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娘娘只想寿终正寝 > 62、年贵妃9

娘娘只想寿终正寝 62、年贵妃9

簡繁轉換
作者:微云烟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4 21:42:2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做皇帝的人,多半敏感多疑,雍正尤其如此,他这会儿就开始怀疑,有人想要借着这些道士害自己。

他也不急着驱逐审问这些道士,反倒是继续养着他们,准备研究一下,这些道士的丹药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能怎么回事呢?这又不是仙侠世界,正经的草药放在炉子里面一烧就成灰了,想要凝结成丹药,里面肯定是要加一些重金属的,这些东西吃得少还好,多吃一些就是重金属中毒。

所以,雍正叫下头私底下用鸡鸭之类的家禽家畜试药,最后发现体型越大的扛的时间越久,但到最后,几乎都出现了躁狂的症状,剖开来看一看,肠胃轻的出血,重的都溃烂了。只将雍正吓得不轻,他可不会相信什么只有人类这样的万灵之长才

能吃丹药,其他不行,要不然,鸡犬升天的故事从哪儿来的?

雍正没有大张旗鼓地处置那些道士和尚,而是悄悄地将人都赐死了,外头一点风声都没传出来。

不能吃什么长生不老药,雍正对于那些什么道经也失去了兴趣,后来干脆跟着苏茵一起练一练八段锦,每次坐的时间长了,就起身拉伸一下,久而久之,居然也觉得还算不错,起码筋骨不像是之前一样僵硬了。

弘时他们几个在前朝也干得不坏,三阿哥的确缺了几分机变,甚至有点死心眼,但正因为如此,在刑部却也干得不坏。弘历弘昼也各有成绩,等过了两年,雍正便给几个儿子都封了爵。

雍正在封爵这种事情上,还是比较小气的,弘时和弘历都只是贝勒,弘昼只捞了个贝子。当然,雍正还给几个孩子面前吊了根胡萝卜,就是再等五年,还有一**封,就看你们做出什么成绩来了。

如今想要立功,混资历显然是不行的,就得正儿八经做出点事情来,弘时心一横,就跟雍正领了推进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的差事,当然,也不是他做主导,这事主要是怡亲王在做,弘时做个副手罢了。弘历哪里敢落后,也主动请缨,表示想

要跟着朝堂上几位大人推进各地摊丁入亩之事。

这几年,便是废除贱籍这个新政,其实推行也不算容易。毕竟,所谓的贱籍,差不多就是最底层了,放在地方上,那就是被欺压剥削的对象,少了贱籍,大老爷们不就少了个盘剥的阶级?再有就是,废除贱籍之后,贱籍的子女也能参加科考

了,那不是又给现在的许多读书人增加了竞争对手?甚至,连普通的自耕农都不乐意此事,贱籍放良之后是要谋生的,他们肯定不会继续做乐户,做奴婢,做?民,那多半还是得去种地!可地就那么多,自耕农自己的土地都不够用,还得租佃地主

家的土地来种,如今再来一帮抢饭碗的,到时候地主家里面肯定要涨租子。

所以,上头三令五申,下头其实都在消极对抗,甚至还有逼良为贱的。雍正是个急脾气,早就气得不行,反正就是拿着下头那些不尽心的官吏作筏子,谁要是不好好干,那后头有的是人等着补上来。

当然,也不能光让人家干活,总得给人家一口肉吃。就像是你想要朝臣清廉自守,就不能给的俸禄太低,要是当官的还没有普通人能挣钱,他们自然就会从别的地方掏出钱来。

雍正如今就在搞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反正就是,先把官员这个阶层喂饱了,以后他们再折腾,那问罪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雍正也没光培养几个大儿子,如今居然也开始带着福宜福惠看折子,有的时候,还询问他们的看法。福宜福惠他们几个这几年也不是混吃等死,之前为了搞历史模拟,他们几乎将能够看的史书都看了个遍,虽说多半是囫囵吞枣,但历史上本来

就没有新鲜事,从古至今,社会改革的脚步其实就从来没停过。

因此,两人结合看过的史书,居然真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有的虽说还显得幼稚不周全,但总归已经有了一定的见解。

雍正对此极为欣慰,上哪儿都恨不得带着这两个孩子,以至于已经有些人浮想联翩,连着前头的弘时弘历都有了危机感,毕竟,废长幼从来不是什么新鲜事,说不定雍正搞什么秘密立储就是为了下头心爱的小儿子呢!

