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青梅煮酒(科举) > 28、第 28 章

青梅煮酒(科举) 28、第 28 章

簡繁轉換
作者:吾栖春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6 21:45:23 来源:源1

大年三十,梅二郎一早就醒了,跟爹娘用了早食,不用姐姐催他走路,他就慢慢悠悠地去后院。

小厮来福微微躬着身子问道:“小主子,咱们这是要去哪儿?”

“去大厨房。”

梅二郎吸吸鼻子,跟着香气继续走,走呀走呀,香味越来越浓。走到大厨房门口,放眼望去,梅二郎眼睛锃亮,好多好吃的呀。

厨房管事李氏看到小郎君来了,手里锅铲都来不及放下就跑出来:“哎哟,小郎君怎么来厨房了?这个时辰您该去大小姐院里走路才是。”

梅二郎吸吸鼻子:“李管事,做什么好吃的?”

“正在炒红豆沙呢,晚上做菜要用。”

“给我吃吃。”

“小郎君呀,红豆沙还没炒好,可不能吃,您还是快去西跨院跟您姐姐走路去,晚上您就能吃上了。”

梅二郎不听,他想吃。

来福连忙道:“李管事,咱们少爷就是嘴馋了,您看看有什么合适的塞给少爷一块儿,我这就领着少爷走。”

“给了就走啊,可不许耍赖。”

梅二郎乖乖点头,给吃的他就走。

李氏没法子,去炖锅里捞了一条清炖风干鸡腿来。炖了好几个时辰的风干鸡腿骨酥肉烂,撕开金黄色的皮,露出风干鸡里头石榴色的肉。

等鸡腿不烫手了,梅二郎拿起鸡腿嗷呜就是一大口。

李氏忙道:“小郎君可别站在厨房门口了,您快回去吧。”

来福拉着小主子道:“咱们快走吧,一会儿小姐没见到您,肯定要来找的。”

一路边走边吃,半路就吃完了,来福拿帕子给他擦嘴擦手。

干帕子哪里擦的干净,进去屋里,渔娘看到他油润润的小嘴儿和小手:“吃什么了?”

“鸡腿,香!”

渔娘笑道:“大早上就吃鸡腿,肯定不是早食里的,你去厨房要吃的了?”

二郎咧嘴笑。

渔娘叫阿青端盆热水来,给他重新擦了小手小嘴。

渔娘去柜子上拿了一罐她日常擦手的膏子,弄了一点在手心揉开,给二郎擦脸擦手。

“走吧,咱们该去院子里溜达了。今儿好吃得多,你若是想多吃点,就得多走两圈,走饿了你才能吃得下。”

二郎觉得姐姐说得对,牵着姐姐的手出去溜达,今天走了八圈,费了一个多时辰的功夫,姐弟俩都出了一身汗。

出汗太多,给他后背垫巾子已经不行了,叫丫头去前院拿了一身干净衣裳来,里头贴身汗湿了的衣裳都给换了。

出了一身汗浑身舒坦,渔娘也换了身衣裳。

姐弟俩喝了一碗?水,渔娘道:“走吧,咱们去厨房瞧瞧,今儿中午有什么好吃的。”

说到吃二郎就高兴:“姐姐走!”

姐弟俩跑去后厨房,被去正院送茶水的丫头撞个正着,小丫头说笑话似的报给林氏。

林氏笑着跟于氏说:“今年渔娘对二郎管得严,每日走路从不叫他落下,零嘴儿平日里也管得严,过年这半月倒是松了些,没想到今日还亲自领着二郎去讨吃的。

正跟师弟下棋的孙浔道:“二郎从小贪吃,胖的走路都走不利索,多亏了渔娘管得严,今年二郎身子骨强健了许多。”

梅长湖哎哟一声:“说句心里话,也就是渔娘下得去手管他,我们夫妻真有些舍不得。”

梅长湖宠着小儿子,林氏嘴上凶,心里到底也舍不得,二郎住在正院跟他们夫妻住在一起,夫妻俩但凡有一个狠得下心的,二郎也不会长得这么胖。

于氏:“过年嘛,让二郎放纵几日,过完年还叫渔娘管着。”

