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寒门宰相 > 一千九十一章 陛下,军国大事岂可儿戏!

寒门宰相 一千九十一章 陛下,军国大事岂可儿戏!

簡繁轉換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5 09:42:57 来源:源1

当日章越在中书值宿。

处理了一下午陕西各经略使路送来的军情,急报,章越一一作了批示及回疏。

主要是沟通的问题。

地方将帅及经略使,转运使,知州等官员的消息和来报,很多都是十日甚至十五日以前的消息。

章越再如何批示,也是有一个时间差的问题。

所以说他才主张在陕西设立行枢密院,来解决沟通的问题。

中事急事枢密院就可以拍板了,但大事缓事中书可以下决断。

但处理一下午的公务,章越觉得自己有几分精力不济,以往有挂的辅助,读书几个时辰也不觉得累。现在没有挂了,自己又近不惑之年,加之在家赋闲懒散了许久,一番操劳之下,觉得难以为继了。

章越不禁有等刚才上班,又想放假的念头。这就是人闲久了的通病。

这时候宋用臣至中书向章越道:“陛下知道丞相今日留宿,故在摆了一桌御膳,独赐于丞相。”

说完内侍入中书摆了一桌御膳,十几个内侍挑着大大小小几十个食盒入内,由此可知宰相贵重,天子器重。

章越看了一眼问道:“陛下身子可稍缓?”

宋用臣道:“陛下午后都不曾理事,如今方才进些药膳。”

章越道:“正好,余正要入宫奏事。”

宋用臣道:“丞相不如用毕御膳再去。”

章越道:“事急不敢逗留,回来再用。”

章越当即便起身入宫。

宋用臣看着一桌御膳有些发呆寻又心道,章丞相以直侍君,我有些明白为何官家让他作宰相了。

宋用臣看了一旁发呆的宫人道:“还想什么,立即送至御膳房热着。”

章越来道天子寝宫,官家正在躺在榻上,由宫人喂着药膳。石得一见章越入内,立即摆了一张交椅于天子榻前。官家挥手示意喂食药膳的宫人也是退下。

见打断了官家进膳,章越告罪一声方才入座。

以往为参政,因顾忌宰相权威,不能经常单独面见天子。而今成为宰相后却没有这个顾忌,君臣大可说些私密话。

官家道:“你这行枢密院之议,甚好!朕却没有想到,早知有此主意,朕又何必事事亲力亲为。”

章越听了官家之言,不由汗颜,什么行枢密院,这是自己借鉴后世制度。

行枢密院是金国发明的。还有行中书省,乃元朝发明,此制度被简称为行省,如后世各个‘省‘的称呼,都由此流传下来。

为什么有行枢密院?行省的制度?

其实与最高权力斗争和央地矛盾相关。类似还有明朝设立的巡抚总督,这相当于都察院的分支机构。

皇权和两府在权力上有博弈,官家对西北用兵,但枢密使冯京及不少官员却集体反对,同时皇帝对文臣也不信任,所以让王中正和高遵裕这一外戚和内宦领兵。

最后鄜延路的失败,证明了外戚和内宦不是领兵人选。同时中央遥控战局,确实难以处置瞬息万变的战局。

官家任章越为宰相,接手主持对夏战事,若章越直接插手,又容易引起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所以从枢密院中选一个官员。

如此中书可以管,枢密院也可以管,皇帝也可以管。

金朝也是这般,金朝最高军事机构为都统帅府,这是部落制遗俗,而枢密院是由皇帝直接掌控,作为削弱都统帅府权力,将权力收归中央所用。

章越向官家道:“陛下谬赞了,臣也是考隋唐时行尚书省之制。地方自治则粗放,中央理之则精致……”

官家道:“甚好,朕之前担心,以行枢密院处置六路经略安抚司是否权责过重,但如今看来确有道理。”

“至于韩缜这个人选,也是深得朕心。”

章越道:“行枢密院只领兵事,调度兵马,此外于地方民,财,人事不得过问,同时不给予任何一州一路为治。”

“臣以为,管得小,则予以放权,管得大,则予以分权,这是祖宗制度。也可消除前朝行台和刺史之弊。”

章越向官家说了一番如何如何中央集权的办法,官家听得入神。

要不怎么说,从古至今法家一套都深受皇帝喜爱,也是官员晋身之资呢。

说实话章越精于此道,又排斥此道。

行枢密院好在哪呢?

