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寒门宰相 > 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政见之分

寒门宰相 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政见之分

簡繁轉換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5 09:42:57 来源:源1

第1153章政见之分

“三郎,今当逐章子后而出!否则此后朝堂上这些人便不知天高地厚了。”

说话的是韩忠彦。

韩忠彦如今与熊本一起判司农寺,官至龙图阁直学士。

宋朝官员一般是以本官定品级,但升到了后期本官则不那么重要了,则是以阁名职名为官位高低上下。

韩忠彦升到这个位置,既是章越推举,也是官家看重旧臣有关。

章府书房之内,章越没说话,黄履则道:“我看也可,章子厚此人能言善辩,陛下对他极信任,再不罢去,其害比李承之更甚。”

三司使李承之因反对章越改动役法,结果被章越出外,为汝州知州。

章越看着黄履,韩忠彦二人如此义愤填膺,不由笑了笑。

黄履皱眉道:“这时候丞相还笑得出。”

韩忠彦道:“是啊,三郎莫要犹犹豫豫地,再让章惇当殿驳斥你,你觉得损了面子无妨,但以后就没人怕我们了。”

朝堂上私下有‘章党’之称。

比如蔡确,许将,王安礼,韩缜,薛向他们不算章党,他们有各自的派系,只能说是章越政治盟友,大家有合作的地方,但是日后也可能因政见翻脸。

这就好比当年王安石和韩绛,陈升之的关系。

真正能称上章党的,首先在政见上保持一致。

首先推其便是黄履。

黄履被称为章党亚魁,二号人物,有人笑言在章党之中可以没有章越,却不能没有黄履。

章越有时候也感觉有黄履在,自己当个吉祥物好了。

黄履再下来原本是陈睦,但如今为韩忠彦取代。韩忠彦此人似‘党鞭’的存在,整日喊打喊杀。

章越之与黄履,陈睦,好比当初王安石之与吕惠卿,曾布。

不过二人与章越的关系又不同。

章越感觉自己经常在具体事务上被黄履,韩忠彦二人牵着走,称二人一声义父。

章越对二人道:“你们是否以为看我目光犹在牛背之上。”

黄履,韩忠彦二人失笑。

目光在牛背之上,是王衍与王导一番话。王衍在族中被同族羞辱,被人用餐盘砸到脸上。

事后王衍和王导同坐牛车离去,王衍手指着前方被鞭着牛背对王导说,你看我的脸是不是和这牛背一样。

章越取出团扇在胸前轻摇道:“我听过一句话,天下事既要面子,也要里子。面子不能沾一点灰,流了血里子来收得。”

章越是宰相,是章党领袖,岂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顶撞。

黄履,韩忠彦点点头:“就是这个意思。”

章越道:“不过既是要挽回面子,就要赢得堂堂正正,不能让人说闲话。”

章越对二人道:“我与章子厚之争,不是私怨而是国是。正如我与王舒公,吕吉甫所争的一般,不要用其他手段了。”

“章子厚不同李承之。我主管三司,李承之不听,既是下属就没有必要讲道理,罢了便是。”

黄履道:“丞相打算如何来争?”

章越道:“既是争国是,那便让人说话。熙宁变法是要‘利国’,而我元丰主政则要‘利民’。”

“持权可以镇压得了一时,但镇压不了一世,最后的胜负还是要归到‘民心’里去。”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民心之背向,方是长远所计!”

黄履,韩忠彦虽说他们平时常与章越争论,但论大方向之上,论谋事之深,论眼光之远,他们都不如章越。

章越道:“莹中进京了吗?”

黄履道:“应还有两三日路程。”

“他进京之后立即来见我。”

……

两日后陈瓘风尘仆仆地来到汴京。

他释褐后为湖州掌书记,结果还没有任满,便被一纸调令入京另有任用。

“学生见过老师!”

陈瓘向章越拜道。

章越笑着扶起陈瓘道:“湖州好地方啊!当年我族侄状元公章子平在此地一任,可是流连忘返。。”

“你莹中到地方一任,看来鱼虾吃了不少。”

陈瓘恭敬地道:“学生在地方治事,谨记老师教诲,学以致用,务经世致用之学,确实受益匪浅。”

章越笑道:“看来有所长进。”

“请老师考教。”

章越一笑道:“先坐。”

二人入座后,陈瓘递给章越一支笔道:“这是湖州最好的笔,虽不如宣州笔,但学生用私俸买来赠给老师。”

章越肃容道:“好的,我收到无数笔,唯你这支最珍贵。”

章越收下后道:“知道我为何调你进京吗?”

