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秋意,草原上盛开着各色小花,芳香迷人。
有时候骑马累了,干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湛蓝的天空……
颖嫔就道:“怎么样,我们塞外的风景也不错吧?广阔大气,我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在草原上跑一回马,再出出一身汗,就什么烦恼都消散了。”
陆薇问她:“那你后悔进宫吗?”
颖嫔的目光转向天空,幽幽道:“我做不了主,不给皇上做妃子,就要给巴林郡王当小妾了,那还不如进宫呢,皇上比巴林郡王长得好看,也更有权势,我不亏的。你呢?”
陆薇:“我跟你差不多,不进宫就得给常熟县令的小舅子做不知道第几房的小妾,算下来确实是皇上更好。”
她俩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眼看着天色不早了,两人各自回屋更衣梳洗,然后相约去太后那里蹭个晚饭。
吃晚饭时,太后说起了不日就是皇帝生辰的事情。
说到兴起,她伸手比划了一下,“皇上生下来时才这么大一点点,看着可怜巴巴的,我抱着他坐马车回京,一路上他不哭不闹,乖得很。”
颖嫔惊讶道:“原来皇上在避暑山庄出生的啊。”
太后愣了一下,又道:“是从圆明园回宫。”
颖嫔:“哦,皇上是在圆明园出生的。”
太后含糊应声,随即转移话题,问她们今日去哪里玩了。
眼看颖嫔似乎还想问什么,陆薇连忙偷偷扯了下她的袖子。
第161章陆薇与颖嫔从松鹤斋出……
陆薇与颖嫔从松鹤斋出来,嗔怪道:“你刚才是怎么回事?”
颖嫔不好意思说:“我只是一时嘴巴比脑子快。”
哪朝哪代的皇宫不得发生点未解之谜啊。
宋代有赵匡胤兄弟俩的烛影斧声事件;明朝万历皇帝的梃击案案;至于本朝本代,可能是离得近的原因,那就更多了。
入关后从顺治开始,每个皇帝身上都有瓜。
顺治皇帝的出家之谜;康熙皇帝的生母死因;雍正弑父的传闻;现在皇帝的出身之谜……
颖嫔好奇得不行,悄悄对陆薇说:“皇上的出生之谜又不是现在才开始传的,在先帝年间就有了影影绰绰的传闻,当时的履郡王掌管宗人府时,把熹妃,也就是老佛爷的姓氏写错了,先帝勃然大怒,直接把他的爵位从郡王降到了辅国公。这件事可不是什么秘密,该知道的人都知道。”
陆薇在清宫待了这么多年,她当然也知道。
但她从来没真正放在心里过。
古代皇帝就如同现在的大众当红明星,哪个当红明星身上没一点传闻啊,如果没有,那就证明还不够红。那皇帝自然也是一样的道理,有的没的都要传一点出来,供老百姓做茶余饭后的消遣谈资嘛。
陆薇告诫她:“你知道就知道,但不能在老佛爷面前再流露出对这件事的兴趣,免得惹得老佛爷不快!皇室不可为人知的辛秘事情多得很,咱们就算知道了也没啥好处啊。”
颖嫔点点头,“我明白,可是如果老佛爷真不是——”
后面的话她不说,陆薇也知道,如果老佛爷真不是皇帝的生母,那么该怎么办?
陆薇自己也怔住了。
过了一会儿就听颖嫔道:“不管是不是,但那都是皇上与太后之间的事,总归与我们不相干的。别想了,咱们回去吧。”
颖嫔能轻轻松松说出“不相干”这三个字,那是因为她与太后本就没有多深厚的感情,太后对她没有什么恩情,她肯定以要保重自身。
可是陆薇却不能。
她侍奉太后十几年,走到现在,她付出了真心,换来太后真心对待她,有些感情,不是说舍就能舍的。
陆薇突然觉得这趟热河之行,不是什么好的出巡,从出发前到现在都是。
皇后、嘉贵妃、舒妃三人都懒洋洋的,心情不甚好的样子,这些就算了,太后怎么会莫名说起皇帝出生的事。
六十岁,即使在现代社会,也是老人了,更何况是古代,太后估计口误吧。
陆薇细细回想这些年太后与乾小四的相处,给娘家要好处;讨厌皇帝儿子看重富察家;多次与儿子别苗头,非常强硬的做派,妥妥的亲妈底气。
想到这里,陆薇定了心,对颖嫔道:“走吧。”
……
松鹤斋。
太后连晚饭都没用多少,心绪不宁。
裕贵太妃与谦太妃过来看望她,太后强打起精神同她们说话。
谦太妃这些年在太后面前表现得恭谨小意,从无逾矩,她的儿子弘曕已经长大进入朝堂。
往事随风而逝,太后对先帝都已经渐渐释然,对谦太妃就更不用说了,现在不管是去畅春园,还是避暑山庄,她都带着谦太妃,就当是看皇帝的面子。
谦太妃恭敬地问候太后的身子状况。
太后摆摆手,“我无事,只是年纪大了,精神难免不济。”
三人随意说了些闲话,太后就让她们散了。
谦太妃与裕贵太妃两人出了松鹤斋就分开了,谦太妃回自己的屋子,却见他的儿子弘曕已经在屋里等着她。
弘曕对待自己的生母一向随意,连礼也不曾行,盘腿坐在罗汉床上,懒洋洋给谦太妃打招呼:“额娘回来了。”
谦太妃不以为意,问他:“你今天不用跟着皇上去射猎吗?”
提起这件事弘曕就心烦,“昨日皇上哥哥让我射鹿,我没射中,皇上哥哥就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责备我疏于骑射。今日我称病干脆就不去了,看他还怎么骂我!”
谦太妃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人在屋檐下啊。”
弘曕就像个被骄纵坏了孩子,大笑起来,“额娘,你可别说这句话,昨天皇上哥哥骂永璋永珹骂得更厉害,他俩胆子小,今日估计还得去给皇帝哥哥骂,哈哈!”
等他笑够了,谦太妃问道:“额娘交代你的那件事做好了吗?”
这屋子里没有外人,母子俩说到那件隐秘事,弘曕这才正经起来,道:“四十年前的事情了,就算当时伺候的人都还活着,可是他们说的话也未必是可信的。”
谦太妃道:“你只管找人就行。”
弘曕:“儿子找了,当年的接生婆早就不在了,只找到了服侍过那位钱氏的一个婢女,她就是这避暑山庄附近农户之女,如今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
谦太妃急道:“找到钱氏家墓,还有她的家人了吗?”
弘曕:“钱氏就葬在狮子园北边的山上,那一片都是埋葬宫人的地方。只是人都死了,找到了墓也没什么意义。至于她的家人,也是附近的农家,只知道女儿进宫服侍主子们,后来就病逝了,其他的一无所知。额娘光想凭这个扳倒太后,怕是不行的,还有没有别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