一路经略安抚使都兼任本路一州知州,兼管一路兵马,如熙河路经略使,同时也是熙州知州,鄜延路经略使,也是延州知州。

经略安抚使既管一路之兵,也管一州之政。

比如水浒传里,宋江最后所授的楚州安抚使兼兵马总管,你不兼任楚州知州,根本没有过问民事政事的资格,安抚使只是说得好听而已。宋江真正实职只是楚州兵马总管而已,这仅是州兵马总管,还不是路总管。

卢俊义还是副总管,这更是放屁都不带响。

六路行枢密使,管得大,但实际作用如同那楚州安抚使,乃是无源之水。少了上面支持,你一兵一卒都调不动。只是宋江管得是一个州,行枢密院管得是几十个军州而已。

章越阐述行枢密院之策,深得官家之意,听得他是龙颜大悦。

说完了此事后,官家道:“朕听说兰州之捷,中书要上贺表,此事实无必要。”

章越道:“依制度攻取一州,两府大臣都要上贺表,更何况兰州以后是熙河路重镇,路治所在。”

官家摇头道:“朕前日接到童贯消息,董毡攻凉州本要得手,但从俘获的党项一首领言,西人掘黄河七级渠水淹灵州,城下的泾原路兵马今不知如何?”

章越听了一脸震惊,难怪泾原路兵马五六日没有消息。

“如今青唐部已从凉州城下退兵。童贯如何劝也拦不住,本待仁多崖丁不在城内而取之的,是了,听说仁多崖丁正在这灵州城内。”

章越看着官家沉默不语。

从凉州至汴京,这最少已是十五日前消息。

官家道:“这时候,朕无心受什么贺表!”

“卿真可谓是受任于危难之间,奉命于败军之际。”

这是出师表上的话,章越连忙离座道:“陛下,臣岂敢比武侯。”

官家示意章越坐下:“卿不比也当比了。”

“若泾原路兵马也是全军覆没,这也包括章直两万熙河路兵马,一旦此事成真,西北几近崩盘。以后守住西北都难,更别说灭夏了。真是好大一个烂摊。”

“比武侯七出祁山还难,卿可否收拾?”

章越听了不知说什么才是。

青唐擅自从凉州城下退兵,可知他们只是打顺风战,一旦局势不利,马上又要投夏。

章越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尚未可知,或者是西人故意煽动军心。”

官家勉强笑了笑。

反正官家一副已对西夏战局一点都不抱有希望了。

章越心道,此岂是成大事者所为。

章越正色谏道:“陛下误矣,谋事之时,信心十足,办事之时,些许挫折都受不了。”

“古今中外成事之人,无不是心力极强,岂有受到挫折半途而废之辈。陛下难道视军国大事如儿戏!”

章越的话说完,官家闻言也是一呆。

一旁石得一也惊到。

官家闻言沉默良久道:“章卿所言极是。那卿如何看西边之局?”

章越道:“陛下,臣以为眼前之局,攻夏肯定是败了,但兰州确是攻下了。”

官家摇头道:“攻下一个兰州,又如何灭夏?”

章越道:“陛下,岂不闻为术日益,为道日损!”

石得一道:“章丞相,咱家只听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不论别人怎么看,章越拿道德经当作成功学来看。

为就是有心为之,无为就是无心为之。

道德经原文,读书的事,你每天有心为之每日都有长进,但求道,有心为之就是每日皆损。

这里章越改了改。

为什么道要无心为之?因为‘道’不能定为目标。

事情还没有办,就整天挂在口头上,宣扬到处都知道,这样的人一般都办不成事。

而聪明人才知道要办的事,任何人都不要讲。

常批评一个人办事‘目的性’太强,大臣明明想得到皇帝的赏识,结果却表现得太刻意了,反而弄巧成拙。

这个就犯了‘为道日损’的毛病。

‘无为而无不为’,不是叫你不要去得到皇帝赏识的‘无为’,而是表现得自然一点,讲一个水到渠成,这就是‘无为胜有为’。

官家的毛病,如同念了几句佛经,打了几个时辰坐的小沙弥,就缠着师傅,问自己得道了没有?

好高骛远,以办成难事为能,却对能办成的事不屑一顾。

章越正色道:“陛下,如今我西军攻克兰州有余,灭夏则不足。”

“臣之所以出山,乃陛下允臣浅攻之策,此乃‘积小胜为大胜’,今日打下一个州,明天再打下一个州,为术求道,完成一个个小目标,以求灭夏之大目标。若陛下再执意毕其功于一役,那么是臣力不能及。”

官家听了虚心道:“丞相所言极是。是朕又心急了。”

“如卿所言灭夏之事,当为术求道,切不可为道求道!”

官家听了不知为何有些感伤,目望窗外露出些许无奈。

章越忙道:“陛下春秋正盛,何愁不能见灭夏之事。”

“臣即便千难万难,亦为陛下完成此夙愿!”

说完章越离坐,郑重其事地向天子下拜道。

官家笑道:“是啊,是朕多虑了。朕一意中兴我大宋,雪祖宗之耻,有卿这等贤相相辅,何愁大事不成呢?”

“以朕看来,朕或不如太宗玄宗,但房杜,姚崇皆不如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