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家父刘寄奴 > 第五十五章 山河

家父刘寄奴 第五十五章 山河

簡繁轉換
作者:孙笑川一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6 09:43:5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夫子熟读经典,通晓古今,您认为,汉文帝可算是明君?”

简而言之,刘恒用文字为谥号,是把文这个谥号带到了一个不属于它的高度。

继其之后的文皇帝,皆是要以文为谥来彰显自己的功绩。

一个是造饭,一个是吃饭。

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后世文帝,也就只有李世民能与刘恒比肩。

李世民武功虽盖过刘恒,但玄武门之变,就像是一道不可抹去的疤痕,无时无刻的展露在李氏子孙的面前。

自此以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李唐盛世拉开了帷幕。

刘义符知而发问,让范逸有些不明所以,他颔首应道:“汉文帝治下政治清明,民生富足,创文景之盛,怎能不是贤明的君王?”

“好。”

刘义符微微一笑,说道。

“汉高祖之幼子刘长,力能举鼎,受封淮南王,文帝在位时,淮南王时常与文帝坐同一辆车出行游猎,他在封地淮南国修订自己的律法……”

范逸听得刘义符提起刘长,顿时一愣。

“淮南王与匈奴、闽越首领联络,图谋叛乱,因事泄被拘,大臣们皆进言文帝以死罪论处他,可文帝是如何做的呢?”

受到刘义符的质问,范逸一张老脸由褐转青。

“汉文帝没有听从群臣的进谏处死淮南王,反而赦免了他,废了他的王号,将他迁徙到蜀地。”刘义符顿了顿,“后来,淮南王在途中绝食而死。”

“夫子亲口说汉文帝是贤明的君王,且是千古一帝,可纵使是他,也明白并不会处死自己的手足兄弟,要是全依夫子所言,汉文帝可还能算是明君?”

范逸的脸愈发铁青,他沉默了片刻,苦笑道:“老夫受教了。”

刘义符能不留情面对待徐氏父子二人,并不代表他对待刘兴弟,对待张氏,对待刘惠媛等亲友时能够铁面无私。

人到底是有私心的,像那些弑杀兄父之人,难道是因为遵守律法才做的吗?

只要是有道德,有底线,有德操的人,都不会想做出灭亲之举,除非是迫不得已。

刘义符从未自诩为圣人,他重活一世,想要的只不过是随心而为,对便是对,错便是错。

将汉文帝的例子说完,刘义符缓了缓,又道。

“法律过于严苛,没有人会自发地遵守,暴秦二世而亡,便是明例。汉朝创立之初,士大夫们遵从黄老学说,宽于刑律,与民生息,数十年积累之下,这才开创了文景之治那般的盛世。”

刘义符说完,刘义隆、刘义康神色都有所不同起来,这位兄长……令他们望尘莫及。

范逸问道:“依世子之见,当今天下,应遵黄老之说?”

“不。”

“哦?”

范逸见他还有想法,神情也严肃了起来。

“盛世施行仁政,乱世当用重典。”

范逸那长白胡须不由一颤,一双老眼紧紧盯着眼前的少年。

他实在想不明白,年仅十一的刘义符,是如何一语道出这治国之策。

《周礼·秋官·司寇》中记载: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

“世子还钻研过周礼?”范逸惊诧道。

刘义符这句话不是从书中看来的,而是从老朱那借鉴而来。

“未曾。”刘义符顿了顿,“我随阿姐往徐坞时,在田野上亲眼目睹着因贪墨剥削而受食不果腹的佃农,不管是太平盛世,还是乱世,官吏之治,应放在首位,制定修缮律法,该以士为先,其次才是农、工、商…………”

“嗯,世子能有此见解,着实难得。”

范逸少有赞赏,如今他能说出这番话来,可见他对刘义符所说的道理深感认同。

刘义真、刘义隆等人听着,顿时压力倍增,这位兄长给他们的感觉,就像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大家都一个年纪,怎么就你这这么格格不入?

若将父亲喻为一座大山,那刘义符这位兄长就像是傍着山的河流。

这河流的水势时缓时急,缓时,他们能够顺着流势下河,急时,却连下河都做不到。

“无天灾战乱时,京都之外,天子脚下,尚有饥肠辘辘的百姓,若是天灾战乱肆虐,该是怎样的一幕?”

