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归义非唐 > 第358章 南蛮退军

归义非唐 第358章 南蛮退军

簡繁轉換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6-04 13:49:09 来源:源1

第358章南蛮退军

「门下,蛮军袭陷嘉州,成都告危,今以东川节度使高骈率军驰援成都,望「制书如右,请奉制付外施行,谨言。」

「臣高骈接旨,叩拜上千万岁寿!」

咸通六年七月初七,成都被围的第三天,朝廷的快马便将圣旨传到了高骈所处的僰道城。

面对大礼开道突袭嘉州的做法,朝野群臣都认为大礼会在之后进攻成都,所以准备调高骈率军驰援成都。

在圣旨发下的第四日后,成都果然被佑世隆率军围困,而今则是圣旨传下的第六日。

高骈平淡如水的接下了圣旨,随后安排人护送天使去寅宾馆休息。

待到天使离开,被调回僰道城的蔺茹真将便向高骈作揖道:

「节帅,五千精骑皆在城外,不过调离这五千精骑后,南边就只剩下梁缵丶

鲁褥月他们手中一万两千馀兵马了。」

「若是南蛮调兵偷袭,恐怕—」

「无碍。」高骈安抚下蔺茹真将,随后拿起手中圣旨道:

「看来朝廷还没察觉到局势有多危急,这种时候竟然还让我以东川节度使的名头去解围。」

蔺茹真将没有说话,高骈见状看向他:「朝廷估计要对刘继隆动手了,你怎麽看。」

「我—」提起刘继隆,蔺茹真将脑中不免闪过了尚延心被其所杀的画面,

但更多的则是畏惧。

「若是我军征讨陇右,最少得兵相当,才有五成可能将其讨平。」

「若是朝廷调遣其馀诸镇兵马,恐不少于三倍才能将其讨平。」

蔺茹真将沉吟片刻,而后才将话说了出来,但高骈却摇了摇头道:

「相当的兵马,我未必能将其讨平,最少倍之。」

他话音落下,不等蔺茹真将反驳,他便先开口道:「眼下时局混乱,朝廷已然露出颓象。」

「我若是能据有剑南,届时朝廷若是式微,尚可来剑南避祸。」

「若是朝廷与刘继隆交锋,我担心剑南恐为刘继隆所谋,届时我唯有调往他处,另谋图存之地了。」

天下局势如何,高骈还是能看清楚的。

河淮流民的问题没有解决也就算了,结果现在朝廷为了保住剑南门户而加税,这样做只能让河准流民激增,最后引出更大的问题。

若是朝廷能将剑南道都交给他,高骈有自信能够抵御刘继隆,可这种话他不能说出来。

如今王宗实和王宗会已经乞老,他与亓元实等人又不相熟。

若是贸然开口,恐怕会让北司诸宦怀疑他试图割据剑南,谋求自立。

他必须让西川局势看起来十分恶化,找不到旁人接手的时候,让朝廷主动把西川的事情交给他才行。

如今西川的局势已经足够恶劣,他也召集了五千精骑,但朝廷却并未有让他全权处置西川事情的想法。

继续拖下去,高骈担心朝廷会和刘继隆提前开战,届时以自己的实力,即便能击退刘继隆,恐怕也要元气大伤,这不符合他的计划想到这里,高骈对蔺茹真将道:「明日我亲率精骑驰往西川川,成都府不容有失,不过西川的危局也不能轻易解开。」

