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巅峰学霸 > 第164章 喜事临门

巅峰学霸 第164章 喜事临门

簡繁轉換
作者:一桶布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6 09:44:2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164章喜事临门

相对于实验室里其他人的浮躁,刘浩还是沉得住气的。

那些好检测的材料性能其实普通材料也能做得到,完全不需要这麽麻烦。

所以这种智能材料最关键的技术指标,还在于需要时间测定的那些。

好在需要的时间也不多。一个小时就能大概判断出接下来大概二十四小时的自修复效率跟断裂强度回复率。

至于记忆保持能力需要的时间可能较长一些,但也就是半天时间。

实际上前两个性能指标如果能满足要求的话,记忆保持能力肯定不会太差。

所以并不需要等待太久。甚至刘浩专门等到了乔喻口中第三丶四批材料关键技术指标的出炉。

「果然,目前来说3-3跟3-4号各方面表现是最完美的,一小时断裂强度回复率突破了70%,这意味着一天后起码能到80%以上。

自修复性能也创下了实验室历史新高,预估能接近90%。关键是目前所有样品性能均值都超过了我们之前的绝大部分结果。

当实验室结果展现在课题组所有人面前时,此时的实验室内的气氛有些诡异。

大家应该是兴奋且开心的,也的确兴奋了一阵。但兴奋之后,大家的情绪又有些不知该如何形容了.—

一种很怪的感觉,大概就像是靠考试作弊拿了一个高分。毕竟大家在实验室里忙活了这麽久,

一直没有太大的成果。

结果人家随便把数据拿去分析分析,过来指导实验,方向就找到了,就很神奇。

虽然以前也有过这种情况,但跟其他教授合作,人家都是直接给一份数据分析报告出来。

然后他们再结合报告去对实验过程进行调整。这次不一样,乔喻都没给他们报告,而是直接上手指导他们实验,然后就成了。

这种感觉就好像成了手替?

「好了,你们先盯着,我先赶紧跟老板汇报这个好消息。对了,这几天实验室里必须得留人24

小时守着,你商量着排个值班表出来。」

刘浩交代了句,然后走出了实验室。

刚回到办公室的张左琳随手接了刘浩的电话。

不得不说这个电话来的挺巧,他也正打算跟刘浩打电话说点事情。

他向上申请的一个项目最近被批了。项目目标是开发更高效的催化剂,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诸如甲醇丶乙烯这类高附加值化学品。

他打算再招募一个助理,负责这个目前还看不到智能化材料项目。然后让刘浩给自己当助手,

主要精力放在这个基金项目。

虽然说横向项目更赚钱,但今年才不过46岁的张左琳还是有些追求的。

华夏正在追求双碳目标,对于碳捕集跟利用方面的技术本就有迫切需求。

如果在这块能做出比较重要的成果,说不定就能在未来评上院士。

相对来说张左琳觉得自己机会还是有的。背靠燕北大学这个平台,他又已经拿到了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的帽子。

虽然比不上杰青,但如果在国家需要的重点项目方向上努把力,出了成绩,学校在帮衬一把,

说不定就成了。

毕竟年纪这块他还是有优势的,

冷知识,平台推荐教授上院土,很多时候也是看性价比的。

毕竟每年院士增补的名额就那麽多。虽然目前院士已经有了退出机制,但基本没什麽退出的。

真正制约院士发挥能量的是到了八十岁就会授予资深院士的称号。

官方定义的资深院士称号跟形容大牛级的资深院士意思不太一样。

因为到了这个年纪原则上就已经不再能担任科学院及学部的领导职务,也不能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提名跟选举。