师弟夫妻俩下不去手狠管,只盼着渔娘了。

落下一子,孙浔盘腿坐着,玩儿着手中的棋子道:“读书嘛,除了有个好脑子,还得有个好身子。二郎吃得多不怕,只要他肯动,多走走,身子骨长得健壮些也很好。”

说起二郎开蒙的事,梅长湖道:“明年八月底王苍和文嘉两个才去考府学,可要等到师兄把他们两个送走才给二郎开蒙?”

“不用等到八月,待到五月《周史》讲完,余下的就看他们俩自己潜心学习做准备了,我得了空就给二郎开蒙。”

“五月开蒙倒是好天气,不冷不热,二郎也坐得住。”

二郎长得胖,天太冷容易困,天太热酷夏他身上难受。

听师弟念叨来念叨去,孙浔叹气道:“你呀,这样不行那样不对的,照你这般说,一年才能读几日书?”

梅长湖摇头晃脑地念叨起乡下的童谣:“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困欲眠,秋高气爽正好耍,收起书箱等明年。”

闻言,屋里几人都笑了起来。

梅长湖笑叹:“罢了,罢了,以前爹在时总教训我,读书要有常性,只要自己想读书,天上下冰雹都是读书的好天气。”

“说的正是,读书真那么容易,天下也不会是如今这模样了。”

四人说说笑笑,等到午时,两家合做一家,简单用了饭食,下午小憩了会儿,起来又是喝茶闲聊,等晚上那顿团圆饭。

天色刚黑,南街上各家陆陆续续点了炮仗,梅长湖领着一大家子给祖宗烧纸,又请了神,随后才抱着儿子去大门口点鞭炮。

鞭炮噼里啪啦响起来,梅长湖抱着胖儿子往屋里跑:“吃年夜饭了哦!”

梅二郎哈哈笑,他爹抱着他跑得快,让他的笑声十分有节奏地一抖一抖的。

“小心着些,大冷天的你逗他做甚,小心把冷气吃进肚子里。”

梅长湖笑着拍拍胖儿子的肚子:“二郎呀,大过年的咱们不吃西北风,咱们要吃肉。”

二郎附和他爹:“要吃肉肉!”

梅家的鞭炮响了,隔壁家的鞭炮也热闹响了一阵。

关上门来,屋里各处屋檐下的红灯笼影影绰绰,灯下的下人穿着新衣往来,一边准备着年夜饭一边互相拜年,热热闹闹的,过完了元吉十四年。

早几个月梅长湖就答应了儿女,正月时要带他们去叙州府看灯会。

叙州府的灯会呀,每年都很热闹,尤以元宵节那一日为最。

贺文嘉、渔娘两人正月初八就要开课,贺文茂夫妻正月初六就要出发去东山书院,所以也不必等正月十五了,正月初二两家人就约着一起去叙州府看灯会。

大年初一时于氏受了点凉,身上不舒坦,孙浔夫妻俩就不去了。

去看灯会不必去得太早,正月初二中午用了午食后,渔娘带着弟弟睡了一会儿才起身,换了外出的厚衣裳跟爹娘去码头坐船。

贺家早到一会儿,渔娘下马车时,贺文嘉从船上跳下来,跑来迎接,他大笑道:“渔娘,你多大的人了,怎么还跟二郎似的穿一身红。”

“哼,你懂什么,过年穿红,寓意从年头红到年尾,这一年定然顺顺利利的。”

“这话是林婶婶说的吧。’

渔娘不搭理他,上船跟孟氏坐到一块儿:“孟嫂嫂过年好。”

“你也过年好。”孟氏笑着拉她坐。

阮氏夸道;“渔娘肤白,穿这一身红真衬气色。”

“是吧,我也说她穿红色好看,偏她别扭,说小姑娘才穿红色。”林氏好气又好笑。

“大姑娘了嘛,有自己的想法正常。”

“快上船,咱们到叙州府应该就天黑了。”

这次去叙州府,渔娘发现两岸隔十里就搭了一个棚子,棚子里堆放着许多干柴,这是做什么?

