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十五章 哗变之危 (2)

武帝寄奴 第十五章 哗变之危 (2)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4 22:48:2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吴起求学而不归家,是为大恶;大禹治水而不归家,是为大善。其实二者本质的差别并不大。不过,倘若吴起真的杀妻求将,那的确是令君子所不耻。

不论吴起为人如何,他于治军治国,确实有不凡之举。

怅然离开鲁国的吴起受到魏文侯的重用而驻守西河。不断滋挠魏国的秦国屡败于吴起之手后,十余年间不敢再踏入西河半步。

吴起的用人之道在军旅生涯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激励方式独树一帜。所谓激励方式,主要来自三方面:奖、惩、情。如果说其他的军事家如司马穰苴、孙武等人是以法治军的话,吴起便是以情治军。以法治军是被动的;而以情治军则是主动的。

在句章和小溪,我一直都采用了吴起的以情治军的方式,辅之以军法。

吴起的用人之道可圈可点,而在当时能重用吴起的人也颇具魄力。

因为人品之故,魏文侯在重用吴起之前曾征询大臣李悝。这位被后世奉为政治改革楷模的政治家对吴起作了一个综合评价人品,是“贪而好色”;才能,却是“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魏文侯与李悝的用人之策,便是曹操将之政策化、系统化的“唯才是举”。这种用人之策,恰恰是齐桓公重用宁戚、汉高帝刘邦重用陈平之道。

这位重才不重德的吴起,在与魏侯的对话中,便表达了他自己对任用人才的认识。

一次魏武侯(文侯之子)视察西河,见到山河壮美,不禁赞道:“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回答说:“在德不在险。”

于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则任人以才;而国家渐入治世之时,则需要任人以德。与此同时,吴起对于治国的主张是“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专修文德,或专修武备,均是不可取的。德是为国之本,倘若触及到这个根本,那么便对国家的治理带来危害。

这些主张,正标志着吴起从一个将军进化为政治家。用古人的话来说,即是“有国士之风”。

在如今的大晋国,已经很难找出一个单纯的将军。因为那些擅战而不擅政治的将领们,早就在历次宫廷斗争中成了牺牲品。我入军以来,随着军职的上升,牵涉到的与军事毫无关联的事情越来越多。好在我并非一军之主将,许多事情有主将担着,我们作将领、军吏的倒是可以安然无忧。

而这一次我只是担当小小句章城的守将,竟然会受到如此中伤。由此,我想到我的前任,那位性格耿直的幢主。正是因为他的不圆滑,使得淝水之战的功劳化为乌有,也使得他从一个都尉降职为幢主,到这偏远的句章城当了一个守将。

与这个幢主比,我只不过受到人的猜忌而已。当年吴起受到的猜忌,使他丢掉了在魏国的大权。

受到忌恨与排挤的吴起被迫离开魏国,辗转到了楚国。好在吴起在楚国受到了重用,并最终由出将而入相,成为了楚国的令尹(相国)。

当然,吴起的结局仍旧是一场悲剧。因为他的锐意改革,而被政敌杀死了。

吴起的这些故事,让我不仅仅想到行军打仗之艰,也能想到为人处事之难。要做大事,就必然会陷入这样的矛盾中。试想哪一个仗大义、行大事的人,不是身处各种漩涡中,有哪个真正能独善其身的?只不过,成功者能够执着于自己的目标,而并不介意这些路途中的芥蒂。

好在几天之后,百姓们对我和守军的负面情绪因为时间的流逝、理解的加深而慢慢消散了,不安的情绪也终于稳定了下来。

毕竟,句章守军人数有限。守不住句章并不是我们军人不尽力,而是句章城墙的修复速度远远不及毁坏的速度。尽管征集了百姓协同修城,但是所有人都清楚城墙支撑不了多久。

这些天百姓们亲眼看到小溪寨外一眼望不到边的贼军军营,不难想象如果身在句章,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处境。句章并非形胜之地,小溪地方虽小,但是地势好,不容易被围。只要守好北面的寨墙,敌人就很难攻进来。句章一旦被围则是四面受敌,城破人亡只是早晚之事。

不过,对我而言退守小溪并不完全是为了保全。权宜之计的退守,其目的是为了寻求机会进攻。

我每日除了巡寨、督军作战、处理民事外,就是关在自己的屋子里,对着几张被我画得乱七八糟的地图看。

这些地图,是我带着几个亲兵亲自侦察之后请一位录事官画的。图上除了标注了句章附近的山川地形外,还详细地标注了孙恩各军的部署与动态。虽然我只是一个县城的守将,但是在我的胸中正在试图以刘牢之的眼光看待整个战局。

作为刘牢之的司马、参军,这是我应当做的;作为一个以古代名将为楷模的军人,这是我必须做的;作为一个想用胜利来澄清不白之冤的人,这是我不得不做的。

从全局的角度来看,我们不仅仅只是守住小溪寨、牵制住小溪的万余人和句章的数万人,而是要适时给孙恩以痛击,并破坏其以句章为基地的集结。

而就在这几天里,我把孙恩毁掉句章城的原因也想明白了。

孙恩毁了句章城,并不是认为句章城不好,而恰恰是因为句章城太好了。

这似乎有些匪夷所思,然而细想却是合情合理。

句章那么一个小城池,他们用了十数倍的兵力攻了几个月没能攻下来;小溪这么一个小山寨,他们用了数十倍的兵力又攻了数个月没有进展。他们自己守的吴郡城,却只花了一天就被刘牢之攻下了;会稽城,在攻城军队受到四面牵制、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也被攻下了。

孙恩一定是认为自己军中既没有擅长守城的人,也没有擅长攻城的人。与其自己坐享句章城几天,倒不如干脆把城池毁了。免得哪天不慎城池被我军夺了,将来攻克的时候又费时费力。

另外,城池毁了,两军相遇时才可能进行阵地战。在攻守城上处于劣势的贼兵们更期望进行阵地战。北府军中英勇善战的名将孙无终、桓不才等人在会稽城外不就是被阵地战击败的么?

除了上述原因外,我想不出别的能使孙恩毁城的理由。

如果孙恩真是像我所猜测的这样,毁掉句章城、然后在平原地带扎下大营以集结军队的话,也许就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败敌的好时机。只不过目前我还没有理出清晰的思路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