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寒门宰相 > 一千九十七章 顺流直下,乘舟东进

寒门宰相 一千九十七章 顺流直下,乘舟东进

簡繁轉換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5 09:42:57 来源:源1

富饶而广袤的洮湟流域。

无数辛勤的蕃人,汉人,正在田土里耕植。

田里所种的大多由先民从狗尾巴草驯化而来粟,黍;在近河流处,甚至种上了稻米。

番人惊奇地发现汉人先堆积秸秆在田里焚烧,再用水淹没稻田,田中杂草凋零,唯独水稻仍可生长。

上游的河流携带沙土,浇灌着河边的田地,除了田地外,蕃人汉人的孩童还在河边采集螺蚌,渔人们乘着木筏小舟往河间捕鱼或摆渡。

汉人从中原带来了先进的耕植技术和种子,令在此地居住了几千年的番人,尝到了什么是稻米。

此外汉人还种植了不少木棉树,他们从木棉树上采摘棉絮后脱籽,再纺织成布。

汉人将之称为贝吉布,以此销往西域,西夏,有时候也自己穿。

汉人不仅擅长耕织,他们善于治水。他们还在河边修筑了堤坝和水渠,疏导河谷,开凿水井,不仅防止了灾害,还灌溉了更多田亩。

五年前,章越征伐青唐的战争,除了带来了血与火,同时也带来了文明和交流。

而这一次熙河路攻伐兰州,岷州知州何瓘疏通水道,利用洮河水运,将十余万大军所需的粮草运至兰州。

船从岷州城外装船出发,沿着洮河而行,再改船转陆走六十里陆路,再装船将粮运至兰州城下。

何灌的政绩还不仅于此,他在岷州修建广利渠,他一改征发民役的做法,而是采用按功给酬之策,番人汉人老少皆往修渠,灌田万余顷。

广利渠建成后,何灌设立公约,禁止地方豪强抢占水渠,让百姓皆可享用。

渠可利民,也可害人,西夏掘七级渠水淹灵州害民,宋修广利渠屯田以利民。

何灌不到三十岁便已是一州知州,本官升至引进使,位列横班。

此不知羡煞了多少将领。

而今攻下兰州,论功行赏,何灌怕是又要升官了。

兰州城下,何灌看着这里堪称宝地,是比洮,湟河谷,更适合屯田的地方。何灌有信心在此开垦出更多沃土来,他心底已有全盘计划。

正在何灌如此细思之时,却见李宪带着百余骑兵策马而来。

“见过经制!”

何灌翻身下拜,李宪扶起了何灌道:“咱家是特意来找你来商量,兰州已下,依陛下原命,要么北渡黄河取凉州,要么当南下取灵武,攻其必救之处,不可观望不前,有误国事。”

“可是如今据童贯所奏,青唐已从凉州城下退兵,而西夏又掘七级渠水淹灵州。我打算让李浩守兰州,整兵东进援泾原路兵马,你看如何?”

何灌道:“正是如此,必须救下章经略。”

李宪道:“可是围攻兰州两个月,兵粮已是食尽,这兵马东进,粮从何来?”

何灌道:“启禀经制,粮一时无处可调,但如今麦熟。我军可在会州买粮,只要加上运粮的价格,可以轻易从当地征得足够大军所用粮草。”

“同时洮河与黄河通接,兰州如今已克,昔运粮的蒙冲可作运兵船,让将士乘舟东进。”

李宪闻言不由眉飞色舞地道:“可以沿黄河通行?”

何灌笑道:“甚至兰州通至灵州,太原,昔唐时在灵州设六路发运使,还将粮草从太原逆流而上运至灵州城。”

“不过会州至灵州水浅,只有筏运,若是蒙冲则可从兰州行至会州乌兰桥,此在兰州下游两百五十里处。”

李宪闻言大喜道:“如此可省不少时日矣。”

何灌道:“不仅洮河,湟水也可与黄河流通,取兰州后日后进兵,士卒粮船可从洮湟二水至黄河,再顺流而下,不仅直抵会州,泾原路,甚至东进灵州城下!”

宋军最大的不足便是后勤问题,若能利用黄河水运运粮运兵,省时省力。

李宪大喜道:“太好了,我要以此奏报朝廷!”

