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青梅煮酒(科举) > 65、第 65 章

青梅煮酒(科举) 65、第 65 章

簡繁轉換
作者:吾栖春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6 21:45:2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王苍走后没几日,渔娘和贺文嘉也收拾行装出发了。

两家人到码头送别,渔娘虽盼着远游去看更广阔的天地,头一会儿离开爹娘先生师娘,渔娘忍不住红了眼眶。

贺文嘉耐心安慰他:“至少我还在,我什么都听你的。”

渔娘白他一眼,自从成婚后,床榻上的事你听过我几回?言而无信的人,不配她有好脸色。

“渔娘,你去哪儿,等等我。”

渔娘转身进船舱,贺文嘉小跑着跟进去,叫想跟贺文嘉聊两句的黄有功叹气,转头跟朱润玉说:“没想到贺兄成婚后是这样的人。”

朱润玉正和夫人魏氏一块儿煮茶,朱润玉笑道:“你如今才认识他?他原来就是这样的性子,今年突然稳重了些,那也是因为家中出事,如今嘛,他兄长身上的伤渐渐好了,难事都慢慢熬过来了,又才新婚,活泼些也正常。”

茶将要煮好了,魏氏叫丫头请黄有功的夫人张氏,还有石匀过来喝茶。

黄有功叹道:“有时候我心底也很羡慕贺兄,像他活得这般自在坦荡的人,我还未见过。”

这世间呀,差一些的,从生下来就在为活下去挣扎,更遑论活得体面了。

像他家这般小有家财的人家,家中孩子自打出生起就被鞭策上进,可等他入学之后,见到许多身份更高的人,吃穿用度不须说,更关键是他们可以请来更好的先生,跟这些人相比,他除了苦读就别无出路。

身份再高一些的人,那些人不必像寒门子弟自谋出路,他们的路早就被安排好了,一辈子什么都不愁,除了自由。

黄有功很羡慕贺文嘉,幼时聪慧且从小有名师教导,少年时自由且有家人疼爱,如今长大了又有心有灵犀的青梅相伴一生。

多快活啊!

黄有功直言不讳对贺文嘉的羡慕,朱润玉又何尝不羡慕呢。

成不了贺文嘉,但他可以成为贺文嘉的朋友,跟这样一个心正且心胸开阔的朋友互相鼓励,人生中若是碰到小难大坎,想必也能好挨过些。

茶杯列开一排五杯,提起茶壶缓缓注茶,朱润玉笑道:“不和文嘉比,咱们这样的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能读书就比千千万万的人幸运,能考中秀才,考中举人,那就是人群中的佼佼者,他们的前途光明得很。

石匀进来一擦袍子坐下,笑道:“怎么着,一进来就听到你们自夸,想必这次会试信心十足啊。”

“谈不上信心十足吧,咱们不到而立之年就能进京赶考,纵使......难道不算人中俊杰?”

“人中龙凤比不了,人中俊杰那肯定算一个。”

黄有功笑着跟朱润玉以茶代酒碰一杯,英雄所见略同。

石匀笑着摇摇头:“我虚长你们几岁,比不得你们心气儿高了。”

这时张氏进来了,过去跟魏氏坐一块儿,魏氏亲手给她递茶。

张氏笑问:“只我们?梅娘子没来?”

“没来,他们小夫妻一块儿,估计嫌我们碍着他们了。”

张氏捂嘴笑:“这话可别去梅娘子跟前说,她肯定羞涩得紧。”

“渔娘不是那样的人,你若是知道她去过多少地方,就不会这样说了。”

魏氏还是魏小娘子时就认识渔娘,她嫁的丈夫又跟渔娘的夫君是同窗好友,如今还能一起出行,魏氏心里对渔娘就更亲热了。

几人正说着话,贺文嘉和渔娘进来,贺文嘉笑道:“聊什么呢,我想去先生那儿坐坐,你们去不去?”

黄有功、朱润玉、石匀都站起来:“同去!”

