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5章 铤而走险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5章 铤而走险

簡繁轉換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21:38:46 来源:源1

紫红色的母牛系在稻草棚外的白杨树下,

狗剩和石头两兄弟稀奇的围着牛打转,兰香更是已经割了一把草来喂牛。

罗三则和罗家堡的男人们围着这头牛观察,赞不绝口。

“头方角短,肩长体大,背腰平直,四肢粗壮,正宗秦川牛,才三岁口,能耕地能拉车,好牛。”

罗三则笑着对李逸道,“这牸牛怀里还带着一头小的呢,已经有几个月了。”

卖豆腐的罗二仔细瞧了瞧,“还真是,这买一送一了。”

李逸不懂牛,但也觉得这头牛挺壮的,就是看着好像有点怪,很像是肉牛,没一般的黄牛那么俊美。

这牛腿看着特短,壮壮的憨憨的,罗三说得有六百斤左右。

这头牛值十匹绢。

李逸有点不解的问三叔他们,“这头牛六百斤重,剥皮去骨去杂也能出三百斤净肉吧,怎么才值十匹绢?

现在粮价,十匹绢也才能买一石大米而已啊?三斤牛肉才值一斤大米?”

罗二嘿嘿笑道,“你小子难道还敢打杀牛卖肉的主意?我跟你说,这可是犯法的。

这牛确实能出三百斤肉,但不能杀也没人敢杀,只能耕田拉车。如今动荡饥荒,许多人弃荒逃灾,活命的粮食最值钱,这田啊牛啊,反倒没那么值钱了。”

一头牛十匹绢,放在太平年月也算高价了,只是跟粮价一比就很奇怪。

“都饿的活不下去了,不敢杀牛吃肉?”李逸问。

大家都笑了。

真正饿的活不下去的,哪里又会有牛,他们能有点种子都不错了。这种时候家里有牛的,那起码也是地主了。地主家大业大,没到杀牛充饥的地步,也就犯不着冒犯法的险。

朝廷律法:诸盗官私马牛而杀者,徒二年半……主自杀马牛者徒一年。

一口牛肉,两年牢饭。

这可不是开玩笑,杀自家的马牛都要徒刑一年。

黑市上有卖牛肉的,但这属于犯罪行为,牛多是偷来的。

“那如果我家牛摔死了,能不能杀了卖肉?”

“不能,得上报官府,衙门会派人来查验实情,就算耕牛老、病、残、死,需要屠宰,也得由官衙指定屠户来杀,牛角、牛皮、牛筋还要上缴,牛肉也是由指定的屠夫收购的。”

正因此,所以现在一头牛才值一石大米的钱,但黑市上,却能卖到五倍、十倍的价钱。

罗三提醒李逸,“你这头牛原是郭村正家的,是官府登记在册的,现转卖给你,可也仍在册,你若是私卖、私宰,到时可是要追责问罪的。”

“这么好一头牛,好好养着,能耕五十亩地呢,今年还能下头牛犊子,一岁之前的牛犊,管的就没那么严了。”

