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二十九章 荆州巨变 (1)

武帝寄奴 第二十九章 荆州巨变 (1)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6 22:50:1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几个衣着华丽、长相娇美的女子在柳荫下的小径上跑过。她们清脆的声音在夏日的水面上荡漾开去,压住了偶尔的几声蛙鸣。

当她们绕过一座假山,整个荷塘呈现在她们的面前。望着这样的美景,年轻的她们本当会大声抒发一番心情舒畅的感怀,然而她们却不约而同的禁了声,并且缓下脚步,庄重地沿着荷塘的小径往前走着。

荷塘上有一座长长的曲桥。曲桥的一边搭在河岸上,另一边连着湖心的凉亭。凉亭虽小,可是亭外却聚了好些人。那些人都是仆从。他们正在忙碌地打扇、上点心,一言不发;说话的只有在亭中正坐的三个人。他们一面品着茶,一面惬意地高谈阔论。

“昨日可将橱还与痴绝?”发话的是这三个人中最年轻的一位,但却是衣冠最华美的一位。看举止神态就知道他是三人中地位最高的。

“还了。”

“他可曾启开橱查看?”

“看过了。”

那年轻人脸上有股憋不住的笑意,但又有些不满意对方如此简要的回答,因为那不是他要的结果。另一个人对这二人的对话全然不理,脸上挂着探究的表情。

年轻人对那人笑笑,转头接着问:“彼时情形如何?”

“我在顾府见到长康兄之后,亲自将橱呈上。长康兄启开橱查看少顷,面呈狐疑之态。他拿起封题来左看看右看看,半晌不语。之后对我开颜笑道:‘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

听到这里,年轻人开怀大笑。

这位年轻人就是时任荆州、广州刺史的桓玄。其实,论年龄而言桓玄已近中年,但是论长相却是一副青年俊公子的模样。与他对话的长须垂胸者,叫卞范之,字敬祖,是桓玄幕府中第一谋士。另一位戴紫冠的是桓玄的兄长桓伟,时任雍州刺史。

他们说到的顾长康,是当世的一位奇才,名叫顾恺之。上个月顾恺之把自己珍藏的一些画封在橱里,贴好了封条,交给桓玄代为保管。

桓玄知道这里面必是绝世珍品,于是想方设法取了出来,然后又把封条上的封题补好,完好如初地贴到橱上。等到昨天顾恺之来要还画橱时,桓玄让卞范之送去了一个空橱。

桓玄本想听卞范之描述顾恺之发现画作丢失之后郁闷、气愤的表情,没想到顾恺之竟然说出画作成仙的话来,更是令人觉得有趣。难怪人们称这顾恺之怀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但都认为与他的“痴绝”比,另两绝反倒只能排到二、三位。

桓玄的父亲桓温对顾恺之非常器重,而顾恺之对比他小很多的桓玄也颇有些类似长辈的溺爱之情。顾恺之本就是一个精神放浪不羁的人,对于桓玄的这些小把戏,自然并不在意。

桓玄对顾恺之虽也能尽长辈之情,但更多的却是出于少年的一种好奇:这半百老头子倒也有趣得紧!

桓玄趁着话兴,禁不住谈起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顾恺之年轻时喜爱上邻家的女子。他当面表白之后,那女子没有答应。顾恺之于是把这女子画在墙上,在她的心口钉了一个钉。不久,这女子就患了心痛病。顾恺之在女子生病期间屡找借口看望,并多次表白。最后那女子终于同意了。于是顾恺之把画像上的钉子去掉,那女子的心痛病也就痊愈了。

这故事的始作俑者不知是谁,但是世人常常以这个故事来证明顾恺之绘画之神奇。

有一次桓玄向顾恺之证实此事。顾恺之哈哈大笑道:“实者虚之,虚者实之。有亦无,无亦有。何必证实?”

故事本身太过玄幻,人们都只是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谈,不过顾恺之的画作的确是当世之奇品。连谢安都对他的画作予以极高的评价:“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这样的描述与语气竟然出自行事庄重的谢安之口,可见顾恺之的才能绝非常人可拟。

桓玄与卞范之、桓伟谈笑过后,言归正传。

桓玄屏退了凉亭周围的仆从,问座中的另外两位:“东土遭遇孙恩之乱,我欲亲提大军协助朝廷平乱,然屡遭司马道子父子回绝。诸位以为我当如何?”

“愚以为既然朝廷有余力剿贼,”卞范之见桓伟不言,欠身声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妨静观其变。”

“静观是何意?”桓玄忙问。

之前怂恿桓玄举荆州兵顺江而下的是卞范之,如今建议他坐镇不动的还是卞范之,所以他对卞的建议很是不解。

“我等原以为孙恩之徒仅乃不足道之草寇而已。我荆州军借剿贼之名至建康,一旦剿尽贼人,便可将兵力遍布扬州,寻畔削弱道子父子之权。然而,如今看这孙恩确非寻常小贼。倘道子父子、刘牢之与孙恩相争,终会两败俱伤。谢琰身死便是一例。吾等岂非可得渔人之利?”

桓玄含笑点点头,转而以问询的眼色看着桓伟。

桓伟并没有即时作答,而是起身走到凉亭边,指着荷塘中的一片荷叶说:“晨起,此叶上尚有露,而今已然全无。”

桓玄会意,明白桓伟的意思是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于是也站起来,走到桓伟身边说:“兄长何忧时机?敬祖之言实不止寻机东下之意,亦有休兵养锐之意。我方灭殷、杨二敌,荡平荆、江二州,战士虽强,然伤疲者众,几近强弩之末。且高坐而观虎斗,岂非善哉?”

桓伟掸了掸衣袖,拂去在胸前萦绕的一只蜻蜓,说:“我以严兵击元显之疲兵,乃我得人势;我以远兵击元显近兵,乃我失地势。二者相权,一胜一负,孰知终局?”

桓玄听了桓伟的话,也不禁有所担忧。这其实是桓玄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在给朝廷再次上表时表达的意思是:即便不许他入建康勤王,也望能驻兵于离建康较近的江州。但是朝廷还是否决了他的提议。

卞范之这时候也站起来说:“元显所赖者,乃北府也。数月间,谢琰尸陈僵场,桓不才、孙无终、高雅之败退浙江。如今北府良将仅存者,唯刘牢之一人而已。倘牢之亦有不虞,届时何愁司马父子不请桓公入京。彼时清除建康,岂非举手之劳?”

“此言甚是!”桓玄对此深为赞同,于是对桓伟说,“兄长不必过虑。且令将士休整一二月,不忧建康不乱。”

三人重新入席,开始品赏冰镇的点心。

数月来,桓玄难得有此闲情在府中品茶。这样的清闲得自波澜壮阔的征战,这样的悠闲得自战死的冤魂,其中包括他在荆州、江州的劲敌殷仲堪和杨佺期。从此,帝国西部已无人能够抗衡桓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