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所有人:“查证后,有代考之实者,将以舞弊罪论处。”
“有包庇、隐瞒、协同者,同处之!”
有人当即腿都软了。
这场重考,不只是为正名,更主要的目的,则是为揪出所有代考舞弊之人。
没错,是所有。
施元夕垂眸,向大理寺告状的人是谁不清楚,说了多少也不知道,但徐京何用这种方式,却是要将所有的水货都揪出来。
名为重考,实则洗牌。
这么多官员,还有林公在现场,阅卷速度非常快。
仅一个多时辰,便揪出了十几个评分差异巨大的人。
这中间,甚至还有三个甲等院的人。
被揪出来的人,第一反应都是喊冤。
可两份答卷摆在了眼前,差距实在是巨大。
入学考试的是甲等,今日答出的这份,却是连最末等都够不上。
这般大的分差,还敢张口喊冤,那就真的是将在场的人都当作傻子了。
如徐京何所言,状态不一,两份答卷,一份甲等,一份乙等都尚且能说得过去,可一份甲等,一份狗屁不通,可不是一个状态不好能盖过去的。
越到后边,余下没出评分的学子心头就越是慌张,尤其是今日表现不佳的,都提着一口气。
施元夕身侧的那个学子也是如此。
但他却有实才。
入学考试评分为甲,今日也同样为甲等。
和他一样的人不在少数,也充分说明了重考的公正性。
顺利通过后,那学子长松了一口气,下一刻,就听到了施元夕的名字。
这个名字一出,不仅是这个学子,整个静思台的人,都抬眸看了过来。
在场大部分学子都知道施元夕是谁,许多人也对她的入学评分抱有怀疑。
再有这代考舞弊的事出来,有些人面上不显,实际上这一天内,已经频频往她身上看了。
一个女学子,尤其还是一个名声那般的女学子,考上甲等,本就不可思议。
但若是用了些旁门左道,便也能说得过去了。
当然,未必会是替考,但既然能有人替考,那必然能有其他的方式作弊。
是以,一整天下来,许多人都很好奇施元夕的评分。
徐京何手里拿着施元夕的答卷,和之前许多答卷不同,这份答卷上,出现了多种不同见解,但同种判定一样的评分,由于判卷的人各有所想,所以评分争议颇大。
今日的头名是谁暂时还不清楚,但最具争议的,必定是施元夕的这份答卷。
这篇文章,他也看了。
他给出的评分,和林公的一样,也跟所有判卷的人中心评价一致。
徐京何抬眸,目光落在了远处的施元夕身上。
隔着人群,他看到了她神色坦然,在周遭阵阵的议论声中,平静地望着他。
徐京何微顿,缓声道:“施元夕,评分为——甲末。”
在一众各有缘由的评分中,徐京何给出了这么一个总评分。
当下,满场哗然。
徐京何却在这样的喧闹中,又补充了一句:“与入学考试的策论评分,完全一致。”
不是有所悬殊,更不是悬殊巨大。
而是刚刚好,一点不多一点不少,和她的入学评分,达到了惊人的完全一致!
第10章以示公正
所谓的完全一致,并不是指她将两篇文章写得一模一样。
而是两篇文章的写法一致,错处一致,甚至连得分点都相同。
施元夕的入学考试中,策论表现较为一般,其原因在于她对朝堂政策了解甚少,许多东西看着都像是凭借自己的揣测写出的,论点平平,却又文采极佳。
眼前这篇策论,则是完美复刻了她入学策论的优缺点。
两篇文章出自同一人之手,出现同样的失误,又具备同样的出彩之处,似乎是颇为正常的事,也符合他们这次重考的评定要求。
……可这篇文章,就好像是一篇专门为重考定制的文一样。
若能有这般能耐,便不只是一个甲末那么简单。
徐京何都觉得施元夕非比寻常,底下的人就更加惊讶了。
“甲末?她竟真有这样的能耐?”
“……从前确实听说过,她在女学内表现优异,也一直都有些才名。”
可在场的人心中都清楚,女学的才名和眼下国子监考的内容,是绝对无法相提并论的。
“只能说,她为了能够给自己重新建立优势,耗费了不少功夫。”
毕竟,施元夕之前已经名声尽毁。
“也是,现在也有些人家,在培养女儿时,会让女儿跟着读书识理,这样一来,女儿日后也能和夫君多些话说,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京中有不少官宦人家也是这么想的,否则国子监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女学子了。
不过,对大部分的人而言,能粗略读懂就行。
像施元夕这样的,还是极少数。
但这个话说出口后,许多人都想到了施元夕的出身。
她无厉害的父兄,如今名声还坏了,这等情况下,不就只能剑走偏锋,在其他方面下苦工夫去钻营了。
总归,在大部分人的眼里,她为着名声为着婚事为表现给施家看等等,什么都有可能。
唯独一点,便是不可能为着仕途。
这条路对于正常男子,甚至是他们这些有家中背景的男子,都不甚容易,更别说一个女子了。
大梁还没有这样的先例。
施元夕的评分让静思台内热闹了些许。
可还没持续多久,场中的学子便再次变了脸色。
上首的徐京何,又命人扣下了一个甲等院的学子。
这学子入学考试的评分与施元夕一样,同为甲末,这次的策论重考,却只拿到了丙末。
听到了评分后,那学子倏地起身,又急又气地道:“学生从未参与过什么代考舞弊之事,入学考试的名次,也是学生努力了许久的结果,如今徐司业一句重考,仅凭一个临时出题的策论评分,便要定学生的罪!”
“且今日情况特殊,重压之下,表现难免不尽如意,更有甚者……”那学子猛地回过身,眼神阴鸷,扫向了施元夕的位置:“徐司业都能给一个女子这般高的评分,对学生的评分却如此草率!舞弊之罪太重,请恕学生无法苟同!”
在他之前,被判定有舞弊之嫌的学子,心中也颇有微词,只是没敢发作出来。
他的评分恰好在施元夕后边,施元夕得分太高,倒是让他有了发作的理由。
今日这事,若把施元夕换作是任何一个学子,他都未必敢说出这等话,偏施元夕是个没有功名的女子。
“司业若说,是学生今日没发挥好,学生倒也认了。可说学生十年寒窗,努力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