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四章 红尘之乐 (4)

武帝寄奴 第四章 红尘之乐 (4)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10:45:5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大家一听这话,齐声说:“唉,刘参军谦虚。废话少说,快快讲来。”

我笑笑说:“确实无甚可讲。不过,各位都是带兵之人,研究过兵法。从兵法上来讲,两军相争勇者胜。那时我已经陷入重重包围,恐慌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死亡,已经不足以威胁一个行将赴死之人;但是死亡,却足以威胁一个本不应该死的人。所以,在那样的情况下,真正恐惧的并不是我,而是围攻我的贼兵。”

我讲完这些就住了口。同桌的军官们和异桌的食客们都愣愣地没有反应过来。那掌柜摇动的抹布停在空中。众人都在等着我抖料。何无忌用箸猛击了一下桌子说:“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后也!。”

其他人这才明白过来。

那吴郡籍军官纠正何无忌说:“此非不战,而应该是略战。”

“对”何无忌认同那军官的说法,“这是略战而屈人之兵。”

几个聪明的军官知道我是不想再纠缠在这件事情上,就帮着我把话题转到了兵法上。他们虽然没有听到爱听的内容,有些悻悻然,但是聊起兵法来,个个兴致都很高。结果在酒桌上就项羽与韩信孰优孰劣的问题争得脸红脖子粗。

几个食客听了我们的高谈阔论,举着酒碗过来向我们敬酒。我们借着酒劲,索性把两张桌子拼了,强行拉了那几个食客坐下,呼兄道弟地把盏言欢。直到那几个食客再三推说有事,自罚了几杯告退,我们才放他们离开。

一坛酒喝光之后,有几个酒量小的已经不胜酒力。或胡言乱语,或伏在桌上如死猪一般。

我起身凭栏俯瞰,城内街市尽收眼底。这吴郡与别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街市分为陆市与水市,陆市就是沿街建的黑瓦白墙商铺,以卖绫罗绸缎的居多;水市则是沿河道一字排开的挑夫摊贩,以卖菜、米和小玩意儿的居多。

西北面城墙上方有一座山郁郁葱葱地从垛口冒出一隅,那就是吴郡的名胜虎丘。

吴郡籍军官见我往那边望,问我:“刘参军可曾去过虎丘?”

我摇摇头:“没有。离城有多远?”

“不远,不到十里路。如果有兴致,不妨去走走。”

这时一个军官挤过来说:“这虎丘可是吴中名胜。风景绝好。今天儿天气好,不如现在就去访访古。”

吴郡籍军官返身把几个醉酒的也拍醒了,怂恿众人一起出城去走走。

我们叫了个亲兵上来,让他回营去叫几个人把我们的马取来,然后顺便把几个醉得不省人事的送回去。

按理,酒醉者是不能擅入军营的,但在吴郡不比在京口,这些细枝末节的军纪慢慢的也没有人去深纠了。

虎丘据吴郡城并不远,但是没有通驿道。虽然是晴天,道上还有许多泥泞,徒步难行。为了免得马蹄踏起的泥水弄脏了衣服,再加上各人都喝了些酒,所以我们呼三唤四的,一路慢悠悠地过去。

走在前面的我带了带缰绳,等着那个吴郡籍军官过来,问:“孙恩占据吴郡有数月之久,城内许多人家都遭劫难。我看刚才那酒楼倒是保存良好。城内许多有钱人家的产业基本上没有受损,但而那些中富或贫民之家反遭抢。其中必有原因吧。”

“刘参军有所不知。孙恩这伙贼人虽然残暴嗜杀,但是大多数也贪图财货。晋国的官员、士兵,他们无一例外是要处死的。平民如要加入贼兵,就可以免受涂炭。那些家里遭劫的,都是不愿从贼的。富人们当然不愿从贼,但是只要他们多出些钱来买通贼人或者是济养他们所信奉的神灵,贼兵也就不会为难他们了。”

“这么说,孙恩这伙贼人在吴郡这么久,钱粮供应诸等,靠的不是军库或仓廪中的官银、官粮?”

“不是。”那军官很简短地这样回答之后闭口不言。

我还想再深究下去,不过看这军官的神情,似乎也不想多谈。我随即悟到:如果吴郡的富人为保全家人、家产而不得已去资助孙恩的话,自然有通敌之嫌。看这个军官与那掌柜的交情,也许他的亲友、甚至于他本人就是当地的富户。他自然不想向我剖析此事,以免引火上身。

我没有再追问下去。看到通往虎丘的道路渐渐没有了泥泞,就和他一起策马追上了其他人。

不到一盅茶的功夫就到了山下。

我们将马系在树上,托山上寺里的僧人看管,然后徒步上山。虎丘并不高,与其说是山,倒不如说是土堆。其实许多人并不知晓,它其实是一座陵墓。里面葬着吴王阖闾,还有他的几把宝剑。

吴国是东周爵位最尊的诸侯国。周武王夺取天下之后,把吴地封给伯父,所以吴国的君主一般称为太伯。吴太伯的地位远高于寻常的公、侯、伯、子、男等诸侯,但是其封地却远离中原地带,称之为蛮荒之地也不为甚。

春秋末年,晋楚争霸。晋国把军事、兵法甚至铸剑术传授给吴国,精心在楚国背后培植了一个强大的力量,用以牵制楚国与晋国争雄。这以后,吴国就把制造兵器奉为第一等国事。以至于天下的利器大多出自吴国,如干将、莫邪、鱼肠剑、吴王钩等。而春秋时期著名的铸剑师也是以吴国为盛。

吴王去世后,那几把天下知名的宝剑便与他一道,被埋于虎丘山下。自此以后,来此凭栏吊古的不仅有文人,而且还不乏武将。

寺中的僧人们知道我们是收复吴郡城的官军,对我们尤其客气。但因为我们刚刚沾染了酒气,怕污了庙宇,所以只在殿前的院内站着看了看就出去了。生病的住持大和尚拄着杖出来接见。因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肯进殿,他只好让一个小僧人陪我们山前山后四处看看。

我对于西方佛陀之学并没有太多了解,只知道时下有不少人信仰。其信众数量可能仅次于天师道。

我问那小僧人吴王阖闾之墓在哪里。小僧人双手合十答道:“这座山即是吴王陵,那么吴王墓自然便是在这山下了。”

“那么剑池......”

小僧人见我问到剑池,笑着说:“许多人来此便是探访剑池。据称,当年吴王的宝剑便是投入剑池之中。此当为传说,不可信。另有传言说此为铸剑之池,也当为谣传。不过,池中之水清澈见底、味甘而醇。以此水所沏之茶清香异常。城中也时常有人特地来此汲水,带回家蓄着以便沏茶待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