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262章 大秦图书馆开馆盛况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62章 大秦图书馆开馆盛况

簡繁轉換
作者:酷酷的橙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2 21:39:4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大秦。

咸阳城。

嬴政看着眼前堆满整个广场的一箱箱书籍,心中涌起万丈豪情。

此时此刻,他浑身上下散发着气吞山河的威势,令身边的一众大臣暗自心惊。

不管是在场难隐激动的帝王将相,还是周围目光火热的咸阳城老百姓。

在场每一人无比清楚一点,那就是大秦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大秦帝国将迎来飞速发展的时代。

也正因为意识到这一点,他才马不停蹄的赶来咸阳城。

更何况他的儿子天资聪颖,唯有来到大秦图书馆才能充分发挥儿子的聪明才智。

此时此刻,整个大秦图书馆广场已经全部被排队的老百姓站满,可谓是挤得水泄不通。

他内心对陛下的大度胸襟感到敬佩不已,在他们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也能做到一视同仁。

那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仿佛山呼海啸般袭来,令嬴政也情不自禁露出欣慰的笑容。

只不过顾及到陛下在大秦图书馆里面,喧闹的声音比之前小了许多。

因为他非常明白,咸阳城有了大秦图书馆,必将成为整个大秦最繁荣昌盛的地方,甚至成为整个世界的中心。

嬴政:李斯,朕要大秦图书馆明天就可以开馆,你可以做到吗?

徐二牛也顾不得其他,既然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秦图书馆,那必定要好好参观那书架上一排排的书籍。

果不其然,徐二牛睡得太死,还是小厮叫起床的。

仿佛下一刻李斯要是说做不到,他就立马把李斯打入大牢。

对于这一点,他还是非常有信心的,认为自己能够完成陛下的任务。

“我看主播学校的图书馆可以借阅书籍,不知道陛下会不会允许我们把书籍借出来,估计这种可能性很小吧!”

虽然窗户外面天蒙蒙亮,但他也顾不得许多,赶紧让人去把儿子叫起来。

没过多久,还真被徐二牛找到一个摆放中国古典小说类型的书架。

他之前因为上交了在直播间抢购的土豆,如今已经是被始皇陛下亲自册封的新晋贵族。

在万众瞩目之下,嬴政等一行人第一个进到大秦图书馆。

嬴政点头过后,李斯立马下去安排数千人手开始上架书籍。

在图书馆前面有一个专门检查的通道,只有通过安检才能顺利进去。

侍卫招呼徐二牛父子两人上前接受检查,两个安检人员对父子两人全身上上下下搜了一个遍。

“是啊,我们大秦能有陛下,是我们老百姓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天刚刚破晓,大街上就有络绎不绝的老百姓朝着大秦图书馆飞奔而去。

哪一层应该摆放哪方面的书籍,每一层的哪个区域应该摆放哪个书籍的分类,他都有提前做好预案。

过了片刻,现场的官员通知大家可以排队进入了。

看到广场上大排长龙的队伍,徐二牛倒吸一口冷气,放眼望去少说也有近万人了。

三楼的情况好了许多,有多余的空位置。

尽管他是在询问李斯,但语气却是丝毫不容置疑。

他望着大秦图书馆大门口维持秩序的士兵,内心赞叹不已,果然大秦图书馆如期开馆了。

徐二牛担心自己明天起不来,特意叮嘱府里的小厮,早一点把他叫醒。

“我刘三是打铁的,那么多书籍里面肯定有关于打铁的介绍,发家致富就看明天了。”

父子两人简单的吃过早餐后,快马加鞭的朝着大秦图书馆跑去。

尽管大家已经等待多时,但在场没有一个人抱怨什么,全都是精神昂扬,兴奋不已。

“我最感兴趣的是后世怎么一步步发展壮大到如此繁华地步的,主播之前说这段历史不方便说,也不知道能不能在图书馆里面找到答案。”

“有了这八千万册书籍,大秦图书馆就是一座永远也挖不完的宝藏,谁最先进去谁就可以抢得先机。”

