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娘娘只想寿终正寝 > 64、年贵妃11

娘娘只想寿终正寝 64、年贵妃11

簡繁轉換
作者:微云烟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4 21:42:2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雍正二十六年,雍正皇帝在圆明园驾崩,遗诏毅亲王弘昭继位。

弘昭登基之后,改元咸宁,先奉皇后为母后皇太后,贵妃为圣母皇太后,乌拉那拉家又得了一个一等承恩公的爵位,而年家得到的却是一个三等承恩公,算是将主次分了出来。不过年家对此也不在意,乌拉那拉家后继无人,年家这边年羹尧的一

等公爵位可是正儿八经打下来的,以后世袭罔替,而承恩公的爵位却是要代代降等的,几代人之后,也就到头了。

除此之外,弘时弘历和弘昼都被封了亲王,反倒是两个亲弟弟,只是先封了郡王。但大家也不傻,谁也不会觉得他真的看重异母兄长胜过同胞弟弟。因此,弘时弘历弘昼虽说都封了王,安排的却都是闲差,要么在理藩院,要么在宗人府,最好的

也就是个礼部行走。而福惠和福沛却被委以重任,福惠直接进了吏部,福却是署理内务府。

雍正在世的时候,就一直在改革,这么多年,之前他主持的摊丁入亩还有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差不多已经完成了,改土归流的事情也进行得差不多,一些地方还有些反复,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朝廷改土归流,断绝的是那些土官世世代代的富

贵,他们或许一开始迫于无奈或者是被利益引诱答应下来,但是时间长了之后,难免生出一些不满之心来。当初弘昭的老丈人各种让利,又是开垦水利,又是大兴文教,但一开始还好,他卸任之后,就有人蹦?起来,还连累得鄂尔泰被削了爵位。

等到弘昭登基之后,也没恢复,不过就是加封了个一等承恩公的爵位。

到了弘昭这边,他就更干脆了,直接表示大行皇帝一生致力于变法图强,到了他这边,自然要继承先帝遗命。

不过这个时候,其实想要对国内的利益进行分割,已经几乎是无从着手了,所谓改革,无非就是做大蛋糕。

正好,被封为固伦公主的博吉利宜尔哈从海外回来,带来了新的消息。

博吉利宜尔哈几乎算得上是皇室的叛逆了,雍正疼爱这个唯一活着的女儿,对她颇为纵容,她不想成婚,就一直拖着,到了雍正十五年的时候,她都二十岁了,雍正跟她约定,带她出去南巡,回来之后就给她选个额驸。她当时口口声声答应下

来,结果等到了江南的时候,她直接带着几个宫女侍卫跑了。

当时年羹尧的儿子年富就在江南做官,忙不迭到处去找,结果找是找到了,博吉利宜尔哈却以自己为要挟,将年富带来的人一并给要走了,之后就乘上她之前就准备好的船出海了。

雍正听说,简直是气得要命,连忙命人去追,倒也不是追回来,而是命人事不可为,就听从公主的命令,保护公主,不要受到什么伤害。

博吉利宜尔哈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十年之后,她还自己在外成亲了,嫁得是哈布斯堡的一个大公,这位王位继承权已经很靠后了,到了结婚的年龄,想要娶到一个合适的妻子就有些不容易,好一些的人家想要嫁王太子之类,差一些的,他又有

些瞧不上。正好遇上了带着人在欧洲游历的博吉利宜尔哈,顿时就起了心思,大肆追求起来。

博吉利宜尔哈很快就心动了,她肯定是要有个额驸的,但若是在八旗贵族里面选,自己一辈子大概也只能困在京城,相夫教子,哪儿也去不了。但若是嫁给如今这位,那就不一样了,这位封国虽然不大,但是,这边的王室相对还比较自由,起

码规矩上头比紫禁城少许多。

因此,她就干脆叫人给雍正送了一封信,名义上是征求意见,希望得到雍正的赐婚,实际上意思就是,我要出嫁了,老登打钱。

别说什么大清闭关锁国,实际上,皇室之间的交流从来没少过。大清这个时候还是比较傲慢的,除我之外,都是番邦蛮夷,一听说心爱的女儿居然想要嫁个蛮夷贵族,雍正就气得七窍生烟,早知道如此,还不如给她选个蒙古王公呢!