“叙州府内已经出告示了,过完年,二月初一就要开始淘河道了。去年秋收各州县收了许多粮食,除了上交的,其他都准备用在疏浚河道上,建的这些棚子,估计是留作做饭用的。”

田知府是有来路的,他上奏给朝廷请求疏浚河道,银粮都批复得快,虽然数额不多,不过田知府年前办宴募集的银子足够这次花用了。

“叙州府粮商去年收了许多粮食,他们都得了田知府的吩咐,留了一半没有往外卖,听说那次宴会后,衙门加了几文把粮食收回去了。”

贺文茂赞道:“也只有田知府这样有手腕有靠山的有为之官才做得到。”

若不是如此,有钱有粮的地主老爷们,可没那么好驱使。

梅长湖:“挺好,田知府从我等手中收了许多银子,能用到河道上,给服役的百姓一碗热乎的稀粥,我也就满足了。

这大冷的天下河淘洗河道,苦着呢。

天色将黑,船到了叙州府,两家的管家带着人把行李送到提前预订好的客栈,渔娘等人欢喜地坐马车去主街。

主街两侧鳞次栉比的商铺屋舍都开着门,门口都挂着彩色灯笼,大街两侧的纸扎灯就更新奇了,半人高的莲花灯、活灵活现的狮灯、高低起伏的飞龙灯等,把主街装点得分外热闹。

“哇!爹爹,狮子好大!”

“我要我要,我要兔子灯!”

走街串巷卖兔子灯的小贩吆喝着卖灯了哦,一群小孩儿就被吸引住了,扯着娘亲衣带要买。

贺文嘉跑去买了四盏灯,分了一个给渔娘:“给你兔子!”

还有一只羊灯给了梅二郎,一只莲花灯给了大嫂孟氏,贺文嘉自己提着一盏牛灯。

阮氏笑道:“怎的只买四盏,还不分给我?”

“哎呀,昨日娘还说不喜欢走路提着灯,怕挤来挤去的不好拿,这会儿改主意了?娘若是想要,我再去给您买一盏。林婶婶可要?“

林氏摆摆手:“我跟你娘一样,嫌麻烦。

阮氏逗儿子罢了,也没说要:“再去前面瞧瞧,若是有更新奇的再买。”

贺文嘉捂住包:“我的月银不多,娘若是想买新奇的贵的,叫我爹我哥出银子。”

贺文茂攀着他肩膀:“行,我出银子。”

贺文嘉咧嘴笑,提着灯道:“那好,咱们走。”

渔娘挽着林氏胳膊,举起兔子灯给她娘看:“外头用彩纸糊了一层,里头用竹丝扎的,做得倒是精巧。”

“这不算什么,咱们去前头看各家扎的大灯,每年叙州府内各家都会在灯会上比拼一场,每年都会选一个灯王出来,那些送去比拼的,做的才叫精细。”

叙州府主街上的商铺是最贵的,开在主街上的铺子大多是经营了几代的老铺子,背后都是在本地有钱有势的人家。比如杨家,叙州府主街的铺子有小半都是他们家的。

铺子赚了银子,到灯会这种时候,说是比灯选灯王,实则也是出银子凑凑热闹,让街坊百姓们乐呵乐呵。

跟着摩肩接踵的人潮,一家一家的彩灯看过去,偶有造型惊艳的,大多也只是寻常。

走到一家三间连成一间的丝绸铺门口,这家门前扎了一头三米高的粉色大肥猪,门口有三个伙计给路过的行人送小的猪灯,好些人往前涌。

渔娘一行人被人潮带着涌到台阶上,渔娘拉着她娘:“咱们先等等,这会儿人太多了不好走。”

孟氏扶着婆婆阮氏也站到台阶上,孟氏笑道:“这家倒是大方送灯。”

“梅姐姐!”

