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二十一章 募集军饷 (3)

武帝寄奴 第二十一章 募集军饷 (3)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6 22:50:1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带着虞丘进,我去拜访了一位李姓富户。

李家并非句章本地人,但因为在句章县任过十余年的户曹,早就举家从家乡迁到了句章。除了长子在会稽为吏之外,不爱功名的次子借助父亲在句章官场、民间的声望,弃文而从商,因此也积了许多家财。

李字虽不是本城的首富,但因为他家曾在赈助难民时出过一分力,所以我选择了首先去拜访他家。一则希望他能再次顾全大局出资助军;二则也想通过他来了解句章平民、富户对整个时局的看法。

李家对我们招待非常周到。

李户曹聊起闲情逸事时倒是谈笑风声,但是话题一转到筹饷的事上,他就开始支支唔唔、面露难色。他说他们家出些钱倒问题不大,但是这件事光他们家来办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他给我们出招,让我们去找一户姓陈的。说这一家虽然并非句章的首富,看起来也平常得很,但却能够令句章的富户唯其马首是瞻。只要说服了他出面,筹饷肯定不会有问题。

李户曹本人虽然也可以出面,那些富户念他在任上时对他们有过照顾,自然会给他一些面子,但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李户曹究竟是后来迁居句章的。这样的事情,还是请当地人来做比较好。李户曹表示愿意为我们从中斡旋。

虽然此行的目的没有达到,但是我们也觉得这一趟并没有白跑。首先,李户曹主动请缨为我们居中协调,这比我们自己上门要钱要好得多;另外,我们也知道了做这件事的关键人物所在。因此,我跟虞丘进就不再走访计划中的下一家,而是直接回府。

几天后,李户曹果然亲自登门拜访。

事情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顺利得多。那户姓陈的听了李户曹的说明,马上就拜访了当地的几个主要富户。最初那些富户并不想为守军出饷,认为虽然守军守卫的是他们的家乡,但守土之士只要有命令,就得征战沙场,不容他们挑三拣四。

后来在李户曹和陈姓富户用孙恩屠城来威逼,用朝廷赐予职位爵位来利诱的情况下,终于同意援饷。最终大家一致商定,每个月上缴供一千士兵的军饷到军库来。将来平定孙恩之乱后由朝廷返还军饷的事情,则由陈氏、李户曹和我刘裕三方担保。

于是,由李户曹作东在家里设了宴,请我、陈氏、出资的富户参加。当堂把契约一签,关于军饷的燃眉之急就算是解决了。

不过,从李户曹家返回军营的路上,我却是心事重重。

这份契约的签订,可以保障句章守兵的军饷,使他们能够全力地守卫句章全境。但是这个契约的归还保证却是极其缥缈的。孙恩平定之后,我能拿着这个契约去向朝廷请发欠饷么?连刘牢之这样身居高位的人都请不来欠饷,而靠抢夺平定军心,我从哪里去筹起?

不过,事情都有轻重缓急。与份量轻的事物比,自然是先处理份量重的事物优先;而份量重的事物与时间要求紧的事物相比,自然还是处理急事优先。燃眉之急先解决了,再去想办法解决股背的藓芥之疾。

虞丘进也明白我的心意,所以两人一路无话。

告辞虞丘进之后,我并没有回屋,而是登上了寨墙,也即新建的小溪城的翁城。巡视一圈之后,我坐在城楼前,看着天上皎洁的满月。眼神迷离处,仿佛是夫人和女儿的脸。

句章离京口近千里。虽然我也曾离家更远,但却未曾离家更久。

生命中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置身于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之外。用了许多时日去熟悉它,以便使自己不必再饱受思乡之苦。而当不经意间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时,会蓦然发现再熟悉、再习惯的环境都是难以适应的。而在此时,便会生出一股绝望般的孤寂感来,甚而会悲从中来,令自己情不自禁。

因为战争,我才有了建功立业的良机;然而也正是因为战争,才使得我受此颠沛流离、九死一生之苦。

“刘司马,夜深了。巡防的事请交给我等。您回府歇着吧。”一个什长走过来,打断了我的胡思乱想。

“嗯。你们巡防要多加小心。有事及时报告。”我嘱咐了一句。

“是。”

我从台阶走下城楼,看到一个守门的士兵身着单衣站在那里瑟瑟发抖。我把自己的披风披在他身上。嘱咐说:“虽然天气暧了,但也要注意春寒。”拍拍他的肩,不等他说话,我就转身走了。

走不多时,倒到了我住的宅院,但是我却没有进门,而是一直沿着山道往南走去。

我走到一处崖边,背靠着一块巨石立着。山寨里不时吹来一阵寒风,可是我的心里却因为等待而暧暧的。

我舒展一下胳膊,长吸了一口气。山寨中的空气寒意十足,但是我却非常需要这样的寒气,否则我胸中的那团火会将我烧焦的。

对面山中的灯火在夜里升起的雾霭中忽明忽灭,恰似一双欲眠而未眠的惺忪睡眼。

忽然听到身后传来树枝被踩断的声响,我转过身来,一个弱小的身影已来到我面前。

我冲那身影打了个招呼:“你来啦?”