但博吉利宜尔哈人在外头,雍正也怕她一个性子上来,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最后只好捏着鼻子认了下来,还叫人准备了丰厚的嫁妆,随船送往欧洲。又怕女儿在外头被欺负,除了应有的女官宫女之外,还给准备了两队护军,都是拖家带

口一块儿过去,作为陪嫁之人,以后他们就都是公主的家臣。

欧洲的贵族,若是吃到大航海红利的,还算是富裕,若是没吃到,封国又穷,也没别的什么产业的,那许多就只能是打肿脸充胖子了!博吉利宜尔哈看中的这位倒不算是穷,他在殖民地有些产业,算是贵族里头比较阔绰的一个。但在看到博吉

利宜尔哈的嫁妆时,他还是傻了眼。

陪嫁的人口且不用说,原本作为固伦公主,又是远嫁的话,要修建公主府,就得几万两银子,明面上内务府准备的嫁妆看似不多,就几千两银子,但是额外还会赏赐其他的财物,比如说皇庄店铺乃是牲畜之类。嫁到蒙古的,甚至会专门给公主

划出一片草场来。

雍正如今将本该给女儿建造公主府还有赏赐各种产业的钱全都折了现,尤其知道在西洋那边,中原的绸缎还有瓷器茶叶都比较卖得出价钱,因此,嫁妆里头,这些的份量就比较大,一部分精品作为公主额驸自己使用,剩下的就可以全部卖掉,

另外各种金器银器也是一大堆,给公主日常使用。皇后和苏茵也另外给她准备了许多首饰,想着她之后很难回来一次,连她小时候用过的诸多器具,也一块加入了嫁妆之中。

到最后,这些嫁妆哪怕放在中原,价值也超过了十万两银子,而经过漂洋过海,里头那些硬通货再一溢价,卖个近百万两不成问题,很多根本就是有价无市。

雍正还捏着鼻子给了未来女婿不少赏赐,也都是好东西。弄得这位自以为自己见过大世面的大公瞠目结舌,看着博吉利宜尔哈的眼神就像是看一座金山。

实际上博吉利宜尔哈也善于经营,雍正是个爽快的人,他给女儿的嫁妆甚至包括了运送嫁妆和陪嫁人口的船队,这些船对于崇尚财富从海上来的大航海时代来说,就是极大的财富。

博吉利宜尔哈这些年就一直在做中原到西洋的生意,如今俨然已经成了欧洲那边有名的女富豪,有人都恨不得她丈夫原地暴毙,自己好能趁虚而入。那边贵族关系也很开放,贵族男性可以找情人,女性自然也可以找,以至于还有自荐枕席的,

弄得博吉利宜尔哈一开始的时候都有些傻眼。

既然娶到了一个大财主,这位大公自然也很迁就博吉利宜尔哈,横竖他们这种小封国,其实也没多少国事,既然妻子喜欢游历世界,那就走呗!因此,他们先是将欧洲转了一圈,横竖欧洲王室都有着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博吉利宜尔哈又是出

了名的有钱有路子,自然破受欢迎。

等之后,欧洲到处都逛遍了,博吉利宜尔哈也没消停,又要跑去美洲,甚至还跑了一趟南亚次大陆,大半个世界都算是被她走了一遍,知道听说了雍正驾崩的消息,才匆匆忙忙带着丈夫孩子回了中原。

博吉利宜尔哈这些年一直跟父母亲人通信,从她的信里头,大家对外头的情况都有了很深的了解,以前大家都自诩自家是天朝上国,地大物博,结果在博吉利宜尔哈信里头,外头那才叫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中原百姓苦巴巴地为了一亩三分地都要打破头,而外头呢,大量的土地没人开垦,生活在上头的根本就是些还没开化的野人。

博吉利宜尔哈跟几个弟弟通信的时候都已经说了这些事情,都是殖民,凭什么欧洲可以,大清不行呢?欧洲人加起来还没有大清人多呢!

弘昭看多了,自然也有了想法,如今博吉利宜尔哈回来,为了造势,那是带回了一大堆的东西,名义上作为敬献新皇的贺礼,就这么赤果果地摆在了朝堂上。

朝堂上一干人看着天然形成的大块狗头金,极具异域风情的各种黄金饰品,还有大颗大颗的宝石,这些宝石都已经被工匠切割过,哪怕是在大殿昏暗的光线下,都闪耀着迷人的光辉,只叫朝堂上一干文武官员心肝乱跳,呼吸急促起来,看着