男人们走了,屋里只有渔娘、魏氏、张氏三个女子。

魏氏笑道:“若是石举人的夫人也去京城就好了,咱们四人一块儿说笑,也能凑一桌骨牌,就不嫌路上无事可做了。”

张氏头一回出远门,她不嫌路上无事可做,她指着窗外的江景:“我读《山河畅游?江南》篇,江湖浪人在游记里写,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湾清江向东流。咱们和江湖浪人赏同样的美景,这样令人高兴的事,哪会觉得无趣。”

魏氏也说:“我也是看了《山河畅游?江南》这本游记才想去江南看看。”

魏氏亲热地挽着渔娘的胳膊:“原本出门读书、科考、行商都是男人们的事,咱们女人若无大事谁敢出门呀。多亏了有渔娘做例子,我叫我夫君去找我公婆说了几回,才叫他们答应我这回随夫君出远门。”

“巧了不是,我家也是差不多。我夫君原也没想带我出门,这次也是因知道梅娘子要去京城,我夫君回来冷不丁问我要不要跟她一块儿去。”

张氏笑道:“当时呀,我一点犹豫都没有,把我家大郎交给我婆母带,收拾收拾就随他出门了。”

“你家大郎几岁了?”

“元吉十四年春天生人,如今三岁半了。”

魏小娘子成婚一年多,至今还未有孕,羡慕道:“你和黄举人都是开朗性子,想必生的孩子也好带吧。”

“好歹,大郎性子像他爹,是个心宽的,我和他爹要走,他还乐呵呵跟我们挥手呢。”

“真好呀。”

说到儿子渔娘插不上话,等她们两人说完了,渔娘才问:“张姐姐走得急,不知可准备冬天的穿戴了?”

“哪里来得及准备,走时本想从家中拿些布料棉花,在路上好做厚衣裳,到了京城就能穿。后来又想着江南的衣料更便宜,从家中带还不如去江南买新鲜花样。”

张氏没做厚衣裳,魏氏也差不多:“我只带了一件厚披风,等到了江南可要好好采购一番。”

“渔娘可带全了?“

渔娘点点头:“我成婚前去了趟益州府,我跟你们一样也没空管这些,多亏了我爹娘为我打算。”

“你爹娘疼你。”

魏氏自认家中对她也算疼爱,这次出行匆忙,除了她自己做主带来的两个丫头一个婆子外,家中另外给安排了一个管事,两个护卫,在加上夫君跟前的贴身小厮,总共七个人护着他们夫妻出行。

黄家夫妻家中不如朱家富贵,出行带了四个下人。石匀没带家眷,身边只有一个小厮一个管事。

而贺家这对小夫妻,丫鬟、小厮、厨娘、管事、护卫等加一块儿三十余人,行李带了二十箱,马车五架,出行时前呼后拥,他们再低调外人也知道他们出身非凡。

魏氏今天在码头看到贺家的排场时,心里惊了一下,以前只听说贺家梅家是世家谱上的人家,平日里还真看不出不同来,这次算叫他们看到了。

魏氏听夫君说他们了去京城后,要住在渔娘陪嫁的其中一座宅子里,也知道渔娘的舅家在京为官,魏氏对渔娘就更热情了些。

魏氏出身不算差,知道眉高眼低,就算热情也不叫人厌烦,再有张氏搭话,一路上三人倒是处得来。

叫渔娘说,这次出行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魏氏和张氏都极喜欢她写的游记。

每到一个地方看到和游记中写的景色一样时,魏氏和张氏都忍不住惊呼。吃到游记里写的那些美食,也要细心点评一番,还问渔娘觉得如何,他们的点评可能与江湖浪人相比?

渔娘只能假装不知江湖浪人是谁,装模作样地附和几句。

知道真相的贺文嘉有时候忍不住笑,渔娘趁人不注意就悄悄瞪他,叫他收敛些,贺文嘉反而笑得更加开怀了。

黄有功夫妻二人,朱润玉夫妻二人和石匀偶然见了他们这般,只当年轻夫妻之间的乐趣,只当没看见罢了。

一行人在武昌府游玩了两日后上船,范江桥私下问渔娘:“这次去京城,可要写一本京城的游记?”