……

御前。

章越任宰相的第二日。

他正向天子进言正在设立兰会熙河经略安抚制置司,并兼领熙河经制边防财用司的奏疏。

这是他章越拜相之前与天子就谋划好的事,今日便落到实处。

章越对一旁天子,王珪,元绛言道:“陛下,攻下兰州后,局势为之一变。”

官家道:“当初朕早欲拔兰州了,可是之前一直攻略青唐,不好与西夏彻底翻脸!如今朕犹嫌太迟。”

章越笑道:“陛下,只要办得对,永远都不迟。”

“而今西夏犹然沉浸在大破鄜延路兵马,以及击退泾原路兵马的喜悦中,实不知胜负之势已转到大宋这一边来。”

此言一出,下首冯京等众宰执闻言微微抬头,虽有的大臣心底反对,却没一人敢在面上反驳,反而面上都露出恭敬而听的神色。

官家道:“卿请讲!”

章越当即手持笏板在御塌作画道:“依臣之见,兰州在宋夏之役的战略地位可比何?”

“那就是襄阳。”

“自古欲经营长江防线,必先守江淮,荆襄两点。”

“荆襄为什么对于长江防线重要,因为在长江之上游。

“所以自古北方灭江南偏安政权,都是从荆襄下手。荆襄不失,江南怎么样都有再起之机,荆襄一失,那么江南政权则不能存。”

元绛道:“当年太祖皇帝灭南唐,便是南唐没有荆襄之险,故而破之。”

元绛提及南唐,章越想起自己章氏也曾是南唐遗臣。章越心道元绛此言是否有讥讽之意,但旋即想到元绛之祖元德昭是吴越宰相,旋即意识倒是自己太敏感了。

章越用御榻上的纹饰为敌我分布道:“而兰州立于黄河上游,洮水,湟水都在兰州附近与黄河交汇。”

“我军只要在兰州站稳了脚跟,对洮水流域,湟水流域,黄河下游皆可制约。”

“自臣为熙河路经略使后,历任熙河路经略使,都在洮水和湟水屯田,一旦兰州攻克,粮草可以从湟洮两水装船,经由兰州运抵下游的会州。”

“用船运粮的好处是什么?”章越环顾左右道,“此话不言而喻!”

官家与众宰执都点头称是。

水运的好处足足省去了几十万民役转输人工费用!

章越道:“他日对黄河从会州至灵州段进行疏通,军粮可以用船直接运抵灵州城下。”

“唐时关中遇到凶年,可从河湟运粮为济。”

“当时是从河州以陆路运粮至灵州,再从灵州用船运粮至关中。而现在经过几百年变迁,这条路水路已是接近成熟,臣曾去会州看过黄河,这河段水力充沛,足可以行蒙冲小船与竹筏,木筏。”

“以后伐西夏,每五六万大军后面就要跟着十几万民役之事,将成为过去。”

“运粮的漕船可以取代民役!假以时日,可从兰州乘舟直下灵州。”

官家想到,这就是章越在拜相前一日,面君所献的《平夏策》中所言的,用兵之势在于高屋建瓴,得兰州后,以水路资粮,据西贼上游,临制其国。

章越自信地道:“臣可以断言,攻下兰州后,西夏的有识之士若不能意识到这点,不出三年就可以亡其国。”

三年内灭亡西夏!

章越放出豪言。

冯京道:“章丞相所言,就是西夏会有有识之士意识到这点,全力来争兰州!”

章越道:“不错,纵观我所观,西夏历代国主都不是普通之辈,今梁太后虽是妇人,亦能女中豪杰,其余仁多崖丁等将都是名将。”

“所以我们要与西夏争,就是事事快人一步,料敌于先,占尽先机!”

官家等众宰执都是点头。什么是战略,让别人跟着你的节奏走,而不是你跟着别人走。

章越道:“故臣以为当设立兰会熙河经略安抚制置司,以兰州会州为本,经营全路,进一步放权,从天下各路调精兵猛将,钱粮钱帛入兰会。”

“让西夏每攻此一次,便折一次手脚。”

过去是熙河路经略安抚司,如今是兰会熙河制置司,别看名字变了变,但意义却变了变。

以往熙河路的战略重心在于熙州河州,而今则改为兰州会州,次则熙州河州,至于湟州岷州洮州通远军等提也不提。

官家问道:“谁来出任制置使?”