那些的眼神都不眨一下。

结果还听过来献礼的公主府长史在那里叹气,表示这些还算是少的,这些年,西洋那边破产的人跑到新大陆,不知道多少人一夜之间就发了大财,衣锦还乡的。一些没有继承权的小贵族子弟,最容易成功的路子就是去殖民地任职,几年功夫,

就能积攒下偌大的家私。自家公主掺和得还是太晚了,人手也少,根本争不过西洋那些贵族。

公主没人,咱们有啊!朝堂上有人都要脱口而出了!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落到了那些蛮夷手里,这不是造孽嘛!别看大清对外贸易都是顺差,但这些朝堂上这些人根本没有感觉,他们的财富来源于土地,来源于商铺,跟进出口这种事情根本搭

不上关系。以前大家都觉得外头就是蛮荒之地,穷得叮当响,如今一看,麻蛋,外头那些土鳖居然因为发现了新大陆,直接一跃变成有钱的土鳖了!这让他们如何能够忍受,不少人想到祖先入关的时候,家里得到的财富,这会儿不免热血上涌,恨

不得立刻对着上头的皇帝拍胸脯,自己愿意效仿先祖,筚路蓝缕,给大清开疆拓土了!

弘昭瞧着朝堂上一帮人热血沸腾的模样,心知人心可用。八旗这么多年人口孳生,俨然已经成了极大的负担,偏生满人腐化堕落得又极快,到了如今,许多满人连满语都不会说,有的人连马都上不了,弓也拉不开,朝廷就只能白白养着他们!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大量的底层汉人被欺压,中层汉人没有上升空间,在朝堂上,汉人官员也面临着被满蒙官员压制的问题。

长此以往,这些都是麻烦。偏生如今的法子无非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就不能解决问题,既然不想要让中原这边变成炸药桶,那就将矛盾转移出去。

那什么新大陆不是地广人稀吗?那就鼓励下头穷得叮当响的底层汉人去移民,至于八旗贵族,他们可以跟西洋那些贵族一样,到新大陆去开拓嘛,在中原,就算是一等公,也就是个虚头,到了外头,那就可以获得实封,但凡有点野心的,就知

道该怎么选。甚至,连着汉人中的精英也可以加入起来。或者说,他们要是想要加入,就得想办法加入八旗,以后,人人都是旗人,那旗人的特权也就消解无形了。

弘昭很快就表露了相关的意思,立马几个外戚就响应起来。乌拉那拉家,年家还有西林觉罗家,都表示自己愿意遵从皇上的意志,对外开拓。

乌拉那拉家原本就是海西女真的国主,手底下的户下人口是很多的,如今正可以带着一部分出去。至于年家嘛,年遐龄当初玩过摊丁入亩,年羹尧在西北就主持过移民,年希尧曾经在南边沿海当过官,对于海外的事情还有些了解。

年羹尧如今已经不打仗了,但是他也太明白,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年家毕竟是新贵,便是佟佳氏,当年连出了两个皇后,最后又如何呢?弘昭没有再给自己找个年氏女为嫔妃的意思,年家又不甘心日后就是混吃等死,所以,出去

闯荡一下,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至于西林觉罗氏,想法就更简单了,宫里头皇后给皇上生了两个儿子,要是不支持皇帝的话,皇帝就算不废后,回头选别的儿子做储君,他们这么多年辛苦岂不是白搭!所以,甭管皇帝想要干什么,尽管跟上就是了。

总之,等到咸宁二年的时候,第一支前往新大陆的船队就出发了,不仅如此,除了广州十三行之外,弘昭又放开了一部分对外通商的资格,但是有条件,得是旗人。弘昭直接放开了限制旗人经商的条款,这事本来就是限制底层旗人的,上层旗

人说是自己不经商,下头奴才开几个铺子,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当然,弘昭的要求也很明确,你要是想要经商,那就得放弃铁杆庄稼,要不然的话,你都不想要继续做披甲人了,还要拿着这份钱粮,不是拿朝廷当冤大头吗?

