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寒门宰相 > 一千两百零二章 道德高于功业 两更合一更

寒门宰相 一千两百零二章 道德高于功业 两更合一更

簡繁轉換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5 09:42:57 来源:源1

夜里。

洛阳独乐园的地窝之中。

一盏蜡烛点着照亮这方寸之地,司马光伏案笔耕不辍,一旁司马康正在给司马光整理卷宗,而郭林给司马光校对文章。

司马光头伏得极低,发簪簪起他花白头发,他双目视物已非常艰难,牙齿几乎都已是掉光,但仍是埋首修书如此。

他抬起头向一旁郭林问道:“今日还有几卷还没刊校对。”

郭林抬起头道:“回学士的话,还有两卷。”

郭林虽不到四十岁,但与司马光一般几乎也是满头白发,外貌看去仿佛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他整理着如小山般的卷宗。

司马光搁笔道:“最后就剩唐与五代,八十余卷及目录。不知再过两年可否修好。”

司马康道:“父亲放心,修书之事便是成亦喜之,不成亦留付后人。”

司马光悠然道:“是啊,这等事就是留给后人评说!”

“你说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他们所求一辈子的功业,任你在世时如何不许人言。却逃不过后人的一支笔,你说我们所为之事是不是实为可畏。”

司马康笑道:“爹爹,我听因修资治通鉴之书的名声实在太大,很多洛阳的达官贵人都征求目睹。”

司马光道:“我修书的初衷是让陛下能从书中看出我耿耿忠言,不过也要后世之人引以为鉴。”

顿了顿司马光道:“想来我不免早生付梓之意,从治平三年起写资治通鉴已有一十七载,还未完工。”

“惜哉,人生又能有几个十七年?”

司马康道:“爹爹,修著史书是有大功大德于后世的,哪怕是三十年也是值得。”

一旁的郭林和司马康看着司马光,司马光有首倡劝进之功,可以说没有他,便没有赵曙父子两代皇帝的基业。或者说皇位不一定轮到他们家。

但是司马光便这么‘不识抬举’,为了坚持自己的政治观点,甚至放弃了枢密副使之职。好好的宰执不为之,却跑去写书。

连一向与司马光不和的韩琦也称赞他说,我从没有见过人能辞去枢密副使之职,也只有司马光一人办到了。

在仕途和政见之间,司马光坚定选择了自己的政见。

天下旧党都视司马光为‘中流砥柱’,司马光的作为确实也当得起这几个字。

无论是郭林,还是司马康对司马光,都打心底地由衷的佩服。

不过司马光所为乃名留后世,传之千古的事,但他的脸上的落寂却是掩也掩不住的。之前乌台诗案,他因与苏轼有信件往来,被罚二十斤铜。

这属于伤害性不大,侮辱性很强的事。

之前他还回老家夏县讲学,甚至连大字不识的老百姓也是亲自教授《孝经》。妻子张氏病逝时,司马光尚不至于悲痛于此。

司马光因罚铜之事,辞去了一切官职,也取消了一切活动。

这是天子往司马光心头扎的一把刀。

想到这里,司马光对司马康和郭林叹道:“当年汉武帝听信方士之言,又派贰师将军李广利远征匈奴,致丧师辱国。但之后汉武帝自悔,取消轮台屯垦,又否决了桑弘羊之意。故最后汉武帝虽有亡秦之失,并无亡秦之祸。”

“这些话我都书于书中了。”

司马光这话也是阴阳王安石。他将天子之好大喜功与汉武帝所比,而王安石自是桑弘羊之士了,他心底希望天子能够如汉武帝那般,最后幡然醒悟。

司马康道:“爹爹,汉武帝除了肯下罪己诏,反省前过,最要紧的还是选择了似霍光这般的良臣,以托付后事。”

“但纵观当今朝堂上之臣,欲为霍光者都不成。”

一旁的郭林却始终一言不发,其实刘恕死去后,郭林就成为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最要紧的帮手。

