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041章 北伐真伪

武帝寄奴 第041章 北伐真伪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9 10:52:3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道怜刚离开京口,北府军就收到了皇帝下的任职诏书。我被提升为彭城内史,职为中二千石,成为掌握实权的地方官。

而受益最大的,自然是桓氏兄弟。皇帝下诏把南郡、南平、宜都、天门、零陵、营阳、桂阳、衡阳、义阳、建平十个郡合并为楚国,封桓玄为楚王,并加了九锡之礼遇。

王爵,是爵位中的至尊。自夏、商以来,王、公、侯、伯、子、男为诸侯的六等爵位。周武王击败商纣、平定天下之后,诏告天下:皇、帝均为圣贤之尊。自己虽为天下之主,但较之远古圣贤则远远不如,因而自贬为王,不再称皇、帝。

因此西周以及东周的春秋之世,天子才可以称王,各诸侯的爵位只有公、侯、伯、子、男五等。

东周末期,苏秦合纵之时,为了使各同盟国的地位平等,就倡议早已称王的楚子爵和宋公爵、赵侯爵等一概以王相称。于是天子周王的地位就堕到与诸侯等同。

秦王赢政灭二周、六国之后,自以为功高震古,不仅远过于周王,更是远过于三皇、五帝,于是自号“皇帝”。从此,后世的天子就沿用了皇帝称号。秦末乱世,群豪并起,诸侯称王者不下数十人。先祖刘邦统一中原之后,便定下千古铁律:“异姓不得封王,无功不得封侯。”

几位有着赫赫战功之异姓王,如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等,也各以不同的罪名被废。

自那时候,非皇族者就不再授以王爵,甚而授以公爵的也极少。爵位中列为第三等的侯爵,也就成了人臣的最高礼遇。后世大凡非皇姓而称王者,多半成为篡国之贼。

大晋国当下位居王爵的还有十数人,但那些全都是皇族。只有桓玄一个人不是司马氏族人,而也只有桓玄一个人坐拥荆、江、广等州,与天朝皇帝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大晋国皇帝实际可控的领土只有南豫州、扬州、南青州、南徐州等区区之地,而这些土地还得分封给十几个王和百来个侯。

由此也可以想到,像虞丘进这样的关内侯,连正常的俸禄都领不到,更勿庸说封以领土了。

桓玄被封为楚王,令人不禁想起了数百年前周朝的那个楚王。

那时,周天子式微,让楚、齐、晋、秦等国坐大。同样也是楚王,占了天下半壁江山。就是这个楚国,最先不为包茅之贡;就是这个楚国,最先僭号为王;就是这个楚国,最先问鼎中原。

周朝是以礼、以名治天下的。名、礼之失,使得各诸侯纷纷效仿楚王,把战火燃烧了中华各个角落。到了战国后期,名为天下共主的周王,却只能居住于洛阳周边近郊百余里的土地内。直至最终被强大的秦国所灭。

桓玄这次称楚王,虽然是皇帝下诏,但是他作为外姓而封王,是僭号,也是僭越。此举深得天下人之诟病。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桓玄虽居高位,也不得不采取诸多策略,以求得朝臣、民众的支持。

其中的一项最关键的策略,就是北伐。

北伐是晋室偏居江南以来第一国事。

大晋国传承自魏朝的司马懿。司马懿辅佐曹操、曹丕两位主公平定天下、成为魏朝的开国功臣,并居于高位。皇帝故去时,司马懿与曹真一起受遗诏辅政。在之后的政治.斗争中,司马懿击败曹真而大权独揽。司马懿过世之后,两个儿子司马师与司马昭又继续当政,最终如同魏朝取代汉朝一样,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取代了魏朝而建立起了大晋国这个庞大的帝国。

然而北方的胡虏趁着汉朝、魏朝中原之乱而壮大了势力。曹操之世,也仅只率军讨伐过盘桓于东北部的乌桓。诸曹对于汉朝的大敌,北方的匈奴与西方诸国则一再怀柔。大晋国虽然继魏朝实现了统一格局,然而早年刘备在西南建立的蜀国国民与孙权在东南建立的吴国国民,从未在心理中真正与晋国统一。

之后出现的皇权争夺战中,每一个拥兵自重的诸侯都加入到纷争中来。以至于给北方、西方诸强并起创造了良机。

当大晋**、民势力凋零时,北方胡虏打着恢复汉朝的旗号对长安、洛阳发起了疯狂攻势。大晋国帝权一落千丈,而鲜有勤王之师。接连两任皇帝怀帝、愍帝先后受辱于胡虏,客死他乡。国人所能依赖的只有镇守建康的琅琊王。在王敦、王导辅佐下琅琊王进封晋王,继而受统而登帝位,是为元帝。

虽然晋室建都于建康,然而北方已经完全落入胡虏之手。就连长江以南的地区,也并非完全受统于晋国。西方的蜀地、荆、江两州、南方的广、交两州局势并不稳固。直到陶侃等重臣镇守才使局势安定下来。

对江南的历任皇帝、辅政大臣而言,首要之志就是北向中原,收复国土。

桓玄上表北伐,也正在向皇帝、朝臣们表明自己忠心护国之心,同时也想在朝中奠定稳固的地位。然而没想到的是,皇上竟然下诏不许。

桓玄挟荆、江、广诸州之兵力北伐,皇上再如何不惠,也不至于阻挡。如何还会下诏不许桓玄北伐呢?此事在朝野被传得沸沸扬扬。不少人猜测这是桓玄自己拟的诏书,只不过以皇帝的名义发出来而已。矫诏之罪,可诛。然而桓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谁又敢对他这种欲盖弥彰之事说一个不字?倘有不慎,也许会入“指鹿为马”之骰。

可是这次矫诏事关重大。虽然桓玄禁止朝野谈论,但是道路相指,哪里禁得住私下里的指责。没有人会认为桓玄会真的去北伐,桓玄又何必去画这么一张自己也套不下的大虎皮。

虽然桓玄把持了大晋国的军政,可是北伐对他而言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北方群豪并起,虽都是起自州郡、小国,但却英雄辈出。早年的刘聪、石勒、慕容垂、苻坚、姚弋仲自不必说;当世的几位,如姚兴、沮渠蒙逊、慕容德、秃发傉檀等也非等闲之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