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二十八章 舌战孙恩 (2)

武帝寄奴 第二十八章 舌战孙恩 (2)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6 22:50:1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大晋国的江山得之不易,因为其取得江山的途径千古未有,开创了逐鹿中原的新规则。

大晋国的江山得之过易,是因为先皇并没有像秦始皇、汉高帝那样的浴血奋战,也没有像曹操那样平定四方,只不过费了些伎俩、花了些口舌之功,就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天下。

尽管朝野都对司马氏如何取得天下三缄其口,但其实许多人都知道其过程:

曹操天下枭雄,屡败吕布、袁绍、刘表、刘备、马腾等。除长江以南与蜀中外,平定了整个长江以北;曹丕一代明君,内安人民,外攘敌国,彻底离间了孙刘联盟。但之后,曹氏与刘氏、孙氏一样,其后人却是一代不如一代。

司马氏的先祖司马懿在战场上遭逢诸葛亮,并没有占到便宜。然而,司马懿在政治权谋、识才用人方面却远过于诸葛亮。诸葛亮命丧五丈原之后,司马懿从军旅中脱身出来,全力以赴地对付政治上的对手。当除掉了退而求其次想当“富家翁”的曹真之后,司马懿就为儿孙得天下奠定了一切基础。

如果只是凭借年已衰老的司马懿个人的才能,恐怕历史会令司马氏错过取天下的机会。有幸的是,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具有经天纬地之才。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和司马昭更是把曹魏的政权牢牢掌控在了手中,直至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用非常手段取代魏帝。

有一次后世的皇帝问先祖是如何取得天下的。大臣向皇帝述说当年的故事时,皇帝竟然以袖遮面,羞愧得无以复加。

尽管晋帝拥有着象征天赋皇权的“授命于天,既寿永昌”,然而许多人却暗中怀疑晋国的合理性。人民对于短命的曹魏显然是没有太多归属感,却始终认为自己是大汉的子民,对于汉室的希冀也是最大的。

因此,数十年后,一个叫刘元海的匈奴人,正是借用人民对汉朝的怀念,打起了恢复汉朝的旗号。最终在北方聚集了一股极强的势力,并一举夺取了晋国北方的大片江山。

从此以后,汉人所拥有的中原,便全部落入北方胡虏之手。那是晋怀帝时期的事,距文帝司马炎建立大晋国,才只有数十年时间。

现在孙恩向我的提起国家的历史,倒是令人深有感触。虽然先帝夺得的天下并不是我先祖刘邦的天下,但是既然是为天下,就需还政于刘氏,为何自取了称帝呢?

如果与孙恩就先帝夺权而辩论的话,恐怕最终会陷入窠臼,所以我不想争论这个问题,也不想谈刘氏、司马氏、曹氏谁得天下的问题,而是要阐明汉人守卫江山、避免亡国的问题。

于是我说:“孙将军,请暂且不要与我称兄道弟。既然是谈天下,那么我们就以天下来论。阁下也是汉人,方今天下大乱,中原无一寸土为汉人所有。在长安、洛阳,胡虏烧杀抢掠无所不为。而今帝都长安、洛阳落入敌手数十年,我炎黄子孙在自己的土地上倍受外族欺凌。

“你作为汉人,难道不曾想复国之难么?只要是汉人掌天下,当今皇帝也好、往先的刘氏也好、曹氏也好,总归好过苻氏、慕容氏吧?”

孙恩笑道:“既然如此说,那么掌天下的是孙氏想必也不会介意吧?”孙恩刚说完,后面的那几个卫兵便讨好似地放声大笑。

他这短短的一句话的确是很妙,以我之矛攻我之盾。孙恩打仗不如我,舌战比远比我高明许多。我淡淡一笑,说:“请问阁下如何来坐这天下?”

孙恩听了一愣,蹙眉说:“天下,就应当还给天下人。我以道义取信于民,以仁德取义于民,令人民不再受流离之苦。既然司马氏已然失了天下,那我孙氏来取而代之有何不可?”

“司马氏失天下,我们何不万众一心辅佐司马氏重新夺回天下呢?”我说。

“你觉得可行嘛?”

“有何不可?”

“北方胡虏兵强马壮,晋室朝纲不振、军旅羸弱,如何能对抗呢?”

“北方兵多又如何?当年淝水一役,谢玄将军仅以数万王师击破苻贼百万之军。我晋国,兵本就不在多,而在精;将本就不在广,而在明。孙将军与刘牢之将军交过手,觉得刘将军如何?既然孙将军有募兵之能,何不归顺朝廷?孙将军为萧何,刘将军为韩信,何愁不能荡平胡虏。将来朝廷仰仗将军的地方不会少。这样为天下,岂不快哉?”

孙恩摇摇头道:“德舆兄,你说的这些道理我岂能不知?然而我比你更了解这个朝廷,我比你更清楚当今的皇帝。不管你的先祖乃汉高帝的兄弟也罢,你乃前朝皇族也罢,但你毕竟远离京师、远离朝廷,不了解个中的一些道理。

“我孙氏世世为朝廷之臣,难道不知道精忠报国?可是,报国的下场又如何?忠臣们,最终都死于无辜;奸臣们,却为一时之欢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司马氏为个人恩怨而内讧,最终使得外族侵入,晋室沦落到远遁帝都。即便是萧何、留侯、韩信再世,恐怕也无法辅佐这个糜烂之朝政。”

我说:“诚然,朝廷在数十年前确有诸多过失,但如孙将军所述,那是奸臣当权,皇权旁落。但只要我们一心辅佐,皇帝必然会明于天理、明于事理。”

“哈哈哈”孙恩大笑:“可笑可笑德舆兄莫介意。我并非是笑你,而是笑这个朝廷。我已经对朝廷无望了。我此番请你到阵前,乃是欣赏你是位英雄。只要你我同心,先推翻司马氏,然后整军向北荡平胡虏,难道不好么?我孙恩确实不如德舆将军、刘牢之那般擅战,但是我却能够募集大量兵源。

“我为汉王、阁下为韩信,何愁天下不平?德舆将军的治军之才,人所共知。以阁下之才,在当今至少也当拜四征将军,可是眼下仅只是个营军都督、无衔之参军,实在屈才之至。阁下方又折了我军的大帅姚盛。某虽不才,颇有拜德舆兄为帅之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