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055章 笑话连牍

武帝寄奴 第055章 笑话连牍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9 10:52:3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我与王谧多年的交往,早已知己知彼。他对于国政的想法,我早就明白。如果说之前我还不敢对他妄加推断,今天这一番谈话之后,我就全然明白了王谧的心迹。他虽名为桓玄的谋臣,但实际却是在寻找机会去除国贼。

毕竟,王谧是王导之孙。其祖父竭其一生为司马氏保得半壁江山,其功当永垂千古。到了王谧这一代,岂能忘记当年的“王与马,共天下”?这晋室天下,既是司马家的,也是王家的。

从王谧处回到驿馆,胡姬就告诉我曾有客人到访,说是我的兄弟。我忙叫来礼官,问刘道怜在哪里。礼官回答说,刘道怜回府了,只留下一个贴子。说请我有空时去他府上一叙。

我回房把二弟刘道怜在礼部做官的事情向胡姬简要介绍了一下,然后换了身便服,就去刘道怜的府第。

所谓的府第,只不过是个宅院而已,但也较为宽敞。据说刘道怜将要外放,职位还未定,暂时还在礼部挂着职,偶尔随同钦差到各地方去巡察一番,也算是外放之前的见习。这次他也是巡察了附近的州郡才回来。

等到遣开下人,刘道怜问我:“不知道兄长此次为何会来建康?您要等的事情已经等到了,兄长之意如何?”

我见道怜说得这样隐晦,就也跟他打着迷似地说:“家里的事情正在积极安排。他刚上任,各处风声较紧,所以暂且不必太张扬。你这里也要多加小心。”

刘道怜见我说话比他还小心,笑了笑说:“兄长放心,在这里说话是很安全的。那您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还要看看情形。不知道建康这边准备得如何。”

“童厚之说义士们大多已经做好了准备,只等京口的消息。”

我点点头说:“那暂且请他们不要有所行动。须得各处齐动,才能让桓玄左右不能相顾,顾此失彼。桓玄其人非同寻常,但是也有弱点。和他父亲相比,桓玄的智谋、勇力有过之而无不及,但颇缺些手段,而且瞻前顾后,不敢一搏。”

“那么您认为该当如何?”

“两军相争勇者胜。桓玄既得天下、桓玄左右既得高位,只有苟且之心,哪有相争之气?”

“话虽如此。想那殷仲堪在荆楚励精图治,也非常人,桓玄都能不费吹灰之力灭之,不可小觑。愚弟出巡时,见过桓玄部署在各处的军队,远较孙恩贼兵强盛。”

“如何强盛法?”

“军纪严明,将领也是不乏勇猛之人。”

“士气如何?”

“这个我倒看不出。不知道这士气如何断定?”

刘道怜虽然也知道士兵打仗靠士气,但是他毕竟并没有参加过战斗,所以对士气为何物也是一知半解的。我就不再纠缠于此了。

我说:“军纪、猛将并不能保证胜利。桓玄手下不缺将才,也不缺勇士,唯缺正义。一旦正义为我所有,敌兵的士气便会瞬间瓦解。而孙恩与桓玄不同,他的贼兵缺的不是士气、也不缺所谓替天行道的正义,孙恩缺的是将才。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怠。败孙恩要靠战术,而败桓玄要靠正义之师,要靠天下人的倒桓之心。”

“这倒也是。不过,以我看桓玄的兵力远远不及孙恩。孙恩动辄举十万之兵向会稽、建康,即便如此也屡败于二刘之手。”

“孙恩未用良将,只是我等幸运罢了。无终将军、不才将军、高雅之等就曾败于卢循、徐道覆之手。孙恩虽亡,但卢、徐二人还在,之前在永嘉,刻意放了二人生路。只有将来才知道这样的决定是否正确。”

“据说孙恩死后,贼人全都散去了。那些贼人只是受孙泰、孙恩之惑。卢循、徐道覆原本并非天师道的原任教主,想再次举旗聚集贼兵也非易事。”

“哈哈。但愿如此。且不用理会这些贼子。”

把正事谈完了,刘道怜的表情也轻松了许多:“哥哥可曾听过一些关于桓玄的笑话?”

“哦?”

“子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道怜、道规这两个弟弟自幼读了些诗书,说话常引经据典。再加上读过诗书的夫人偶尔也出口成章。家里恐怕只有我和母亲读的书最少,平素见到这些人引经据典地说话,我已经见怪不怪了。

久而久之,我倒也学会了一些他们说话的方式。毕竟不论是任军中的参军、司马也好,还是任州郡的太守、刺史也好,不可能再像以前那些只会说些市井之话,也要学会冠冕堂皇一些。

道怜念完那句我听不懂的话之后,对我讲了几件关于桓玄的笑话:

桓玄说革新换代之时,上天一定会降下祥瑞。于是他自当丞相之时就开始暗中命人为他伪造了一些这样的祥瑞来。

不知道哪里的一个混浊湖泊在一夜之间莫明其妙地突然变清澈,桓玄于是矫诏说:“灵瑞之事非所敢闻也。斯诚相国至德,故事为之应。太平之化,于是乎始,**同悦,情何可言!”以皇上的口吻宣称这样的祥瑞并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丞相桓玄的功劳。

江州一个叫王成基的人家中的竹子上降下了甘露。桓玄手下又大作宣传说,这预示着坐镇江州姑孰的桓玄有取代天子的征兆。

桓玄登基为皇帝之后,这样的事情也变本加厉。桓玄认为凡是盛朝都有隐士出现,而在本朝没有。于是暗中命皇甫谧的六世孙皇甫希之写篇传世的著作,对他给予厚赏,却暗中让他不要接受;封他为高官,又暗中让他不要接受。最后又为他找了一处高山密林,给他隐居。之后又称赞他为大隐高士。

但这样拙劣的手段怎能瞒得过士族、百姓?所有人都不领情,私下里称这个皇甫希之为“充隐”。

这样的事,不一而足。

称帝之后,桓玄考虑更改年号。最初他下诏改年号为“建始”。右丞王悠之上奏说:“建始,是赵王伦的伪号。不祥。”于是桓玄再次下诏改年号为“永始”。结果这却是王莽用过的年号,更加不祥。

看来,桓玄刻意造出的祥瑞并没有应验,反倒是这些无意之举处处透着不祥之气。由此来看,上天也是有眼的。

我虽然并不同意刘道怜把这些归因于上天的谬论,但我认为既然连刘道怜也明白桓玄当皇帝乃是当朝第一大笑话,不以为然。那么在民心取向上一定对我们有利。我希望这样的笑话传翻得越广越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