换言之到了八十岁,就没什麽权利帮着平台争取各种利益了。

所以相对而言,能推上去一位五十来岁的教授冲院士,显然比使力推上一位六十多岁的院士更划得来。

毕竟前者还能在学术界活跃二十多年,后者只剩十来年的时间。

其实这也很合理。毕竟人到了八十岁,大脑已经很难再接受新的事物,也很难跟上新的科学发展方向。

接了电话后,张左琳还在想着怎麽跟刘浩提这个事情,就听到刘浩颇为兴奋的说道:「老板,

课题有了突破性进展,

估计要不了多久,我们实验室结果就能达到甲方的要求了!我们现在已经出了六个批次总计三十款样品,各项性能均值达到了之前的性能指标。

其中百分之十的样品展现出的关键性指标已经有了较高价值。我预估最多再有一丶两个月,我们就能把成品做出来了。」

如此兴奋,不可能有假了·

不过这的确是个好消息。

这次合作的甲方可是大老板,本身这个研究项目也是配套大项目的子项目之一。

如果他们能成功的话,意味着以后再有类似的项目肯定还会优先选择他们。

就是这个消息太突然了些。

「哦?进度这麽快?上周三你不是还说没什麽进展的?这才几天,怎麽突然进展这麽大?出实验室奇迹了?」

张左琳下意识的问道。

「不是实验室奇迹,上周不是跟您汇报过吗?我又找了研究中心那个乔喻帮忙,他帮着分析的。说是打算用一种新的方法尝试帮我们分析,

我就把数据都给他了,这不,用了大半个月,今天突然说有结果了,然后给了我们一些建议。

而且所有这些批次的样品都是今天严格按照他给出的实验过程建议操作的。

结果这些批次的样品测试结果都好的出奇。对了,乔喻还说根据这次出的数据,也许还能给出更好的方案。」

听完刘浩的话,张左琳感觉坐不住了。又是那个乔喻啊!

真要说起来,乔喻在教授们中间的名声甚至要比学生中间还要大一些。

主要还是太能打了!

如果说张左琳有年纪优势的话,那乔喻这个年龄优势简直逆天。

尤其是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论文公布,加上素数上界论文,许多人都认为明年乔喻已经有资格在菲尔兹奖上陪跑,并成为第一个未成年的菲尔兹奖被提名者。

十七岁陪跑,二十一岁拿菲尔兹奖的可能性很大。甚至都不需要他主动做什麽,哪怕是有人用他的方法,证明了诸如李生素数猜想,或者其他知名数论问题,他都有资格拿奖。

这也意味着乔喻会是最年轻的菲尔兹奖获得者的同时,还会拿到很多世界数学奖项。当然也包括国内的数学奖项。

有了这些成就,加上有田言真跟袁正心站在他身后,很难说养喻什麽时候能成院土。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绝对不会超过三十岁。甚至可能不会超过二十五岁。

没办法,当有些人牛到并不需要院士光环为其增光,反而是院士群体需要把乔喻吸纳进去,以证明其专业度跟公正性的时候,所谓年纪问题,其实就没那麽重要了。

不然怎麽办?

全世界最年轻的菲尔兹奖得主,在华夏进不了一群数学院院士的眼?很难说这情况传出去是谁尴尬。

针对以上原因,关于乔喻的讨论早已经不止于数学界。

甚至关于这次乔喻在华夏数学年会的表现都没有大肆报导。不是不值得报导,其实也是考虑到乔喻的年纪不想现在就捧的太高。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给一众数学大佬们留面子。毕竟全去宣传乔喻了,让会议上拿奖的教授们怎麽想?

昨天张左琳在一个饭局上,大家还在议论着乔喻呢。他还挺庆幸上次合作看在田言真的面子上,直接按照顶格给乔喻的顾问费。

谁想到今天又从刘浩口中听到了乔喻的名字。

「我记得之前陆教授说你们的数据还不够,分析不出什麽结果的?」

「是啊,乔喻说他用了一种新的办法。对了,我还把他留在实验室呢。打算晚上请他吃顿饭。

毕竟这次是真帮了我们大忙了。」

「哦?他还在?这样吧,我现在过去一趟。你在博雅国际中心订一个包厢,这顿饭我来请。「

「好,那我想现在就打电话去订餐了。」

「嗯。」」

等着实验室出结果的时候,乔喻一直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翻看着关于嵌段共聚物相分离跟纳米颗粒填充技术的文献。

