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044章 三弟出仕

武帝寄奴 第044章 三弟出仕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9 10:52:3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我的官职、军职都不高。桓玄称帝与否,我起不了任何作用。

不过,我转念一想。桓玄也许对我是有一定顾忌的。我军职不高,但毕竟任过孙无终、刘牢之的司马。击败孙恩、卢循出力最多。不仅北府兵,连荆州兵对我也有所尊崇。

桓玄借故诛杀了多位北府高级将领,但对中级将领却是以拉拢为主。桓玄要称帝,除了需要建康的大臣的支持外,还需要的自然是军队的支持。桓玄的荆州兵显然是支持他称帝的,其它各州的将士左右不了建康的势力,如果北府将士也支持的话,桓玄称帝就没有任何障碍了。

之前跟何无忌谋划起义的时候,一再地提到我们要学陈平、周勃。那时候只是我们自认为是陈、周而已。桓谦今夜的问话,却是堂而皇之地把我推到了陈、周的位置上。既然有这样的表演时机,我何不学得像一些呢?

于是我躬躬身说:“卫将军,楚王乃宣武之子,勋德盖世。晋室微弱,臣民们早已期望有贤君取而代之。桓公乃人民所期望之贤君,由桓公来禅代,有何不可!”

桓谦高兴地说:“有德舆将军支持,此事便是真的可为了。德舆如此立场,实乃天下人民之幸事!”

我添油加醋地说:“诚然。楚王自执政之日起,朝廷风气焕然一新。楚王禅代为帝之后,为臣为民者,自然期望能够休兵养息。经营数年之后,再与北方胡虏一较高下。如此,国民收复北方国土就有望了。”

“好!言之有理!”桓谦展露着笑颜说:“桓谦虽身为卫将军。但是领军打仗之事,楚王还需依赖德舆将军这般将才。”

“实在不敢当!希望今后楚王、卫将军、抚军将军能够多多提携。”

“那是自然。哈哈。”

桓修这时候进了屋。桓谦从屏风后走出去,高高举起他的酒盏,向着桓修和跟着他一起出来的我说:“来,我等好好饮了这杯!”

桓修已经察颜观色,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也端起酒盏来。

桓谦举盏说:“祝楚王万寿无疆!”

我也附和说:“祝楚王万寿无疆!”

桓修虽然没有说话,但听我们说了“万寿无疆”这样的祝酒辞,更是心领神会。他又斟了一盏酒,对我说:“祝德舆日后高升。”

我举起盏,对他们笑了笑,然后一饮而尽。

虽然本不想让刘道规参与我们的事情,但是道规毕竟颇有些自发、自愿、自主反桓玄的豪情。况且,自从我和二弟分别离开京口赴任之后,道规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似乎也成熟了许多,不再像以往那样如孩童一般地胡闹。

尽管联络义士的事情全权授予何无忌,但是何无忌也不便于经常和我见面。选择道规来传话,是非常合适的。再者,事关重大,参与者是否可以信赖尤为重要。

道怜离开京口回建康的头一天晚上,我把两位兄弟请到府中,把我与何无忌的打算、何无忌现在正在做的事等等,都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们。

道怜早已知道我的本意,所以听了我的述说只是点点头而已。道规虽然也曾通过何无忌透露过一些消息给他,但这一次却是由我正式确认。他兴奋异常,摩拳擦掌、意气风发,似乎即刻就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我按下他的肩说:“你二哥道怜已经知道我们的密谋。但我一直瞒着你,你知道为何?”

“怕我不经事?”

“原来你自己也知道?”我笑了,“你且说说看你如何不经事?”

“好清谈、好为大言、不务事?”

“果然颇有些自知之明。这些都是我以前常和道怜规劝过的。不仅仅只是这些。谋大事者,行事要至缜至密。不到开口之时,切记三缄其口。听说过魏咏之为治兔唇而三月不言不笑的事了么?”

