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十一章 弃守句章 (7)

武帝寄奴 第十一章 弃守句章 (7)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10:45:5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南门并不通官道。城外虽有大片农田,但是时值乱世,田中早就杂草丛生。大雨过后,城外泥泞一片,连种田的泥腿子都不愿往那里趟,更何况旁人了。这城南,是句章城修缮最不力之处。也许姚盛等贼将早已看出了这是句章城的薄弱处。

这时,城东、城北的探子赶到城南来报告战况:两座城门外灯火通明、贼兵里三层外三层地不断爬城往城墙上攻。两城的城门都无碍,但相对城东,还是城北的攻势较猛,士兵们守得吃力。

我令探子和亲兵分赴各处传令:一旦城破,贼兵极有可能屠城。将士们坚守者赏,松懈者绝不轻饶!

我留下十几个人协助城南守军填实门洞,自己带兵往城北奔。

途中又有探子来报:城北守兵伤亡较重,刘钟也身负重伤,已撤下城头。好在城北和城西已经停止了攻城。只有城东的战事依旧,但敌兵攻势平缓了许多。

我带着一行人又回到了城南。那里的防御工事最薄弱,我最放心不下。

谁说贼兵就不懂战术?谁说他们就不会声东击西?这一整个晚上,我就不停地东跑西颠、走南闯北。尽管身体极其疲惫,但更疲惫的是心。

在城上查看一圈之后,一进城楼,就把身体往正中的椅子上一沉,一言不发。虞丘进看我一眼,坐到下首的椅子上,也不说话。我们便那样静静地坐着,听着城外偶然传出的喊杀声。这喊杀声稀稀拉拉的,几乎被蛙鸣声淹没了。

渐渐的,连那几声敷衍的喊杀声也听不到了。只剩蛙声一片。

倘若不是身处危城,此情此景仿佛是邀友人共处一室相谈或冥想一般。不过,城楼里的人并未相谈,也未冥想,只是相顾无言。

据说天师道、沙门中人修行时也像我们现在这样。或一人、或数人,将身体囿诸一室,将心思放诸四海,无欲无为。只是不曾想天师道的教主孙恩却是极欲极为。实乃天师道之不幸,国家人民之大不幸。

天微明之后,城外的贼兵已经不见了踪影。门洞已经被泥土封了起来,有百来个征来的百姓正在夯土,准备加固封死的门洞。

我并没有从南门下城,而是从城墙上绕过东门,从北门下了城。一则可以沿着城头查看各处城防,另则实在不忍再看城南那片残忍、狼籍的火场。

这一夜敌人虽然没有攻入城池,但是城墙毁坏得特别严重。这句章城本就建在一片空旷之地,所能凭借的防御完全就靠这个城墙。而现在这个没有女墙的城墙却被无数的飞钩拉出了许多缺口,远远看去倒似平添了一堵女墙一样。有几处毁得严重的,墙体从上往下塌下去一半,贼兵踩着突出的墙砖往上一蹿就可以跳上城。

城墙毁坏得如此之重、如此之广,即便是加紧修缮也来不及。

我的忧虑更重了。

我安置好各处城防之后,回府去看望刘钟。昨夜听说他守北城受了重伤,现在还不知道情况如何。

回到府里的时候,军医已经诊断完了,他向我行了个军礼说:“世之伤虽重,但是并不碍事。只是近期不能上阵,需得好好调养。”

军医身后,刘钟躺在那里紧闭着双眼。他身上受伤多处,胸前的刀伤差点儿让他丧命。

等到刘钟醒来后,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不住地流泪。我拍拍他的手,对他说:“世之果然是位勇士。不用担心,军医已经瞧过了,说是并不碍事。你好好养伤吧。”