想要合作就得知己知彼。

让他意外的是,这方面的研究,其实国内在某些方面还处于领先。

相关研究比较强的正好是前不久去参加会议的地方,临海交通大学跟以及临海双旦大学。

比如临海交通大学一个团队前年在AdvancedMaterials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就详细描述了基于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合成双连续结构多孔材料的研究进展。

通过调节嵌段链长和极性,就可以控制微相结构如球状,柱状丶层状的形成,就能直接影响材料性能。

那麽如果微相结构的控制可以直接通过模态路径建模,就意味着能从几何上优化相分离行为。

考虑到怀柔所的技术设计,纳米颗粒的填充比例会直接影响材料的断裂强度和自修复能力。这一块应该也可以用模态密度分布直接联系。

乔喻觉得怀柔所的研究肯定就是用到了临海交通大学跟双旦大学的成果。

不过国内在具体研究方面成果斐然,具备领先优势。劣势跟不足恰好就在理论模型这块。

尤其是相较于国外的理论化研究,国内在复杂相行为的系统建模和预测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结合高维动态模拟和新型几何工具的时候。

简单来说就是诸如高分子统计力学丶场论模拟等等这些理论化工具,成熟度比不上国外。

同时对非对称相行为跟多组分体系等这类复杂系统的解析也比较落后。

巧了不是,他一出手就击在了国内目前研究成果的软肋上。

根据论文中的说法,以及引用的工具,可以看出功能性嵌段共聚物材料的设计和优化这方面,

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高分子研究所处于顶尖地位。

相关理论建模这块则要属麻省理工跟伯克利分校最厉害。

真的,收集到这些信息之后,乔喻只觉得这个世界的巧合真特麽太多了,有点像假的。

他想要搞点事,前面的拦路虎正好又是那位弗兰克教授的母校跟现在任职的学校。

更巧的是,嵌段共聚物和纳米复合材料被列入多个被卡脖子技术攻关清单。

也就是说,这方面就算想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挺好的,现在就差跟怀柔所那边联系上了。如果能搞定这次合作的话,名声应该就能打出来了。

心里正对未来做着规划,就见到刘浩领着一个人走了进来一个看上去四十来岁戴着眼镜的乾巴老头。

真不是乔喻喜欢鄙视人,主要是每天早上一照镜子,就能看到一张很嫩的脸,所以只要看到过了三十岁的人,都像乾巴老头—

「乔喻,来为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的导师,也是我们学校化学院的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张左琳教授。」

哦,这是幕后真正的金主大佬。

乔喻立刻站了起来。

毕竟人家之前可是真金白银的拿出了一百多万给他。而且这笔钱还完全是意料之外的,面对金主大佬乔喻从来都是很有礼貌的。

『张教授,您好。田导总是说您是学校化学院最有前途的教授之一,刘师兄也说您是一位特别好特别负责的导师。我一直很可惜没能跟您碰面。今天可真是太荣幸了!」

商业互吹的话乔喻从来都是张嘴就来。顺带着把田导跟刘师兄带上,让他的话更具备说服力。

毕竟每一位能毫不犹豫把自己能赚取的利润分出两百万的金主,都值得这麽尊敬。

张左琳惬了。

真的,以他之前对数学院那些天才学生的刻板印象,他本以为会面对一个不太擅长言辞的家伙。谁能想到乔喻那张嘴似乎比他还能说。

直接导致手都伸出去了,脑子却卡了一秒,忘了刚才要说什麽来着。

好在能拉项目的教授都属于老江湖了,一瞬间就反应过来。

双手握到一起的同时,立刻组织好了语言:「额-—-是我很荣幸才对。乔喻啊,昨天我跟几位外校教授吃饭的时候,大家还谈起你。都在夸你!