制置司的人选,章越原定是章直的,如今只能给李宪了。

李宪虽是宦官,但有一点好,他懂得军事,而且肯给下面的人机会,比王中正强了不止十倍。

章越眼底,你虽是官宦,但只要真有本事也无妨。

最怕是空有忠诚度,没有能力值,这就是官家任用王中正,高遵裕之败的缘故。

章越不说话,自己既制定战略,就不要人选上掺和了,否则就手伸得太长了。最后宰相们议了一阵,官家果然亲自拍板了就是李宪了。

议论差不多了,众宰执们纷纷离去,章越又是留身奏对。

官家道:“诸宰臣之中,唯有卿有这等远见卓识,舒国公辞相之后能有卿辅朕,朕实欣慰。”

章越没有得志而骄之色,而是道:“陛下,设陕西,河东六路行枢密院是第一步,设兰会熙河安抚制置司是第二步,还有第三步!”

官家道:“卿且道来。”

章越道:“当年司马错与张仪辩论的典故,陛下可记得?”

官家点点头。

章越心道,他要再次定下了平夏的调子。

章越道:“陛下,当年张仪主张攻韩,以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直奔王业而去。”

“而司马错主张伐巴蜀,以‘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反驳了张仪的观点。”

“司马错主张收取巴蜀,扩充实力后,再掉头来取王业。”

“张仪的谋略直奔王业而去,认为司马错之谋离王业太远了,司马错则认为在局势还看不清的前提下,先下巴蜀,不是远离王业,而是更近了。”

“后来史家围绕司马错和张仪的辩论,主要是围绕着名实之争。”

“这就是张仪务名,司马错务实。”

官家道:“这是否是卿进谏朕所言的‘为术求道’,而不是‘为道求道’之意?”

章越道:“陛下所言极是,‘王业’就是‘道’,在实力和见识都不够下,贸然直奔‘道’而去是很难事成的。”

“故臣一直主张,先办力所能及的。”

“而以攻夏而论,灭夏就是‘道’,目前看来确实没有一锤定音的办法,所以必须改用司马错伐巴蜀的办法,一步一步接近目标。这就是积小胜为大胜。”

官家道:“朕明白了。”

章越道:“另外臣还引申出另一个意思。”

“陛下可知秦朝攻下巴蜀后,事情就完了吗?没有,巴蜀一直叛乱不断,灾害不断。后来秦朝在蜀地实行了郡县制,还用李冰为郡守。李冰在蜀治水,最大的政绩就是修了都江堰。”

“最后蜀地成了天府之国,也成了秦朝的王霸之资。”

“攻下兰州不是结束,而是开始,陛下还要经营兰州。”

“这才是臣设立熙河兰会司之意所在。”

官家点了点头。

章越道:“要经营地方,仍是必须以得人为先,臣还是举秦朝为例,秦之所以能得天下,在于重视耕战水利,用李冰修都江堰,用郑国修郑国渠,此秦之良政。”

“郑国被秦王发现了是韩国细作,本来要被杀。但郑国他说我修这条渠,不过为韩国延数岁之命,却为秦建万世之功。”

“秦王不仅没杀郑国,还将此渠以他的名字命名,足见秦王的心胸。”

“故臣以为陛下要得天下,必先得人,要能用人!”

“臣推举一位人才给陛下,此人便是我大宋的李冰,郑国。”

官家道:“此人是谁?”

章越道:“此人就是知岷州何灌!”

官家道:“朕早听过他的名字,正要大用之!”

章越对于举荐人才都是不遗余力,只要你有才干,从不掖着藏着,一发现就立即举荐给天子。

举荐完何灌后,章越这才离开。

……

而此刻何灌正坐着蒙冲船从兰州沿黄河顺流而下,直往会州而去。

跟在何灌身后,还有数万乘坐着小舟,木筏,皮筏的熙河路兵马。

大军浩浩荡荡地沿黄河而下,宋军将士乘舟东进,颇有‘千里江陵一日还’之意。

时日,李宪留李浩驻守兰州城,而亲率大军南下与会州的王厚合兵一处后,北上救鸣沙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