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540章 赤壁破曹周瑜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540章 赤壁破曹周瑜

簡繁轉換
作者:酷酷的橙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2 21:39:4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为了塑造刘备阵营的正面形象,凸显诸葛亮的智慧,将周瑜描写为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的反面人物,对许多史实进行了再加工。

如赤壁之战主要是周瑜等东吴将领的功劳,诸葛亮并未直接参与,中却将孔明借东风的情节作为火攻成功的关键;

草船借箭正史上是孙权的事迹,早期的《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人也是周瑜,中处理成因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引发;

正史中刘备眼中的周瑜是器量广大,中的周瑜却是器量狭小,时刻不忘对刘备集团阴谋算计。

最后甚至被诸葛亮三气而死,致使后世流传下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典故。

实际从赤壁之战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主要在零陵一带做后勤,和周瑜并没有什么交集;

至于周瑜死后,前来吊唁的也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正史中并没有卧龙吊孝一事。

诸如此类的诸多情节,是为了情节和主题需要的艺术加工,与史实不符。

在周瑜生前及去世之后,同时代的汉末三国人物在军事、政治、艺术才能、人格魅力等各方面都对其进行过高度评价。

“出身世家汉灵帝熹平四年,周瑜出生于庐江郡舒县,其家庭为世家大族。”

“高祖周荣曾任章帝、和帝两朝尚书令,堂祖父周景、堂叔父周忠都曾官居太尉,父亲周异曾担任洛阳令。”

“周瑜长大后,身材高大、容貌俊美,且精通乐律。”

“中平六年,汉灵帝去世后,董卓专权,众多州郡起兵讨伐。”

“吴郡豪族孙坚也参加了讨伐董卓的联军,临行前将家眷安置到舒县,周瑜因此结识了孙坚的长子孙策。”

“周瑜与孙策同年,两人当时都是十四岁,很快就建立起了友谊。”

“周瑜让出了家里的路南大宅给孙家居住,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之间交往密切。”

“汉献帝初平二年,孙坚与刘表作战时身亡,年方十六岁的孙策成为继承人。”

“兴平二年,周瑜前去探望担任丹杨太守的叔父周尚,此时孙策正决定脱离袁术,借兵三千欲返回故土江东发展,方要进入历阳东渡长江,于是写信给周瑜,邀请他共下江东。”

“周瑜收到信后,马上带领部曲家兵数千人奔赴历阳,同时还带去了大批舟船粮秣。”

“孙策大喜过望,对周瑜说吾得卿,谐也。”

“于是,周瑜与江东名士程普、张昭等人共同协助孙策,军事行动进展非常顺利,连续攻克横江、当利、秣陵等地,打败了笮融、薛礼,进而攻占湖孰,扬州刺史刘繇因此逃走。”

“当时孙策的军队已经发展到数万人,在继续东进之前,孙策认为以当前的军事实力,去平定吴郡已经足够,便请周瑜回去镇守丹杨。”

“周瑜回到丹杨不久,袁术不愿孙策势力发展过大,就派遣其弟袁胤取代了周尚担任丹杨太守,于是周瑜只好跟随叔父一起来到寿春。”

“建安三年,袁术赏识周瑜的才干,想任命他为手下将领。”

“此时周瑜已在袁术帐下三年,对袁术的眼光和性格非常了解,认为他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

“于是请求去离长江不远的居巢做县长,以寻找机会回江东,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

“担任居巢长的时候,周瑜结识了临淮东城的豪族鲁肃。”

“当时周瑜带兵拜访鲁肃借粮,鲁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便当即指了一囷相送。”

“周瑜因此认为鲁肃非同常人,于是与鲁肃结交,两人发展出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袁术想任命鲁肃为东城长,鲁肃也认为袁术不能成事,于是放弃了官职,携带家属及轻侠少年一百多人,来到居巢,与周瑜结伴东渡。”