弘时之前一度有过阴暗地心思,这几年下来,也有些丧气,他发觉自己大概不是那块料,他很多时候脑子转不过弯来,自觉自己真的玩不过这些大臣,他也意识到,只怕自己不会被雍正选中,之前跟弘历竞争,无非就是咽不下那口气,小兔崽

子才十二三岁就阴我,真等你当了皇帝,我哪里还有好日子过!如今一看,皇阿玛居然还有别的心思,那我看热闹好了,我宁可下头小的占了便宜,也不能叫弘历你成事!

而弘历这边呢,他一度以为自己是雍正最好的选择,尤其,雍正对他的看中,是许多人都看得见的,他的福晋是李荣保家的格格,而弘昼的福晋,不过就是个寻常佐领的女儿,几个年长的皇子中,就他福晋最为出众,这还不是皇阿玛对他的看

重吗?

等如今发现,雍正另眼相看的还有下头刚十岁出头的弟弟,弘历就满心不甘起来。

他如今还年轻,甚至在他年纪大了之后,依旧不是什么擅长隐忍的人,他早就将皇位视作是自己触手可及之物,结果如今发现,皇位离他的距离居然变远了,还有了更加强有力的竞争者。

弘历也还算是心里有数,要是只有一个福宜或者福惠,说不定他会铤而走险,但贵妃三个儿子,年纪相差都不算大,他不可能同时针对三个人。再有就是,他也没有信心,在雍正的眼皮子底下,对着下头几个小兄弟下手。思来想去,他能做

的,竟然就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另外就是,贵妃三个儿子,福沛也就算了,福宜福惠都是养在皇后身边的,难道他们就甘心成全另一个人?这般一想,弘历心里便有了想法。

实际上,不光是弘历这般想,还有其他人也有这个想法。比如说允?,这位跟弘历算是两重亲戚了,他娶的是马齐的女儿,也就是说,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跟弘历既是叔侄,也是连襟。

所以,这位肯定是倾向弘历的,毕竟,他之前也被雍正打压得不轻,就因为在金册上将弘历的生母写成了钱氏,就被雍正贬为镇国公。这的确是个低级错误,谁也不知道他当时怎么想的,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事要是被当做正史记录下来,弘历

的继位正当性都要受到质疑,毕竟,许多人支持弘历,其实就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满姓妃嫔生下来的阿哥。

但弘历跟这位叔叔关系一直挺亲近,这就挺叫人迷惑的,等到两人做了连襟,关系就愈发密切起来。

允?再佛系,也经不住总是被折腾,这些年来,雍正对下头的兄弟,多半都没给什么好果子吃,也就是更小一点的老十六他们还算是过得舒服。所以,允?是真心希望上头换个宽和一点跟自己亲近的主子的。他跟年氏所出的几个阿哥都不熟,

也不想再折腾,干脆就将赌注压在了弘历身上。

这位既然起了挑拨离间的心,之后就开始默默行动起来。

他的挑拨手段很低劣,其实就是给福宜福惠送生辰礼物的时候,区别对待了一下,福宜的比福惠的要好一些。

福宜福惠两人早就有自己的院子了,但从小长在一起的二人,从来也还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同进同出,当然,后来还加上一个变成两人跟屁虫的福沛。

弘时弘历弘昼封了爵之后,都搬出去了,阿哥所里面就他们兄弟三个,不管谁生日,都是一块儿过,互相赠礼,再一起看收到的礼物。

两人的生日一个在五月,一个在十月,但是因为允?是头一次给他们送礼,他们自然就多注意了一些,然后就发现了这位的区别对待。

两人脸都黑了,福宜直接吩咐身边的太监:“去,把履郡王之前给的礼物找出来,回头送回去!”

福惠也是吩咐道:“我的也一样,到时候一起送回去就是了!”

福沛眨巴着眼睛:“他这是什么意思啊?”

福宜冷笑道:“什么意思?叫咱们几个不高兴的意思!”

福惠气哼哼说道:“回头我就去告诉皇阿玛!”

福宜神情冰冷:“告诉皇阿玛有什么用,以后得日子还长着呢,咱们且走着瞧!”

