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不爱听课,下课不写作业。他用过的课本,拿去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当新书卖,都不会有人质疑这是旧课本,因为孙志亮一学期都几乎不翻书。
这张卷子,他也决定,不翻了!
解说员留给10班的25位同学外加一位老师,一共40分钟的时间做试卷,正好是一节课。
连翻都没翻开过一次试卷的孙志亮,在第35分钟时,终于觉得无聊,有些坐不住了。接下来五分钟,发呆也是发呆,干脆翻两眼吧。
没想到这一翻,居然给孙志亮翻出名堂来。
试卷最后一页,几道图片题赫然在目。孙志亮的目光浏览过一张张图片后,忽然定格在了其中一张特别的图片上。
这道题的图片描述是这么写的——图中所示植物名称为“叶露草”,从它的茎叶中可以提取一种名为“雷德斯汀”的多环芳香族有机化合物。此化合物可有效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适用于治疗高胆固醇、混合型高血脂等疾病。然而,尽管这种物质的药用效果显著,但叶露草却很难在实验室环境下培育,导致雷德斯汀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背景介绍完毕,孙志亮扫了一眼题目。对孙志亮以及在场的大多数同学而言,这题都难得离谱:制取雷德斯汀的一个步骤,是将中间产物与氢气按1:1的比例混合,进行氢化反应。该反应使用粉末状活性炭作为催化剂。请简述使用粉末状活性炭的优势。
孙志亮大为惊愕,他连题都没有细读,只是盯着图片和这张图片的背景描述,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
叶露草?很难在实验室环境下培育?这不是笑话嘛!
尽管打印出来的试卷上图片是黑白的,而且略显模糊,但孙志亮凭借自己对植物分类敏锐的感知力,发现图上所谓的“叶露草”,实际上是小河村农民口中一种叫“灰黄草”的杂草极为相似。
灰黄草的叶片宽大,外形与高粱幼苗相似,颜色也较接近。
由于缺乏特异性较强的除草剂,小河村里种植高粱的农民往往要亲自下地,一根一根高粱苗掰开检查,有经验的农人才能发现高粱幼苗灰黄草的区别,把灰黄草一一拔除。
寒假时,孙志亮寄住在一户农人家,那家的老奶奶和他描述过全村下地为高粱除杂草的故事。一天下来,几十亩高粱田中拔出的灰黄草,能够堆成一个大草垛。
可惜,这草连家畜都不喜欢吃,于是农人们只好把灰黄草晒干,当作柴草使用。
在高粱地里野蛮生长的灰黄草,到了制药厂,竟然变成了很难在实验室里生存的叶露草?
孙志亮再看一遍,确认图片上的植物,的确就是自己在乡下亲眼见过的灰黄草。哪怕不是,两种植物的亲缘也很接近,至少是同一个属的。
小河村要发达了呀!
解说员煞有介事地收了卷子。收到孙志亮这里,他表面漫不经心,内心激动不已地说:“这玩意儿,农村高粱田里到处都是,运夏市农科院所在的小河村就长了不少。想要找叶露草,随便去那儿找块实验田,种些高粱,你们说不定就能成捆成捆地收获叶露草了!”
孙志亮话语中透露出的自信,明显让解说员小姐姐愣了一下。不过她很快恢复了神情,并没有把孙志亮的话语放在心上:这话从一个交了白卷的男生口里说出来,又能有多少可信度?多半是开玩笑的吧。
她笑着,不带恶意地白了孙志亮一眼。
这张试卷并不是解说员或者哪位药厂员工闲来无事,临时为10班学生出的。实际上,一些药学、生物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偶尔会来制药厂实习,这张试卷的结果,便是他们实习成绩的一部分。
将这样一张专业的卷子发给10班同学,倒也不是解说员心血来潮,想看10班同学笑话,而是她讲也讲累了,却还要等一个小时,领导才能忙完他们的工作,来做总结陈词。
解说员有权限进入的几家实验室,她都介绍完了。过往的历史故事,翻来覆去也就知道这么多。
于是,她急中生智,想起了这间通常都空闲的多媒体教室,以及那份提供给大学实习生的试卷。又可以消磨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了!
解说员没指望这群高中生能做对多少题。毕竟,药学专业的大四毕业生,在制药厂实习三个月之后,做这张试卷的平均分也就80多分,对于这群连有机化学是什么都还不知道的高中生,她更不抱什么期望了。
然而,收卷子过程中,她忽然发现了刘二明的卷子。开头一些选择题,刘二明没怎么动笔,可到了中间,有一些要求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简答题,刘二明居然写得像模像样,他的答案出人意料地准确,甚至专业。
某些有机物极其复杂的化学式,他刘二明居然也能准确无误地绘制出来。
收完了试卷,解说员这才好像忽然想起来什么,对着现场26个人尴尬地问道:“哎,你们带队老师在哪儿?”
高松然心情复杂地举起了手。解说员脸腾地一下红了,因为她刚刚从这位年轻老师手里收过一张白卷。
收卷子时,她心里还在想:怎么这人和他旁边那个说什么“高粱”的学生都交白卷呢?一就该是班上的差生吧!
没想到,原来这位是班主任老师啊。
试卷收了上去,解说员简单扫了两眼,高松然却执意抽出秦添的那一张,希望借此机会让解说员认真看看。
同学们留在教室里聊天、休息,等待药厂领导结束致辞,高松然则和解说员在教室前方认真地批改起了卷子。
“你说的这孩子是上生物竞赛的吧?”解说员看着秦添的试卷,有些欣慰,“才上高一,学得还挺深入。人体解剖结构图填空、免疫反应、药物作用原理相关的题型,正确率都挺高!对了,我当年也是我们林西省生物竞赛一等奖呢!”
虽然面对同学们讲解时,表现得有些看不懂眼色,一会儿把高中学生当小学生一样哄,一边又给他们做大学实习生的题,但面对老师,解说员的智商情商好像又都回到了正常水平线上。
她猜到高松然对秦添这个学生有着别样的期待,问道:“老师,您特地让我看这位秦同学的试卷,是因为……”
解说员原以为,这位秦同学是个关系户,家里人和班主任打好了招呼,想借参观的机会把这孩子塞到制药厂来。
她猜错了秦添的身份背景,却猜对了高松然的目的。高松然也没隐瞒:“这个孩子对于生物学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在生物竞赛班的学习也很顺利。这一次来制药厂参观,她也是表现得最兴奋的同学之一。所以我的确想问问您,制药厂有没有什么机会吗,可以让孩子跟着实践?”
能和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