,也不知道心里怎么想的,最后答应了。

这事看着也没啥风险,凭着多年经商的经验,他直觉这个腐竹是个好东西,特别是李逸提醒他那些有钱又吃素的和尚、居士们,是不错的销售对象。

带点货试一试,也没啥损失。

“你这么信我,先卖后钱?”韦管事道。

“当然。”

“好,那我就拿十斤捎带卖卖看,一个月后再会,无逸老弟。”韦管事他们继续启程赶路,李逸送别,因为一碗豆花,两人还成了生意伙伴了。

此去汉中五六百里,沿子午道南行,翻山越岭,道路还是比较艰难的,商队大概得半个月才能到汉中,在那边交易、采购,再返回,差不多也要一个月了。

“老哥慢走,祝一路顺风又顺水!”

“借你吉言,走了。”

商队牵着骡马渐渐远去,

三娘激动的脸色通红,都要跳起来了。

“没想到早上开张第一笔生意,就卖了半匹绢。”

她对李逸真是佩服无比。

“看,又有人来了,骑马的,好几个,赶紧招呼。”李逸也挺高兴,定价一百五十钱一斤的腐竹,韦管事肯捎十斤试销,这说明在韦管事这样的老商人眼中,这玩意也是有商机的。

李逸也不担心他会黑他十斤腐竹,京兆韦氏的脸面肯定比这十斤腐竹值钱。

三娘上前吆喝,果然这第二拨人,也愿意来一碗豆花,顺带歇歇脚。这年头能骑的起马骡的人,当然是消费的起十文一碗的豆花的,何况第二碗还半价呢。

喝两碗,一碗才合七文半,要是喝三碗,一碗才七文不到。

价格实惠,

而尝过之后,都赞不绝口。

第二拨,第三拨,当朝阳升起后,路过罗家湾木桥的人更多了,不少人都愿意停下来歇歇脚,顺带吃碗豆花,或是喝碗豆浆,

当然就纯歇个脚,小摊也给大家提供免费的清凉的甜井水,或是凉白开。

一早上,大桥人来人往,桥头大树下的小摊也热闹非凡。

卖了也就两个时辰,三娘提前做好的豆花豆浆都卖完了。

五斗豆子的豆花、豆浆,那可是三百多碗,卖了两千多钱,全卖光了。

“做少了,我赶紧回去喊我阿耶和嫂子们再做。”三娘兴奋之余又很可惜。

李逸道,“哪来的及,豆子泡发都得半天,还要磨浆呢,今天这么好的结果也是出乎预料的,多泡点豆子吧,明天多做点,”

“可现在还早呢!”

“那就先不收摊,给大家提供点免费的凉白开、甜井水这些,跟大家宣传下咱的豆浆豆花就是。做买卖嘛,主要是细水长流。”

李逸招呼秀芝娘三,“我带你们去冯家堡找董秀才诊查下身体,再买点布料回来,我顺便还要去看下订制的锅具。”

秀芝觉得不必去看大夫,花那冤枉钱,但李逸觉得还是有必要的,有没有啥传染病李逸不知,但他是发现她们头发上有虱子跳蚤这些玩意的,甚至栓柱兄弟俩身上还有点皮肤病,

不给治好,还会传染给自己。

“你啥时去碾湾马蹄寺啊?”三娘仍惦记着腐竹、油豆腐的销路。

“先去冯家堡,下午去碾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