「此事你无须操心,尽管率领好麾下精骑,听从我军令便是。」

「是!」蔺茹真将果断作揖应下,而高骈也在与他寒暄几句后,与他分别下去休息去了。

翌日清晨,高骈亲率五千精骑驰往西而去。

他没有驰援成都府,而是准备切断佑世隆退路。

与此同时,身处武州的刘继隆,却时刻关注着长安动向。

「节帅,成都已经被包围第五日了!」

陈瑛持着军报走入盘堤县衙内,而衙门中已经摆上了一个丈许长宽的沙盘,

上面有陇西及关中丶关内道和剑南道的地形。

各军在哪里作战,上面也标注的十分清晰。

「看看各军有没有变化,若是有的话,你亲自动手修改修改。」

刘继隆吩咐一声,陈瑛连忙应下,随后拿起毛笔,挑选了红色旌旗并写上一个「高」字,然后插在了荣州境内。

「高骈动了?」

刘继隆略微眯了眯眼睛,陈瑛点头道:「长安有消息传来,朝廷派快马令高骈驰援成都。」

「末将算了算,想来这高骈应该在这两日接到圣旨,眼下应该拔军前往荣州,准备伺机为成都解围。」

陈瑛的话,赢得了刘继隆的颌首认可。

不过颔首之后,刘继隆还是说道:「高骈这些年一直在保存实力,我想他不会轻易和佑世隆爆发冲突,最大可能还是去嘉州截断佑世隆后路。」

「这佑世隆毕竟年少轻狂,大军长驱直入的情况下,竟然只在后方留下几千骑兵,就敢带着大军直插西川腹地。」

「若是他能速战速决拿下成都,朝廷在西川川的布置,恐怕都会成为无用功。」

「不过现在他没能速战速决拿下成都,反而给了崔铉丶高骈反应的时间。」

「如果他现在见好就收,立马撤军的话,此役的战果足够他恢复上次牛头峡之败的元气。」

「若是他贪念成都富庶不愿离去,那就得看高骈愿不愿意放过他了—」

刘继隆的话令陈瑛迷糊道:「节帅,您这话的意思是,高骈恐怕会放走佑世隆?」

「有可能。」刘继隆颔首回应,随后起身指向戎州的朱提。

「上次高骈在牛头峡击败佑世隆后,虽说东川川军死伤不少,但当时佑世隆麾下死伤更多。」

「若是高骈乘胜追击,收复朱提等处失地,乃至从大礼手中夺走唐兴都不成问题。」

「结果高骈没有乘胜追击,而是选择裁汰东川军老弱,编练出了三万五千精锐。」

这般说着,刘继隆心里不免感叹起来。

如今的陇右凭藉丝路贸易和百万人口才堪堪养兵六万三千馀人,而朝廷不过随便将资源倾向些,东川便能养兵三万五,可见朝廷底蕴。

不过话说回来,丝路打通后,陇右固然得了足够多的钱粮,但朝廷也凭着收税得到了不少好处。

如今的丝路,虽然无法恢复到开元年间的鼎盛,但每年还是能轻松给陇右带来**十万贯的收入,朝廷也能趁机得到十几二十万的赋税,而河西在源头又得了二三十万的利润。

三方势力加在一起,丝路所带来的利益已经不下一百三四十万贯了。

只是问题在于,二十万贯的赋税对于朝廷来说,不过是稍微肥美的肉食,若是陇右威胁到了朝廷,朝廷还是可以狠下心来切断与河陇贸易。

届时没有了销路,刘继隆手中的香料便只能囤积起来,但陇右的财政却要凭空少去**十万贯。

没了这笔钱,仅凭府库中积存的钱粮,顶多能维持两三年。

正因如此,刘继隆才想着暂时观望朝廷态度,并且没有切断朝廷与陇右的粮食贸易。

距离河西运送香料,陇右将香料销往长安还有三个月的时间。

若是能将这批香料销售一空,刘继隆便不用继续观望朝廷态度了。

六州是他一定要占据的,他付出了这麽多,不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拿下六州,若是朝廷与陇右翻脸,那正好夺得秦陇二州,获得进入关中的要道,再北上将朔方镇拿下。

至于巴蜀,倒是可以暂时放在这些要地之后。

巴蜀一马平川,东川境内更是丘陵丶湖沼地形,对善用马步兵的陇右来说,

十分不利。

反正只要拿下六州,巴蜀的三关五城轻易可破,他完全可以拿下朔方丶秦陇后再切断兴丶凤丶兴元府等关中入蜀要道,然后关门打狗,慢慢收拾蜀中三川。

不过就眼下局面来看,刘继隆怀疑高骈以乎有意占据巴蜀。

若是如此,那收复三川必然要经历苦战。

思绪间,刘继隆沉吟开口道:「传令马成,令他率一镇兵马北上兰州,不得有误。」

「末将领命!」陈瑛不管对错,先行接令,随后才问道:

「节帅,朝廷在三川屯兵近十万众,当下局面,我们为何要抽调兵马北上?