徐二牛谨记不要在图书馆里面大声说话的教诲,拉着豆豆大踏步的来到一楼大厅。

嬴政盯着眼前的八千万册书籍许久,过了片刻才慢慢缓过神来。

一瞬间,原本寂静的现场再次嘈杂起来。

徐二牛见状,面露微笑,用手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

他之所以强烈要求李斯办到此事,不仅是他等不急想要进去图书馆看书学习,更是为了让大秦子民早一日进去学习后世的知识,好尽快为大秦的发展壮大做出贡献。

这个时候,为了保持大秦图书馆的秩序,必然会规定进去的人数。

要知道,他平时酷爱研读书籍,什么书籍都会看。

徐二牛:豆豆,快跟上,马上轮到我们进去了。

徐二牛领着豆豆朝着一楼大厅右侧区域走去,路过一排排的书架,心中惊讶不已。

显然大家想到一块去了,那就是抢先过去排队,以免到时候人太多进不去图书馆。

尽管他已经见识过主播学校的图书馆,可第一次见到大秦图书馆内部壮观的环境时,还是被震撼到了,那种对心灵的冲击力一辈子也难以忘怀。

徐二牛:豆豆,明天我们父子俩早点过来排队,爹认识的简体字不多,看书学习就靠你了。

不过好在明天大秦图书馆就要开馆了,到时候他就可以进去看书学习了,倒也不急于这一时半会儿。

嬴政刚一离开,在场的老百姓再也没有顾虑,欢呼声更大了,现场一片沸腾。

他没办法不急迫,一天也不想耽误,恨不得现在就可以进去图书馆享受书籍的海洋。

只是此时书桌的每个座位上都坐满了看书的老百姓,每个人目不转睛、认认真真的看书,只能听到翻动书页的声音。

如此一来,就方便多了,直接按照预定的方案行动就可以。

没几分钟,徐二牛就拉着豆豆来到大秦图书馆。

“我现在就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恨不得现在就冲进大秦图书馆,随便找一本书籍看一看。”

虽说大秦图书馆占地面积很大,但整个咸阳城的老百姓也异常多,显然不可能容纳所有的老百姓。

而且关键的是,他发现每一纸箱子都已经提前把书籍分类好了。

一一四.四一.七六.一二一

整个大厅非常空旷,外面的阳光透过窗户玻璃照进来,再经过室内墙壁上涂的白色石灰,一下子让室内异常明亮。

那一排排的书架一眼望不到头,期间有不少官爷目光扫视在书架上找书的老百姓,显然是为了防止有人暗中搞破坏。

因此,只有抢在大家前面,才有机会进去看书学习。

大秦图书馆内部的空间构造,和他之前看过主播所在学校的图书馆很相似。

在场没有一个人说话,整个图书馆异常安静,连外面天空的鸟鸣声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李斯:请陛下放心,臣立马安排大量人手开始,保证明天让大秦图书馆顺利开馆。

徐二牛见此情形,领着儿子朝着楼上走去,全程小心翼翼的,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

由于天色太晚,为了明天有个好精神来大秦图书馆,围观的老百姓慢慢散去,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扶苏:父皇,大秦图书馆明天要是开馆的话,可否让我大秦子民也进去读书学习?

他深知大秦图书馆对整个帝国的重要性,唯有让大秦子民早一日消化吸收知识,他们大秦帝国才会早一日一飞冲天。

书架区域右侧,靠窗的位置有着一排排的书桌。

二楼的情况和一楼一样,座位全都被占满,他只能无奈的继续往楼上走。

徐二牛环顾四周,不仅在一楼,哪怕是楼上也能见到穿梭其间的身影。

徐二牛诧异的发现,图书馆居然也允许女人进去,他看到前面不少排队的女人通过侍卫的检查进去了。

“那可是八千万册书籍啊,哪怕我用十辈子的时间进去看书,也根本就不可能看完所有的书籍。”

突然间,原本喧闹的现场一下子安静下来了,因为始皇带着一众文武大臣来了。

围观的老百姓见状,一个个满心欢喜,恨不得上前帮助这些官爷搬运书籍。

“一想到明天就可以进去大秦图书馆,我现在是热血沸腾,全身都处于亢奋状态。”

徐二牛睁眼一看,都到了大清早五点钟,赶紧从床上起来。

现在海量的八千万册书籍就在眼前,他怎么可能忍住不激动呢!