勘对校验都是郭林一手负责的,这些多修书人中,司马光最喜欢郭林。但这些多书局里的人中,郭林也是官位最低的。

比如书局其他人都是京官,唯独郭林只是白马县县丞,还属于选人范畴。但郭林出力却是最多,他几乎将大半生都奉献给司马光,忠诚于其事。

章越曾书信与郭林打趣道,郭林年少时敬仰范仲淹,如今则找到了不亚于范仲淹的司马光。

不似他年少时敬仰王安石,现在给王安石拆台的也是他。

几人说说聊聊几句,便继续修书。在整日埋首修书的过程中,或许聊天便是数人修书中唯一的娱乐。正在这时有人禀至范祖禹到了。

范祖禹也是忠诚追随于司马光之人。

官员本官三年一迁,但范祖禹为追随司马光修书,并不考核,故而官位一直还在原地踏步,但他仍是无怨无悔地跟随司马光修书。

范祖禹入内道:“学士,朝廷攻下凉州了!”

司马康,郭林闻言顿笔。郭林脸上有惊喜交加,司马康则看向司马光的神色。

但司马光一动不动地继续修书。

范祖禹默默地走到一旁,看着烛火下埋首继续修书的司马光。

司马光听力不好,难道方才的话,他没有听见吗?

不,司马光听见了。

等司马光写完这一页的最后一个字后,他缓缓抬起头来道:“好,论治国安邦,章度之确胜过王介甫!”

司马光此言一出,几人都是笑了。

顿时地窝里的气氛一瞬间变好了。

范祖禹道:“当年收熙河路时,我确实反对过章丞相,但这一次收凉州,我数位好友亲自去了熙河路一趟。”

“百姓们虽是疲惫,但并无太多征役之苦,甚至有欣然奔役之状。看来章丞相确是政如其言,办到了‘民本’二字。”

司马光点点头道:“虽是巧智,但亦有仁德在其中,固能胜之,民亦歇之。”

听到司马光这么评价,众人都是大喜。

郭林见司马光认同了章越,更是打心眼里高兴。郭林大着胆子道:“老师,汉书有云,汤武逆而以取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这就是巧智取之,仁德守之的道理吧!”

司马光闻言欣然地点点头道:“帝王基业多是逆取而顺守。”

司马光不是迂腐的人,他在资治通鉴中对唐太宗的评价也是有说他好,也有说他不好,不像很多史家治史立场大于事实。

司马光道:“当初章相公与先帝不和,罢职归乡,我曾亲自上门邀他与我同修资治通鉴。”

“治史者有才,学,识三者,其中以史识最难。譬如我在资治通鉴中的‘臣光曰’,史记中的‘太史公曰’,都是史家之见识也。”

“而论见识,章相公在我司马光之上。”

司马光幽幽一叹,似因章越当年不肯随他修书而可惜。

司马光起身道:“章相公以功业而竖威望,再以威望变更革新之业!”

“以缓而济急,改急变为缓变,实为多智多谋,其中又能以民生为念,兼顾于二者!”

“治天下之本,还是道德二字,不仅仅在于功业。这便是章相公有欠考量的地方。”

这就司马光对章越有褒有贬的地方。

司马康道:“爹爹一生以立风俗,崇厚德为己任,这才是天下之大本。”

司马光道:“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王介甫为异端邪说,令人心思乱,朝廷上下逐利而为。但章相公亦未必能够中和,正如他认为是孟子继承孔子道统,孔子之道,天下继之者乃扬雄而非孟子。这是我与章丞相始终意见相左之处。”

“我相信只要弘扬道德,令文不贪财,武不怕死,商有义,师有品,轻罚民,重罚官的一日。天下的百姓的日子才能好起来,国家才能大治。”

司马光除了治史,也讲方法论,譬如他模仿扬雄《太玄》而写的《潜虚》。

司马光虽是道德楷模,但他的方法论确实是一般般,韩维,二程都对他的中和论提出了批评。

范祖禹道:“学士所言即可,但收复凉州也算是可喜可贺,至少没有丧师辱国。”

司马光道:“胜之固喜,奈何辽国不会坐视不管,穷兵黩武之事,古往今来还少了吗?”

