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寒门宰相 > 一千六十八章 国谋

寒门宰相 一千六十八章 国谋

簡繁轉換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5 09:42:57 来源:源1

西夏,兴庆府,居七万人之众。

西夏之制百姓皆住土屋,唯独有官位的人方允许用瓦。

兴庆府中所居大半有瓦,李元昊立国几十年,兴庆府,辽国上京皆以塞上之都闻名于外。

而位于兴庆府中央的皇宫元昊宫亦仿汴京皇宫而建。

皇宫之左右乃承天寺和高台寺。

这一日整个兴庆府都听到佛寺里隆隆钟声,国主秉常之妻梁皇后率宫里大小女眷为夏国祈福,消除兵障。

西夏辽国皆崇佛,尤其皇室和外戚的高层如此。

如今夏国面临亡国之忧,除了诚心乞求消弭兵祸,国内有识之士亦在商量对策。

君臣议事的大殿乃仿汴京紫宸殿而建,大殿旁乃一处高大穹顶的毡庐,这是草原部落习俗西夏仍保留着,这与辽国上京皇宫相同,也是与汴京皇宫不同的地方。

其后则是广寒门,乃西夏国主后宫歇息的地方。

李清与西夏诸将争论,而位于李清之后和西夏诸将之后的则是李秉常和梁乙埋。

西夏官员两套班子,一套是模仿宋朝所设的,有中书枢密使二府官职,还有一套则是各部落首领。

各部首领各有宁令、莫宁令等爵位,多半是世袭而来。

人才培养上也有汉学,蕃学两种制度。

而梁太后,梁乙埋的根本在世袭部落首领。

为什么?

