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青梅煮酒(科举) > 2、第 2 章

青梅煮酒(科举) 2、第 2 章

簡繁轉換
作者:吾栖春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6 21:45:23 来源:源1

“姐姐,抱抱。”

“不抱,咱们二郎已经是大孩子了,要自己走哦。”

三岁多的小娃娃被拒绝了也不哭闹,姐姐不抱,他就捏着小拳头,鼓着圆圆的脸颊,迈着小短腿,一步步跟在姐姐的屁股后面走,虽然慢,但每一步都走得稳当,从正院到二门处,竟然一下都没摔。

渔娘冲爹娘笑:“你们看,我说的没错吧,他都三四岁了,哪里需要人抱进抱出的,像什么样子。”

“他不喜欢走路就不走嘛,何必要逼着他,三四岁又不大。”梅长湖心疼儿子,等不及了儿子过来,一把抱起儿子。

“你看儿子胖成什么样了,他还不爱走路,如何使得,就该听渔娘的,让他多动动。”

林氏悄悄捏了梅长湖胳膊一把,疼的梅长湖龇牙咧嘴的。

当着这么多下人的面呢,不孝女还在一旁看热闹,梅长湖到底要脸,不好痛叫出声来,赶紧催促道:“日头不早了,赶紧出发吧,一会儿各家都到了,咱们可不能落到最后。”

今儿正是去罗县令家赴宴的日子。

林氏看了眼日头,又看了看一家四口身上的穿戴,都没出错儿,这才扶着丫头的手上马车。

“走吧。”

管门房的梅大拆了门槛,今儿负责赶车的梅五叔轻挥鞭子,精心养着的高头大马矜持地迈着长腿出门。

今儿天气好,日头高照,惠风和畅,宽大的车厢顶檐压着一圈庄重的黑漆,顶檐下头右侧的车壁上,铁笔银钩刻着一个梅字,黑底朱绘,在阳光下十分显眼。

高头大马拉着大车走前头,大车后头还跟着两架质朴低调的马车,上头坐着跟去伺候的下人,三辆马车排成一行走在路上,刚转弯进县衙所在的主街,罗家的管家远远就看到了。

罗管家小声提点刚从乡下的侄子:“瞧见没,那是梅家的马车。梅家是淮安来的,走水运发家,加上他家又姓梅,遇水则发,梅家祖上留下的规矩,家里崇水德,梅家的马车的顶檐儿、窗棂、车辕上这些地方,都喜欢饰以黑漆,家徽上偶尔几笔朱绘。”

“叔,淮安那可是好地界儿,梅家怎么来咱们这儿了?”

罗管家微微一笑:“只能说,世事无常啊。”

梅家的马车还未停稳,罗管家忙迎上去:“梅掌柜到了,快里边请。”

梅长湖下马车,迈步进门,轻拍了下衣襟笑道:“贺兄比我先出门,可是到了?”

“贺掌柜带着贺二公子刚到一会儿,王苍并其他两位秀才公也到了,正在里头说话。”

“哦,可是在谈论学问?”

“哈哈哈,咱们县令昨儿就说了,四位秀才考完不久,该让他们松快几日,今儿就不谈学问了,只赏花喝酒。”

“罗县令真是体贴这些小子啊。”

梅长湖说话中气十足,罗家前院正厅里的客人,远远就听到他的声音了。

贺宁远放下茶杯,贺文嘉、王苍都站起身迎接,另外两位秀才也跟着站起了身。

“梅叔,快来坐。”贺文嘉让出座位。

梅长湖进门口拍拍贺文嘉的肩膀,又笑着拱手道:“来迟了来迟了,贺兄,诸位秀才公别见怪。”

贺宁远也站起身,笑道:“早上还是你先催我出门,怎得到的比我还晚?”

“还不是二郎那个小子,走路慢慢腾腾,等他从屋里走出来,一盏茶的工夫就过去了。”

“哦,二郎今儿肯走路?”

“渔娘硬要他走,不走就不带他出门,也是被逼的。”

贺宁远和梅长湖坐下,四位秀才这才跟着坐下,贺文嘉说:“梅叔,我听婶婶说过几日要带羡林弟弟去清江村住几日,正好秋日天气好,让二郎去乡下跑跑也使得。”

说要去乡下住几日的是渔娘,在外面不好提姑娘家的名字,贺文嘉就只说婶娘。

王苍如何听不明白,笑问道:“婶娘可是想去南山上的白云观上香?”

梅长湖点点头:“你们婶娘身子骨不好,趁着冬日前日头好,去白云观给三清老爷上炷香,冬日就不去了。”

贺宁远问:“日子可定了?日子定下了你且使唤人来家里说一声,我和你嫂子也要去白云观还愿。”

梅长湖笑着看了眼贺文嘉:“给文嘉还愿吧。”

贺宁远含笑点头。

两人正说着话呢,又进来几位,有城北的开私塾的何秀才,有城西开书铺的秦掌柜,另有三四个在南溪县有些文名的童生等,这些人一到,屋里就热闹起来了。

一群人厮见完,罗县令、县学的王教谕,王苍和贺文嘉的先生孙浔三人到了,现场气氛更加热闹起来。

“孙先生呐,您的高徒这次院试可让咱们开眼界了,老夫在南溪县教了大半辈子的书,这还是头回见到小三元呐。”

孙浔笑道:“何兄客气,您以前也是教出过秀才的,王苍这次有幸得中小三元,除了他读书认真,主要是运气使然。”

何秀才大笑一声:“王苍是咱们南溪县远近闻名的才子,若不是他稳重,压后两年才去院试,我看他两年就中了,孙兄,你就别谦虚了。”

王苍忙忙起身拱手道:“何秀先生夸的小子脸红,小子不敢当。”

早两年?早两年这份政绩哪里能落在罗县令身上?

