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寒门宰相 > 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寒门宰相 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簡繁轉換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5 09:42:57 来源:源1

统安城。

位于癿六岭之上。

这里是凉州与他州的分界。

此乃应对宋军之前在兰州的进筑之策,党项以城对城的办法,在此筑城防止宋朝北侵。

此城名为割牛城,这是党项的命名,而统安城是宋朝的命名。

另一个时空历史上童贯命刘法攻统安城是在宣和元年,之后宣和二年宋江和方腊起兵,童贯调西军在宣和三年平叛,到了宣和四年童贯北上与金国一起灭辽。

统安城之战是宋朝对党项的最后一战,也永远错过了平定党项的机会。

后世书家怪罪蔡京,童贯擅兵,开边生事,空耗国力,将党项入侵不书‘入寇’,也是自认为曲在中国,不得专罪对方。

成功失败往往就差这么一步。

历史上统安城是超过九百步,按宋朝标准超过九百步可以作城。但现在周长不过五百步,只能称作寨子。

肉眼可见党项的国力的衰退。

王赡看着统安城略有所思,统安城如此之小,大军不过数日可下,但他反而并不着急着攻城。

他当然也知道后方熙河路经略使王厚与宰相章越的压力。

朝廷在熙河路多年的经营,兵马钱粮都在熙河路。

又用次节进筑之法,两年之内沿边筑堡五十余座,虽渐渐蚕食了党项国土,但财力也是消耗无数。幸得章越会当家,这才没闹出如蔡京,童贯主兵时的民间激变。

不过王赡不能胜,王厚和章越的历史地位不会比童贯和蔡京好多少,

王赡对一旁苗履道:“咱们先不着急打城,先将城围起来。”

苗履乃西军名将苗授之子,苗授是唐朝宰相苗晋卿之后。

苗授当年入过国子监,师从于胡瑗,所以与章越,黄履,韩忠彦有同窗之谊。苗授与章越交情一般,当年章越被围香子城时,苗授迟疑不前差一点被章越给斩了。

不过苗授与黄履极佳,凭此在日后熙河路众将中也有他一席之地。

现在苗授已官拜观察使,知会州。虽不如种师道,但比放任军队经商而被章越罢去官职最后郁郁而终的王君万好太多了。

十年前王君万与苗授二人随着章越,王韶平熙河,十年后他们的儿子王赡,苗履奉命打凉州,西北将门的第二代算是立起来了。

不过王赡性子似王君万,骄傲自负不喜与人交往。

苗履与王赡说了几句话,二人话不投机,并没有多言语。

苗履心道,我看你如何布置。

王赡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命军士早早驻扎下来,造饭安歇。

夜里王赡命探子伏地,多派人手守夜。

到了三更,统安城中派军摸营,被探子探知后报给王赡。

当党项兵抵至营寨前时,守营军卒当即击锣预警,营内宋军当即披甲,手持牛皮所蒙的盾蹲在营垒之后,其余各营宋军皆如平常一般处置。

历史上的湘军每次扎营都选地形,修墙挖壕。墙多厚多高,壕多深多宽,都有具体严格的规定。而且挖出的来土还要马上运走。士兵被搞得苦不堪言。

熙河路的宋军也是如此。

攻不一定擅攻,守一定擅守。未战先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苍凉的号角声响起,党项兵袭营时,宋军严阵以待。党项兵射了一轮箭后即是疾冲,还未抵进时便遭到壕沟的阻碍,抵进时又遭到箭矢攒射,当即伤亡了近百人。

党项军见宋军十分有章法,持了一波亏后不敢造次,发了一声喊后以箭矢袭击宋军营盘。

宋军弓弩手亦见墙外影子晃动,便以箭矢射之。

党项军蹲伏出击失败后,见宋军营盘巍然不动只敢虚张声势。一夜‘激战’宋军只被箭矢伤数人,但党项留下两百具尸体,其余各营的宋军亦得歇息,没有丝毫慌张。

苗履则担心了一夜,次日晨起时看到的是宋军提刀至沟壕边给党项兵无论死活都补上一刀的场景。

苗履看党项军偷营留下痕迹,其兵马原来早早绕到宋军营后想要内外夹击。

但王赡布置从容得当令对方无功而返,苗履方知对方本事,心底佩服不已,在态度有所谦卑。

王赡不假于人情,淡漠地对苗履道:“派兵马扫荡城周部族,劫其牛羊补充军资。”

此乃取食于敌……苗履抱拳道:“末将遵命!”