“我对我们大秦帝国的整个历史都比较感兴趣,之前主播只是简单的讲述了关于陛下的历史,里面应该有关于大秦帝国历史详细的介绍。”

他本以为自己来得还算早的,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比他来得还要早。

“怎么办,我估计今晚要睡不着觉了。”

豆豆:爹,放心吧,之前天幕教授的简体字,我全都认识。

来不及感慨太多,徐二牛父子两人很快就来到入口检查处。

徐二牛这时候也顾不得其他,赶紧领着豆豆过去排队。

嬴政:当然可以,朕没意见。

“之前天幕播放的简体字教学视频,我已经差不多学会了,明天进去看书学习没有一点问题。”

看着无数人员把一箱箱书籍搬进图书馆,一旁的公子扶苏看得甚为激动。

毕竟说起来,早点把书籍全部上架,他们老百姓也好早点进去图书馆看书学习。

于是在现场官爷的巡视下,徐二牛领着豆豆穿过一个个书架,寻找有没有合适的书籍。

徐二牛领着儿子豆豆朝着徐府走去,这座府邸是他在咸阳城专门置办的。

一想到明天要去大秦图书馆,徐二牛一整晚辗转反侧睡不着,一直到深夜才不知不觉的睡过去。

很快的功夫,这一好消息就传遍现场,令在场无数老百姓欣喜若狂。

广场上嘈杂的喧闹声响彻全场,在场的老百姓议论纷纷,好不热闹。

面对皇帝陛下的严格要求,李斯尽管面露难色,可还是义无反顾的答应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太阳从天边升起,阳光照耀整个大秦图书馆广场。

“我已经决定了,明天一整天就待在大秦图书馆看书学习不出来了。”

李斯指挥着数千人员在现场忙绿着,四周围观的老百姓则讨论得热火朝天的。

自从他们陛下抢到图书馆的名额后,他就立马带着一家老小赶来咸阳城了。

不知是门口安检人员的告诫起了作用,还是知道始皇陛下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

眼见天色也不早了,嬴政见李斯安排的人员都井然有序,也就放下心来,带领着扶苏等人回去了,留下欢呼雀跃的老百姓在现场。

经过一整晚时间的忙碌,李斯带着数千名人员终于把八千万册书籍全部上架。

他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好不容易赶在主播直播之前把图书馆建起来了,等的就是这一刻。

为了儿子的前途,为了家族的延续,他有想过搬到咸阳城。

他想都没多想就答应了,即便皇儿不提出,他心中也有这个打算。

大家讨论得异常激烈,都在为明天能够进入大秦图书馆而兴奋。

“陛下英明,太为我们老百姓考虑了。”

广场上堆积的书籍有八千万册,数量虽然庞大,但要是动用足够多人手的话,还是可以赶在明天把这海量的书籍上架的。

在之前观看主播直播学校的图书馆后,他就已经大致明白图书馆的格局是怎么一回事。

徐二牛:不好,大街上这么多人,豆豆,我们赶快跑过去占位置。

确保徐二牛父子两人没有携带危险物品,交代一番进入图书馆的注意事项后,这才放行让父子俩进去。

所以在建立大秦图书馆的时候,他就已经提前安排好人手规划整个图书馆书籍的摆放问题。

一个小时后,终于快要轮到徐二牛进场了。

徐二牛在这个书架上发现两本熟悉的小说,《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之前天幕有播放过相关的电视剧。

决定好后,徐二牛抽出两本小说,带着儿子找好位置后,津津有味的翻阅起来。

第263章明初四大案

大明,南京。

皇宫,奉天殿。

大殿之内,文武百官正在商议国事,朱元璋庄严的端坐在龙椅上环顾四周。

由于最近国事繁忙,要处理的政事太多。

这才导致早朝上到现在,外面都快日上高头了。

可尽管在场大臣讨论得异常积极,但每个大臣脸色的焦急肉眼可见。

别说是这些大臣了,就是高高在上的朱元璋本人也时不时的看向外面,同样是一脸着急之色。

大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家的心思不在这里,而且全部飘到皇宫外的大明图书馆去了。