“既然大哥这么说,那我从此悉心改正。不该说话时,也要像魏咏之那样半个字也不说。”道规信誓旦旦地说。

我再次告诫道:“你能如此,我便放心了。此事非同儿戏,不可不慎。一旦有失,你我兄弟三人的性命不保不算,母亲、我与道怜的家室也将受害。当然,为国尽忠,牺牲也是在所难免的。不过,也不能枉自牺牲。”

“个中道理,我自然明白。”

“明日道怜要返京,我就不差他做什么事了。你在京口,协助我跟何无忌做些事吧。”

“明白。大哥请放心。”

谈到夜深,兄弟三人一起睡在书房一侧的厢房里。

半个月后,收到道怜从建康寄来的书信,说皇上召见了到京口巡视、犒军的大臣们。特许给予平孙恩、卢循之功的将士们以丰厚的赏赐,功高者可以荫一人出仕。这事在桓谦巡察过京口之后得到了验证。皇上下诏到京口来,明示我可以封荫一个子弟出仕。

封荫自古以来都是恩及子侄的。我只有一个女儿,侄辈还小,未出仕的白身同族中最亲的就只有幼弟刘道规。不过,我想以道规的秉性,恐怕是不会受我这个兄长的恩泽而出仕的。如果他不愿出仕的话,我就准备把这个机会赠给刘怀敬。幼年时刘怀敬的母亲为了哺育我,断了他的乳,现在也到了我偿还他的时候了。

这么打算好之后,我先征询了刘道规的意见。没想到我一提此事,道规就一口应承下来。按他的说法:男儿志存高远,但些许小事还是应当照应周全的。再者,也不能始终全仗两位兄长。

虽然这些话说出来冠冕堂皇,但是我听了颇有些淡淡的伤感。

以道规之才,的的确确不是一个寻常官职可以羁绊的。尽管他以远古贤人自比有些言过其实,但是在我的眼里道规的才能远过于和道怜。假如我和道怜此生碌碌无为,那是极有有可能的;但要说道规此生毫无作为,那么我就觉得上天太不公了。以他之才,并不应安于寻常之位。

见道规这么执着,我反倒也不好多说什么。于是上表朝廷,请求封荫幼弟刘道规出仕。

朝命不日就下来了。刘道规被任命为宁远将军。

接到这个朝命,我倒有些啼笑皆非。我入军近二十年,只等到平定了孙恩取得大功之后才得到将军之衔。幼弟从未入军,数日之内便平空成了将军。当然,我倒不是认为道规无将军之才,而是认为朝廷这样的任免也未免太随意了。长此以往,国家如何能够实现中兴呢?当然,朝廷是否想再次中兴也未可知。

同时任命的不光是封荫的幼弟,还有我本人。我被任命为徐州、兖州两州刺史,接替了桓修的一部分职权。

我的升职是预料中的事,迟早而已;道规的就职倒是令全家欣赏不已。一则道规在家中排行最小,年纪虽也不小了,但是一贯都得到家人最多的宠护;二则道规能借此而收敛些荒诞不经的行径,也令家人大为轻松。

尽管道规实际上从未惹出什么祸端来,但总还是让人不放心。我和二弟虽然没有伴君,但是身在仕途也如同伴虎一般。凡事小心翼翼,就怕惹祸上身。官场中所惹的祸,可不是寻常就可以解的。

经过我和徐羡之等人的推荐,刘道规被纳入桓弘的帐下,驻扎在京口对岸的广陵,离瓜洲渡并不远。

道规赴广陵任职前,我和他有过一次长谈。我知道他对这个军衔与职位并不看重,所以希望他能够适时屈就。广陵也是北府重镇,桓弘也是桓玄亲属。我们在京口起事,也需要广陵的配合。所以希望道规此次一去,凡事要经心,希望能把广陵诸事刻意经营好。

道规明白这个道理。到了广陵之后,不再清高,也不再恃才傲物,极尽奉承之道,很快就得到了桓弘的器重。才止一个月,桓弘就把道规纳入幕府,成为中兵参军。

我明白道规的升职和我有着莫大的关系。桓玄极力想拉拢我,作为我的弟弟自然也会受到桓氏的优待。不过,道规似乎一时还参不透个中的因果。他每次回京口到我府里来时,为自己升迁的得意神情溢于言表。

(ps:

作息时间调整,从明天起每天的两更改为早9:38就三八、晚19:38要就三八,大家一起来三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