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巅峰学霸 > 第269章 恨不能年轻二十年

巅峰学霸 第269章 恨不能年轻二十年

簡繁轉換
作者:一桶布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9 12:58:43 来源:源1

第269章恨不能年轻二十年

激情,针对科研的激情!

这个时候走向科研这条路的初心是什麽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乔喻也没说什麽大道理。

但对于个人来说,名跟利本就是最基础的驱动力。

如果不是对未来还有追求,这些人也不会花费那麽多心思去申请乔喻的项目。

光是要过单位里报名那一关,都要过五关斩六将,之后更是还要参加考试。甚至很多人还是深怕选不上,还专门找了关系。

费这麽大劲儿,才进项目组,自然都有各自的想法。不说所有人都一样,但绝大部分的初衷还是为了自我未来的发展。

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还能获得国家跟大名的认同,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虽然乔喻没提,但他们当然知道要实现乔喻说的那样,设计出能够直接面向市场的消费级电脑,需要多少资源。

但其实大家并不太在乎这些。乔喻大概都没想到,手底下这些人,可能比他本人更相信他所能获得资源的能力。

这种认知上的偏差主要来自于双方对于菲尔兹奖的看法截然不同。

对于乔喻来说,只觉得菲尔兹奖拿的太容易了。他也就把那个奖牌当成一个很普通的荣誉而已。

一定要类比的话,大概就跟高中生看待省级三好学生这种荣誉称号差不多。

但对于这些在学术界厮混了半辈子的人来说,非常清楚菲尔兹奖也好,诺贝尔奖也好,从来都不是一个荣誉那麽简单。

尤其是刚刚拿奖之后几年,他们就从没听说过刚拿世界顶级科学大奖的那些大佬们想做什麽拉不到投资的。

更别提乔喻不但年轻,极具投资价值,还是出了名的产出高,效率高。最近更是刚刚压得对面科技公司跟整个金融领域抬不起头来。

不夸张的说,起码在跟着乔喻做项目的这些教授看来,乔喻如果想做什麽还拉不到足够的投资,那就没天理了。

摆在现实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真不怕国外那些高科技公司跟金融集团来挖人啊?!

更别提华夏自有其优势在。

不说别的,就光说这个世界最基础的发电量,就没有哪个国家能跟华夏相比。

巧的是,从乔喻的发言就能听出来,他所构造的未来通用量子电脑,将是本地算力跟云算力相结合的形式。

经典运算跟简单量子运算能搞定的任务直接本地完成。复杂的量子计算任务,则要交给量子云平台完成。

如果通用电脑这麽玩,就意味着要在各地部署足够多的量子模拟云机房,才能带给消费者足够好的体验。

众所周知,这种大型机房从来都是耗电大户。所以非常适合在华夏先普及,然后再向外推广。

事实似乎也的确如此。

当郑希文把报告递交上去之后,没人敢怠慢。很快就递交到了科技部论证,随后又到了商务部开始摸底。

很快消息便在科技界传开了。当然这种大规模的研发类招标本就不可能完全保密。也没人打算保密。

东西两边科技向的竞争其实早就已经开始打明牌了。都想要优势,那就一起砸钱吧。

就好像当初的星球计划,拼到最后无非是谁家底厚谁上位。至于输了的,就只能自己玩自己的去。

感兴趣的公司的确很多。做硬体的,做软体的,国资背景的,纯粹民营的,都有。当然都是大公司。

这也是在乔喻意料之中的。

真的,这个项目他是真的看好。如果不是考虑到这种大型项目根本不是一家小公司能玩得转的,他都打算让细雨科技自己做了。

当然,这个项目搞成之后对于细雨科技来说也有着重大意义。

正如乔喻在视频会议中说的那样,只要参与了这个项目,提前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哪怕以后做点周边的生意,也能赚的盆满钵满。