陈瓘道:“学生不知。”

章越道:“我打算在京中办一场类似于‘石渠阁之议’或‘盐铁之议’这般。”

“讨论新政之后走向,必须在李宪献俘,西域使者进京朝贡之前。”

陈瓘略有所思。

章越道:“到时候我安排你与苏子由来替我出面,你与子由经义娴熟,又兼有地方理政经验,料想可以胜任!”

“是。”陈瓘领命。

章越道:“你或许也知道,如今国是大体还是沿着熙宁新政以后再走,但是此策无法长久。”

“国是国是就是‘举国称是’,你举在那边是没用的,陛下已有悔及熙宁之政的意思。而朝中似章惇,蒲宗孟仍是举着熙宁之政大旗,不肯改之分寸,若如此下去,新政必坏。”

陈瓘道:“学生以为熙宁新政乃王安石之法,但老师现宰执国家,是不可完全沿用熙宁之成法。”

章越点点头,陈瓘不愧是自己得意门生,一下明白自己的意思。

在经义上陈瓘是继承自己衣钵的人,同时另一个时空历史上他也是唯一一个将章惇怼得哑口无言,并主动认错的人。

章越以前用苏辙对付吕惠卿,今用陈瓘对付章惇,大体是这个思路。

自己若出面与章惇辩论不合乎礼法,毕竟自己是对方族弟,名分上没有弟弟教育哥哥的道理。

当然最重要的是担心自己辩不过。

章惇捍卫新法那个气势……啧啧啧……

连司马光元祐时与他辩论都要辩哭了,私下还找了苏轼与章惇说,大哥算了吧,朝堂上还是给我点面子。

章惇听了。

只是被贬出京时,不忘让司马光吃剑。

章越对陈瓘道:“天下之道理大体可以分为四家。”

陈瓘问道:“原先老师不是说,一条是自天理出,一条是自人情出。”

章越道:“不错,这是笼统的一分为二的说法,你觉得我与王舒公,苏子瞻,司马君实四人政见有何不同?”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政见就是南极和北极。

以攻党项而论,司马光认为根本打不赢,而且劳民伤财,对陕西和四川的民生以及对国家的财政是一个天大的负担,百姓都过得很苦。

而王安石主张打党项,主张攻下后,陕西和四川百姓就彻底松了一口气,朝廷也省了一大笔钱,从此百姓不要负担那么大。

再说你司马光不主张攻党项,党项就不来攻你吗?

王安石是从理性考虑,司马光从人情考虑。

就好比为了躺平,一个人认为我现在努力赚钱,以后就可以躺平,一个人认为我辛苦赚钱还不是为了躺平,索性直接烂摆到底。

那章越对新法的态度与王安石,章惇分歧在哪?

就是天理与人情必须结合。

他主张攻党项,这与王安石是一致的。但是他考虑到必须从实际出发。

很多人都是今天努力,明天就要看到成果的。

这如同读书一样,我为了考个好成绩,每天逼自己读十六个小时的书,如果想偷懒,就头悬梁锥刺股。

但是呢?太用力的人,往往坚持不了太久。

你王安石变法这么久,于国有利了,那么百姓呢?什么好处几乎都没有。

你要变法继续下去,必须让老百姓从变法中真正得到好处,取得了民心的拥护,才能让路继续走下去。

任何时候都要以民为政本。

离开了百姓的拥护,变法难以为继。一旦官家归天了,变法铁定要被废了。

办任何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世上最难的事是坚持而不是努力。

好比一家人赚钱想买大房子,除了攒钱,也要时不时吃顿大餐犒劳犒劳自己。天天豆腐咸菜的,自己身体先垮了。结果你指责我总是浪费钱,延缓了买大房子的进度。

王安石和章惇的眼底,觉得你章越是打着新法的旗号,却干着反对新法的事。

章惇今日批评章越,对党项只知浅攻进筑,除了埋头修碉堡干基建啥都不会。你这样何年何月才能灭夏,朝廷花了那么多钱都你浪费了。

苏轼呢?

他没有支持新法和反对新法的念头,他的理论就是一事一理。任何事情都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观点。

就好比武功最高的境界就是没有门派,有了门派就是落了下乘。

苏轼的问题是他把所有人想得和他一样聪明了。没有门派,没有旗号,你就没办法号召更多的人。

政治政治,说到底还是看那边人多势大。

章越对陈瓘道:“天下政事之分歧,大体就这四种,笼统言之便是这般。你切记,我与章子厚只争国是,没有私怨。”

陈瓘闻言道:“学生明白了。只是老师这条路不好走啊!”

章越点点头道:“是啊,所以注定有时候是要忍辱负重的。”

说到这里,章越起身道:“不过世上之事,就是目光在牛背,马儿射东风。”

“且由他们去说,只要你办成之后,便可反过来看他们笑话了。”

说到这里章越笑道:“但是那时候也觉得没什么必要了。”

ps:本章思路来自金观涛先生的中国思想史十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