罗县令请众位落座,一边道:“本官看压两年好,学问之事不可急躁,稳扎稳打才长远。”

“县尊大人说得很是。”

前院男人们说得热闹,后院的气氛也不差分毫。

县令夫人刘氏坐在右边上首,左边坐着王教谕的夫人朱氏。下首分散坐着王苍的母亲赵氏、贺宁远的夫人阮氏、梅长湖的夫人林氏、县令夫人的娘家大嫂张氏,以及其他几位秀才的家眷等。

“赵夫人,这次你家大郎得中小三元可不得了,我家大人念叨了好几回,说不出十年,你们王家又要多一位翰林了。”

赵氏嘴角带笑,为表尊重,身子微微向县令夫人上首侧了下,笑道:“王苍才中秀才,哪里当得起夫人夸奖,夫人过誉了。”

林氏向着王苍说话:“赵夫人可别谦虚,你家的大郎是文曲星转世,以后呀,金榜题名,入翰林,入阁拜相都指日可待。”

“哈哈哈,林夫人说的是。”

旁人忙附和。

“阮夫人,别说赵夫人家的大郎了,你家二郎也不差,才十四就中了秀才,还是廪生,这也是难得读书根苗。”

阮氏笑道:“我家文嘉不比王苍,我家文嘉有今日,全靠他爹拿棍子训出来的。不瞒诸位,他中秀才前呐,我日日担心,生怕这根苗还没长起来,就被他爹一棍子抽断了。”

夫人们又大笑起来。

站在母亲身后的渔娘悄悄垂下眼,嘴角微翘,贺文嘉为着读书真挨了不少揍。

梅羡林小朋友靠着母亲站累了,转身扯姐姐裙子,渔娘身上的天青色缠枝绣花裙,出门前被烫得整整齐齐,这小子一抓就皱巴了。

“姐姐,出去。”

“你想不想吃淼娘做的点心?你乖乖的别闹,下晌姐姐带你去周家玩儿。”渔娘压低声音哄道。

“淼姐姐今儿做香妃酥吗?”

“不知道,去看看就知道了。”

“好。”

渔娘的闺中好友周淼。

周家也是外来户,在东街上来了一家饭庄,主卖鱼,生意十分红火。周淼没有继承父兄的手艺,她最爱做点心,点心之中,香妃酥做得特别好,梅羡林小朋友最喜欢吃。

孩子都坐不住了,渔娘刚哄好弟弟,别家孩子可不好哄。梅家姐弟对面,一个三岁小丫头嗷的一声大哭,屋里其他三四个小娘子小郎君瘪着嘴也闹了起来,作出今儿非得大哭一场的架势。

“哎哟,差点把咱们小娘子小郎君怠慢了,快别哭了,出去转转,外头的花可好瞧呢。”

县令夫人发话了,渔娘等几个半大姑娘们也不在屋里立着装乖巧了,带着弟弟妹妹去院子散散。

小姑娘们走了,屋里夫人们的话题从孩子读书转到嫁娶上来,上月何秀才家的老来女才出嫁,都夸何家的小女儿嫁得好。

王教谕的夫人朱氏开口道:“赵夫人,你家王苍今年也十七了吧,可有在相看了?”

赵氏笑语:“不着急,我们这等读书人家读书重要,等他学业有成后再说亲也不迟。”

县令夫人的大嫂张氏试探着问:“十七也不小了,先定下,几年后再成亲也使得。”

“夫人有所不知,这是我夫君还在时就留下的话,定要大郎考中进士后再说亲,我也……唉,人都去了,就听他的吧。”

赵氏都这般说了,其他人也不好再提,话头回到赏花上,王教谕的夫人夸县令夫人种的菊花好瞧,也只有县令夫人这样蕙质兰心之人,才有耐心养出这般好看的花来。

县令夫人刘氏接住朱氏的话头,说起当年罗县令中进士后去座师张阁老家赴宴,张阁老家的花园里种的菊花才叫好看,黄的、白的、粉的各色颜色都有,唯有一盆墨菊最好看独特。

几位秀才家的娘子都惊了,还说在南溪县从未见过墨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开眼界。

“要说还是夫人有见识。”

县令夫人笑道:“这算什么见识,各地风物不同,咱们南溪县也有外面没有的好东西。”

“夫人说的是。”

梅家、贺家、王家的三位出身世家的夫人,都微笑着端起茶抿了一口,又放下,都不曾搭话。

王教谕的夫人朱氏坐在上首看得清楚,她不经意地打量起来,在场的娘子夫人们,论穿戴讲究,搭配得当,首饰雅致,还要数梅家、贺家、王家三位。

听说这三家都是世家出身,用过见过的好东西肯定不少吧。

朱氏又笑瞥了眼坐在右下首的张氏,张氏头上插着三对金簪,腕子上两对金镯子。她估摸着,有张氏这样的亲娘,就算有罗县令牵线,县令夫人的侄女也嫁不到王家贺家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