“嗯。”

“天还有些寒。你怎么穿得这么少?”

来人正是苋尔。却见她穿着一件深色的长裙。到底是什么颜色,看得并不真切,但能够看得出裙的质地并不厚实。

我走近她,借着月光细细打量。只见她的装扮与上次在这里见到时迥然不同。

她的头发像寻常的村姑一般,简单的用一只头绳系住,长发从头顶一直泻到腰间。发丝笼罩在一片银光之中,从我立的角度望过去,平添一番圣洁之像。头上只插着一支簪子。借着月光,看到她的脸上轻施淡妆,看得出稍许扑了些粉,为的是掩盖那尚未褪尽的疲惫和憔悴。含笑的眼神透出贯有的灵气,嘴唇已显出往日的红润来。

看来,她今天穿得这样少,倒不是不晓得外面天寒,而是为了见我而特意挑的一件合身的衣裳。我不禁大为心疼。

“如此冷的天,你唉。”我说着拉起她的手,凉凉的,旋即把她的手放在我发烧的脸上。她的手一触及我的脸,顿时如同惊了一下似的,身体抖了抖。

上次在这里见她时,将她搂在了怀里。那时的她只顾着情绪激昂地伏在我怀里哭。这一次她恢复了理智,连手被我抓住也不禁平添一副羞涩来。

刚才在寨门处把自己的披风给了一个士兵,这时候见到苋尔身着单薄,却又没有衣服给她穿。只好拉着她的手到了一处背风的地方,靠着大树并肩坐下。我犹豫了一下,把手从她的肩头探过去,把她往回搂。

她的身体靠过来,却是抖得厉害。

“你冷么?”我问。山里虽然有些寒意,但也似乎并不重。

她摇摇头道:“不冷。”

“你身子在发抖。”

“是吗?可是我并不冷。”

身子在发抖,却又并不冷?这时的我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其中的道理。若论为人处事、若论行军打仗,许多常人想不通的道理我都能参悟透。然而对于男女情事,我却是如同稚子一般,许多事情都理解不了。

少年时代,家里困苦,除了每日做些活计养家,除了胸中有一团恢复先祖辉煌的不切实际的热情外,并没有太多想法。尽管成人后结交了一帮狐朋狗友,苟且了几年,但也仅限于飞鸡走狗、打架赌博那些寻常村里、阡陌的青壮后生们常做的事情。于情事却依然懵懂无知。

与夫人成亲,只是男大当婚的顺理成章的婚姻。对我而言,男欢女爱之余,无非是家中多了一个人罢了。

尽管深爱且尊敬夫人,但是我从来就不知道自己的内心深处,竟然还尘封着一段从未体验过的深情。以前听人说书讲到男女情事时,说到诸如“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岭,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此类的话语,总觉得我对夫人正是这样的情感。

第一次遇见苋尔时,只觉得苋尔美貌非凡。这样的美对于我而言,只不过是如同欣赏一处美景。看过也就罢了。而之后的两次与苋尔触膝而谈,却似乎将我心中的另一扇门启开。当我好奇地探头往门缝里瞟过一眼之后,再想关上门退后,已是欲罢不能的事。

由此,我才知道,原来那些说书人讲的故事、讲的情感,竟然与我理解的全然不同。

由此,我才知道,原来对一个女人的真实情感,与对继母、姨母的情感是截然不同的。

从寨南回到宅院的时候,夜已深了。这一夜在榻上辗转难眠、往复思念是我有所预料的。大概是临近破晓我才入眠。

次日天气很好,一片晴空万里。心情也同这绝好的天气一般。我喝了些粥,先上城巡视了一圈,然后回到军府里办事。

因为不再担忧军饷的问题,所以募兵的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最初在军纪上,对于新兵常常会网开一面。现在既无后顾之忧,我就可以施展以前在京口的治军之能,从严治军。我认为,句章守军虽少,但假以训练,必然能一扫官军的暮气,成为像当年谢玄麾下的北府军那样的雄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