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寒门宰相 > 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一夜之间

寒门宰相 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一夜之间

簡繁轉換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5 09:42:57 来源:源1

第1165章一夜之间

王珪如今虽有些上了年纪,稍稍有些耳背,不过章越所言他还是听得明白的。

一旦天下各路放开,允许商人自由支盐贩盐,对于盐路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章越怎么敢胆子这么大,步子放得这么快,并丝毫没与各路的官员们,各路转运使们商议过,便草率作了这个决定。

换了一般情况,肯定朝臣们没有议论上几个月,是断然不会的同意。

但是如今盐钞暴跌,倒逼朝廷必须迅速拿出决断来。

章越陈述之后,官家是不会有意见的,一旦此策实行,天下的盐利将全部集中到朝廷来,只是各路官员们则是赚不到分毫。

此举有利于中央集权,准确地说是财权,所以官家肯定是赞成的。

不过官家不能这么表态,否则会视为敛财之君。

官家道:“此法确实是良法,但下面各路的官员怕是……怕是会有议论之声,两害相权取其轻,一旦盐钞贬作一钱不值,则危害更大。”

黄履出面道:“陛下,若此法推行得当,百姓不会有害,反而有利,不仅可以解本朝百年来百姓榷盐之苦,还能利商利民。”

蔡确道:“利商利民之言不敢苟同,反盐钞之入全部归于朝廷,而百司成了支出一方,如此各路官府财用匮竭。”

黄履道:“恰恰相反,只要朝廷将盐钞所入贴补各地,那么盐户,商贾,漕司三者将共其利。”

蔡确道:“诸路漕船回空,失去盐利如何办?岂是朝廷贴补可用?”

黄履道:“不运官盐,也可运之别物,或租给民间来使。”

蔡确剑眉一立,大声道:“陛下,此事干系太大,仓促而定,怕有不测。”

眼见蔡确和黄履在御前你一言我一句地斗嘴,章越并不意外。

蔡确为什么反对自己盐钞的主张?

因为如今中书内,王珪虽是首相,但章越却是实相。

除了部分人事外,真正的政策决策之权,大多经由章越的主张。而蔡确作为有政治野心的人,他必须通过反对章越的主张,来获得自己在政治上的存在感或者赢得一些筹码作为博弈之用。

蔡确曾私下对几个心腹说,王珪弱而章越强,这就好比三国蜀魏之间。蔡确他若是偏向章越,不一定能得重用,但偏向王珪却可以获得他的支持。

所以蔡确站出来反对。

同时蔡确之所以鲜明地亮出旗帜,是因为他心中无鬼。他为官虽不清正,但是足够廉洁。蔡确没办歪门邪道的事,所以心底敞亮着。

蔡确能够大声地反对盐钞之案,正是依仗在此,他行得正,所以才坐得直,而不似有的人。

在官家已流露出对章越盐钞之法的支持后,蔡确一人的反对,其实是无济于事的。

司农寺的韩忠彦,熊本,三司使的黄履,还有参知政事薛向,这些官员有的已是支持章越的决定,有的还没有表态,但结果都是一样。

至于站在一旁的蔡京,就更不用说了。他本是中书属官,今日破例到此旁听,本是连说话的资格也没有。

现在章越彻底掌握了朝中经济之权。

官家向王珪问道:“王卿以为如何?”

众人都将目光看向了王珪,王珪依旧是老态龙钟地站着,听得了官家的问话后,他道了句:“臣无异议。”

章越这一刻有些佩服王珪了。

虽说上了年纪,但是当放则放,当断则断,不是每个人都能办到的。

假设王珪今日反对此事,当然可以,甚至拖延一二也无妨。不过明日盐钞继续暴跌,章越再将王珪授意家人卖空之事的证据递交给官家如何?

王珪连相位也保不住了,那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官家见此道:“钞盐之法,民信久矣,飞钱裕国,其利甚大。朕决意暂行此法!”

众臣皆道:“陛下圣明!”

这一刻众臣们退下,王珪闭上了眼睛,站了片刻然后迈步走出大殿。

章越跟上来走在王珪的身旁。

王珪容色倒是颇为平静的。

王珪道:“度之啊。”

章越道:“学生在。”

王珪道:“你说过本朝有多少位昭文相公啊?”

章越道:“学生没算过,还请教老师。”

王珪道:“我也不知道,但是你说这等人物是在史书留下数页笔墨的。”

“我这任相以来,旁人说我碌碌无为,怕是留不了几篇,甚至后人要说我三旨相公,也由着他去吧,你说是不是?”

