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39章 新罗婢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39章 新罗婢

簡繁轉換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21:38:46 来源:源1

长安县衙所在的城西长寿坊,

王里正的兄长就在此坊中买了个宅子,离他上班的户部衙门倒也不远。李逸二人出了皇城安上门,往西走五六坊,便是西市,西市往南两坊就是长寿坊。

“咱们去西市买点东西吧,总不好空手上门。”李逸听说前面就是大名鼎鼎的长安西市,便对王乡长道。

长安东西两市,百姓买东买西,买东西就是由此而来。

据说东西两市极为繁华,各占两坊之地,市中各色各样的商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店铺、货栈以及供来往商贩临时居住的邸店鳞次栉比。

光是经营的商品种类就有二百二十行,各品类都集中经营。

“净街鼓都响了,坊市早就关门了。”王乡长笑道:“这东西两市啊,每天中午才开坊门经营,黄昏就闭市关门了。要逛东西市,可以明天中午去逛。”

这让李逸有些意外,

长安城没有街市,市场店铺全集中在东西两坊,不料每天还只经营半天。

“那咱就空手去王令史家么?”

“咱也不是啥外人,我是他族叔嘞,去他家借个宿,空手又咋了。”王乡长倒是很直接,他跟王令史虽说是早出了五服的族人,但因为他这个乡长经常要来长安城当值,所以与在长安户部当捉钱令史的王大郎也是常来往,关系其实是很亲近的,用不着那么客气。

身处长安城中,

仿佛一个巨大的迷宫,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一道道高高的夯土坊墙,把一个个坊都围了起来,只能从坊门进出。街道,真的只是行路的,泥路灰仆仆的,甚至街上的行道树,好多只剩下个桩。

“这些树怎么都被砍了?”李逸好奇问。

“要说起这个啊,那也是有个故事的,叫天子卖柴。”王乡长算是个长安通,在马上跟李逸说起这长安街上树被砍的故事。

去年六月,李渊在太原起兵,很快发兵南下,十一月便攻克长安城。从起兵到入主长安,仅用时五个多月。

虽然军事上非常顺利,但打进长安后,李渊却面临缺钱的困境,他的钱袋子,太原从龙功臣刘义节便出了个计谋,把长安城街道宫苑的树砍了,卖给长安百姓烧,以易帛布,可得数十万。

“这位刘义节很了得,他本并州晋阳人,乃是稽胡族,大业末,补授晋阳乡长,得裴监举荐,投附陛下,从龙起义,成为开国元勋,如今已是右光禄大夫、太府卿、葛国公。”

王及贤是乡长,刘义节也是乡长,

但去年的晋阳乡长,今年已是葛国公了,他王及贤当了十年御宿乡长,现在也还是个乡长,不得不说,人比人得死。

李逸对这个刘乡长没啥印象,他只记得河东有个土豪叫武士彟,以前是贩木头起家的,野史更说他年轻时是卖豆腐的,武士彟隋末掏钱买了个鹰扬府的队正,然后看好李渊,散尽家财相助,也是一跃为从龙功臣。

“王叔可知武士彟?”

“那位也了不得,大业年间营建东都时贩木头起家,如今官拜光禄大夫、黄门侍郎,爵封应国公,”王及贤对武士彟也是一脸崇拜,一个贩木头的,凭着惊人的眼光,结识了当今天子,

太原起兵后,武士彟一直总领后勤,入长安后,李渊赏赐他钱三百万,杂彩五千段,京师大宅一座。等建唐后,又赐他良马两百匹,粟两千石。

“当今圣上待部下赏识最厚,当初从河东起兵的元从,有愿留京畿者,安置于渭北七县,赐予肥沃之地,许父子兄弟相袭,世代为天子元从禁军。

甚至陛下的家奴樊兴、钱九陇等,也同样因战功而封国公、郡公。

当初义军南下,陛下甚至将俘获的隋朝官军释放时,还授他们五品的散实官。”

李逸听了很佩服,李渊这方面确实很大方,也可以说正是李渊这种大方,让他迅速拉拢了很多人心。

相比起来杨广可就小气的多,当年杨广被突厥始毕可汗大军围在雁门,手下一万多士兵拼死守城,杨广颁下重赏,结果解围后,他却只封赏了一千来人。

这也使的去年宇文化及等在江都谋反时,杨广一手打造的骁果禁卫军,反而成了弑君者。

人家李渊把来抵抗他的隋军击败俘虏后,不仅放他们回关中老家,还每人给个五品的散实官。

虽说这散实官也只是个虚阶,又不用李渊发俸禄啥的,但这些俘虏回到关中后,四处一传播,谁都知道唐国公人好,等李渊杀进潼关,没多少人真正抵抗了。

长寿坊,

有坊丁守门,街角还有武侯铺,有武侯士兵当值。

李逸觉得长安城处处都很拘束,还是乡下更自在。

王乡长带着他直奔王大郎家,沿途还给他介绍坊中情况,长安县衙在坊西南隅。

整个长寿坊是个很大的长方形,很规整,中有十字大街,把坊分成了四大块。每块还有个小十字街,再分四块。

十字街北之西,那是酅国公府,也就是原来的代王府,李渊攻入长安后拥立的傀儡天子杨侑,退位后就是居住在此,降爵酅国公。

“那边是阎家,河南阎氏是关陇名门贵族,阎家已故老家主阎毗是隋殿内少监、石保县公,其夫人是北周武帝的女儿清都公主,阎毗的父亲是北周上柱国,隋朝追赠司空的荆州大都督阎庆,”