“写吧,只写京城小了些,若是要写这次出游,那就写《山河畅游?京杭》篇。”

贺文嘉赞道:“这个名字取得不错。”

范江桥笑着道:“京杭呀,前朝时疏浚京杭运河及周边河流,范家子弟出了大力气,你若是在京杭运河沿途游览,仔细些,或许能在两岸码头附近看到和范家有关的碑文。’

前朝疏浚扩宽京杭运河后,距今已经有一百余年了,通航依旧很顺畅。

改朝换代后,朝廷依然倚仗这条运河运送漕粮,南北商家依然依仗这条运河做生意,两岸无数百姓依然靠着这条运河讨生活。

王朝更替,谁主沉浮,这些重要又不重要。不管上面坐着的是谁,最终都要落实到百姓们的一粥一饭上。

“师父,咱们过两日就要到九江府了吧。”

范江桥点点头,他看向弟子:“文嘉呀,师父叫你去范家,一是叫你和范家的子弟互相认一认人,二是带你去瞧瞧范家有何本事。”

范家有何本事?这是何意?

贺文嘉不明白,回船舱里跟渔娘商量,渔娘想了想说:“范先生估计是想叫你看看范家除了兴修水利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吧。

从范家兴起之后,各朝各代的当权者都把范家当作水利专家用,甚至范先生的堂弟范江阔,他如今能当上尚书,也是因为水利之功劳。

贺文嘉不明白,渔娘可太清楚了,要说起工业的门类来,那真是代代有创新,随时有发展。技术不是一层不变得,工业类别也是,总有旧的没落,新的兴起。

贺文嘉和渔娘要随范先生去九江府,中间可能要停留半个月的功夫,贺文嘉去问黄有功、朱润玉、石?三人要不要随他去九江府,若是不愿意去,他们可直接南下去杭州,在那儿等着他们。

黄家、朱家要去江南置办冬装,还需采买许多东西,只怕不能跟他们去九江府。

石匀也要去采买东西,另外,他从未去过江南,如今既有半月空闲,他还想去瞧瞧江南风土人情,他也不去九江府了。

既如此,那在九江府码头分开,半个月后在杭州见。

一行人在九江府码头暂时作别,贺文嘉渔娘跟着范先生去范家所在的墨江县

这个墨江县,是墨家的墨字。

墨江县通水路,半日后他们行进了墨江县水域内,进入墨江县后,贺文嘉和渔娘看到外头不一样的风景。

比如,跟江道相接的田地旁竖着大小不一,样式各异的水车、翻车、简车等,两岸的道路、村庄等也比别处规整,一看就知道这是修建前特意规划过的。

到了县城码头后,他们没在墨江县县城停留,下船后要去范家村,范先生叫他们坐板车去。

范先生如此说,贺文嘉和渔娘俩人也不矫情,互相扶着去板车上坐着。

马匹奔跑起来,又快又稳,贺文嘉拍拍板车,激动道:“师父,这板车特意改过的吧。”

范江桥笑道:“别看你坐的板车只是村里人拉柴火杂物的普通车子,底下的轴承、轮子等都是改过的。”

渔娘指着道路说:“除了车之外,路也比寻常官道平整。”马匹跑的如此快,要不也不会如此平稳。

“正是,每隔十年我们就要把路修一修。从县城到范家村的路不长才能修得这般精细,官道太长了,若是照着范家村的路这般修,就算能征上来徭役,户部也没有这许多钱财。”

“范先生,可能请您族人帮忙,把我们家的马车改一改?”

“可以改,回头把马车赶到木坊里找他们就是。”

到了范家村,贺文嘉和渔娘大开眼界,他们没想到范家村竟然有十多座木坊,专门研制车轮的,研究水车、弓箭、农具、家具等等。

除此之外,最让人觉得惊奇的,竟还有个专门研究如何让木头做的鸟能在天上飞的木坊!

不管成不成,这个想法领先世界呀!

除了木坊之外,还有铁器坊,听范先生说这是报备过朝廷的,不管刀枪剑戟,这里头的范家工匠都能做。

除了冷兵器,渔娘发现他们在山脚下还有个专门研究火药的铁器坊,据说炸了两回,幸好人跑得快,还没人炸断胳膊腿。

“不是,你们哪儿弄来的配方啊?“

“这还用问?你看过《天工手记》吗?,书里不是说了么,凡火药以硝石硫黄为主,草木灰为辅,鞭炮不就是这么弄出来的吗?”