“不以官吏之治为重,无论国家有多么强盛,国库多么充盈,也只是供其腐蚀的血肉,若是来年各州大旱,朝廷拨放赈灾的粮食,在层层克扣之下,落到实处的又能剩多少?”

他能说服父亲与阿姐,不是因为二人对自己的宠溺偏爱。

贪腐不加以遏制,就会如同烂掉瓜果一般,从里到外,逐渐腐蚀。

刘义符说完,范逸便颔首示意他坐下。

等刘义符坐下后,他拿起案牍上的经书,用枯瘦的指尖翻了一页。

蓦然间,那麻纸之上的字迹竟突然变得陌生起来。

范逸愣了愣,缓了片刻,方才看清了字。

半个时辰后,范逸与往常一般,提着包袱离开了学堂。

等先生离去后,堂内的众人好似呆住了,显然还是没有缓过来。

刘惠媛年纪最小,他小心翼翼的走到了兄长身旁,轻声问道:“哥,要是我偷吃了零嘴,是不是也算犯了法?”

刘义符听得此问,笑道:“当然算,怎么不算?”

“啊?那大哥要把我也关起来吗?”

刘惠媛转头了眼刘义真,两只带有婴儿肥的娇嫩爪子抖了起来。

刘义符用手撑着头,作出一副沉思的模样。

“那…就罚你今晚把羊羹给我吃。”

刘惠媛,一听,圆彭彭的小脸舒展开来,“我就知道哥……不行!”

刘惠媛嘟着嘴与刘义符“争”了起来,好在后者嘴上妥协,她才蹦跳的离去。

“唉,我这愚蠢的妹妹啊。”刘义符学着范逸的模样,叹声道。

刘义真见状,紧绷着脸,走到刘义符身旁,问道:“大哥刚才说的,可都是真的?”

他没有去仔细听那些道理,而是时刻在脑中回想着刘义符要将他囚禁起来的画面。

“你只要不犯下大错,知错能改,身为兄长,我不会罚你,也罚不了你,父亲与姨娘都还在呢,怎么样也轮不到我来罚。”刘义符正色说道。

“什么才算大错?”刘义真不解道。

“徐氏父子犯下的就是大错。”

…………

“世子。”

“刁大哥来了。”

听得刘义符还在以大哥相称,刁大愧不敢当,连忙说道:“世子是刁大的恩人,仆不敢当。”

刘义符笑了笑,带着刁大一家三口去见了府中的管事。

“往后便让大娘在府中住下,等安稳了再说,到时你们要走,定要与我说一声…………”

刁大听刘义符要送自己田地,手都止不住打颤。

“世子大恩,仆…仆不敢……”刁大不知从何处学来的,笨拙的屈身行了一礼。

“你家本就是农户,往后有了田地,不愁了吃喝,想生几个便生几个…………”

刁大见他还记着,一个三十岁的汉子顿时热泪盈眶了起来。

等刘义符安顿好了刁大一家,才快步的回了院。

“老师,恕学生来晚了。”

刘义符刚要表达歉意,便被颜延之所制止。

“你做的很好。”

说完,颜延之脸色尽兴的将壶中剩下的酒水一饮而尽。

刘义符见颜延之虽还是那副微醺的模样,但他清楚,自己的这位酒蒙子老师说的都是真心话。

“老师这是肯认学生了。”刘义符坐了下来,欣喜道。

颜延之没有答应,也没有否认。

“世子常居于府中,自幼便衣食无忧,能懂得百姓的疾苦,不易。”

他儿时贫苦,自然能明白这些道理,可刘义符不同,贵者能与庶民以平辈相称,和睦相谈,就足以被称为善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学生觉得,之所以会有天子、贵胄,还是因为有着数不清的万万天下百姓………”

颜延之顿了片刻,说道:“荀子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便是你所说的道理。”

刘义符听了,不自禁的说道。

“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颜延之点了点头,遂拿起酒瓮,将空了的酒壶再一次灌满。

接着,师生二人交心谈论了一会,颜延之仰头望了眼天色,遂问道:“这几日你可有看兵书?”

颜延之见刘义符挠了挠头,便知没有,他也不责罚,遂将早已备好的《孙子兵法》拿出,铺在桌上,翻开了第一页,讲解道。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