欧阳修:建安三年,周瑜回到江东,孙策非常高兴,亲自出城欢迎,授与周瑜建威中郎将的官职,还拨给两千名步兵、五十名骑兵。

当时周瑜年方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

孙策一开始命周瑜镇守牛渚,不久又改派为春谷长。

牛渚、春谷与周瑜家乡庐江一水之隔,孙策的这两次任命是考虑到周瑜家族在当地有影响力。

周瑜本人也有威信,想要以此来帮助自己招兵买马、扩大力量。

建安四年,袁术病死,军队大多归顺了占据皖城的庐江太守刘勋。

孙策忧心刘勋成为第二个袁术,决定起兵攻打,于是拜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太守。

十二月,孙策军攻破皖城,俘获刘勋家人及其部下的男女亲族,其中桥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小乔都是国色美人,于是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

攻下皖城后,周瑜跟随孙策接着进攻寻阳等地,打败回师救皖的刘勋以及赶来救援的黄祖,平定豫章等地,实力大增。

战争结束后,孙策命周瑜镇守巴丘,防范占据荆州的刘表东侵。

建安五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十八岁的弟弟孙权成为继承人。

当时孙氏政权尚未巩固,阵营中人心不定,周瑜带兵赶来吴郡奔丧,担任中护军,和长史张昭一起把很多行程事务分管起来,全力辅助孙权。

当时孙权只有将军的封号,众人对他的礼节大都很简单,只有周瑜采用君臣的礼节,以示对孙权的支持。

当时鲁肃因为来江东以后没有得到重用,也想要投奔别处。

周瑜引用东汉马援的话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来告诫鲁肃,认为孙权会是很有作为的领袖人物。

在周瑜的劝告下,鲁肃打消了离开江东的念头。

不久之后,周瑜把鲁肃推荐给孙权,交谈之后,孙权对鲁肃的见识十分赞赏,由此开始重用。

建安七年,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下书命令孙权送人质入朝。

孙权便召集群臣会商,大臣们众说纷纭,张昭、秦松等重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

周瑜坚决反对向曹操屈服,他认为,江东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兵精粮多。

具备割据条件,完全不应该向曹操低头,送去人质反而会陷入被动,受到曹操的钳制,不如静观其变,以待天命。

周瑜的意见得到了孙权母子的一致赞同,孙权的母亲还叮嘱孙权说。

周瑜只比孙策小一个月,自己像看待儿子一样看待周瑜,也希望孙权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孙权对周瑜一直非常信任,寒暑赏赐周瑜的衣服都有百领之多,为众将所不及。

“周瑜的表现也非常忠诚,曹操曾经派蒋干前去游说周瑜,想让周瑜背孙投曹,但周瑜坚决进行了回绝。”

“回去之后,蒋干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周瑜一直为孙权出谋划策,主持军事行动。”

“建安十一年,周瑜亲自征讨麻、保二屯的山越部落,取胜后将俘虏的部落首领一律枭首示众,同时还把一万多人强徙到江东政权的腹心地区。”

“江夏太守黄祖派部将邓龙率数千人进攻柴桑,周瑜率兵出击,俘虏了邓龙。”

“建安十三年,黄祖的部将甘宁归降,周瑜向孙权举荐了甘宁。”

“在甘宁的建议下,孙权进军夏口,周瑜亦被任命为前部大都督,经过激烈水战,孙权军终于攻陷夏口,杀死了黄祖。”

“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南下,兵锋直指江东。”

“九月,孙权亲临荆州前线,刘备谋臣诸葛亮也赶到柴桑拜见孙权,劝说孙刘联合抗曹。”

“面对曹操的威胁,江东人心恐慌,张昭等人认为应该投降,周瑜反对投降。”

“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而且有一系列的致命弱点,比如马超、韩遂是一大后患;北方军队不擅水战;”

“易因水土不服而生疾病等。而且曹操号称拥兵八十万,实际兵力不过十五六万人,再加久战已疲,战斗力不会很强。”