对了,上次的事情,我都还没当面感谢过你,这次的课题又多亏了你。你这麽说都让我感觉不好意思了。你是真的少年英才。」

刘浩站在旁边保持着微笑。不过心里是不是在笑就不一定了。

毕竟看着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跟自家导师商业互吹,大概也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

最让他无语的是,他站在旁边完全插不上话,

「您太过奖了。跟您一直做实事不一样,我那些研究都是理论上的东西。不值钱,真谈不上什麽英才!」

「什麽叫都是理论上的东西?你上次帮我们做的分析,直接帮我们的课题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更别提这次!你是不知道,我们这个项目非常重要!

可以说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你这次又帮了我们一个大忙。我都不知道该怎麽感谢你好。这样,今天晚上我略备薄酒——.」

「咳咳·—.—

终于找到机会的刘浩,乾咳了两声,然后连忙提醒了句:「那个———-老板,乔喻还没成年,不能喝酒的。」

张左琳瞪了刘浩一眼,说道:「我不知道吗?话是这麽说,你不知道等会多点几瓶果汁?你去让他人都准备下,实验室留下一个人守着,其他人都赶紧收拾好,一起先去吃饭。」

乔喻脸上挂着礼貌的笑容,看着老师训学生的这一幕,感觉很亲切。

刘浩去隔壁实验室通知这个好消息了。

张左琳则看向乔喻问道:「我刚刚听刘浩电话里说你这次用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找到的规律?

能问问是什麽方法吗?」

他是真好奇这个问题,当然,只要是搞化学的,要进实验室的,估计换了谁都会好奇。

乔喻的笑了笑,笑着答了句:「简单来说就是模态分析法。把数据映射到模态空间里做一些简单的映射。」

说完,又反问道:「对了,张教授,听刘师兄说你们这个只能材料的课题跟怀柔化学研究所的另一个团队还存在竞争关系?」

张左琳点了点头,说道:「嗯,怀柔所的马教授觉得他们的方法更实用。而且他在嵌段共聚物方面的确有些研究。」

乔喻好奇的问道:「马教授?我刚刚看了篇文献,就是讲嵌段共聚物的,一作叫马博涛不过是双旦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的。」

张左琳笑了,答道:「对,那就是他的文章。以前是在双旦大学,去年才刚调到京城这边的。」

乔喻点了点头,这就难怪了,原来是同一个人。

「那个———」-张教授,您跟马教授很熟吗?您看,能不能介绍我认识一下?」

张左琳微微一,然后笑了,问道:「怎麽?你还想试试那套新方法能不能用在他们的那边?」

乔喻大大方方的点了点头。没什麽不好意思承认的。

虽然两边是竞争对手,但既然他想做这件事,不如直接跟张教授说。

「这样,乾脆约他来一起吃顿饭吧,不过他要是没时间的话,就下次。」

说完,张左琳爽快的从兜里拿出了手机。

距离燕北大学大概三十多公里外的华夏科学院怀柔化学研究所,「温响型智能记忆凝胶」课题组正在召开阶段性会议。

这个世界最奇妙的地方除了充满各种巧合之外,更在于很多物理规律,也在生活中见效。

比如微观层面的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可以用来形容个体的思维模式。总有人看着挺正常的,

突然因为某件事炸了·——

同样力的相互作用,也能用来形容两个课题组之间的竞争。

当刘浩带领的课题组感觉到对方的压力时,其实怀柔所参与这个项目的研究员跟学生们同样能感觉到对方带来的压力。

没办法,燕北大学的化学院在科研领域也不是籍籍无名之辈。光是一个全国高校中唯一一个所有化学二级学科均为重点学科,就已经说明了实力。

科研方面不止有多个重点实验室,还有一个高水平的分析测试中心做支撑,再加上项目前期进度很快,给研究所这边带来的压力同样很大。

乔喻判断的没错,虽然前期攻克了两个技术难关,但现在实验室同样面对很多问题。

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高效响应跟稳定记忆功能之间存在矛盾。或者说,这是热力学跟动力学之间的平衡很难掌握。