对于他来说,可以做的事情就太多了。不说别的,未来量子模拟电脑跟新的作业系统真能推广,光是给开发者提供的开发环境都能赚的盆满钵满。

当然这些一般不针对个人用户。

毕竟语言开发需要商用编译器,提供更高级的功能,优化工具跟技术支持,各种插件跟扩展,以及开发接口跟软体开发工具包,等等这些。

以前是英特尔丶微软赚这些钱。如果量子模拟电脑真能开始抢占经典电子计算机的市场了,这部分钱自然就能他来赚了。

如果真发展到那个份儿上,细雨科技还能顺便给小型创业公司提供远程开发环境。

等到新技术出来了,还能把老一代产品做开源处理,换取各种GG费跟捐赠……

总之老美那些科技公司针对这些基础技术如何盈利早就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完全可以把其中的价值榨得乾乾净净。这块只需要摸着老美那些科技公司过河就行了。

总之,只要项目能成功,这就是一片还无人涉足的蓝海。或者说在下一个风口。

唯一的问题就是,想要开拓这片蓝海需要海量的资金打底。

……

临海微电子装备总部大楼,总经理办公室内,邓茂昌正逐字逐句的仔细阅读着这份从京城下发来的文件。

已经不是第一遍看了。

说实话,对于临海微电子这样国资主导的公司来说,身为总经理很多时候不光是要揣摩商业方面的得失,更要揣摩态度。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用官方的话来说,他们不但要做利润还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不管实际如何,从法律上解读就是国资控股就意味着全民所有。

所以很多时候,当上面从全盘考虑需要做一些事情,自然就需要这样的企业承担更多。

当然企业也是有一定自主权的。

说实话,对于邓茂昌来说,他本能的不想冒险。

目前临海微电子主要任务还是光刻机的研发跟生产。众所周知,目前华夏的光刻机技术在国际上还是较为落后的,所以临海微电子的研发任务其实也很重。

现在科技部跟商务部联合发函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参与未来量子模拟晶片光刻机研发的竞标就让邓茂昌感觉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自家正经光刻机都还没研究明白呢,突然就安排了新的任务?而且还要竞标是什麽鬼?

不过话说回来,目前华夏有能力做光刻机研发的其实也就只有两家,除了他们临海微电子外,就只有深城的大名雷射了。

但有一点,对面那家不管是科研实力,技术积累,还是目前的业务体量,都没法跟他们临海微电子相提并论。

毕竟这家公司之前是做雷射的,六年前才半道出家涉足光刻机领域。光刻机目前属于副业。

所以文件里有竞标两个字就让邓茂昌觉得值得玩味了。这也是他会逐字逐句细读这份文件的原因。

没办法,这个位置不但要考虑公司运营丶研发丶市场,还要琢磨上头的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上头是不是真的很想推动这个事情。

