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青梅煮酒(科举) > 67、第 67 章

青梅煮酒(科举) 67、第 67 章

簡繁轉換
作者:吾栖春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6 21:45:23 来源:源1

北上的路上男人们读书,女人们也不闲着,凑一块儿做针线活儿。张氏和魏氏的针线活不错,早就是熟手,整日坐那儿缝衣做帽,中间也不耽误闲谈。

渔娘的针线活儿拿不出手,也不丢那个丑,张氏和魏氏做针线忙,她就在一旁帮着倒茶,陪着说话。

船驶过山东后,船上越发冷了起来,换上新做的棉衣棉鞋,船舱里也摆上了火盆,张氏和魏氏这两日也不做针线了,凑一块儿吃点心烤火。

“京城肯定下雪了吧。”

“没下也快了,咱们的船走得慢,等到京城都快冬至了。”

“咱们叙州府冬日里偶尔碰上下雪,山上冷雪稍微积得厚些,咱们城里呀,雪花又细又小,落地上就化成冰水,和成稀泥了。”

张氏笑道:“我们富顺县冬日也偶尔下雪,我记得小时候有一回下大雪,早上起来跟兄弟们去路边捡雪,把草地上树叶上的雪扫一扫,也能捏几个冰坨子出来。”

魏氏和张氏都盼着见一见北方的鹅毛大雪,一定很好瞧。

渔娘笑道:“咱们去的巧,在京城过年,经了冬天的雪,来年再看春天的景儿,这一趟不算白来。”

张氏也说:“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儿在外面过年。不怕你们笑话,心头觉得无措又自在兴奋。”

魏氏一句点破:“你呀,这是当家做主了。”

从小被看管着长大,纵使成了婚家中也有长辈管着,如今出了远门,长辈管不到了,自然觉得自在,也是头一回当家作主,忍不住担心也是有的。

张氏和魏氏家里人口都不少,娘家夫家不是三代同堂就是四代同堂,家中人口繁杂,都盼着关上门来他们夫妻俩过自己的小日子。

说到自己当家作主,魏氏和张氏两人话可多了。

渔娘从小就过得自在,她倒是愿意跟长辈一块儿住,不过她也不会对魏氏、张氏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之类的话。

渔娘:“你们呀,也快了,等你们家夫君考中后去外地当官,后宅一应事务叫你们做主,你们就舒坦了。”

张氏娴静,纵使心里这么想,也不会说出来,她只笑了笑。

魏氏性子外放些,她大笑一声:“说句实在话,我家不缺银子使,他以后想去哪儿我就陪他去吧。我如今也跟你似的,想去看看外头的山水,各地的风情。来这世上走一遭,总不能在后宅打转一辈子。”

张氏笑道:“我看你是看多了江湖浪人的书,心野了。”

“江湖浪人的书确实写得好。”魏氏也不否认。

渔娘被夸,心里暗自得意,面上却笑着转移话题,她指着半开的窗:“你们瞧,那条船上的船头挂着牌子,好似京中哪家大户的船。”

“哪儿呢,我瞧瞧。”

魏氏不怕冷,她把窗户都推开,坐在窗边看。

前头的两条船不知何故突然不动了,并排堵在中间,后头的大船过不去,于是都挤在这儿。

他们的船是客船,不如前头的商船大,船老大也不敢抢水路把船挤进去,只船头船尾地跑,吩咐船工赶紧把他们的船往后退。

贺家的船推开两丈远,错船的时候渔娘和魏氏看清楚了,那大船的船头上挂着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一个陈字。

魏氏不知道这个陈家是谁,渔娘却一下反应过来了,除了襄樊陈家之外,京城还有哪位姓陈的高门大户有这个排场?

“这应该是京中陈家自己备的年货,不像是买卖的商货。”

魏氏这时候也想到了襄樊陈家,她羡慕道:“你看,一共三艘船呢,过个年就要备下这许多东西?”