福沛虽说对于这些弯弯绕绕还不怎么明白,但显然那位王叔不怀好意,因此,他眼睛一转,心里开始打起了坏主意。

福沛也才**岁,因为怀着他的时候正值国丧期间,那段时间苏茵被折腾得不轻,福沛生下来就不如上头两个哥哥壮实,他其实是苏茵和四格格一起带大的,苏茵对孩子的教育素来以鼓励为主,只要没什么反社会人格,那么苏茵都能接受,四

格格又人小鬼大,觉得福宜福惠从小养在皇后那里,日后前程上头都要比福沛强,因此对福沛也颇为宠溺,这就将福养出了一些骄纵脾气,如今**岁的人了,脑子里更多的是各种恶作剧。

他没意识到允?的行为有什么深意,他就想着,这位王叔不是什么好人,他要给对方一个教训!

福沛的报复同样简单粗暴,他叫人盯着履郡王,然后叫人将马车上套马的绳子给割断了大半,结果履郡王回去的时候走到一半,马照旧往前走,将车给留下了。

这就是个典型的恶作剧,并没有什么伤害,马最后也找回来了,但是无疑叫履郡王丢了个脸。

福沛也没瞒着人,因此,很快雍正就查出来了,连着事情的原委也是,福沛还很委屈,表示自己原本想要叫人往马车里面丢马粪的,最后觉得太臭了,人不用上马车就能发现,因此就没做。

雍正有些哭笑不得,真要是叫这小子干成了,回头老十二弄得一身腌?,那才叫笑话呢!他又觉得福沛就是小孩子脾气,报复一个人,居然选择了这样毫无杀伤力的手段,马车走得又不快,马都没多走半里路,就被拦下来了,允?一直坐在马

车里面,外头的人也不知道里头坐的是谁。

但是想到允?居然敢挑拨福宜和福惠的关系,哪怕似乎现在没有成功,但说不得就已经在两人心里扎了一根刺,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回头却反目为仇,皇后和贵妃还不定要多伤心呢!

以前雍正只觉得允?性子粗疏,一点小事都办不好,如今却觉得他有些阴险,而且竟是搞这种妇人手段,委实可恶。而且,他如今都已经是郡王了,居然还掺和这些事情,这是什么意思。

再一想,这事说不得跟弘历也脱不开干系,不免愈发恼怒起来。他也不想找弘历过来,这种事情,根本没法放在台面上说,对于皇帝来说,很多事情就是自由心证,他觉得是你做了,那就是你做了!

雍正没想着自己当年夺嫡的时候,也完全算不上光明正大,但如今轮到自己儿子,就变得挑剔起来,希望他们能光风霁月了。到了这个位置上,其实他已经能够理解康熙晚年的许多矛盾之处,一方面想要选一个能干的儿子做储君,另一方面也

希望下头的儿子能继续兄友弟恭。雍正也是差不多,弘历如今摆出一副连没成年的弟弟都容不下的架势,这难免让他想着自己百年之后,是不是其他儿子都要倒霉。想着他对一千兄弟的酷厉手段,联想到这些手段会落到自己儿子身上,他就感觉浑

身不自在。

弘历其实很冤枉,他还没来得及做呢!当初允?做事也的确没跟弘历商量,因此到最后,弘历一直被蒙在鼓里,根本不知道这事跟福沛有关,还以为是允?府里头后院失火呢!

主要是这位从大婚到现在,都快三十年了,孩子一个接一个地生,但也一个接一个地夭折,他福晋都已经绝望了,眼看着这位一个又一个侍妾格格往府里抬,干脆眼不见为净,如今直接在府里头修了个佛堂,每日里念经拜佛,除了必要的社

交,几乎连门都不怎么出。

以前就听说履郡王府里,有人生了儿子跟福晋唱对台戏的,可惜的是,最后儿子也没养得大,很多人都觉得履郡王府孩子夭折得多,有后院倾轧的关系,甚至一些闲人还在外面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这也是为什么前几年允?被削爵之后几乎不出

来的缘故,丢人啊!

弘历也已经是做阿玛的人了,但是前两个孩子都夭折了,弘历私底下也查过,最后发现还是因为孩子太体弱的缘故,只得作罢!

