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三十九章 水师威武

武帝寄奴 第三十九章 水师威武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6 22:50:1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正当我和虞丘进等人一同编列营队、点检物资时,军士报告说军中司马已到。我忙同虞丘进一起出迎。这位威风凛凛的司马,不是旁人,正是原丹徒的守将孟怀玉。是我向司马元显举荐他任我军中的司马的。

与孟怀玉同船而来的,还有另一位红脸大汉。我一见这位红脸汉子,更是满心欢喜。

“我当孟司马从何处请来一位猛将,原来是贤弟。”我走上前,拉着那红脸大汉左瞧瞧右瞧瞧。

那红脸汉子被我瞧得脸更红了。他肃肃身,抬手行了一个军礼,朗声道:“孟龙符见过德舆将军。”

这位孟龙符是孟怀玉的胞弟,是京口北府军中有名的猛士。他擅长的兵器是长槊。他使的槊较常人用的马槊要长数尺、粗一倍、为精铁打造。这么一个大汉只要挺着巨槊往阵前一立,敌人的气焰就会消散不少。

我军能增添孟氏两猛士,实乃我之福。

除了这两位外,同船而来的还有几位京口故旧,之前在其它军中担任下级军曹。最初我想重用那几位故旧,不过试用几天之后我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我终于明白他们入伍那么些年却仍然担任着下级军曹的原因的确是不堪大任。任亲的想法便就此作罢了。

自孟龙符来了之后,刘钟对其招待得极其殷勤。原来这刘钟与孟家是邻居。刘钟少年时长得羸弱,常常受人欺负,屡受孟氏兄弟关照。所以他入军之后也常常照应孟氏兄弟。

这次大家同在一军中,自然是十分欣喜。刘钟只要不是随在我身边,就必然是和孟龙符在一处。孟龙符乃是一豪迈汉子,刘钟又是一个十分机灵的人。两人在一处,可谓相得益彰。

养好眼伤回到建康的蒯恩见这二人这样相得,只是摇摇头,不置可否。

建康、京口自孙恩退走之后,一切恢复了常态,然而坏消息却又一次从北方传来:刘牢之的女婿、北府军将军高雅之率部攻郁洲失利,作为主将的高雅之本人竟然被孙恩生擒。刘牢之催促我迅速出兵郁洲,解救高雅之,并歼击孙恩。

孙恩在南方的战场上屡屡受创,举步维艰,可是北方的征途却是一再得胜。守卫郁洲的贼兵士气极其高昂,布防也十分严密。

我军初到郁洲时,并未像以前那样急于进攻,而是将船散于海湾中,静观其变。

孙恩派战船到海湾中试探着进攻过几次,但并未得到任何便宜。来船一一被我军歼灭,无一安然返回。以至于再来试探的战舰远远地绕着我们的舰队挑衅一番就急急地逃回去。

这样相持数天之后,我率军趁夜发动进攻。

不擅水战的贼军水寨很快便被攻破。贼兵全部退入郁洲城内固守。

我分一部分兵封锁住海路,自己带另一部军队上岸驻扎在郁洲城下。孙恩担心郁洲孤城被围,引大军出城来战。

他用二十倍于我的兵力强扑过来,试图用人海将我淹灭。我率军且战且退,并在离城外五里处将孙恩的大军引入埋伏地。孙恩和我斗了一年多,对于我的战术一直心存警惕。见我越退越远,他反应倒也机敏,一看周边情形不对,扔下几千人拖住我军,自己带大军退回了城内。

如此数天,孙恩偶尔出城来斗,但却不敢离城太远。我们只是将城池的出海口锁住,却并不攻城。

当然,我也不可能去攻城。贼军在城内驻扎的有数万,而我所带的总共才四千人,不会让这些人无端地牺牲在攻城战中。

我不急,但孙恩不能不急。他担心会像在会稽一样,朝廷先用一军把他困死,然后再陆续派来大军征剿。这郁洲可比不得南方的会稽。孙恩在南方散布着大量的教徒,他们一旦听闻教主被困,无不舍身来救。郁洲离南方较远,如果困在这里,必然是死路一条。

贼军接连几天都没有冲破我军的封锁。孙恩确实有一些急了,终于有一天下定决心带全军冲破郁洲、冲破海路的封锁。

迎着如潮水般从郁洲城里涌出的贼兵,我怎会畏惧?我所率的水军怎会畏惧?那身先士卒的蒯恩、孟龙符、箭无虚发的刘荣祖怎会畏惧?

在数万贼兵的环伺之下,我水军如入无人之境,以至于落在后面的士兵根本就没有杀敌的机会,只是一面提防脚下的敌人尸体,一面跟着众人向前冲而已。

贼军也并不是真的要和我军作战,失去士气的贼兵也根本就无心恋战,一看初战不胜,急急地向海边溃逃。

我军封锁海路的战船太少,见无法阻挡狗急跳墙的贼兵,只好放开一角,任贼兵南逃。

在郁洲城救出高雅之后,我写信给刘牢之,请委任高雅之镇守郁洲城。我则带水军南下继续追击孙恩。

拥有战船的水军行军速度已不亚于孙恩。我军与孙恩大军再次遭遇于沪渎。

对于泸渎,我的感情极其复杂:

第一次随刘牢之领军到泸渎时,误中敌人的埋伏,险些损兵折将;

第二次率鲍嗣之领军到泸渎时,鲍嗣之阵亡,险些全军覆没。

在沪渎我们连遭不利局面的原因,其实是显然的我们与孙恩兵力悬殊。凡我胜者,均是以奇兵制胜;凡我不利者,不是遭遇伏击,就是遭遇阵地战。

阵地战,乃正兵战法。所谓“两军相争,勇者胜”,指的就是正兵作战。但如果敌我兵力过于悬殊,而奇战又不见其效时,即便战士勇猛,也未必见奇效。

在沪渎之所以不得不屡次采用正战,正是因为沪渎是大江之入海口,此处一片平原,既无高山、也乏密林,根本就没有展开奇战的条件。

如今,我与孙恩虽然兵力依然相差近二十倍,但已经远不是以前那般以数百人、千余人对抗数万人的战斗。那时候的险中脱身,有赖天时、地利。而此时的志在必得,有赖一支可以施展阵地战、与敌人一较高下的威武之师。

孙恩显然也看出来在丹徒城、郁洲城外那样的狭小江滩、海滨与我军作战,他的人数优势难以发挥出来。于是,从郁洲脱身之后他就直奔沪渎。对于孙恩而言,沪渎可谓福地。屡战屡败的孙恩,在沪渎除了丢失了海盐、娄县两座小城之外,还从未吃过真正意义上的败仗。

(p.s.求收藏。明天第一部最后两章。后天开第二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