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50章 佳人最爱石榴红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50章 佳人最爱石榴红

簡繁轉換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21:38:4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李逸陪着董秀才参观自己的无极小院,因为都铺的黄草屋顶,他给自己的院子正式起名无极草堂。

“朝廷律令,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老董看了一圈,满意的点头,“不错,虽然你这院子样式新颖一些,但没逾越违制。”

李逸的无极草堂,现在相当于是一个比较标准的两进四合院,跟唐人的廊院其实有很大不同。

就比如说中堂。

唐人内院的正当中,会建一座中堂,这就好比皇宫里的太极殿,是最核心的,四面建厢房,回廊相接。

这座堂屋,根据主人身份等级,建相应大小。

高级贵族官员,堂屋甚至能建成轴心舍,也就是南北两座堂屋,以走廊相连,形成工字堂。

李逸辞了官,仍是庶人身份,他的正堂,只能是三间四架。

三间,就是三开间,直白点就是面阔四根柱子。四架,就是檩梁,这堂屋只能有四根檀梁。

李逸这房子有前廊没后廊,因此正梁加后面一根檀,前面一根檀,还有一根廊檀,标准的四架。

这倒不是李逸早就懂这些,

而是盖房子的匠人懂这些,在他提醒下,当初改建时,就是按三间四架的标准改的,

并没有完全复原之前的无极观正殿。

现在盖的正房耳房,其实就是当初正殿留下的部份。

李逸现在正房两边各建了一间耳房,因为盖的较低,所以就规避了三间四架的要求,耳房可以不算在堂舍里,只是附属房。

同样的,东西厢也只是三间四架,现在修的厢耳房,也不算违规。

南倒座房五间,但开了个门,隔开了,也规避了这问题。

李逸的四合院,没有在庭院中建中堂,而是正房放在北边。

但这次二次修建,也是把原来的三合院,南边加倒座,中间又加了一道墙,增加了中门,庭中加了个八角凉亭,形成了一个二进四合院。

又在侧面,增加了一个外侧院,这里是马厩牛棚猪栏鸡舍这些。

至于重建的西院,布局跟东院差不多,也是前后院外加侧院,那里以后内院就是小学堂,外院南房就是小学堂。

李逸的四合院也有游廊,跟传统的廓院也有不少相似之处。

“你的西院,其实应当修成园子,挖一口池塘,种上莲藕养上鱼,然后边上垒个假山,种些花草种些菜,”董秀才觉得李逸搞两个一样的院子,有点浪费了。

文人就喜欢山水竹兰,

大家贵族们的宅院,也喜欢在旁边建个跨院做花园。

李逸对现在的无极草堂很满意了,连屋顶还都是草呢,哪能要求那么多。

“县里给你在坡下划了六亩地做学堂用,你是什么打算?”

“暂时先在西院教学吧,我打算再请个先生,然后再招四十个学生,凑成一百人,开两个班。”

县里虽给他划了六亩地,但李逸没打算现在又去建个学校,哪怕学会里有不少钱粮,但不急。

一步步来。

“让六郎来你这做助教,”董秀才推荐自己的孙子来教书。

“好。”李逸对这个来代课过几天的董六郎印象不错,挺有学问,起码人家对九经钻研很深,已经能通三经,大中小经各通一部。

董先生给李逸提了个醒,“你虽辞官归乡,但身份毕竟有所不同了,你那个作坊能赚钱就继续经营,但你以后把作坊的事交给信的过的人管理,不要自己亲自经营。”

“朝廷律令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

商人地位低下,这是一直以来的事实,工商子弟还不能做官。

当然,这里面的工商,是匠籍商籍的人,李逸是良人,起码也是个自耕农。他的作坊,属于自家的副业,只要不亲自经营,就不算操持贱业。

专门从事商业的,比如掌柜的、伙计这些才算操持。

但董秀才还是提醒李逸,少过多参与作坊的经营,交给专门的管事去打理,李逸幕后掌握就行,

世家门阀、豪强大户,都是派人打理,或是让家中庶出子弟,或是亲戚出面管理,有专门的管事、掌柜经营,核心的嫡系子弟是不会去沾碰这些的。

国家法令中明确规定,官及以上亲属同居,自营工商业,家族承继其事业,不得为官,其关键就是自营工商业。

“以后有空多读书,尤其是九经,我还是建议你以后参加科举。”

李逸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学生时代虽说也读了不少书,但经史子集这些只选读过一些,后来就算搞副业写小说,但网络文学也对传统的这些研究不多。

现在科举最主流的明经科,虽说不考八股,但考九经,哪怕可以根据学生自己掌握的经,来报考哪几经,但不论贴经、墨义还是时务策,那都是需要对相应经书熟透读懂才行的。

进士科就更难了,还得写诗赋。

这可不能自由发挥,得按指定的题目,还要求韵。

以他现在的条件,顶多去参加明字科,考考书法,也许能行,毕竟他这瘦筋体现在也有点名气。

不过李逸没打算去考啥科举,

费那劲做什么,现在这日子不挺好么,

两个院子三十多间屋,五十亩田地,一牛一马四头骡还有一头驴,有五个奴婢,有个自办的学校,校田还有七十亩,又有一个日赚过万钱作坊。

多少乡人羡慕的流口水的日子啊。

他上个梁,十里八乡的乡吏豪强全来道贺。

“无逸,恭喜啊,上梁大吉。”