李逸听他如数家珍,却没半点印象。

“阎毗两个儿子,现在都在秦王府任职,长子阎立德是秦王府士曹参军,次子阎立本是秦王府库真。”

一听到这兄弟俩名字,李逸有印象了,因为这两是唐代有名的大画家,好像他们有个还当过宰相。

他不由的多看了眼阎宅,

这兄弟俩现在官职不起眼,但未来了不得啊,当然,河南阎氏也是有名的关陇贵族名门,底蕴深厚。

王大郎家住在坊东南,在小十字街边,宅院并不算大,一个很紧凑的廊院。

门敲开,是个奴仆开门,见到熟悉的王乡长,直接把他迎进门。

来到前院的厅堂,

王大郎正跟儿子们玩耍,看到王乡长赶紧相迎。

“这是罗家堡的李逸,今天吏部急召他来长安领官告,因天晚,便来你这借宿一晚。”

王大郎有些意外的愣了下,“上次就听二郎说起李郎,不知得授何官?”

“太子正字。”王乡长笑着对族侄道。

王大郎肃然起敬,甚至眼里有些不可置信。

他在长安户部做捉钱令史,其实地位挺低,只是流外吏。

他很清楚朝廷的那些官职,

其中有些官被称为清官,优先授给那些出身高门的士人,而许多寒门出身的人,只能做浊官。

官分清浊,难以逾越。

太子正字、校书,和秘书省的正字、校书郎等一样,都属于清官,那都是名门子弟的晋身之阶,

怎么会授给这个年轻人?

“无逸快把你的官告拿给大郎瞧瞧,吏部那老吏要了二十匹绢告身钱。”

李逸拿出告身,王大郎展开仔细看了半天,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如假包换的官告。

这个十六岁的年轻人,真的是一个敕授的从九品太子正字,清官,既清且贵。

“李郎认识太子殿下?”王大郎试探着问。

李逸摇头。

“我来之前,也根本不知道这事,现在还一头雾水呢。”

王大郎对李逸热情了几分,“你官告领了,但官袍还没领,这个要去少府寺织染方署领取袍、冠。到时,我帮你打听一下。”

王乡长说肯定是李逸的名气传到长安了,说李逸在乡里开办小学,又写出了三字经,还有独树一帜的瘦筋字,连孙伏伽、杜如晦、董秀才等人都交口称赞,传到长安太子耳中,然后征他入东宫为官也很正常。

“恭喜李郎,这可真是鲤鱼跃龙门,从此平步青云,将来前程似锦啊。”王大郎挺羡慕的,他辛苦打拼,却能跳脱浊吏之流,

虽说流外吏,也能通过流外铨迈入流内,成为品官,但实在太难了。

就算跨入流内,但也不会有什么太大前程。

李逸这个太子正字就不同了,这个官职起家,那真是前程无量。

他赶紧让儿子去告诉妻子,吩咐下人准备一桌丰盛的酒菜,他要好好招待家里人。

“去叫绿珠拿我收藏的那饼湖州紫笋茶来,”他又让二儿子去喊家里最年轻漂亮的婢女来煮茶,甚至心里都打定主意,今晚让绿珠陪李逸。

绿珠很年轻,也很漂亮,煮茶的手法很好。

王大郎有些得意的对李逸道:“绿珠其实不是中原人,她是新罗婢。”

新罗婢,那可是奴婢里的名品,来自海东朝鲜半岛南边的新罗国,这里的婢女以美丽温驯而著称,深受长安贵族的喜爱。

一个新罗婢,往往能卖到数万钱甚至更贵。

王大郎身为小小长安捉钱令史,却拥有一个新罗婢,

这个新罗婢本是长安一个贵族家的,后来卷入一个案子中下了狱。王大郎后来通过关系,花了万把钱把这新罗婢弄回来了。

他原本是想养着,将来送给某个贵人,现在他觉得李逸就是那个贵人,值得把绿珠送出去。

“无逸以后来长安任官,考虑在哪买个宅子?需不需要我帮你张罗,你有什么条件尽管提,为兄我在长安城也还算有些人脉关系,肯定帮你寻一个合适的宅子,而且保证价格合适。”

李逸其实脑子还挺乱,

怎么就授官太子正字了呢,这先前刚拒绝了李世民的秦王府书令史,现在接受这太子正字的话,那很不合适啊。

万一让李世民知晓后多想了怎么办?

毕竟王乡长王法佐他们都只看到李建成是太子,却不知道大唐未来之主是李世民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