“陈家毕竟是侯爵,过年时来往的亲友多,请客吃用的,来往走礼的,不知繁简,三船年货不算多。”

陈家是南方人,又是大族,请客吃饭肯定不是萝卜白菜的事儿,要做宴席,许多食材都要从南方运去,东西自然不少。

且不说陈家这样的大户,就说曾经的梅家吧。

渔娘是见过梅家二三十年前留下来的老账本的,那时候梅家正兴盛,逢年过节时的账本上,迎来送往的手笔大得很。

那时候梅家过个年的花费,都够现在他们家吃用两三年了。

张氏头回听说大家族的气象,一时间也惊了,凑去窗边看热闹。

那三艘船大得很,货船里的东西看不见,只看得见在船头指挥的管事小厮,一个个身高体壮,穿的也很体面,比一般人家瞧着强出十倍去。

不得了啊!

都说世家强弩之末,看细处,怎么觉得还强盛着呢?

贺家的船往后退让出位置来,前头两艘并头船被驱赶开,陈家的三艘货船就这样排队从运河码头过去。

贺家的船不靠岸,他们的船跟在陈家后头,没半个时辰就被甩得看不见船尾了。

瞧见了吧,人家的货船吃水深,一看就知货船上载着不少货物,可还能比他们轻便的客船跑得快,这就很能看出陈家的厉害了。

将才运河堵了,贺文嘉、黄有功他们去船头看热闹,他们也看到陈家的牌子了,以小窥大也看出陈家的不凡来。

贺文嘉这时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终究,还是希望陈家这艘大船别沉了连累王苍,他盼着王苍好。

“主子,别在船头站着呢,天儿越发冷了,您可要保重身子。”

贺文嘉点点头,转身进船舱避避风。

北上途中的一件小事罢了,大家都未放心上,男人们读书,女人们吃喝说笑都不耽误。

慢慢悠悠,船总算到了京城东城河码头。

这日天色不好,还不到天黑的时辰,天色就阴沉得很,风吹的人脸皮疼,刀子似的,像是渔娘这等从南方来细皮嫩肉的小娘子,真是被寒吹的抬不起头。

阿青赶忙从箱子里翻出来一张窄毯子,把自家主子的头和脸都包起来,只露出一双眼睛来。

贺文嘉忙送她上马车,道:“天色不早了,行李不着急,你带着女眷先进城,我吩咐好管事把箱子搬上车跟着就回来。”

渔娘往后头看,黄有功、朱润玉、石匀都在帮着照管行李,她点点头道:“也好,不过别叫先生在这儿受冷风吹,跟我们一块儿回去吧。”

“那是自然。”

渔娘带着魏氏、张氏坐一辆马车,范江桥一人乘一辆,三家的丫头婆子等坐后面两辆马车,留一辆给贺文嘉他们。

马车先进外城,魏氏好奇,掀开一点窗帘朝外看,街上来往的行人颇多,挑担背篓的货郎沿街叫卖,倒也热闹。

“京城就是跟咱们小地方不一样,这大冷的天儿,街上竟还有这么多人。”

“魏姐姐这话不对,难道因为天儿不好,就能不讨生活了?”

京城里的许多百姓商贩都是靠着内城的达官贵人们过日子,一日里送蔬菜的、送炭火的,人情来往送帖子请客的,哪日闲得?

马车快到内城时,张氏看到好几个穿着官服的官员从内城东城门出来,好似回家?

“不是说官员们都住在内城吗?怎么还往外城来?”

小林氏笑道:“有本事的当然想住内城了,可内城的宅子除了握在皇家手里不转卖的西泉坊,剩下五个坊的宅子要么被王公贵族买了,要么是祖上传下来的宅子,几代人在里头住着。”

“除了上头讲的三样,剩下的宅子或租或卖,都不是普通小官儿能承受得住的。

小林氏指着窗外那处巷子:“夫人瞧见没,那处巷子是东水巷,东水巷外头的街上都是做笔墨纸砚书生生意,天长日久的,来京赶考的书生都爱往这处来,靠着这条街的东水巷就成了书生们聚集的地方,那些在朝中谋得差事的小官儿为了节省

些,也就在东水巷住下了。”

“顺着前门大街往西走,西边还有个西城街,西城街跟东水巷一样都在内城的城门口处,方便小官儿们每日进内城当差,房价又比内城低,也成了低微小官儿们爱去的地方。”

“不过东水巷跟西城街有点不一样,东水巷的宅子多是一进的院子或是大杂院,租房要便宜些。西城街的房子宽敞,价钱不比内城便宜多少,所以多是有钱的商户和小有家财的小官儿住着。”

小林氏十七八岁才跟着主子一家从京城逃难去江南,京城的事她都还记得些。

张氏暗惊,没想到只是内城外城两处巷子街道就有这般讲究。

小林氏笑道:“这都是前朝时的事了,也不知道如今有没有新的讲究。

马车进内城,魏氏放下窗帘来,魏氏和张氏对视一眼,没想到啊,梅家的老宅子在内城?