大明图书馆经过一整晚的整理,今天早上就已经正式对外开放了。

这会儿,大明图书馆肯定爆满,全城的老百姓都蜂拥跑过去了。

毕竟大明图书馆对大明有非凡的意义,可以说是大明最重要的地方,在某种程度上比皇宫还要重要,大家如此疯狂又热情的跑去图书馆也是理所当然。

要不是紧急的国事重要,奉天殿的所有人恐怕早就赶去大明图书馆了。

对于他们这些读书人来说,大明图书馆就是圣地般的存在,必须要前往的地方。

尽管朱元璋也是同样的想法,恨不得大明图书馆开放那一刻就赶去瞧个稀奇。

但他深深的明白,大明图书馆已经开放,什么时候去都可以。

但眼前的政事必须紧急处理,半点也耽误不得,不然容易影响到大明的发展大计。

下面的大臣在出言献策,位于一众大臣最前面的太子朱标则是时不时的参与讨论,以便可以拿出一个比较完美的策略。

朱元璋见到这一幕,无不欣慰的点了点头,看向太子的目光甚是柔和。

标儿是他最看重的儿子,也是钦定的大明接班人。

现如今经过一番历练,标儿也越来越能够娴熟的驾驭这些大臣,也让他更加放心未来把江山交到标儿手上。

半个小时过去后,今天的要紧政事终于处理完了。

这个时候,在场的所有文武大臣纷纷把目光看向最上面的皇上,一个个期待万分。

朱元璋自然知道大家心里想的是什么,也就不再耽误时间,当即起身带领着众人出发前往大明图书馆。

朱元璋:标儿,过来,跟在父皇后面,咱们现在就赶去大明图书馆。

朱标快步跟上朱元璋的步伐,满脸激动的望向大明图书馆的方向。

那里,有他梦寐以求的知识,也有他想要寻找的答案。

其实不仅是他,在场的大臣,哪怕是朱元璋本人也有疑惑想去大明图书馆寻求答案。

就对朱元璋而言,他最关切的就是关于自己的历史记录,迫切的想知道自己登基称帝之后都发生了什么事。

之前他运气好,抽到主播的红包,得以向主播提出一个问题。

那个时候,他原本是想询问主播关于自己的历史走向的。

这样也好心里有个数,可以从容不迫的应对未来发生的一切变故。

但考虑到标儿之死一直困扰着他,于是也就向主播询问标儿死讯的具体缘由。

而现如今,大明图书馆里面有八千万册书籍,肯定会有关于大明历史介绍的相关书籍。

于是乎,朱元璋带领着一大群人乌泱泱的快步赶去大明图书馆。

这一路上,原本繁华的大街此刻几乎看不到什么人,显然全城的老百姓都去图书馆看热闹了。

很快的功夫,朱元璋一行人就来到大明图书馆,只见广场上站满了老百姓,嗡嗡的嘈杂声响彻全场。

大家看到当今皇上来了,立马识趣的安静下来,以免惊扰了皇上。

朱元璋这时候没有功夫理会在场的老百姓,带着标儿等人直接朝着图书馆大门口走去。

整个南京城的老百姓不知道有多少,而大明图书馆的容纳人数是有限的。

于是就需要分批进去,等在图书馆里面的人出来后,再放人进去。

也正因如此,这才造成了大量的老百姓在外面等候的盛况。

朱元璋:皇后在哪里?带咱过去。

朱元璋来到大门口,让门口的侍卫带他去找马皇后。

在大明图书馆开放的时候,马皇后就先一步过来了,这会儿应该在图书馆某个角落看书学习呢!

侍卫在前面带路,而朱元璋一行人跟在后面,环顾四周打量着图书馆内部的环境。

原本空荡荡的图书馆,现在所有的书架已经全部摆满了书籍,放眼望去异常壮观。

整个图书馆非常安静,没有一个人说话,座位上坐满了看书的老百姓。

朱元璋见到老百姓刻苦学习的一幕,极其欣慰的点了点头。

大家如此努力用功,大明的发展壮大指日可待。

在侍卫的带领下,朱元璋等人来到三楼的某个区域。

朱元璋:妹子,再看什么书呢,看得这么认真,咱来了都没注意到。

朱元璋穿过一排排书架,一眼就看到正坐在窗边认真看书的妹子。

马皇后所在的区域已经被封锁,由侍卫严密看守,在场区域就只有马皇后一个人在聚精会神的看书。

马皇后:重八,你快来看这本书,是介绍我大明初期的历史。

朱元璋一听,脸色一喜,大步走上前去。

自家的妹子和他想到一块去了,他也正想看看大明开创之初的相关历史,也好从中知晓后来都发生了什么。

尽管天幕出现之后,整个历史轨迹已经改变,但依旧是可以当个参考的。

朱元璋:洪武四大案?