如果的确是打算大张旗鼓的想要做成这件事情,那投入就投入吧。哪怕最终没能做出什麽东西,那也不能怪他决策失误。

但假如上头不是真想搞,又或者本身就是模棱两可的态度,这封文件发过来真就是问询一下,你们觉得有没有兴趣搞,那他就要仔细斟酌了。

如果能做成,那自然是皆大欢喜。但大把的钱投入进去,最后却没做成,那可就有得说了。

严重了甚至可能影响他的履历。说起来他这个总经理的位置可是不少人都觊觎着。

说起来技术出身的邓茂昌还真不太介意这些,但他也不想因为这种莫名其妙的破事背锅。

「咚咚咚」

敲门声让邓茂昌将注意力从文件上转移,扬声道:「请进。」

很快办公室门被推开,秘书探进了半边身子:「邓总,徐总工来了。」

「徐总工快请进。」站了起来,亲自将口中的徐总工迎进了办公室。

对于这位徐总工,邓茂昌还是很尊重的。

徐海闻,这位可是现在正儿八经的华夏光刻机行业内大佬,而且是在光刻机的技术空白期,毅然放弃了国外的高薪职位,回国挑起了大梁。

邓茂昌是知道的,那个时候临海微电子连一台完整的样机都没有。只能靠拆了国外已经被淘汰的设备来做研究。

当时这位徐总工就开始带着团队,从基础光学,到精密机械,再到控制系统模块一点点的做技术公关,经过二十多年的研发才有了现在90nm商用光刻机。

可以说大家都是一起从苦日子熬过来的。最关键的是徐海闻不止耐得住寂寞,在实验室一呆就是几个月,而且性子特别低调。

虽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从不会想着要争权夺利,甚至都懒得接受各种宣传。

可以说是天生的实验室人,哪怕是现在还是只热衷于呆在实验室里带领团队。

「邓总,什麽事不能电话里说?还专门把我叫过来?实验室里还忙着呢。」

一进门,徐海闻就皱着眉头不太客气的问了句。

邓茂昌也不在意,两人合作很久了,他太了解这位总工的性子。

「老徐啊,实验室不急这一会,你也不年轻了,很多东西放手让年轻人做嘛。来,先喝杯茶。」

「是让他们做,但我得看着才放心。茶就不喝了,我那边什麽都有。咱们有事儿说事,节省点时间。」

「行吧,那你先看看这个。」邓茂昌点了点头,直接把桌上的文件递了过去。

徐海闻接过这份文件,随便坐到沙发上便看了起来。

跟邓茂昌逐字逐句的阅读不同,只用了五分钟多一点,这位总工就放下了文件,感慨了句:「配合量子模拟晶片开发,研发相应的光刻设备?这是想要弯道超车啊。」

「嗯……可能有这个意思吧?就是你觉得会不会太着急了?文件上说的这种量子模拟通用计算机真能替代经典电子计算机的地位?」

邓茂昌直接了当的问了句。

徐海闻沉默了半晌,然后摇了摇头,直接答道:「不知道。年纪大了,接受这些新兴的东西也要比年轻人慢了。

不过这个乔喻我知道,前不久我还看了他的直播回放,他提出的量子模拟技术的确是有应用前景的。

但这个项目太大了,而且从他的年纪来看肯定是没有主持这种大型工程项目的经验。不过他又是现在最炙手可热的科学家。所以我说不好。」

邓茂昌知道徐海闻这不是推诿,单纯就是实话实说。

没有人比他们这代工程人更清楚从无到有做出东西有多难。

而且真要说起来,他们虽然没有实体设备做参照物,但起码有国外成品的各种技术参数做参照。

但乔喻提出的这个项目属于华夏率先提出的,世界范围内目前都找不到成功案例,那可真就是盲人摸象一般的研发。

唯一的优势大概就在于,现在的华夏也不是两千年那会儿还相对贫穷的华夏了。

而且这些年在微电子丶计算机科学丶量子科学丶精密机械跟材料学领域的发展,攒下了很多支持科技创新的技术资本。

「我也是这麽考虑的,我觉得这大概也是上面想要徵询我们意见的原因。你的意思是,这次竞标我们就不去凑热闹了?」

徐海闻考虑了片刻,开口答道:「我不是完全不看好这个项目。但考虑到时间因素,我觉得不妨提出建议。

让另外的企业去做这件事。我们目前还是按部就班的聚焦28nmDUV光刻机的研发。即便这个项目成功了,电子晶片也不会马上从市场淘汰。

我们的项目还是有用武之地。如果项目最终破产,起码我们没有分出太多精力,不会影响到现在的工程进度。

华夏科技要发展,必须有人着眼未来,但也要有人去做保底工作,聚焦现在。鉴于我们的历史使命,暂时没必要参与到如此激进的项目中去。当然,这是我的个人意见。」

都是老熟人了,邓茂昌从徐海闻的语气中,品出了浓重的失落情绪。

他感觉能脑补出徐海闻没有说出的潜台词:「如果我能年轻二十岁,这事可以做。」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