既如此,梅家的宅子应该就是小林妈妈说的祖上传下来不往外卖的宅子吧。

前朝的宅子,经过战乱和改朝换代后,竟然能传下来,不是魏氏和张氏能想象的。

马车从东城门进去,一路路过两个坊门,小林氏跪坐着对主子道:“前头到春和坊了,咱们家的老宅就在春和坊,兰草街。”

内城里东西各有三坊,其中最靠近皇城的是东北边的春和坊,和西北边的西泉坊。自从在这个地界建皇城后,这两个坊都是达官贵族和朝廷重臣住的地方。

特别是西泉坊,因北山上的泉水从北至东流,主流经过皇城外围,支流经过西泉坊底下。因为这股泉水的缘故,西泉坊的宅子都是不外卖的,都是由皇帝赐给你,你才能住。

西泉坊的宅子,一般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住的长久,就算你是当朝首辅,若不是特别得皇帝的心,你也住不着。就算赐给你住了,等你告老还乡,宅子也得腾出来。

叫渔娘说,还是春和坊的宅子好,既离皇城近,宅子的地契又在自己手里,不用担心被皇帝赶走,多好。

许多年没开门的梅宅突然打开正门,阴刻着梅家族徽的马车赶紧去,隔壁家的门房见了,就知道梅家的主子来了。

春和坊的位置好,这许多年里邻居虽然都换了一批人,但这个地方住的还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就说梅家宅子所在的这条兰草街,住着一个三品官儿,两个四品,还有六个五品官儿,这些都是这几年新来的。

除了这些当官的,剩下的,就是梅家这样守着祖传宅子的人家。

梅家北边住着一户姓张的詹事府少事,他们家是一处二进宅子,论宅子大小,只有梅家的一半大。他们家人口多,住的十分拥挤。

“夫人吩咐小的梅家的动静,小的将才看到四驾马车从正门进去,车上还有梅家的族徽,应该是他们家主子来了。”

张夫人露出个笑脸来:“来得正好,明日就给梅家去个帖子。”

“是。”

张大人当上这个少事才两年,他们家是泉州府人,家里不缺银子使,到了京城后就想在春和坊买宅子。

张家爱排场,一进的宅子肯定看不上,二进的宅子也觉得小气。张家想买大宅子,可他们家在京城没什么根基,不敢跟人硬买,所以,张家能买得着的,且春和坊里能叫他们家看上的宅子就那么两三套,有两家人家不卖,思来想去就看上了梅

家的宅子。

张家打听过梅家的底细,前朝的风光不提,到如今,只有林家一家姻亲还在朝中,且林家在朝的还只兵部一个五品郎中,比他们家老爷的品级还低两等。

一个月前梅家来了几个管事和小厮打扫屋子,张家就猜梅家的主子要来的,就等着上门跟人商量买房的事。

张夫人一直想换个大点的宅子,这样她才好有脸面请夫君同僚家的夫人上门做客,心里着急,第二天一大早就给梅家下帖子。

可张家的下人去得晚了,因为半刻钟前贺文嘉和渔娘启程去林家作客去了。

“明日梅家主子可有功夫?”张夫人忙追问。

“小的过了,梅家的门房说,明日他们家主子要跟着先生去拜见长辈。”

张夫人皱眉:“梅家不是只有林家一门亲吗?”

“梅家小娘子的夫君贺郎君拜了师父,那师父是范江阔范尚书的堂哥。”

“什么?梅家跟范家有亲?”

“坏了,梅家的宅子只怕买不到了。”

初次上门,人家就肯把话得这般清楚,有关系人脉也不怕他们知道,一看就知不是那等任人拿捏的。

张夫人皱眉摇头,表情十分遗憾,真是可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