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八章 攻克会稽 (2)

武帝寄奴 第八章 攻克会稽 (2)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10:45:5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等到桓不才的将士几乎损失殆尽之时,再把消息传递给孙无终,利用孙无终救援心切,一步一步又把孙无终诱到同样的伏击地点。等到孙无终意识到桓不才所处之地是埋伏圈时,已经晚了。贼兵一拥而上,把孙无终的军队也分割成了几段。好在孙无终调兵有方,尽管损失了一部分军力,但是他的大部兵力却和桓不才汇集到了一处。

孙无终毕竟是个有勇有谋的老将,他令将士死守阵地。与贼兵陷入了阵地战。

贼兵向来是用十数倍的兵力进行人海战的,但这一次徐道覆却充分地利用了地形与战术,只用了两倍兵力就全歼了桓不才军。困住孙无终军后,徐道覆分兵一半,用等倍的兵力继续与孙无终作战,另一半兵力急赴会稽增援。

任凭孙无终老谋深算,被徐道覆困住后依然不能突破,而兵力却消耗极大,死伤惨重。在面临着与桓不才一样被全歼的威胁而无计可施时,孙无终只好派人突围到会稽城下向刘牢之求救。

“会稽攻城战正处胶着之时,桓、孙二军又处危难之中。各位有何良计?”刘牢之对到齐的众将说。

刘牢之的发问换来的只是一片寂静,我也低头不语。目前的情况的确是两难。如果不理会桓、孙而一心攻城,孙无终军有可能像桓不才军一样全军覆没;如果派兵去救,又会使精力组织的攻城战功亏一篑。

刘牢之见众人都不说话,开口问:“高雅之如今何在?”

“在南面。”

“速派人请高雅之分一半兵赴西面救援,能救则救,不能救则迎面截住赶赴会稽的贼兵。刘裕将佯攻的士兵留在南门待命,主攻的士兵调到西面设伏,阻住徐道覆的援兵。同时令西面不分主攻、佯攻,所有士兵均投入攻城战。北面主攻的士兵全部调集到东面,协助东面攻城。南、北两面专职佯攻,由东、西两面主攻。今夜三更四面同时开始攻城。不得有误!”

“遵令!”

“司马、各位参军留下,余下诸将速速回营!”

众人退出去之后,刘牢之对我们说:“眼下形势危急。我打算连夜攻城,拚死一战。倘若这一夜攻城还不奏效,那么便只好撤军。”

“撤军?”何无忌一跃而起,“为何撤军?如今桓、孙两军虽然失利,但攻城战我方占据优势。如此一撤,数月的艰辛与将士的伤亡岂不白费?”

刘牢之知道参军们的想法与他这个外甥是一样的,他扫视了一圈说:“此次出兵讨孙恩本就仓皇。我虽为五郡镇守,但兵力均出自丹徒一郡。其它几郡不仅没有兵,而且还需要分兵驻守。这一个月来攻城战虽然奏效,但我方兵力消耗过大。倘若这一次攻城不利,不唯我军无法再围城,反而会因四面贼人援军聚集而将我军陷入里外夹击的包围内。无忌你能有何计?”

何无忌被舅舅这样一问,也拿不出良计来,只好低头不作声。

刘牢之没理会他,接着说:“各位想必明白,这一次的里外夹击可与一个月以前的里外夹击全然不同。一个月前,贼兵是散勇,其袭击只能算骚扰。如今却是因为我军四军伤了两军,余下的两军也损了部分兵力,而敌兵却比一个月前兵力更强。你们可想过没有?一旦错失良机,再陷入里外夹击的话,我等所剩之兵力也将会如桓不才军一样全军覆没。”

“什么?全军覆没?”何无忌刚说完这句,刘牢之就瞪了他一眼。

何无忌颓唐地看了看他舅父,又看了看我。我冲他点点,表示刘牢之说的有道理。

刘牢之的这番话,其实是上一次我和他谈话时的观点:不要以为贼兵不懂兵法、不懂战术,就像在沪渎一样,稍有不慎将会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像是一个弄潮儿,即便他能逍遥地乘风踏浪,可一旦失足也有性命之忧。

其他几位参军听到“全军覆没”四个字也露出忧虑之色。

刘牢之说:“所以,与其在此勉强攻城,不如北退,在浙江沿线布防。同时上表请求增派援军。这是我军的最后一搏。倘若还不利的话,也许就只有请江州出兵了。”

“请江州出兵?那岂不是要让桓玄得逞了?”一个参军惊讶地大声说。

“没错。否则如之奈何?江州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桓玄一直试图找机会沿江东进,然而始终被朝廷所抑止。去年,桓玄就曾上表朝廷要求讨伐孙恩,朝廷没有应允。也幸得我等打了胜仗,在吴郡击退了孙恩,所以桓玄才作罢。这一次倘或不利,也就只能听凭桓玄调兵东进了。”

那参军低头小声嘟囔:“桓玄征讨孙恩是假,如同董卓一样进京倒是真。”

众人纷纷点头。

“自然是。”刘牢之叹一口气,宽慰大家说,“可是与孙恩贼寇比,桓玄至少名义上还是我大晋的臣子。孰重孰轻,自有份量。”

听了刘牢之这话,我心里在不停地权衡利弊。他考虑的这一招实在是太过凶险。就像是门内有虎、门外有盗,二凶并存。现在因为畏惧门内的虎而开门揖盗,难道不是饮鸩止渴么?

“德舆,你有何见解?”刘牢之把众人一个个问了一圈后,终于问到了我。

“末将以为将注全押于这一局,风险过大。”我回答说。

“如你所说,该当如何?”

我摇摇头说:“我也无甚良计,只望将军能多加权衡。胜也罢、负也罢,不可令桓玄率军东来。我以为孙恩易灭、桓玄难缠。如不细加盘算,只恐将来无法收拾残局。”

与其说刘牢之担心这一仗的胜负,不如说刘牢之更担心桓玄会拿这一仗做文章。他刚才说要请桓玄东来,其实谁都听得出来他说的是反话。

他真正想要告诉众人的是这一仗背后潜伏的巨大危机。桓玄东来,不仅仅对朝廷不利、对刘牢之不利,对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不利。刘牢之与我们的关系就像是东周时期的诸侯与大臣的关系一样。如果诸侯身处不利,我们这些臣子又会有怎样的下场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