一开始还没人敢申请,但很快有人就先开了口子,他们倒是没资本做远洋生意,而是做起了从南边批发,带回京城售卖的行商,很快就发了财。有了这样的先例,不少过得苦哈哈的旗人就动心了。铁杆庄稼固然好,可是只能让一家子饿不死,

想要过上好日子,就得学会变通。

博吉利宜尔哈之前还带回来了西洋的毛纺技术,到了中原又被改良了一番,这些年靠着这个,蒙古王公也跟着发了大财,他们一个个如今也不想折腾了,干脆就开始大规模养羊,养的还是从西洋那边买来的绵羊。这玩意好啊,皮毛丰厚不说,

还又细又长,出绒率也高,一年剪上两次羊毛,买羊养羊的钱就回来了,之后就是纯赚。

蒙古王公赚了钱之后,眼皮子浅的就是各种大买特买,各种各样的奢侈品流水一般流入到蒙古,换来的都是真金白银。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中原的各种制品,还想要西洋那边的东西。

但是以国人的脾性,哪有把钱给外人赚去的道理,之前沿海就开始搞各种宗教题材的外销瓷,如今一些工匠在摸准了蒙古人的审美喜好之后,就开始对着西洋那边的各种制品大肆仿造起来,仿造得比正品还像正品。什么玻璃、烛台、挂毯、各

类金银器,甚至欧洲那边切割宝石的技术也被中原这边学到了手,将各种原本不规则还发乌的宝石打磨切割得闪闪发光,然后做成什么王冠、权杖之类的玩意,再编上一个高大上的来历,去忽悠那些没文化的蒙古王爷。

横竖这年头也没那么严格的源头追溯能力,放在后世,你出口转内销起码得在海上飘两天,如今嘛,蒙古那边又不靠海,他们知道什么啊!

所以,大量在沿海甚至是内陆制造的“外国货”就这么进入了草原上。蒙古人也不算完全傻,他们跟北边的罗刹国本来也有些往来,便找这些人鉴定。但那些工匠做的东西,那是真的以假乱真,甚至比真货看起来更高大上。那些器物上画着的天

使圣母之类,那叫一个地道,罗刹那边人一看,就信誓旦旦,这都是正宗的欧洲工艺,定然不假。这下,这些蒙古王公们也就放心消费起来,前脚刚卖了羊毛,后脚就换成各种各样的奢侈品,主打一个哪里挣钱哪里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不管怎么说,原本作为大清一大隐忧的蒙古如今算是躺平享受起生活来了,弘昭就又开始改革起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将八旗扩大化,首先,将科举晋身的官员纳入到八旗的行列中,考中进士就可以申请加入八旗,成为正经的旗人,当然,一

开始只能是汉军旗。当然,你也可以不申请,继续保留汉人的身份,那么,以后升迁什么的,你可以理解的吧!

甚至到了后头,连地方上的胥吏也被纳入到了包衣的行列里头,哪怕只是下五旗的包衣,甚至是汉军下五旗的包衣,那也是旗人啊!这些胥吏可不像是那些官员,还想要拿乔,他们是不在乎做奴才的,起码做了包衣,只要立下功劳,将来说不

得就能从吏到官,甚至还能抬旗呢!

反正,弘昭的口号就是满汉一体,汉人只要愿意靠拢,就可以加入到旗人的大家庭,以后大家都是旗人了,还在乎什么华夷之辩做什么!

随着旗人圈子的扩大,原本的特权自然得缩水。之后加入的旗人都算是精英阶层了,他们起码现如今不需要朝廷供养,之后嘛,呵呵,不给朝廷卖力气,你还是个旗人吗?能抬就能降,能进就能出,就看你们是要虚名,还是要利益了!

不管怎么说,因为加入到了殖民体系里头,如今整体是呈现蒸蒸向上的趋势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本来一开始就从纺织业开始,而原本在这个上头,中原是占据优势的,如今这个优势还保持住了,原本中原内需就极大,起码如今寻常小农家里已

经不织布了,买现成的还更便宜一些,现在又开发出了广阔的外部市场,只要有纺织机,那代表的就是源源不断的钱财,大家自然有动力在这上头折腾。至于由此引发的其他方面的技术进步,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苏茵在后宫做太后也做得有滋有味,乌拉那拉氏原本年纪就不小了,弘昭登基之后没几年就薨逝了,弘昭给足了死后哀荣,连着乌拉那拉家也得到了许多恩典,甚至,弘昭还又纳了一个乌拉那拉家的秀女为妃,大家没口子说弘昭如何孝顺。

而苏茵这边嘛,年家如今该有的都有了,她也没心思再为年家争取什么,她横竖就是好好生活就行。而苏茵越是表现得无欲无求,弘昭愈发上杆子地孝顺,毕竟,当初要不是苏茵果断地倒向乌拉那拉皇后,甚至做了贵妃之后,也一直在乌拉那

拉皇后那边做低伏小,哪有他的今日。在他心里,苏茵是受了许多委屈的,如今好不容易那位母后皇太后不见了,自然得叫圣母皇太后更加舒心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