他一下子就看到妹子手中书籍的名字,当即就好奇的接过来查看。

原本跟在朱元璋身后的一众文武大臣还好奇马皇后手上拿的是什么书籍,可在听到皇上口中所说洪武四大案五个大字时,一个个被吓得胆战心惊,双腿都忍不住颤抖。

洪武四大案仿佛有某种魔力,令在场的文臣武将面面相觑,皆是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恐。

前年才刚刚发生胡惟庸案,皇上下令处死了三万多人,至今还让在场大臣心惊胆寒。

一个胡惟庸案就让他们心生恐惧,现在洪武四大案意味着未来还会发生三个大案。

要是按照胡惟庸案的杀人程度,也就意味着后面的三大案将要死亡近十万人。

一想到这个恐怖的死人数据,在场的大臣无不心肝俱裂。

甚至有几个胆子小的大臣已经被吓得瘫倒在地,一股暖暖的液体从裤裆处流出来。

他们非常清楚,要是按照十万死亡人数来看的话,在场的大臣估计有一大半在劫难逃。

倒也并不是大家杞人忧天,而是胡惟庸案的阴影至今还笼罩在他们头上。

朱标似乎想到了什么,也是快步走到父皇身后,打算看个仔细。

胡惟庸案被牵连的人数众多,他不希望未来还会有更大的悲剧发生。

当初父皇为了废除丞相制,加强皇权,专门拿胡惟庸开刀,他是有阻止的。

毕竟不管怎么说,他也不愿意父皇大开杀戒,滥杀无辜。

可最终还是没有拦住父皇,致使三万人受胡惟庸案的牵连被诛杀。

要是按照胡惟庸案的三万死亡人数来计算,未来将要发生的三大案死亡人数恐怕无法想象。

所以,他无论如何也要阻止父皇再行大开杀戒之举。

朱元璋全神贯注的沉浸在洪武四大案中,丝毫没有注意身边其他人的情况。

洪武四大案第一个介绍的就是发生在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书中介绍的情况和他所导演的一模一样。

他之所以要发动胡惟庸案,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在胡惟庸案后,他对中央朝廷统治机构进行了改革。

废除了中书省及丞相制,分中书省及丞相权力归属六部。

而六部尚书直接对他负责,加强中央的集权。

看完胡惟庸案的详细介绍后,他继续翻看还没有发生的三大案,这才是他需要重点关注的。

胡惟庸案过后就是空印案,所谓空印,指的是在空白文书簿册上加盖官印,也就是一张盖有印章的空白文件。

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只为盖个官印而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来回跑,显然极不现实。

浙江、江苏等靠近南京的省份还好,云南、四川等省份,派人跑一趟南京动辄需要数月,重填一次数据便回本省重盖一次官印,往往小半年就过去了。

所以,随身携带多份已经盖好官印的空白文书,就成了一种全国通行的普遍做法。

书中记载,洪武十五年,户部考校钱粮册书时。

他发现空印文册这种做法,怀疑这背后存在着普遍的贪污**与作奸犯科。

于是震怒之下,将所有涉事官员抓捕。

空印案共计约有数百人,冤死在了他的屠刀之下,而受牵连者达万人以上。

空印案后,他为了避免再出现盖空白文书的情况,实行了半印勘合制度。

规定凡文书纸上均须加盖半印,以便核对。

此举加强了朝廷对地方行文的控制,有效补充了明代的文书用印制度。

看到这里,他不由得皱紧眉头,到现在他倒是从未发现下面官员有空印的做法。

可按照书中的介绍,空印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还是下面官员心照不宣的做法。

要是地方官员如此欺上瞒下的话,他自然是不能忍受的,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才好。

就在他想要按照书籍中记载的名单下令拿人时,身后一直关注动静的朱标开口求情。

朱标:父皇,空白报表盖的是骑缝印,不会流散出去,也不会作其他用途,从政务运作上看官员也不可能利用空白文书作弊谋利、压榨百姓。

朱标:其次,朝廷要求府、省与户部的数据必须吻合,盖空白文书能提高办事效率。

朱标:再者,国家法令中没有律令说空印有罪,如若空印杀人,难以服众,还请父皇看在贤才难求的份上,能够留下有用之才网开一面。

就在朱元璋犹豫之际,一旁的马皇后也开口劝说,为了空印案一事牵连上万人并不妥当。

见标儿和妹子都开口劝说,朱元璋也不好再说什么。

朱元璋:空印一事,咱就不追究了,不过咱不希望再发生此事。

在场很多大臣松了一口气,知道自己逃过一劫,当即纷纷表示以后绝不会再犯。

朱元璋冷哼一声,也不再追究,当即翻看下一个大案。

空印案过后就是洪武十八年发生的郭桓案,指户部侍郎郭桓等人盗卖官粮的案件。

郭桓等人被揭发后,他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相关人员全部处死,人数有数万人之多。

根据书中记载,洪武十八年,他怀疑担任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李与提刑按察使司赵全德伙同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共同舞弊,并下令调查。