章越道:“老师何出此言?你的相业,你的相度,还有你的相才都在那呢。”

王珪微微笑了道:“相业相才老夫不敢说,论相度老夫倒有一些。”

章越‘失色’道:“老师是不是学生方才在殿上说错话了。学生还请老师明示。”

王珪呵呵地笑了笑道:“没有,没有。你且留步吧,我想自个走一走!”

“是。”章越停下脚步,只好恭敬地目送王珪远去心道,看来对方这一次买得不少。

……

王珪返回府中,其子王仲修,王仲端,王仲琓都坐在府中笑谈,还有其长房孙王晏、王晟都已是独当一面。

他们正大声谈论着今日的收获。

“爹爹,今日在盐钞跌至九成时,咱们大哥就将盐钞都抛出了,还沽空了八千席,二哥更是厉害,他沽空了一万七千席,终不如咱们晏儿和晟儿,他们二人沽空了三万席。”

“待收市时,爹爹你可知跌至几成吗?六成半。”

“一席盐钞原价六贯,我们一共在九成时沽空了七万席,还不算上其他人的,待跌到六成半时,每一席赚两贯百钱,便是近十五万贯啊!”

长子王仲修大声地说着,神色真是激动至极。

次子王仲端道:“若是明日跌至五成,那便超过二十万贯了,以后咱们王家便是本朝的首富。”

王珪平淡地道:“二十万贯,汴京恐怕哪一个员外也没这么多钱吧!”

王仲修道:“爹爹,哪里话,咱们汴京仅卢,崔两员外家财便过百万贯了。”

“咱们这二十万比起人家来说,也不过是家财一部分而已。”

王仲端道:“爹爹,你是堂堂昭文相公,这大宋数百军州都是你替官家看着,取这些钱财不算多。”

“再怎么样,咱们王家也不要比卢,崔两员外差吧!平日看他们起居八座,若不是有些祖荫,哪轮得到他们……”

“不多?”王珪看了几个儿子一眼道:“我与你们说了多次了,不要太贪,不要太贪。”

“爹爹,你这是怎么了?”王家的子侄们尽数失色。

他们正做着一日尽赚二十万贯的美梦。

王珪当即将庙堂上的事说出,数人闻之变色。

要知道如今市面上的盐钞都是以解盐,漳盐一年三百余贯官盐为标的。

如今解盐没了,一旦盐钞换作以天下各路现存一千万贯官盐为标的,那么盐钞将涨作几倍?

这是谁也不知道的数。

明日盐钞价格会涨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无论朝廷是否新发盐钞,但在明日收市之前,王家子侄必须弄出这七万席的盐钞在交引所交割,否则他们卖空的事,将被公之于众。

七万席盐钞从九成跌至五成,他们能空手套白狼地赚二十万贯,反之若是盐钞涨到了一倍,他们就要赔五十万贯。

王家的子侄一个个都蒙了,全部都是呆若木鸡一般。

“爹爹,这是章越算计我们!”

“算计?”王珪摇头道,“章越今日一整天都与我都在御前,他怎未卜先知猜到你们今日沽空之事?还是你们故意告诉他的?”

“便是算计,也都怪你们贪恋太甚,咎由自取!都这么多次了还不收手。我平日做官都讲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们这些年动的手脚,真以为旁人眼睛都是瞎的吗?”

众子孙不敢吱声。

王珪叹了口气道:“你们啊,小事精明了,大事就一定糊涂。这些年赚得不少钱吧,都拿出来抵账吧。”

‘我也掏光家底。你们去账房里说一声,将所有的钱都支取出来。还不够的就去借,你们能借的都借。尽人事听天命吧!明日只要将这亏空补足,我就还在相位上。那么风浪再大,船也是沉不了。”

“若是没有,一切都罢了。”

一听王珪之言,众人都是叫苦不迭。

“爹爹,一夜之间几十万贯钱财去哪借,就算借来,明日涨得多少还是不知。”

王珪怒道:“去借,找你们平日交游的人去借钱,我们王家总算还是一块招牌吧!”

王珪扶额道:“都到这时了,还在打小算盘,心底还是舍不得这些年赚的钱财。我这里还有家底子,都是字画古玩,明日你一早你们便带着这些去京中的抵当。”

“不管多少都要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先过了这一关再说。”

众子们这一刻唯有称是。

“切记明日一早便抛,不要管多少。”王珪叮嘱道。

王珪望着他们远去,也是长叹一声。

这时候大厅的数个房间里,王珪的几个儿子孙子跟王家的掌柜,以及平日跟着他们近乎想混口饭吃的商人们说话。

在疾言厉色地说了几句后,这些人连夜散出王家。

……

次日在汴京交引所前,人头攒动。

解州盐池被淹之事,一夜之间传遍京师。

手持大量盐钞的商人都惊恐不定。

而这时候一张布告贴在了交引所的门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