“将党项直带上让他们沾些血。”王赡吩咐道。

党项直就投降众,带路党。

此乃投名状……苗履会意道:“末将晓得。

凉州自唐朝失去后,本就是蕃族杂居之所,后党项与青唐为了争凉州连番大战,番部众多。

对于投靠凉州部族王赡是区别对待。

如今熙河路在不断编户齐民,对于素操持农耕人口而言,他们日后都是有用。但对于游牧部族,王赡则是没有那么好态度了,能抢则抢,能杀则杀。

劫掠来的牛马民财妇人,他会分给部下。

没有蔡卞的约束,王赡也是手段粗暴。他治军极严,士卒稍不如意便有重罚,重罚之后再重赏。

所以他纵容兵马劫掠,再将劫掠之物全部赏赐给部下。如此恩威二柄,不怕士卒不听命,敢死敢打硬战。

历史上左宗棠曾问位列封疆的曾国藩之弟曾国荃,老九,你一生最得力之处是什么?

曾国荃得意洋洋地道,杀人如麻,挥金如土。曾国荃对此丝毫不以为耻,屠南京,屠安庆都是此人手笔,还劫掠了无数钱财,湘军从上到下都发了横财。

王赡用兵也颇似如此。

他一面围着统安城,一面让苗履率骑兵出击,不到十日击破凉州以南番部十余个。苗履甚至一度逼近凉州城下,看到了凉州大云寺的感应塔,但最后被仁多保忠出城击退。

最后苗履南归俘了人口数千,牛羊马匹骆驼数万,至于杀了多少人则只字不提,守口如瓶。

只知道统安城以北几十里的番部为之一空。

苗履回营后,王赡对众将道:“既是攻取凉州,就要立威,似蔡卞这等文官的妇人之仁便不可取之。”

“若当初听我的话屠了仁多泉城,这小小的统安城也不敢如此放肆了,敢抵抗大军了。”

帐内自苗履众将则各个眉开眼笑。

“明日攻统安城!”

王赡突然言道,众将神情都是一肃,轰然领命。

但宋军次日还未攻城,统安城守军便不战而降。

城中不到千名穿着破旧不堪的皮裘,左衽赤面的党项兵双手抱着头,鱼贯从统安城城门而出。

这些党项兵远远地便闻到一股骚气,令宋军上下都是鄙夷。

王赡带兵入城搜检,看到地窖与武库中寥寥无几的存粮和兵械后,自言自语道:“党项已是人困力竭。”

统安城攻克后,凉州南面已是扫荡一空,门户全开。

……

汴京。

汴河的一艘小船上,章越微服闲适而坐,颇为悠然自得。

章越一面品酒,一面游河。

两年太平宰相的日子,就如这般吹着夜风,欣然游汴河之景十分惬意。在章越两年的治理下,近来边疆无事,汴京可谓百业繁华。

汴京城里一名寻常百姓,也可早起品茗,晚上沽酒,吃得上肉,锅里有米。

在船上放目望去汴河两岸从早到晚皆有营生,夜市到三更,五更又有早市了。汴京城里的百姓平日都不做饭,一日三餐都在市井中,哪怕是寒冬腊月,大风大雪也是一日不歇。

因为商人坐市朝廷可以收税,章越甚至将皇城的四周都拿出来作市,供给商人买卖们。这毕竟是皇家居所,官员上朝停顿之处,尽管百官认为此举有碍观瞻,损于皇室威严,但官家听说市易司一年可从中收得三万贯钱后,于是双眼一闭放任商人坐市。

有时候商人和百姓的吵闹声半夜中都直入宫阙,官家竟也忍了下来还对众臣道:“朕岂能因一己之欲,而断百姓生计乎?”