“立即替我起草一封奏疏,我要进谏陛下!”

众人都是大惊,司马康急谏道:“爹爹你忘了你说的再也不朝政之事吗?”

司马光长叹一声,他想起自己被罚铜后一段日子以屈原自比,甚至还破天荒地饮了酒。须知司马光素来洁身自好,是滴酒不沾的人。

也唯有天子能这般伤他的心。

司马光定了定神,这才罢了手。

郭林也是暗暗地为司马光难过。

……

而此刻郭林之子郭宣正与章丞二人一起在书阁里看书。

章丞对郭宣道:“你喜好什么书与我说一声,尽管拿去看。”

郭宣看着那一本本几乎绝版的书籍称赞羡慕不已。

郭宣道:“我听说韩忠献公和蔡忠惠公家中藏书都有万卷,但是到底如何我都没有见过。”

“还有司马学士的藏书也很多,但也不过千卷而已,我平日都是从他那借来的读的,但看相府中的藏书有数千卷吧。”

章丞道:“差不多三千余卷。”

“不过我外祖父家的藏书才多,相府里有一部分都是作为嫁妆带到章府的。你若喜欢书,我便带你去我外祖父家看好了。”

郭宣听了点点头,随即又道:“那是吴相公府邸吗?不知要备何礼,我不好空手上门的。”

章丞笑道:“不用不用,我外祖父也喜欢读书人,他见了你必会欢喜的。”

郭宣听了心底忐忑不安,才结识了章越,这又见得吴充。

郭宣还是推辞道:“我觉得这相府的书已是足够了,贪多必失。”

章丞道:“你说得令我想起爹爹年少时曾与你爹爹一起佣书时的事。他想看书却没有钱,所以他都是把书背熟了再还回去,他时常拿此与我说读书的不易。”

“不过他平日却很少买书,怕是舍不得这钱。倒是娘故常往大相国寺附近的书肆买书。所以这相府的书中大多是我娘买来的。”

郭宣道:“我听说过,丞相夫人不仅知书达理,而且巾帼不让须眉,这么多年替丞相将相府打理得井井有条。”

章丞笑道:“你这话当与我娘说去,她平日对我可严厉了。如今兄长去了陕西督军,她便将我大事小事都管上一管。”

“这可愁死我了,若非你来了,我还不知要做多少功课。”

“故而我央你多陪我几日,便是去了太学,你也常来找我。只有这般我才有清闲。”

郭宣心道,我一个寒门子弟如何能与宰相衙内常往来呢?但见章丞如此热情,自己也不知说什么才是。

郭宣道:“丞哥儿,你真好。我一直以为身为宰相府的公子,必是高高在上。”

“你却丝毫不与我见外,将我当作一家人来看。”

章丞笑道:“诶,宰相府的衙内又如何了?我读书不成,又不肯痛下苦功,常令娘不高兴。”

“爹爹常说我性子好,虽读书不成,但也可长伴膝下。可我娘却道我似兄长那般不说中了榜眼,至少考个进士。哎,白费了陛下赐我进士出身。”

“但我知道自己本事,若不通关节怕是进士是考不取的。不过考不取就考不取,爹爹说得对,家里总要有人给爹娘尽孝了。我早就想开了。不过你相府算遇对人了,幸亏你遇到了我。若似我兄长那般目中无人。倒不一定那么好说话,他才是真正的衙内呢。”

听了章丞这么说,郭宣不由大笑。

郭宣低声道:“丞哥儿,你我一见如故,不过我有句话要与你说,你可不要见怪。”

“你我毕竟是初见,虽是一见如故,但你也别把这么多心底话与我说,特别关于家事。”

章丞听了丝毫不着恼反是道:“听你这么说,我更愿与你交朋友了。”

“你知道吗?爹爹与我道,郭师兄他也就是你爹爹,论及人品可以说是少有的。”

“他的子孙必是严教,一定是君子。爹爹可比我会看人,所以他要我跟着你多学着必然没错,否则他也不会允许我放下课业。你放心,我分人的。”

二人正在说话间,忽闻外头有客。

原来是吕惠卿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