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家父刘寄奴 > 第二十一章 摊铺

家父刘寄奴 第二十一章 摊铺

簡繁轉換
作者:孙笑川一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6 09:43:5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刘义符太过想当然,连杀人充军粮的事都已经见怪不怪,更何况那些违法之事。

贪财,好色,都已经算是美德了,那些不为人知的癖好,怕是刘义符做梦都想不到。

自古以来,都是高位者制定律法,庶民永远不可能与王室同罪。

只要做的不是太过分,一般的小打小闹,刘裕都是不予追究的。

刘裕还未登基称帝,便开始对文武百官与麾下功臣进行彻查,这一举动,无疑是自断双臂。

“父亲,孩儿明白了。”

刘义符不是倔强的性子,做不了,便是做不了,弊大于利,他也没什么好争的,大不了等将来再做。

“宣明与季友做事,向来牢靠,放心。”

刘裕以为他说这些,是对谢晦、傅亮二人信不过,安抚道。

刘义符摇头笑了笑,“孩儿不敢,儿所说绣衣之事,只是有感而发。”

…………

“谢主簿昨日才痊愈,怎又添了新伤?”

“干你何事。”

谢晦瞥了他一眼,傅亮见状,则是讪讪笑了笑,戏谑说道。

“我不信鬼神之说,可谢郎屡次中伤,怕不是被仇人下了巫蛊之术,不然怎会如此?”

傅亮一脸认真的解释道,他出身寒门,对谢晦的家世颇为在意。

九品中正制,也就是在察举制上做了改动。

晋以后,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

其中郡的小中正官可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举,但仍需经司徒任命。

任官,便是从家世、行状、定品来赋予官职。

家世就是字面意思,看出身,以及家中长辈的官职与爵位。

中正制刚刚推行时,最看重的乃是行状,也就是对个人品行才能的总结。

定品则就是评定品级。

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说的就是寒门子弟,无论行状品语高低都只能定为下品,而高门大户子弟,即使整日不学无术,身处莺莺燕燕之中,也能被定为上品。

寒门子弟受到偏见,士族子弟也不例外,傅亮对谢晦屡屡中伤一事,谈不上幸灾乐祸,顶多算是有些恶趣。

徐羡之面对两人的谈话,则是不以为意,等上了车,他才开始询问谢晦。

“尸体可保全了?”

“胡将军率兵来时,我便留了心,命士卒将尸首保留下来,刘公现在可要看看。”

徐羡之以为谢晦一时怒上心头,才命甲士杀人泄愤,见他留有一手,颔首示道。

“先带着,你我三人到王府去,查查此人身世,若是查不出,只能往尚书省走一趟了。”

王府侍卫,说白了也就是家奴罢了,不管是家奴、仆从还是佃户,都是登记在册的,王府有籍册,朝廷也有备份,且每年都要派人清点,核对户数,以免偷税漏税的现象发生。

…………

三月中旬,建康逐渐回暖,许多城中百姓已经褪去了外衣,有的青壮火气旺,穿的单薄衬衣,将臂膀露出。

不少男人扛着木担,从城南走到城中,来到闹市口边上找着位子,将自己要卖的货物摆齐。

即使城内发生了闹剧,城里城外的百姓为了生计,该摆摊的摆摊,该播种的播种,多数人都只是将今日的所发生的大事视为谈资,毕竟,只是死了几人,算不得什么。

“你怎么还卖起死鱼来了?”

被问到的渔夫骂道:“滚滚滚!不买就别聒噪,我清早到玄武湖钓的,怎会是死鱼!”

黝黑的脸上满是狰狞之色,刚才那位卖汤饼的摊主见了不以为意,他将抹布挂在肩上,笑呵呵道:“你那水桶都涌白沫子了,还说没死,真把人当成傻子不成?”

“你再叫!”

渔夫黑着脸怒道。

他站起了身,将那布满锈迹的刮骨刀握在手中,气势汹汹的走到那汤饼铺子前。

闹市口本就人多,许多双眼睛当即望来,原先还在那铺子内吃着汤饼的食客纷纷起了身,有的还往桌上丢了几枚铜钱,有的连钱都不付,用袖口擦了嘴便往外跑。

“适才相戏耳!相戏耳!!”

“你就一个卖汤饼的!说什么鸟文话!”

渔夫拿着骨刀,步步逼近,等到了那铺门处,见那汤饼贩子将一小袋钱递出,他才停下了脚步,将那钱袋接过。

转身走向自己的摊位,他将担子挑起,哼着歌往城外走去。

卖汤饼的见他走远后,呼了口气,与围观的看客大声骂道。

“这厮每日都到我铺子外卖死鱼,腥臭逼人,害的客人嫌!还不让说了,这铺子我不开了!”

喊完,他将外面桌椅碗筷收起,一并放入那狭小的商铺内。

收拾的差不多了,他还不忘将门前的那块‘陈记汤饼’的门匾收进去。

“你这铺子卖不卖。”

“不卖不卖!”

那姓陈的铺主收拾的极快,一盏茶的功夫,就已经提着包裹离去。

天色渐晚,刚刚出了城的渔夫将那钱袋打开,几枚石子间参杂着纸团抖落在粗糙掌心上。

“真他娘的抠!”

…………

琅琊王府。

叩门声响起。

“大王,徐从事与…………”

才停歇一会的司马德文,从床榻上坐起,不耐道。

“可将籍册送去了?”

“送去了。”

“让他们去查便是了,你与主母说一声,让她莫要操心。”

“是。”

堂内。

徐羡之安排属吏开始核对籍册,王府家奴多达一二千人,要想找出那带头闹事者,怕是要耗费不少时间。

日暮西山,晚餐之时,褚氏来到堂内,见众人皱着眉头,仔细查阅着籍册,不敢打扰,便派婢女将餐食送去。

“放在那就行,有劳夫人了。”

“府内空着的院落不少,徐从事不嫌弃的话,我这就派奴仆去收拾收拾。”

褚氏还是听了司马德文的话,面里面外都在配合,话中且还十分关心徐羡之等人的衣食住行。

“多谢夫人好意,不敢打搅司马公与夫人,仆寒舍就在城东。”

三人之中,徐羡之最为年长,他年过五旬,谢晦年轻熬得住,傅亮也正值壮年,故大部分的籍册都是他们二人在查阅。

“找到了。”

属吏将籍册递给近前的谢晦。

谢晦确认后又递给了傅亮。

徐羡之将手伸出袖口,伸入盆中,以水拂面,醒了神后,示意傅亮可以言语。

“此人名叫王巳,原是冀州流民,义熙十年逃难至扬州,实行土断后入了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