另外实验室培养出凝胶用不了几次循环,记忆性能就开始快速衰减,同时断裂强度恢复效率也开始减弱。

至于响应温度经常偏离设计值,嵌段共聚物相分离后机械应力下失稳这些都还属于小问题了。

说实话,大家的压力都差不多的。毕竟实验室结果直接关系到未来批量工业生产跟工艺放大的方向。

此时课题组负责人马博涛也正在做着总结:

「.——-针对最新批次的样品,在温度循环过程中,

记忆性能衰退的问题,初步观测原因是温度变化导致的相分离-聚合循环会破坏了凝胶网络。

目前考虑的解决方案是尝试开发更高轻度的界面作用,这可能需要对表明修饰的纳米颗粒进行一些调整。好了,大家还有什麽要补充的?」

很快,马博涛的总结完成,任务也都分配了下去,会议也进入到自由发言的阶段。

其实技术方面没什麽好聊的了。

每一块由谁负责,都已经分工好了。不需要额外在多说什麽。真有什麽想法,大都也直接开始测试了。

虽然课题进行的不算顺利,但大家目前信心还是很足的。

很自然的就有人问起了隔壁的情况:「马教授,说起来对面现在情况怎麽样了?三个月前不是说就已经有突破了嘛?好久没听说对面的消息了。」

「谁知道呢。你们又不是不知道,那个姓张的嘴巴里就没一句实话。不过咱们不用管他们,我还是那句话,他们选择的技术方向就是错的!

动态共价键做出的力学性能肯定没法跟我们的技术比,只要我们做好了,稳定性也能远超他们的技术。更别提他们的方法在复合材料领域有几例成功应用的?

上次我还跟那个姓张的说,他们完全可以给我们打打下手,他还不服气!只要这次咱们能成功,必然能让他服气!而且航空航天领域本来就对材料耐久度要求更高。所以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就够了!哪怕他们成功了,最多也就是个备选项!」

马博涛斩钉截铁的说道。

好吧,也不是马博涛跟张左琳之间结下过什麽梁子,单纯就是两人的思路不一样。

当初为了这项目两人又争了很久,两边都用各自的方案把甲方说服之后,便成了两种不同技术理念之间的竞争。

站在甲方的角度是不想在一根绳子上吊死,甚至如果两条路都走不通的话,还会想别的方法。

但站在双方是直接竞争者的角度,则必须认为对方是傻逼。哪怕大家其实都很清楚两种不同技术本就有各自的优缺点。

显然马博涛的回答很对大家的胃口。让会议的气氛都轻松了几分。

团队领导者极具信心的表态的确可以影响整个团队的心态。

「对了,马教授,罗教授那边怎麽样了?有反馈结果了吗?」会议就快结束前有人开口问了句「罗教授那边暂时还提供不了太多帮助。主要是我们这边提供的数据量还不够。大家也知道现在的情况,对面拒绝为我们提供资料库跟模型支持。

不过无所谓,咱们靠自己一样能搞定关键问题。不过好消息也是有的,他们的高维动态模拟框架也差不多快搭建好了。

所以只要我们这边数据跟上,应该很快就能有成果,并为我们提供相关的分析。行了,今天差不多就先到这儿吧。」

开完会,马博涛拿出手机看了眼,有两个未接电话,让他意外的是,竟然是张左琳打来的。

他习惯了开会的时候把免打扰打开。好在第二个未接电话才过去五分钟。

思考了片刻后,他直接给张左琳回了过去。

虽然刚刚在会议上,马博涛表现得对张左琳的研究不屑一顾。

不过对方接了电话后,还是很客气。

「左琳兄,不好意思啊,刚刚在开会,电话静音了,有什麽事吗?」

「哦,没什麽,就是问问你吃饭没?没吃的话一起过来吃顿饭,就在燕北博雅国际酒店这边。」

「左琳兄今天是有什麽喜事吗?请吃饭还想到我了?」

「哈哈,其实也没啥。就是我们的课题今天刚攻克了最大的难点,实验室样品即将能达到性能要求了,博涛兄,这应该也算是喜事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