官家有时候也微服出行到夜市之中看看物价如何,百姓生活如何,是否有官吏欺压。遇到童叟无欺的商家,官家还会命人以天子的名义进行赏赐。

甚至有时候官家还会宣索市场上的吃食入宫品尝。

当然皇帝叫外卖每次都是以重金赏赐。故皇城外的商家都不敢怠慢,无论是器具和食味都精益求精。

经过宣索的商家都在幌子外再挂一块‘曾经宣索’的招牌,以此招揽食客。

章越喝了一口酒,随从将舟已是泛至州桥,但见曹家从食店前,百姓们正排着长队争买吃食。

此店名声远播,连官员也闻风而来。他们买吃食也要排队,一次一名官员自持身份想要插队与百姓争执起来,事后对方遭到御史的弹劾而被贬官。

这等繁华热闹,平易亲民的汴京,自是章越所喜爱的。

好的风气的培养不是一日两日的。

想到后世元金入主中原那等之荒蛮无理,再想想如今大宋的风华,这等惆怅在心底真是久久不化。

难怪大宋是后世小资们喜欢穿越打卡的胜地。

章越到了州桥下船,仿佛从片刻的出世之中又回到了入世之中。

早有黄好义带着随从等候在此,帮着章越宽衣备好马车,同时送上这半日功夫便积压下的公文供章越批阅。

章越摆了摆手走到一旁的食肆旁,点了一碗羊杂碎。

汴京的百姓格外喜欢下水之物,州桥附近的吃食大多于下水有关。章越也是如此,如果能够夜行船后再吃一碗羊杂碎,这等日子给个宰相都不换。

又喝了一碗羊汤后,章越方才坐着马车回府。

府中章越看着王赡写下攻下统安城的经过不由心底有数,再想到州桥桥头这片盛景不由心道,这太平日子可否长久呢?

……

次日上朝。

两府执政商议攻凉州之事。

冯京道:“陛下,党项国主李秉常上派使者进贡御马,奉上誓表附辽国国书请和,言若党项有人叛入中国,即为汉人绝不追究。其余愿如庆历五年正月二十二日誓诏而行,并纳款谢罪,永不叛宋!”

听说党项国主李秉常献上誓表,官员们都有所意动。

党项已是很明显地让步,之前曹仲寿率归义军旧部东归,内附宋朝之时,党项一直是要宋朝交还曹仲寿及部众,并放话要出兵追究。但如今已是松口不仅不追究,此后有党项国内叛入宋朝的就是你们汉人,我们再也不管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让步。

薛向道:“陛下,自熙河三年以来,党项与中国兵兴年年,中国尚且不支,何况小邦。彼国主李秉常率五十万大军攻鄜延路无功而返,凉州方向被连夺震武军城,仁多泉城,统安城三城。今惧我再举凉州,故款附以图自保尔。”

冯京道:“陛下,还有辽国国主派遣签署枢密院事萧德让入献玉带,并持国书一封为中国与党项解和。”

“念!”官家道了一句。

冯京当即道:“粤维夏台,实为藩属。累承尚主,迭受封王。”

“近岁以来,连表驰奏,称南兵之大举,入西界以深图,恳求救援之师,用济攻伐之难。理当依允,事贵解和。盖辽之于宋,情如兄弟;夏之于辽,义隆甥舅,必欲两全于保合,岂知一失于绥诚?”