“因此周瑜认为,只要拨给他精兵五万,就足以打败曹操。”

“这一系列分析振奋了孙权的精神,他砍去桌案一角,警告说谁再敢说投降的话,下场就和桌子一样。”

“于是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率兵与刘备合力抗曹。”

“曹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相遇,曹军果然已经流行疫疾,战斗力受到影响。”

“两军初次交锋,曹军失利,退到江北的乌林。”

“曹操针对北方军士不习水战的特点,采用铁索连接战船的方式,使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

“针对这一特点,周瑜采纳了部将黄盖的诈降计,决定采用火攻,命其将数十艘战船装满柴草,灌上膏油,再用帷幕和旗帜伪装好,谎称投降,向北岸的曹营进发。”

“当船队来到曹营附近时,黄盖命各船同时点火,当时东南风正急,火势猛烈,火船点燃了曹军战舰,火势很快蔓延到岸上的营垒。”

“整个曹军营地陷入火海之中,曹军将士乱作一团,被烧死、淹死者不计其数。”

“曹操猝不及防,只能率残部逃走,留下曹仁镇守江陵,自己撤回了北方。”

“赤壁之战的胜利,挫败了曹操的南下图谋,加强了孙氏政权在江东地区的割据地位,也使刘备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经此一战,周瑜的英名传扬天下。”

王阳明:赤壁之战后,周瑜又进军南郡,围攻江陵城。

由于守将曹仁防守严备,城内粮草充足,周瑜派甘宁进攻夷陵,以使曹仁分兵。

甘宁占领夷陵后,曹仁果然分兵数千人来救,甘宁告急,周瑜便留下凌统守卫后方,亲自率军相救。

行至半路,周瑜发现一处险要的必经之路,便派兵砍伐树木,将道路堵塞。

赶到夷陵后,周瑜与曹仁在城下激战,曹军被消灭一半以上,曹仁连夜撤往江陵,半路上发现道路已被树木堵塞,只好丢掉马匹,步行逃跑。

这一仗,周瑜截获曹军战马三百余匹。

此后,两军一直在江陵相持,攻战不断,各有胜负。

每次战斗,周瑜都要身先士卒,深入前线。

在一次混战中,周瑜被射中右胁,受了重伤。

曹仁听说后,以为有机可乘,率军前来进攻,周瑜忍着伤痛,起身巡视各营,鼓励将士,曹仁只好退兵。

建安十四年十二月,经过一年多的交战,曹仁部队损失很大,只好弃城而走。

把曹军赶出荆州后,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屯兵于江陵,并把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作为周瑜的奉邑。

曹操的势力北退后,刘备乘势占据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自号左将军、领荆州牧。

为巩固同江东的联盟,刘备迎娶孙权的妹妹,并提出借南郡的要求。

周瑜不同意鲁肃借南郡给刘备的意见,还主张把刘备软禁起来,孙权认为江东仍然需要孙刘联盟以对抗曹操,就没有听从周瑜的建议。

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周瑜去京口面见孙权,提出兼并益州,进而统一北方,夺取天下的战略。

周瑜认为,如果夺取益州以后,进而消灭张鲁,再与马超结盟,可以形成反曹的包围圈。

夺取益州之后,自己再回来镇守襄阳对抗曹操,如果计划能得以实现,就有机会统一北方。

孙权认可了这一战略,周瑜便启程返回江陵,准备筹备进攻益州。

走到巴丘的时候,染上重病,突然去世,时年三十六岁。

临终之前,周瑜不忘上书孙权,推荐鲁肃接替自己,并告诫孙权先虑未然,然后康乐。

不仅要警惕北方的曹操,还要提防占据荆州的刘备。

得知周瑜突然去世的消息,孙权大为悲痛,亲自穿上素服主持丧礼。

周瑜的灵柩运回吴郡时,孙权亲自到吴郡迎接,丧葬费用全由国家承担。

后来,孙权还经常在别人面前追忆周瑜,称孤念公瑾,岂有已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