要从梁太后,梁乙埋出身说起。

李元昊夺子宁令哥之妻,被怀夺妻之恨的宁令哥争所杀,而指示宁令哥杀李元昊的大臣没藏讹庞,反手又杀了宁令哥。

没藏讹旁立年幼的李谅祚为西夏国主,自己执掌朝政,又将女儿嫁给李谅祚。

李谅祚长大后,又与没藏讹旁的儿媳梁氏私通。

没藏讹庞与其子计划杀李谅祚,结果被梁氏通报给李谅祚。被李谅祚先下手为强,杀了没藏讹庞与其子。

刚当了寡妇的梁氏立即被李谅祚召入宫中,并立为皇后。

李谅祚死后,梁氏由从害夫姘妇成了太后,也就是梁太后。

为了掌握大权梁太后让其弟梁乙埋为宰相。

西夏宰相本不允汉人担任,因西夏残酷的权力斗争,梁氏姐弟方才机缘巧合地上位。

梁太后与其弟梁乙埋执掌朝政后,夏中属于蕃汉体系蕃化汉人,只比李清等属于降汉降伏汉人高一等。

西夏权力金字塔上的还是嵬名氏,其次则党项部首领。

所以梁氏为了巩固权位,便用联辽伐宋的办法。用战争迫使各部族服从他的命令,掌握赏罚之权,通过对外战争进行对内掌权。

而李秉常要从梁氏收回权力,自是阻止战争。

李清见自己割让定难五州的建议遭到反对,知这不是办法。对于君主而论,无论梁氏蕃化汉人、及没有背景的降汉都具有‘寒门"的特点。

寒门离开了皇权,一切权力都会消失。对皇帝而言,只有寒门才最值得信任。

梁氏已从寒门成为了头号势族,而李清代表皇帝来挑战他。

李清质问梁乙埋道:「大王自为相以来,对宋攻伐五十余次,其中最甚时候一年六七次,与汉为仇,此乃得不偿失。」

「战争一起,和市便中断,百姓盼和市犹如婴儿之盼乳!一旦和市断绝,我国焉能独存?」

面对李清的一再质问,梁乙埋便道:「我之所以一面年年点集攻宋,一面与宋往来朝贡不断,乃使东朝惧我,为国人求罢兵尔。」

梁乙埋对众将领道:「我虽是汉人,但素不喜汉人之礼,而喜用蕃礼,甚至我梁氏一族

姓名皆用蕃名,之所以连连伐宋,与宋为敌,是为了咱们大白高国的福祉!」

梁乙埋此言一出,众将领皆是齐声大叫,为梁乙埋叫好。

还有什么话,比身为汉人的梁乙埋主张攻宋更有说服力。

梁乙埋看向李清道:「倒是你这些年整日用从寻来汉人娼妇,乐人以此取悦天子。这便是汝所言的用汉俗更蕃俗吗?」

听梁乙埋这么说,堂上将领都是大笑。

李秉常闻言脸上涌起怒意。

眼见大多数人都站在梁乙埋一边,李清犹然不惧言道:「之前都统军嵬名浪遇一再上疏与宋和睦,但却被宰相所被免职,抑郁而终。」

「难道都统军不忠于大白高国?」

都统军兼镇衙头,总领兵政,指挥全国的监军司。梁乙埋为了排除异己掌握统兵之权,将李元昊的弟弟嵬名浪遇罢官。

梁乙埋道:「嵬名浪遇有谋反之心,我早已察觉,罢其军职与其反对攻宋无关。诸位说是不是?」

众将齐声附和。

梁乙埋闻此一笑。

李清道:「这些年大王大肆兴战,恃权收敛钱财,不附与你的首领,便一律排斥到外地,使他们无法染指兵权,在国事上也无法预闻。」

「如今朝堂上都是尔梁氏之人。」

梁乙埋冷笑,眼底透出一股杀意。

李清向李秉常道:「陛下,对宋连连攻伐诸部首领早就苦不堪言,相国不吸取之前洮水之败,还要穷兵黩武,如此下去夏国必亡。」

梁乙埋则向御座上的李秉常道:「陛下,可以与宋言和,但定难五州绝不可割让,否则宋人必登门踏户。陛下若要臣罢去国相之职,臣唯有照办,但臣还是那句话定难五州绝不可割。」

李秉常虽亲政不久,但也富有决断。听梁乙埋辞相,他真想答应废了对方宰相之位,但也猜到对方可能以退为进。自己今日答允了,明日对方就发动政变了。

他虽有意亲宋,但也知道没有梁乙埋支持,也无力与宋和谈。

他道:「李清你先退下。」

李清闻言色变,只好退下。

李秉常道:「来人,将先帝的银甲毡帽黄帐,赐予相国。」

「以后朕便全权委以舅舅了。」

梁乙埋大喜,他的策略成功了。

李秉常不仅没与翻脸,还将先帝带兵打战之器具都赐予了他,让他来主持对宋的战役。

梁乙埋道:「臣谢过陛下。臣以为咱们还是老法子,一面派人与宋议和,探听宋人之打算,以麻痹其心。」

「一面则全力兴兵!」

李秉常道:「依舅舅所见,若宋军三路而来,如何抵御呢?」

「朕以为定难五州势必难保,一旦陷落,甘凉便是我们大白高国最后的退路!」

李秉常说得也是他的担心,一旦横山陷落宋人之手,西夏的统治重心唯有从兴庆府西移。那么从凉州往西域,就是他们最后的生地。

梁乙埋道:「陛下何必惧此!甘凉,凉州有仁多崖丁把守势必无碍!」

「以臣观来,宋人鄜延路兵马虽众,但有瀚海之隔,没有足够兵粮补给,要攻兴庆府难上加难。」

「倒是泾原路兵马虽是不多,但直取葫芦川大道,这里水草丰茂,离灵州又近方是危险!」

李秉常道:「是先破泾原路之敌吗?」

梁乙埋点点头道:「不错,景帝当年设十二军监司,其意便是每有事于西,则自东而西点集而西,每有事于东,则自西而东点集而东。」

「今右厢兵马防备甘凉,兰州便足够了,臣点集左厢六路先破

泾原路一路,再回头打鄜延路兵马!」

「以往咱们与宋交战便是正面不打,且放他过来,派兵断他粮道,待其粮尽退兵后再行掩杀!此番杀鄜延路兵马仍用旧计便是!」

……

凉州府。

数队骑兵抵达。

为首的将领乃驻挫子山的卓啰河南军监司监军仁多保忠,此番他来见父亲仁多崖丁。

仁多族居喀罗川,其起家之地乃青唐城以北的仁多泉城。

仁多族非党项种,而是属于六谷蕃部之一,西夏夺取凉州后,仁多族便叛了青唐投向党项。

西夏对仁多一族也非常重视,让仁多崖丁担任甘州甘肃军监司,卓啰河南军监司这两大军监司的都统军。

这里要说一下,因宋军攻下湟州,青唐城所在青唐部降伏宋朝后。

青唐城内也开始有宋军入驻。

为了防备宋军从青唐对凉州的攻势,西夏对军监司也进行调整。

西夏加强了凉州城的城防,同时将位于仁多泉城的右厢顺肃军监司迁至凉州城。还破例让非党项出身的仁多崖丁兼任两军监司都统军。

此外面对会州驻扎的宋军熙河兵团,西夏将西寿保泰军监司和天都山军监司,合并为西寿保泰军监司。

现在邈川青唐首领温溪心派他儿子温讷支郢成至凉州城。仁多保忠被仁多崖丁召回凉州。

同属于邈川一族,温溪心与仁多一族有亲戚关系,以往西夏与青唐交涉,也是委托两族为中介。

这一次温溪心奉了宋朝皇帝之命,让其子温讷支郢成与宋朝天子的使者童贯与仁多崖丁谈判。

仁多保忠见到了宋朝谈判使者,温讷支郢成全程与父亲仁多崖丁,你一杯我一杯的对饮。

至于那个身高马大的使者则摸着颚下稀疏的胡须。

仁多保忠当下觉得这个使者是个不好对付的人。

却见童贯当着仁多保忠的面道:「仁多统军,吾主以节度使待遇礼之,这是非常之恩典。眼下整个青唐也唯有董毡、木征二人有节度使之位。」

「至于其他,只要我童贯能做主的,无不允之!」

免费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