杜三郎笑着走来,

“同喜同喜。”

杜三郎拉着李逸,“老夫人给你准备了一份大礼,”

李逸看到那份大礼时也是很惊讶,金碗银盘银杯,各个都极为精美,

“这礼大大了,我不敢收。”

“老夫人一片心意,你一定得收下,老夫人还有几句话让我转达。”

听完杜三郎转达的话,李逸很平静。

顶级名门贵族瞧不起他这乡下田舍汉儿,这很正常,要是说人家京兆杜氏要来巴结他,那才不正常。

两世为人,他很清楚郭老夫人的心思。

其实这段时间,跟杜十娘往来,李逸也是很有分寸的。

他确实挺欣赏杜十娘的,人家美丽大方,交个朋友当然很好,但他确实也从没想过,能跟这位杜氏千金能够有更进一步的关系。

地位相差太大,

今天郭氏干预这事,其实他早就有心理准备了,

没想到人家郭夫人还挺讲究,没上来就指责甚至打击啥的,

虽然几件金银器摆在那,也挺刺眼,能让人一下子明白身份等级的限制。

“请三郎替我转告老夫人,小子只是一介乡野村夫,草堂柴门,从没有过非份之想,跟杜娘子也只是普通的来往而已,”

“请杜三郎稍等,”

李逸回到正房,心念一动,取出一对玻璃水杯来。

带把手的玻璃杯,二百多毫升容量,加厚耐热。杯身上半部通透圆润,杯子下半部却采用了类钻石切割面,体现出别样的美。

一套六个九块九包邮,用来待客比一次性纸杯好。

晶莹剔透,闪闪发亮。

放以前,那是平平无奇不值一提,但是放到大唐,那绝对是能称为水晶杯,尤其是那底部钻石切面水滴造型。

郭老夫人给他金碗银盘银杯,能值二三百贯钱,

李逸拿出这对玻璃杯,

更是独一无二。

“请帮我将这对钻石玻璃杯送给老夫人,”

杜三郎见李逸掏出一对如此漂亮的杯子,惊叹不已,这李逸好东西还真不少,秘银锅、不锈钢杯,现在又拿出这玻璃杯。

“这是琉璃还是水晶?”

“是玻璃杯,既不是琉璃也不是水晶,”

杜三郎感叹,这不曾听说过的玻璃,那就代表着稀有,更珍贵。

他小心的包好,“我定会把你的话转达夫人的。”

午后,

郭二郎来找李逸,告诉他杜十娘来了,因无极院人太多,就约李逸到罗家桥头相见。

桥头树荫下,

精心妆扮的杜十娘婷婷玉立,好像是画里走出的仙子。

李逸觉得她对自己应当有些好感,但肯定也仅是刚萌生了些好感,还远没上升到更深层面。

十五岁的姑娘,情窦初开的年纪。

“佳人最爱石榴红,染作轻裙步履同。

轻屟来时不破尘,石榴花映石榴裙,这首小诗送给你。”

“谢谢,这首诗从没听过,是你作的吗?”

“胡乱之作,”

杜十娘脸红心跳,惊讶他能出口成诗,而且这诗她好喜欢。

“恭喜啊,上梁大吉,哦,我给你带了些礼物,是一些纸墨笔砚,还有些书。”

说着她带李逸走到马车旁,

看着马车的那些文具书籍,李逸挺感动,这些可都是很贵的,

“太多了,太贵重了。”

“你的无极小学不是有个学会么,我这些送给学会,”

“那怎么好意思,”

“你办学校,不收学费,还管饭,我也尽一份绵薄之力。”

“好,那你以后也是我们无极小学的学会会员了,回头我给你一份收据。”

夏日午后闷热,

李逸跟杜十娘在滈河岸边大树荫下散着步,倒是聊的挺开心。

聊着聊着,

李逸知道了杜十娘的父亲便是杜淹,

杜淹杜执礼,现在洛阳当持书侍御史,也就是现在孙伏伽在长安当的这个官,但这位历史上后来回到长安,被招进了秦王府,然后贞观初成了宰相,

朝堂上杜淹和杜如晦叔侄二人皆为宰相,一时传为佳话,京兆杜氏也是由此声名更加显赫。

想不到杜十娘会是杜淹嫡次女。

怪不得郭氏觉得自己配不上十娘,在她眼里,他就是这滈河畔的癞蛤蟆,十娘是樊川杜曲的白天鹅。

风吹过稻禾,卷着热浪,拂过脸庞。

杜十娘脸红通通的,也不知道究竟是热的,还是其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