“不过鞭炮炸得不行,我们想着道士炼丹炸炉子,那炉子是铁的铜的,咱们用铁片铜皮包着在里面装药,也能炸,就是不知道能炸多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炸。”

渔娘吓得一哆嗦,这不定时炸弹你们也敢乱来?命不要了?

“哈哈哈,吓你的,我们可惜命着呢,自有其他法子可用。”

贺文嘉和渔娘到范家村好几天了,两人也见了许多范家人,范家人知道渔娘是范江桥的徒媳,拿她当自己人,说话一点不避着她。

其中一个剃光头的二十来岁小年轻说:“不止咱们这儿在搞这个,朝廷工部在山里也在研究这个,我看他们不太行,研究进度还不如我们呢。”

“这......朝廷不追究你们?”这等利器该掌握在朝廷手中啊。

几人笑道:“我们又不傻,这事儿肯定要上报朝廷才能干呀!”

渔娘也跟着笑,既如此说,外头都传范江阔身为工部尚书却被皇上嫌弃拒绝他入阁,看范家村这待遇,明显不是这么一回事。

皇帝把范江阔这个工部尚书撇到一边,不叫他掺和进世家和寒门的争斗,不是看不上他,可能是为了保护他吧。

渔娘把她的猜想告诉贺文嘉,贺文嘉觉得:“你可能猜对了。”

“为何这么说?”

“范家村东边那片良田,我今日跟师父过去转了转,听师父介绍我才知道,那片地归许家。”

“前朝末年南阳战乱,当今皇上就把南阳府的许家人迁了一批到九江府。新朝建立多少年了,如今还有一部分许家人在这里种地。”

不仅如此,墨江县跟其他县不同,朝廷专门派了个千户驻扎在墨江县附近,这里既不是战略要地又没有金矿银矿,若不是为了保护范家许家,为何会如此?

夫妻两人对视一眼,范家这条大腿抱对了。

不管世家和寒门以后斗得如何,以范家为代表干实事的这批人,肯定不会被皇上推出去当炮灰。

贺文嘉忍不住了:“不行,我要给我爹写信炫耀炫耀,我得叫他知道我现在有多厉害。”

“你可得了吧,要写信也要等咱们到京城后再写吧,这点事也值得派人跑一趟?”

“好吧,听你的。”

贺文嘉有些遗憾:“可惜,黄有功和朱润玉没来,我真想叫他们过来看看。”

“呵,就算他们来,范先生也不会把他们带到范家村,最多只会留他们住在墨江县。”

“我师父真心疼我呀。”

“正是这话,虽相识时间短,范先生对你掏心掏肺,你得对得起他的栽培。”

“那是必需的。”

在渔娘看来,范家多技术人才,能读书当官的真不多。年轻一代能扶起来的都去当官了,在朝中有作为的算上范江阔,也就那么三五个,根本不成气候。

或许,正是因为范家人不擅长当官,人少力薄,皇帝才放心用他们做事。

“贺文嘉,你要努力呀,你要考上去了,以后范家的就是你的助力。

这助力远比世家给的支持来得稳当,还无害。

范江桥很少把话说透,这几日就带着夫妻俩在村里到处转,路上碰到族里老人,就坐下跟人随意聊一聊。

贺文嘉不是那等死读书的人,老人们说什么他都明白一点,加上他性子开朗,跟什么人都聊得来,再有渔娘偶尔帮腔,夫妻两个都很得范家人喜欢。

贺文嘉和渔娘在范家村留到了十月中旬,必须走了。

范家的木坊帮他们重新打造了三架更加轻便结实平稳的马车,送他们走的那日,范家年轻一辈的人都去村口送他们。

“贺文嘉放心考试,你一定会高中进士!”

“贺文嘉的小媳妇儿,你答应我们的书可要尽早给我们送来呀。

“叫什么贺文嘉的小媳妇儿,你得叫她梅娘子。”

“那什么,梅娘子,你可别......”

渔娘大笑,趴在马车窗边给他们摆手:“放心,最迟十一月我就叫人把书给你们送过来,兵书、农书、工书都有。”

范家人顿时满意了,纷纷夸范江桥,说他收了个好徒弟。

范江桥也笑,这徒弟确实收得不错,回头再给许兄送份谢礼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