渔娘抬头,看到杨小娘子在楼上窗边露出一个头来,手里正提着一盏小猪灯。

杨小娘子冲渔娘笑:“梅姐姐快上来玩儿,我请你吃好吃的。”

“杨小娘子,好久不见。”渔娘冲她招招手。

贺宁远、贺文茂、贺文嘉父子三人挤过来,梅长湖肩上顶着儿子也过来了,坐得高高的梅二郎兴奋:“爹,猪猪。”

杨小娘子蹬蹬蹬从楼上跑下来,听到梅二郎要猪灯,她大方把自己手里的灯送给二郎:“我爹爹叫人扎了好多猪灯,你要喜欢我还有。

二郎要一个就够了,他一手提着猪灯,一手提着羊灯,高兴极了。

“梅掌柜,贺掌柜,许久不见。”杨密从后面过来。

梅长湖、贺宁远见是他,也都客气地跟他打招呼,杨密请两家人去楼上坐坐。

“我家这个铺子位置好,从二楼看出去,能看到主街上灯龙,还能看到前面那辆三条街的热闹,景致非常好。”

听杨密这般说,大家都想去瞧瞧,推辞了几句,也就答应了。

二楼的景致果然如杨密说的那般惊艳,推开门,头顶是蓝丝绒一样的静谧的夜色,目之所及,主街上的灯龙,远处星星点点的火光,万家灯火的美景尽收眼底。

“哇,可真美!”

渔娘呆住了。

以前看倦了灯火通明的夜晚,不觉得这种夜色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偶尔还会想想灯污染,越发不喜欢了。

如今再瞧这种温暖人心的画卷,才觉出几许滋味来。

杨密正跟贺文茂闲谈,看到背光撑着窗棂往外瞧的小娘子,不禁嘴角微微翘起。

贺文嘉看到了他的眼神,心里不悦,故意提高声量:“楼下那只猪灯要去参加今年的灯王比拼吗?”

“我家侄女喜欢猪灯,所以才扎了一只叫她欢喜欢喜。参加灯王比拼的彩灯在我家别院里放着,要等正月初十才会抬出来。”

渔娘转身:“扎的什么灯?”

“扎的是一组图,具体我也说不好,你若是想看,我带你们去我家别院瞧瞧?“

“那不用了,也太麻烦了些。”

杨密不觉得麻烦:“别院离得也不远,今日街上人多不好骑马,咱们走过去也就小半个时辰。”

杨小娘子拉着渔娘衣袖,高兴地跳来跳去:“去嘛去嘛,彩灯里有一匹马扎的可好看了。”

渔娘摇摇头,一盏灯罢了,真没必要如此麻烦。

梅长湖、林氏对视一眼,两人都不说话。

略喝了两盏茶,楼下的猪灯送完了,聚在门口的行人少了些,他们准备走了。

杨密抱着杨小娘子送他们,杨小娘子大方地送给娘一只猪灯:“初十我家的大彩灯摆出来你可要来看哦。”

“若是我有空来叙州府,我一定来看。”

初十她都去先生那儿读书了,肯定是没有工夫的。

贺文嘉偷笑,好似看热闹一般。

杨密:“你们要去哪儿,我正好无事,要不我送你们去。”

“不用了,也没说要去哪儿,就到处走走瞧瞧。”

“天黑了路不好走,你们不常来叙州府,晚上小心别迷路了。’

梅长湖笑着道:“多谢杨公子关心,咱们下次有缘再会。”

梅家、贺家两家人走下台阶,走进热闹的人群中。

贺文嘉不知道想到什么,凑到渔娘身边说了一句话,故意用肩膀撞了渔娘一下,渔娘扬起手作势要打他,贺文嘉哈哈笑着跑了。

杨密轻叹一声,杨小娘立刻伸手捂住他的嘴巴。

*34:“......“

拉开小侄女的小手:“这是做什么?”

“祖母说了,不能叹气,叹气会把财运叹走的。”

杨密笑了声,笑够了才说:“好,咱们不叹气,小叔带你家去吧。”

“走了哦,回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