不管怎么说,在前朝,弘历差事干得都不坏,又有不少人愿意支持,所以,不光没出过什么纰漏,反倒是做得挺亮眼。所以,雍正尽管心里头有了疙瘩,但对这个儿子还是以鼓励夸奖为主,倒是叫他愈发来劲起来。

不到万不得已,弘历也没打算在自家老爹还活着的时候表露出对几个兄弟的敌意,他勉强自己放平心态,毕竟,自己都已经当差好几年了,在朝堂上也有了自己的基本盘,雍正没几年便是花甲之年,难道他会冒着将来社稷不稳的风险,选择幼

子登基吗?他是没想到自己后来活成了老妖怪,差点没将大多数儿子都熬死。

虽说雍正可能没有弘历那样的长寿基因,但是如今皇后和苏茵两人都存了心思,都希望这位能够长寿,因此,每每紧盯着几个御医,恨不得天天给雍正请平安脉,又敦促着雍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雍正身边几个太监都被叮嘱了个遍。好在雍

正在饮食习惯上头挺好,不喜欢酗酒,最多就是小酌一两杯,也不喜欢吃什么肥厚油腻之物,饮食比较清淡,如今再规律生活,减少熬夜,加上御医按照四时节气,为他调理身体,虽说不至于返老还童,但身体状况却一直保持得不错。尤其自从怡

亲王劳累过度旧疾复发薨逝之后,雍正愈发注重保养起来。

当然,做皇帝的人,想要一直顺心是不可能的事情,江南那边反清复明的浪潮一直不灭,其实说白了,前明的时候,江南士绅日子过得太好了,轮到现在,江南那边的财赋那是一分也不能少的,以前官绅还能免掉一部分税赋,如今雍正又要官

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不光是税赋,连徭役都免不了,这叫那些人如何受得了,自然是鼓噪起来。

什么华夷之辩,归根结底,其实都是利益问题。康熙为什么多次下江南,无非就是江南那边当初杀得太狠,如今还指望着他们交税,所以,得多多安抚,免得闹腾出什么事情来。轮到雍正这边,他可不肯惯着这些人!你们既然当年已经跪了,

怎么就不跪得彻底点,难道以为我们会跟元朝一样搞包税,让你们在地方上做土皇帝吗?真是想得美!

也有人建议雍正也跟康熙一样,南巡几回,好将江南那边的事情压下去。但雍正一方面不想劳民伤财,一方面又不肯妥协,反正就是看谁先低头。

实际上,骨头硬的人就没几个,才禁绝了几年的科举,许多人就服软了,毕竟,朝堂上的坑就这么多,有自家乡党在朝为官,才能保住地方上的利益,要是本地人连官都没有了,那以后好事可就轮不到自家了!尤其,见着事情不好,地方上有

些大户都已经准备走了。别说什么安土重迁,为了以后的子孙前程,搬个家算什么,孟母还三迁呢!

一帮当初各种鼓噪的士绅立马就被一帮子乡党打成了罪人,恨不得先砍了他们做投名状,之前不肯交税的,如今也老老实实交税了,等着之后雍正掀起吕留良案的时候,大家愈发胆战心惊起来。

当然,面子上不敢吭声,但是搞非暴力不合作,也不是三哥的专利,因此,在江南推行新政,就进行得非常艰难。

雍正一狠心,直接将弘时弘历都给派了出去,以皇子的身份,监督新政推行。

弘时哪怕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是做起事来,还是跟愣头青一样,就是一门心思向前冲,他虽说在刑部待了多年,但是心眼也没长太多,因此,竟是被下头人辖制住了,或者说被糊弄住了,新政推行根本就没什么进展。

而弘历脑瓜就活泛多了,他是个有想法的人,觉得这什么官绅一体纳粮也就罢了,还一体当差,人家就是为了洗去腿上的泥点子才去读书呢,结果还让人家去干活,人家这书不是白读了吗?

至于官绅一体纳粮,弘历也觉得不能一刀切,得将事情给区分开来,什么人需要纳粮,什么人不需要,什么人多交,什么人少交,那都得仔细计较一下,这般自然也就将下头分化开来,新政也就好推行了。

弘历在玩妥协的艺术,这就叫雍正知道了,非常不满,如果说弘时只是无能,那么,弘历就意味着,他若是当了皇帝,就会推翻自己的政治遗产,别看他自以为只是退了一步,但是一步退,步步退,自己一番苦心,到时候就要付诸东流。雍正

很难接受人亡政息的将来,不免就有些灰心,再一想,自己也不是就这两个儿子,得再看一看才好。

雍正当下叫了福宜福惠还有福过来,直接跟他们说起了当年王安石变法的事情,问他们的看法。

福宜脱口而出:“一家哭何如一路哭,北宋那时候的情况,本来就到了必须变法的时候,就算后来新法推行得一塌糊涂,那也是因为亡于党争,而不是变法行不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