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063章 军府议事

武帝寄奴 第063章 军府议事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9 10:52:3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我与从城头上探身向军队的首领刁弘大声喊话:“刁将军此来何干?”

刁弘在马上见到城上露头的是我,吃了一惊,不过马上恢复了神情。他满脸怒容反问:“刘将军问我何干。试问刘将军弑皇亲、夺京城乃何干?”

“刁将军难道看不出我等这是在起义反抗桓玄,兴复晋室吗?”

“晋室?晋室早已作古,你等乃是反叛,罪当诛灭全族。”

“刁将军何如出此言?郭江州正在浔阳迎奉皇上返回建康的途中。我等已受皇上密诏,诛除桓党。不知刁将军是否已知,桓修已诛,祭过了义旗。想此时桓玄之首级应该已悬于建康城上示众了。诸位将军乃大晋旧臣、士兵乃大晋旧民,不知道所谓‘晋室早已作古’是何意?如今各位若悔改尚且来得及,不如入城来加入我义军。”

听了我的一番话,刁弘的军队中出现了一些骚动。不过,很快就被刁弘和其手下将领制止住了。

刁弘沉默不言良久,随后提一提马缰,转身带着人马离开了。

刁弘所带的是荆州兵、桓氏的嫡系部队。我也并不打算将其收编过来。刁弘能主动带兵离开,已经最好的结果。

“德舆将军,所幸刁弘自己逃掉。我等也将少一些顾虑。”

我摇摇头说:“这只是缓兵之计而已。既是刁弘的缓兵计,也是我等的缓兵计。刁弘来时必然未料到我军已占据全城,以他这些兵来攻城哪有胜算?所以与其强攻,倒不如退走的妙。而对我等而言,与其和刁弘在城下决战,不如智取。”

众将想战的居多,听我说还是要战的,纷纷点头支持。

令檀韶、魏咏之继续守城,我自己带上十几个亲兵,骑上马赶赴将军府去会聚集在那里的诸位义士。

刚进府和守在二门的刘道怜说不上两句话,周安穆就从门外进来对我们说:“刘简之带了数百人来投军。”

“哦,他果真来了。快快有请。”

此前虽然安排了何无忌、刘道规在京口负责联络反桓义士外,但后来因为毕竟事情紧急,也不能完完全全只委任他们二位,于是我自己也抽空去走访一些旧友。刘简之便是其中一位。

关于反桓的事,我曾试探过刘简之。因为他说得比较含蓄,所以我拿不定他到底是持什么意见。

起义的前一天在我率领义士们出城前,我又一次去找刘简之。那时刘简之正在会客,我不方便说话,只好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话就告辞了。

当刘简之的弟弟刘虔之晌午时分来找我时,我就知道刘简之的志向了。果然,刘简之不仅自己来了,还带了义兵加入。尽管义兵数量只有几百人,但对于我们只有几千人的队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增援力量。

我向刘简之拱拱手道:“简之兄能识大义,乃我刘裕与众将士之福。”

刘简之笑道:“德舆兄昨日对我说,我昨天去找他时虽然什么都没有说,但是他已经猜到了我的想法。于是把他弟弟刘虔之找来,告诉他我曾找过他几次,今天又来了。刘简之猜测一定有重要的事情,所以就让刘虔之第二天去见我。

刘虔之把我们起义并且攻克京口的事呢告诉刘简之之后,刘简之率领族人、家丁、属下的士兵赶赴京口从军。

刘简之果然是不凡之人,所以他才能想到我们目前最缺的,除了义士以外,还有兵源。

除了刘简之之外,桓谦、桓修的一些识大体的旧将也投入了义军,如朱龄石、朱超石等。

朱家兄弟能够投入义军,既令我高兴,也令我吃惊。

朱超石的勇猛我在随桓修征永嘉的时候已经见识过了。他的兄长朱龄石的才略我也在多次军事会议有所了解,是个难得的帅才。这一帅一将加盟,令我军实力大增。着实令人高兴。

早就听闻桓氏家族对朱家有恩,朱家兄弟对桓氏也是忠心不二。朱龄石、朱超石的祖上是将门世家。当年朱家兄弟的父亲朱绰违反军纪将要被桓温处斩时,桓温的弟弟桓冲苦苦请求才得以赦免。之后朱绰对待桓冲如同对待父亲一样,两家结为世交。桓冲死后,朱绰因为哀痛过甚,不久也病死了。

正因为朱家与桓家的这一层关系,所以虽然我对这二人欣赏有加,但也因他们与桓氏的关系而从未刻意结交过。

我们在京口清除桓氏之党时,朱家兄弟既没有跟随桓氏,也没有逃出城,反而毅然投入我军。这着实令人吃惊。即便是朱家兄弟毅然加入义军,我也不知道将来面对桓家军时,他们该当如何。

不过,之后朱龄石单独见我的时候,为我释了疑。

朱龄石对我说:“我家与桓家为世交,按理我当扶助桓氏。然而桓氏篡取天下,实乃国贼。古之高人尚且能够大义灭亲。我兄弟即便不能灭亲,但至少也能扶助刘将军起义讨贼。”

“朱将军之话有理有义,能如此识大体明辨是非,实在是我义军和百姓之大幸。不过,讨贼终当杀贼。你兄弟二人真能忍心出手么?”