众臣听着辽国国书也是神色颇为精彩。

“而况于彼庆历,元丰初曾有披闻,皆为止退。宁谓辄违先旨,仍事远征。倘蔽议以无从,虑造端而有自;则于信誓,谅系谋维?与其小不忍而穷兵,民罹困敝,曷若大为防而善计,世享太平。特戒使轺,敢达诚素。”

冯京道:“辽国只字不提耶律乙辛之事,倒是解和,颇为奇怪。”

王安礼再道:“陛下,既是攻取凉州关辽国何事?”

“这凉州本是青唐故地,自李继迁以后,李德明,李元昊三代国主都曾进攻凉州,最后克而有之。”

“本朝攻凉州,可以说是乃受青唐之托,收复盟友故地。”

官家听了王安礼之言不由点头,他心底还是怕极了辽国道:“王卿此言有理。”

薛向闻言道:“凉州本是汉唐故土,几时成了青唐之地,为何说替青唐收之。此理不合!”

旋即薛向道:“陛下,自古以来丝绸之路有五条,分别夏州道,灵州道,泾原道,熙兰道,青唐道。而灵州道,泾原路,熙兰道都要穿过凉州。而另外两条的夏州道要穿过沙漠,青唐道要穿过祁连雪山,都是艰难难走。

“所以真正的丝绸之路只有灵州道,熙兰道,泾原道这三条,被党项攻陷凉州后,只剩下青唐道一条。本朝收复凉州不仅是收复汉唐故土,也是再统西域,此名正言顺,何必借青唐之名。”

“岂不闻名不正而言不顺。”

所谓一人搭台,两人唱戏,如今已是轮不到章越本人亲自出面了,都是薛向和王安礼二人在替章越主张。

当然冯京的反对也是必要的。

别看在庙堂上争得面红耳赤的,但私下章越与冯京,还是有说有笑的。

这往好了说是,公事不害私谊,乃古之人臣之风,往坏了说,大家都是演戏给官家看的,异论相搅是政治正确,大家公事是公事,生活是生活。

冯京这人是反对归反对,但不坚决。

之前与章越闹得僵的时候,冯京打算辞相了之,但官家说要用吕公著上位取代冯京,再召司马光替补吕公著时。章越又立即上门,放下身段将冯京请了回来。

此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也。

吕公著支持冯京道:“陛下,既是党项又知罪议和之意,辽国又出面调停,若继续穷追猛打,于道义则是不合。”

“再说辽国与党项也非一体,当年辽兴宗致书仁祖,曾有对党项协力荡平之意,深同谋外御之情。”

“若极力图谋攻党项,则同时坏了辽与党项之情。再说汉唐故土之名,这幽燕也曾是。”

官家想了想看向章越道:“章卿之见呢?”

章越道:“陛下,党项如今自知困蹙,哀怜求和,故上屡次请和上誓书。”

“难道这么多年了,众臣们仍是不能察觉其情伪之状吗?”

党项这么多年来都是一面出兵攻宋,一面求和。好像一个人打了你一个耳光,又立即给你赔礼道歉,道歉完又是一个耳光。

你是觉得人家道歉是真诚的,还是耳光是真诚的?

章越道:“若党项可信,誓书言出至诚,深悔前罪,绝不仅仅说此好话了事。”

“臣以为党项这么多年来都是诈作空语,徒为虚言,阴蓄奸谋,暂示柔伏之形,终怀窥伺之志。”

“此贼不灭,伏于卧榻之侧,则一日都难以安寝!”

章越直接道出了太祖皇帝的名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官家闻言道:“章卿所言极是,朕已决意讨伐党项,出兵凉州!”

“对秦凤转运使路,永兴军转运使路进行大赦,无重罪者皆赦免,对于熙河路经略使路免其税赋一年!”

众臣闻言皆道:“陛下圣明!”

元丰四年六月末。

宋军分兵三路攻凉州。

一路自兰州出,由王厚领兵十五万,往西北而行经乌鞘岭至凉州。

一路自会州出,由苗授领兵五万,沿古长城西进凉州。

一路自青唐出,由青唐部大将温溪心和宋将王赡,监军童贯率七万青唐与宋联军,翻越癿六岭北攻凉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