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021章 古今战例

武帝寄奴 第021章 古今战例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9 10:52:3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我对夫人的见识非常赞赏。不过,我以为假若我们过于谨慎,反而会引起桓氏的疑心。只要我们小心些,倒也不妨事。

这之后,女儿就常在花园里做东,请旧友们来府里玩耍。她的朋友比我的要多,她对待朋友也比我要热情。至少她还可以请朋友到家中来,而我不可以。在家里觉得闷了,我也会兴致盎然地去园中看他们戏耍。这也不失为一桩乐事!

强敌环伺之时,北府上下虽然每天勤务、操练如故,却始终困守在京口无所事事。北府军的首领抚军大将军桓修整日高朋满座、谈风论雅;中军参军刘裕等一干副将、军吏整日在家伴妻弄子。岂不是怪事一桩?

然而,尽管每个人的想法不一,可北府将士们却正是这样一天一天地消磨着时光。

我搬到将军府之后,请人将旧宅翻新了一番,又盘下邻近的一间院子,赠给幼弟刘道规住。府第离旧宅相距不远,所以道规常来我府上走动。每次聊的虽然只是家长里短的兄弟间的话题,不过我总觉得他似乎每每意犹未尽。

以前虽然我们兄弟三人住在一起,但我通常与二弟刘道怜聊得较为多一些。毕竟二弟出仕较早,我和他同朝为官,对事对物颇有些相同的见地。幼弟道规的志向和我们不同,我和他常常聊不到一处。

道规虽然和我出自一家,但他自小有两位兄长呵护,世情冷暧予他并未有真正的体味。自他成人之后家中的用度有我我与二弟打点,没有财币困顿的幼弟倒也出落得一番风流惆憆。虽然我与道怜常劝他做些正事,但他颇以为自己志向不在于此,并不以为然。

道规整天只知道结交风雅之士,行清谈之举。自诩才比管、乐,还要躬耕于山野以求得明君。我和道怜屡谏无用,也只好听之任之。兴许我们刘家真能出一个南阳诸葛之才。

和道规最近的几次谈话虽然不深,但我却觉得这位弟弟的思维变得缜密许多,不像以前那样一开口便口若悬河、气势磅礴。虽满口辞藻,却又不知所云。

近来我们的话题,更多的集中于军事。道规读过不少兵书,一向自恃甚高。虽然我入伍当军官,但我以治军为主,并没有太多行军打仗的经验,所以我以前和道规从来不谈什么军事话题。

自从我征战一年多回到京口后,京口军民俨然把我当作能征擅战的英雄来看待。我在道规眼中的普通军官形象也大为改观,所以他才会跟我讨论军事话题。

最初我觉得道规和我当年一样,颇有些纸上谈兵似的意气风发。但渐渐地,我发现他并不是一味地嘴上较真,而是真的在思考战略、战术的实战效用。随着我们聊得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看法越来越倾向于共通。

夫人臧爱亲本是贫贱之妻,所以我和兄弟在家中谈话夫人也不避嫌。只是聊到行军打仗的话题时,夫人实在是不感兴趣,便常常离开去陪女儿了。

等到夫人一走,我们兄弟就完会没有了拘束,聊得也更欢畅些了。

这一天我们兄弟聊到了古今战例,道规问我:“大哥对淝水之战颇有感悟,对于长平、巨鹿、昆阳、赤壁等有何看法?”

“你以为如何?”尽管我对于这些战例的确是有不少研究,但我没有急着回答幼弟的提问,而是想试探一下他的理解。

“我以为这些战例,各有各的妙处。长平之战,乃是秦、赵两国举国相搏。一方战败则必为另一方所制。秦军主将白起虽为绝代名将,然而面对纸上谈兵之赵括,并未有丝毫轻敌。要知道那时赵国之兵力,位列诸侯之冠。一战而发四十万兵,在当今亦是难为之举。白起步步设局,令赵括深陷其中,最终以旗鼓相当之兵力,坑杀全部赵兵。此战之胜,在乎慎。”

“嗯。”

“巨鹿之战,所谓破釜沉舟也。胜王败亡,胜则可称王,败则灭亡。对于项羽而言,此战倘若失败,则大势已去,不可覆转。于是置战士于死地而求后生。此战之胜,在乎势。”

“接着说。”

“昆阳之战,敌我相差悬殊,从而导致敌方轻敌。昆阳并非大城,被劲兵所围,攻破乃是情理之中。怎奈主将志得意满,不将昆阳之城放于眼中。刘秀趁机突围调兵,主动击敌。敌方虽有必胜之力但无必胜之心,刚刚接战便自行溃败,给刘秀以极佳的退敌时机。此战之胜,在乎奇。”

“嗯。”

“赤壁之战,双方对决者乃是非凡之人,曹操手下谋士战将如云、孙权乃举国迎敌。双方于战前均异常慎重,力强者也未曾作轻敌之想。然而曹操率北来之兵却难敌连环加火攻。此战之胜,在乎筹谋。”

“嗯。”

“哥哥对我之点评有何高见?”

“你说得非常好。各战之长短,均有所涉及。不过,在我看来,无论是何战,都是以势为先。士气者,胜败之主旨。即便有小胜,倘士气不佳,则终归会失败;反之,即便有小败,倘若士气高于敌,则总能寻到机会反败为胜。

曹刿论战,便点出了战争之最为核心要旨,那就是一个‘势’字。你所说的那些战例,包括官渡也罢、淝水也罢,败者均非真败,乃是势败。周瑜、谢玄击败的只是曹操、苻坚的部分兵力,并未有损大军。只要重整旗鼓,鹿死谁手且未可知。

然而曹、苻二人已经气怯,无法再战,所以只好逃遁而去。常言道‘大势已去’,势不为己所用,则一切无可挽回。至于你所说之慎、奇、筹谋,均是为了达到兵势之效。”

“哥哥这番话,可与寻常兵家全然不同。”

“孙子、司马子已然道尽兵法之妙,然而从古至今依然有无数兵家出书论战。无非是在兵法要旨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推断。或以筹谋为要、或以治兵为要、或以阵法为要,无论何者,能贯通一类,便可立足于世。

方才我所提到的势论,就是这一年来与孙恩纠缠的心得。不过,这也只是我的理解罢了。你若有别的见解,不妨说来听听。”

“目前暂无甚见解。哥哥所说的这些,我要回去好好悟悟。改天有新想法,再次讨教。”

“也好。”

刚迈出门的道规又转身回来道:“哦,对了,那录事官的母亲已经找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