“我等也考虑过。与国贼战,我兄弟自当奋勇往前;但与桓氏战,我兄弟希望能避则避之。亲手刃敌,我等无惧;但亲手刃桓氏,我等却不忍。只怕内心会愧对先父。除此之外,我兄弟自当效力于马前,供将军驱驰。”

听到朱家兄弟如此,我也深为感动:“朱将军言重了。我已明了你的心意。义军攻取建康时,必定不派你兄弟驱前杀敌。”

战争,乃不义之事。然而,于不义之中取义,便是真英雄。朱龄石不避嫌而坦然道出他的本意,岂非英雄哉?助义军讨敌乃是忠,回避与恩人同阵操戈乃是义。我们义军需要的正是这样忠义两全的热血男儿。

于今来到将军府商议军情的,是义军的十余个主要首领。

我首先发话道:“诸位,自今日凌晨于城门外首倡义举,于今不足五个时辰,便将京口全城置于我等掌控之下。在座诸位以及在城门、军营、府库等各处值守的诸位所建,乃非凡之功。自古起义之事,莫有如此之迅捷的。这自然是得自我等数月来的精力筹划。

不过,我等虽然占据全城,然而江北情况不知,西面情况亦不知。于今城外强敌环伺,建康、姑孰等处兵力做何调动,也是未知之数。以最坏的情形打算,我等也许会面临困守京口的局面。在此,我请诸位做好心理准备。”

我顿了顿,环顾了一番在座的人员。早先参与谋划的人倒是神情泰然,因为这样的局面我们曾设想过。而后期参与进来的刘简之、朱家兄弟则面呈困惑之色。不过,也只是因为不明白起义的部署,并非担忧。

我接着说:“不过,我们已做好筹划。虽然在不利之时可以力保京口,并且往东.突破吴郡,收集南方的力量,然而,我等要做的却恰恰是向东直面强敌,进攻建康。建康乃是国家之根本,也是桓玄之根本。然而,桓氏的根本却并不止有建康一处,更强的力量在荆州。

如若我等向东试图经过长时间经营而去与桓玄对抗,恐怕等到他的荆州兵东来。南方便会形成生灵涂炭之局面。即便是我等胜了桓玄,又怎奈北方强敌何?因此,我等必将与桓玄部署在建康的军队对战。成则能将桓玄从建康驱逐出去,以建康为中心号召天下。不知诸位如何看?”

这个军事计划是本就商议好的。现在之所以这样问,也主要是征询新加入的几位义军首领的意见。

刘简之率先说:“不知我义军兵力多少?建康桓氏兵力多少?”

我说:“不算江北、西面的兵力。如今京口的义军约两千人,还在招募中。桓玄在建康及周边的兵力近五万人。”

我说完这话,在座的许多人神色就不那么自然了。虽然众人知道跟随我打仗必然是胜算更多,但是以两千对抗五万可并不是那么从容之事。如果对方是孙恩,则胜败立现,可对方是文武双全的桓玄治下的雄兵。

朱龄石说:“桓玄兄逆,世人皆有讨之之心。然而我军军力差之甚远。以两千兵对抗桓玄五万,取胜尚且不易。倘若是阵地战,以德舆将军率军之能,尚且能凭兵法取胜,但倘若抵达建康之后面临攻城战,恐怕困难极大。”

我回答说:“如若是攻城战,则我方的确是难以取胜。不过,就我以为桓玄恐怕会采用阵地战。”

“哦?”

“桓玄其人,恐怕龄石兄较之我了解为深。他岂是坐拥数万强兵,困守孤城之人?再者,假如他真有困守之心,恐怕也会担忧我等驻兵城下之后召集四方义军围城。建康乃是水火之地,他要么在建康城外将我军击退,要么是退出建康,转而守姑孰。”

“所以,不出所料的话,桓玄必然会在我军进军途中派军阻挠,从而为其在建康部署阵地战而做准备。当然,假若桓玄坐守建康、石头不出。我等就需转而攻大江上游,以隔断荆州援军。江陵、江夏、浔阳之兵得到消息并顺江而下,至少需要两个月。桓玄怎会为这两个月冒风险?”

“所言极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