刘继隆不假思索道:「陇西还是太空虚,一镇兵马前往兰州,进可攻取会州,退可驰援临丶渭二州,位置刚好。」

「算上这五千人,陇西有一万五千兵马驻守,我也略微心安了,倒是凉州那边只有不到八千人,我还是有些不放心。」

「不过凉州那边有河西帮衬,大概不会出现什麽问题。」

经过刘继隆解释,陈瑛也渐渐猜到了朝廷很可能会对陇右用兵,而且慨率很大,不然自家节帅不会在尚未入驻六州前就分兵。

「朝廷那边确实需要观望,不过眼下也可以慢慢插手六州之中的一些州县了。」

刘继隆看向陈瑛,略微思索后便下令道:「传令斛斯光丶李骥,着他们各自领兵一镇,往扶州丶冀州而去。」

「另外我手书一封,让尚摩鄢把扶州和冀州让出来。」

「是!」陈瑛颔首应下,心里也知道自家节帅为什麽选这两个州。

这两个州人口不算多,想要排查是否有朝廷的间客并不难,而且两个州现在已经不与朝廷接壤,即便陇右出兵拿下,朝廷也不会知道这两个州的事情。

思绪间,刘继隆提笔写下手书,用火漆烫好后,盖上私印递给陈瑛。

陈瑛接过手书并作揖退出了盘堤县正堂,随后派人将手书送往了茂州。

由于朝廷先前集结诸镇兵马于故桃关,所以尚摩鄢调兵回到了茂州。

从武州到茂州,七百里的距离,哪怕是轻骑也需要七天才能走完。

正因如此,在刘继隆等待消息的同时,南边的高骈却先一步动手了。

「高骈—又是你!」

成都城外,听着帐外的攻城喊杀声,佑世隆额头青筋暴起。

今日是他率军围攻成都的第十日,但成都并未陷落,大礼的军队也仅仅只攻破了笮桥和万里桥在锦江南岸的两座营垒,至于北岸的营垒,此刻仍旧矗立在石桥北岸。

如此局面,本就不好,但更不好的情况也在清晨发生了。

高骈率领精骑袭扰佑世隆留在嘉州丶眉州的精骑,不过一日时间,大礼死伤的精骑就不下四百馀人。

要知道这些精骑所乘马匹,可都是大礼先帝先王高价从吐蕃占领西域时期买到手中良马所培育的军马。

一下子损失四百馀匹军马和四百多匹乘马,佑世隆怎麽可能不心痛。

当然,比起损失来说,更重要的就是军队的退路被高骈袭扰,不知道什麽时候就会被截断。

攻下成都已经不现实了,佑世隆不得不思考是否撤军。

「陛下,臣段宗榜(赵诺眉)求见!」

帐外,段宗榜与赵诺眉的声音响起,佑世隆脸色阴沉道:「进!」

在他的示意下,段宗榜与赵诺眉走入帐内,并第一时间跪下行礼道:

「陛下,臣等无能,竟无法攻破城外营垒,甚至连外郭都尚未触及。」

「哼!」佑世隆冷哼,虽说他也知道这并非两人过错,而是唐军回防速度太快,没给他们可乘之机,但他自然不会承认这是自己指挥上的问题。

「罢了,此事功过相抵,大军将准备拔营撤军吧。」

佑世隆的话令二人错愕,但段宗榜很快反应过来道:「陛下,莫不是高骈出兵袭扰了我军后路?」

「嗯—」

佑世隆将军报丢到地上,段宗榜上前捡起查看。

得知高骈的作为后,段宗榜这才将军报交给赵诺眉,而佑世隆也趁机开口道「无法攻下成都,后路被高骈袭扰,我军唯有撤军这一条路。」

「不过在此之前,朕要你们掳掠成都城外近五十里的所有百姓。」

这次出兵,所获虽说不少,但却无法满足佑世隆。

大礼境内军民二百万之数,可是善于耕种的人口并不算多。

即便是普通的汉民,但只要会种地,都能帮助大礼开垦足够多的耕地来缓解内部矛盾,工匠就更不用说了。

「臣领旨—」

段宗榜作揖应下,赵诺眉紧随其后。

「退下吧!」

眼见二人明了,佑世隆也不再挽留,当即派二人前去掳掠人口。

「铛铛铛铛—」

忽的,鸣金之声不断响起,战场上的大礼军队开始如潮水般撤去。

他们在撤军前带走了甲兵的尸体,而群蛮与强行掳掠而来的汉民尸体则是遗留在了战场上。

为成都城倚重的锦江之中尸体漂浮水面,如鱼鳞般密密麻麻,血腥恶臭弥漫。

石桥之上,残缺尸体互相枕藉,到处都是肢体残缺的尸首,根本无法分辨死者是谁。

垮塌多次而被不断补全的夯土墙后,半身染血的索勋松了口气,脱力般的坐在尸堆之中,大口喘着粗气。

城门楼上,作为监军的杨复光眼见蛮军退去,也不由松了口气。

「还差点,还差一点就要被攻破这最后的营垒了。」

他在心中暗自庆幸,随后目光跳望远处的南蛮军营。

他发现这些蛮兵澈退后,并没有立马返回军营,而是四散开来,只留甲兵在城外驻守。

时间一点点流逝,接下来三天时间里,佑世隆都没有下令进攻。

锦江内的尸体也大多被索勋指挥城内民夫捞起,就地掩埋在了城外一角。

三日后,随着大批百姓被蛮军掳掠而来,就在杨复光气息如鲠在喉,担心蛮军继续驱赶百姓攻城的时候,蛮军却选择了撤军。

十数万成都城外的百姓被南蛮大军掳掠向南而走,这让杨复光忍不住一拳砸在了女墙上:「南蛮安敢辱我民!」

话虽如此,但杨复光及四周将领也都清楚,他们能守住成都城已经不错,哪里还管得了城外的百姓。

众人只能目送蛮军裹挟百姓撤军,而杨复光也在片刻后往长安送去了捷报。

对于长安城的那些贵人来说,守住成都城就是大捷,而城外受灾的百姓,并不为他们所在意。

两日后,佑世隆率军撤回长江(岷江)南岸,裹挟百姓不断南下撤去。

高骈派出的塘骑也很快探明情报,往东边未失陷的籍县驰来。

「节帅,酋龙撤军,眼下刚刚渡过彭山江口,抵达南岸,我们要不要向南进军,往青神县渡河去截住他们?」

籍县外的军营中,蔺茹真将走入牙帐,将探马探明的消息告诉了高骈。

不过高骈听后却摇了摇头,目光平静看向蔺茹真将:「若是此役将南蛮重创,你觉得朝廷还需要我坐镇东川,还会让我节制剑南吗?」

「末将—」蔺茹真将闻言连忙作揖:「末将欠缺考虑,请节帅恕罪!」

高骈没有较真,只是将目光从地图上挪开,开口说道:

「我说过,必然要让三川局势失控,朝廷才有可能让我节制剑南两镇兵马。」

「南蛮撤军后,朝廷交代给我的事情便解决了,如今还需让西川再次出现纰漏,朝廷才会狠下决心,将崔铉调离西川川。」

说话间,高骈抬起手在地图上移动,不多时便将手指放到了故桃关的位置上思考片刻后,高骈抬头走向桌案,从桌案上拿起一封未有印记的书信道:

「传我密令,将此信送往张璘处,他见到信中内容后,自然知道该怎麽做—」

「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