紧接着,御史告发户部侍郎郭桓利用职权,勾结其他官员私吞太平府、镇江府等府的赋税。

使得本应上缴的四百五十万石粮食,郭桓只缴两百多万石。

与此同时,郭桓在征收赋税时候,巧立名目,征收多种口食钱、神佛钱等赋税,中饱私囊,降低朝廷所得税收。

他下令审问后,累计涉案的官员士绅有上万人,总计贪污精粮两千四百万石。

郭桓案后,他开始对税收积弊的整饬,对民间存在的虚报自然灾害、虚出实收、放卖仓粮、巧立名色、诡寄田粮现象予以整顿。

建立以赋役黄册、鱼鳞图册为纲的税收体制,以粮长催督赋税,建立了稳健税收体制。

看到这里,他面无表情的看向在场的户部侍郎郭桓。

要知道,他生平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非要扒皮充草以解心头之恨。

郭桓感受到皇上冰冷的目光,整个人被吓得两腿颤颤,一脸惶恐之色。

他自己做过什么,自己最清楚不过,知道这一次大难临头了。

朱元璋:来人,把户部侍郎郭桓押入大牢,定要严加审讯。

话音刚落,两个精壮的侍卫上前把郭桓带下去了,徒留在场大臣面如死灰。

朱标叹了一口气,却没有多说什么。

毕竟郭桓案牵涉到贪污**,别说是父皇,就是他也不能容忍。

即便知道因为郭桓案而死的人员多达数万人,可涉及到底线问题,他也不好开口求情。

朱元璋环顾一圈,目光从每一位大臣脸色扫过,冷冷一笑。

书中记载的贪污受贿官员多达上万人,仅仅抓一个郭桓还远远不够。

不过现在还不着急,抓了郭桓慢慢审讯就行。

涉及贪污**的官员,他是一个也不会放过。

没有理会在场大臣的忐忑不安,他继续翻看最后一个大案。

蓝玉案发生在洪武二十六年,指大将军蓝玉谋反案。

案发后,他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大将军蓝玉并诛其三族。

与蓝玉有关系莫逆的许多将校、朝廷官员等,也都被定位逆党,遭到了抄家灭族的下场,蓝玉案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

根据书中记载,蓝玉多次率军平定各地的叛乱,建立了功劳,被封为凉国公。

可是蓝玉居功自傲,日渐骄横,纵容义子横行霸道,无视法纪强占民田、纵兵毁关。

锦衣卫指挥使参奏蓝玉谋反,他闻言即刻下令将蓝玉拿下,交给锦衣卫审讯。

在蓝玉被抓的第三天,他就下令将蓝玉凌迟于街市,并灭其三族。

随后,朝中功臣、文武要员,特别是蓝玉手下的诸将接连不断地被抓入锦衣卫大狱。

严刑拷打之下,终于有人招供说蓝玉与其同党预谋打算在皇帝出城田猎时杀死他,起事谋反。

接着朝廷内外的各种官员一个个地被抓进大狱,招出自己熟悉的人是蓝玉同党。

受牵连被杀的主要官员有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颖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开国公常升、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舶胪侯朱寿、东莞伯何荣、普定侯陈桓、宣宁侯曹泰、会宁侯张温、怀远侯曹兴、西凉侯濮均、东平侯韩勋、全宁侯孙恪、沈阳侯察罕、徽先伯桑敬、都督英辂、汤泉、萧用等都在其中。

蓝玉的外甥开国公常升,在蓝玉被杀后,于三山聚兵谋逆,也被处死。

蓝玉案后他派藩王率领精兵分驻全国要塞,同时监视各地的文武官吏,建立起由皇权直接控制的军事中心。

朱标看到那一个个被牵连处死的公侯伯贵族名单,内心被震惊得无以复加。

一个大案,牵连近二十位公侯伯贵族被杀,简直是骇人听闻。

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蓝玉大将军会谋逆造反的,肯定是父皇故意找的借口处死这么多开国功臣的。

朱标:父皇……

还没等朱标开口说完,朱元璋就直接打断了。

朱元璋:标儿放心,咱不会干这事的,咱还要把这些人留给你做班底,将来好辅佐你上位。

他看到蓝玉案发生的时间,再结合原先历史上标儿死亡的时间,一下子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想来他之所以大开杀戒,只是因为担心子孙不能驾驭功臣名将。

可现在历史已经改变,标儿也不会英年早逝,他也就没有必要屠杀功臣了。

朱标见此情况,脸上终于松了一口气。

朱元璋看完《洪武四大案》后,继续去书架寻找其他关于大明历史的书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