他的手动了动,仍是无力往上抬。我笑笑,把他的手掖进了被子。这时,突然有一个绿色的东西从被里掉出来。我捡起一看,原来是一个香囊。

这个香囊虽然是普通的形状,但是上面的花纹看起来却非常熟悉,一时也想不起在哪里见过。我拿着香囊愣了半晌,见众人都望着我,忙把香囊塞进了刘钟的被子,带着众人离开了。

尽管熬了一夜,但回屋在榻上躺了好久都始终难以入眠。一则是为自己因轻敌而差点儿酿成大错,既后怕也后悔;一则是那个似曾相识的香囊始终萦绕心头,难以抹却。

回想起昨天的情景,作为亲兵头目一向不离我左右的刘钟竟然夜里不在府内,之后遇到紧急军情时才从外匆匆而回。这样的行为十分奇怪。不知与这个香囊是否有关系。而这个香囊到底为什么会让我思来想去呢?我自己也十分纳闷。眼下刘钟重伤在身,我也不便细问。此事就此搁下。

迷迷糊糊地正要入眠时,却又被敌情惊醒。

这一次来势虽然不及昨天夜里那样凶猛,但是因为城墙损毁严重,所以我方固守城池的优势大减。在那些被损毁的城墙处,配备了城内近一半的兵力,这使得之前的守城兵力部署完全被打乱。

我和几个将领在城上东奔西走,好不容易才顶住了敌人的进攻。

自我当上军官以来,最为狼狈的一次,无过于此。

不到一个时辰的战斗,使我方损失了二十多名士兵。这是我到句章担任守将来损失最惨重的一次。

之前就已经被损毁的城墙又一次遭受破坏袭击。依我以往筑城的经验,这一段墙虽然没有完全毁坏,但是再很难经得起强攻。孙恩的贼兵再多来几次飞钩攻势,这段墙就会完全倒塌。

看来这句章不能再守了。

“刘司马,我马上派人来修城墙。”站在我身边的虞丘进深知军务是他的职责,不等吩咐就向我请命。

我没有回应他的请命,而是问:“豫之,你对会稽比较熟悉,可知这句章周边是否有适合驻军之处?”

“驻军?有大军要来?”

我摇摇头,说:“你随我来。”

虞丘进跟着我进了城楼。我把亲兵都打发出去了才对虞丘进说:“这句章城怕是不能守了。我以前修筑过城墙,知道这墙修起来恐怕不止数日之工。我打算把句章守军连同百姓转移到一个易守难攻之处。你可知这附近何处较佳?”

虞丘进听说我要撤离句章,神情极为惊讶。但既然我如此郑重地把旁人摒开跟他谈这事,显然是事态严峻至极。他低头沉思了半晌说:“句章周边一片平原,若要找险峻之处,恐怕不易。除非是往南退入山中。”

“什么山?”

“说是山也不尽然,其实只是数十丈高的山丘而已。”

“几十丈?”

“八、九十丈,或许百丈出头。”

“周边是否有湖泊?”

“有湖泊,也有溪流。”

我拈着胡须沉思了半天,终于下定决心。吩咐虞丘进,赶紧着人准备军、民撤离之事。

我自己无法亲自去查看驻军之地,只好选了十几个斥候往南依虞丘进所述的地方去选地形。

斥候们出发前,我对他们讲了几个所选地形的条件:一是地势要高。既可以像城墙一样给防守增加优势,也可以居高临下制敌;二是前面有河道。这是天然护城河。不利进攻,但是却利于防守;三是有桥仅容数人并排走,或者干脆就没有桥。桥不宽,便于守御,以防大军突进。

我们准备放弃的是一个人工筑造的城池,将要寻觅的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城池。对于如何用地势来制敌,在我心中只有一个雏形。只希望能够逐渐细化,并能真正实现防御,并将防御的破绽减到最低限度。

句章城外的贼兵无粮,空忙了一夜又没有任何收获,便也无心再战。我方惊惧了一夜,也不敢冒然袭营。就这样接连几天,双方都僵持着。

这对敌人未必是好事,对我们却不是什么坏事。

(章节注:

注1什长:东晋继承东汉、三国时期的军制。5人设伍长、10人设什长、200人设队长、若干队约1千人设幢主、3幢约3千人为一军设将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