屠牛是重罪,甚至与铸造假钱、持刀抢劫、图谋造反、忤逆父母一样列为十恶不赦的重罪,遇天下大赦都不能赦免。

不得官当、荫赎,公私贱隶犯者,还要先决杖六十。

但其实也是可以打点擦边球的,那就是牛犊不在明确规定禁止屠宰之列,所以一些贵族、官员就打牛犊主意,说牛犊非牛,

‘水炼犊’、‘羊膏髓通花软牛肠’、‘烤牛犊’等菜肴,就这么光明正大的搬上了自己餐桌。

如今斗米三百六十钱,而一斤猪肉得一百五十钱,一斤羊肉二百钱,至于牛肉,黑市上也是卖二百钱一斤,偷偷的卖。

李逸这头牛,仅是卖牛肉,都能卖六万钱,这还不算牛皮牛筋牛骨等等。

这真是暴利,但一般人还真不敢干这种事。

不过一百五十钱一斤的猪肉,也实在是惊人。

一只大鹅卖一千多钱,一只鸡或鸭,也要卖六七百钱,鸡蛋六文钱一个,鸭蛋八文钱一个。

最差的粗盐,也卖到三十多文一斤,好点的盐卖百文一斤。

植物油,如胡麻油、大麻子油、荏子油、菜子油、红蓝花油等,价格从二百多钱一斤到百来钱一斤,比猪油羊油贵不少。

现在的物价,简直跟疯了一样。

像罗三家,平时连盐都吃不起了,更别说油,一天两顿小米粥,稀的照出人影,掺野菜吃,平时摸点鱼虾田螺捉点青蛙一起煮都算有荤了。

可他们对现在的生活已经挺满意了,

起码不用背井离乡逃荒,逃荒才是真正的惨,罗三当初逃荒,妻子病死半路,大女儿卖了,小儿子饿死,逃荒路上,到处都有饿死的人,那种绝望,人都麻木了。

傍晚,

李逸又煮了半斗小米,特意请罗三还有村里几位保长,以及同保的几个邻居一起吃饭,他们先前也帮忙做了见证人。

大唐四户为邻,五户一保,百户为里,五里一乡。

每个自然村里,本户跟周边四户为邻居,共同组成一个保,保有保长。这一保五户,是深度绑定的,

邻里起火,应告不告,应救不救,都要治罪。邻里被强盗及杀人,告而不救,杖一百,救不了,也得迅速报官,不报告也要以不救助论,当告不告,杖六十。

邻里要出县,得到衙门办过所,同保都要画押担保,出了事连带责任。

最重要一条,

若是保内有人逃亡,邻保还有责任追查和抓捕,三年内若不能查访追捕的,弃籍逃户的赋役,则由邻保摊逃。

这一保五户,真正的利益相连。

远亲都不如近邻。

晚饭倒也简单,煮了半斗小米,煮成干点的稀饭,这样就能煮出六七十碗来。

再煮一大锅蕹菜,一锅杂鱼小虾汤,加上卖豆腐的梁三送的一些豆腐渣,拌小葱煮了一锅。

都是简单的菜,可李逸偷偷的放了秘密调料,细盐、鸡精、生抽老抽、胡椒粉、料酒等,

这小味挠一下的就上来了。

对于整天稀粥配野菜,吃淡食的村民们,这顿饭吃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大家对这个曾经看着长大,时隔六年才回来就还俗的年轻人,都是非常的赞许,

都觉得李逸这人大方,能处。

有好几户村民,甚至主动的提出想把女儿嫁给李逸,比如卖豆腐的罗二老汉,就说他女儿三娘今年十六,家里家外干活都是一把好手,愿意嫁给李逸,也不要什么彩礼,那头黄牛意思下就行了。

李逸一一婉拒了,说现在还没心思考虑这些。

现在手里有十一两黄金,李逸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先把无极观修一修,那东西两院年久失修,但基础还在。

先把东院修一修,三间正房把屋顶换上,墙加固下就能住,厦屋则要重新起墙架梁。

但他问了罗二罗三,都说也就是买些木头,这些现在都不值钱,买旧屋的木头,更是现成就能用的,既便宜还不用等阴干。

其余的人工钱也便宜,请工匠师傅,一天一斗小米也够了,其余大工,一人一天半斗小米就行。

而剩下的帮工,喊村里邻居们帮忙,一天管一顿饭就行。

修复东院,三间上房,东西两侧各三间厦屋,基本上就足够满足生活所需了,主要开销就是木料,然后是工匠师傅的工钱,还有就是师傅和帮工们的伙食。

南北倒座房、耳房这些都暂时没必要弄,可以考虑打口水井。

其实罗三觉得,还不如直接清理一下崖坡,修复或是重挖几口土窑洞,有钱可以用石头做个门窗接口,既实用也节省,住的还比较舒适。

李逸觉得土窑洞终究不如房屋住的舒适,尤其这边崖坡才刚垮过一次,实在有点不放心。

手里头的黄金足够了,

李逸也就确定了修房的计划,不再犹豫。

“明日便请三叔跟我一起去买粮回来,二叔你集市上卖豆腐多年,人脉熟,你帮我问下木料的事,”

屋顶不用瓦,也用不起。

用黄背草,这种草盖的房顶,比一般的茅草或稻草更加耐用。

“黄背草苫顶最好,这草茎杆长且是实心,不仅结实耐用,还能节省椽子。”

修复屋墙则用土砖,也就是打胡基,这比直接打夯土墙效率快,挖土和泥打胡基,晾晒干后就能跟砌砖一样砌墙了。

罗二罗三等村民,以前也是经常帮人打胡基、夯土墙、苫屋顶的,对这些都流程相当熟悉,甚至连哪个老师傅手艺最好,也了如指掌。

于是李逸便把这事分头委托给两人,罗二帮忙买木料、买黄草,罗三请匠人、帮忙打胡基。

罗三一声吆喝,

罗家堡剩下的十八户村民,不管男女老少,都愿意来帮忙做工,一天只要管一顿饭就行。

“一天一顿小米粥就行了,乡党邻居,互相帮工嘞。”

“那怎么行,这一天两顿饭得管,还得吃干的,我明天跟二叔去赶集,再买点菜回来,”李逸还当场跟罗三订了一箱豆腐,连豆腐渣也包了。

“狗剩、石头,我这头牛,以后就请你们兄弟帮我放养。”

“兰香,你来帮我做饭。”

李逸把罗三家三个孩子也都请来做事,报酬就是管一天两顿饭。

罗二家的三娘走过来,“兰香妹子一人哪里做的了这么多人的饭,我也来帮忙。”

这姑娘个头高挑,只是有些太瘦了,有些枯黄的头发梳成一个刀髻,好像顶了把刀在头上。姑娘很大方热情,并没因为先前她父亲主动提亲却被李逸拒绝而挂怀。

不过在李逸眼里,兰香是个黄毛小丫头,三娘则是个黄毛大丫头。

“谢了,”

“都是同伍邻居,客气啥。”姑娘大方一笑,露出两个酒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