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我,班主任,被迫营业 > 分卷阅读312

我,班主任,被迫营业 分卷阅读312

簡繁轉換
作者:linnay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1-26 22:38:20 来源:源1

打死打伤。

有的人因恐惧停止了反抗,也有的人悍不畏死,用生命捍卫良知。

随着世界政府信用的破产,武器工厂失去了强大后台的支撑,也停止了抵抗。由科学家为首的团队重新组建了新的临时世界政府。

卫望领导了新型环保医疗技术的研发,帮助清理了泄露在世界各地的“哚辐完剂”,也让变异的人类、动植物逐渐恢复了正常。

危机解除,卫望因其无畏的勇气和在科学上的贡献,被新成立的世界政府授予最高荣誉。然而,颁奖仪式前夕,卫望却神秘消失了,只留下了一封信。

他选择和恢复了健康的父母离开世界政府的漩涡中心,重新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

一篇大纲写完,温云茵已经激动得无以言表。坐在书桌前,心跳不自觉地加快——她此前的写作从未这么顺利过。

第216章

写完这篇大纲,温云茵的心情激动得无以复加,她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了一条动态:“决定了,下一本书,开科幻未来题材!”

消息一出,因为《尼罗河之夜》开始关注这个网络写手的不少读者都纷纷表示失望。在当今的网络文学市场,科幻未来题材虽然有一批死忠受众,但生活压力很大,读者们偏爱的是轻松、暴爽、快节奏的玄幻、都市作品,它们的受众基数比科幻爱好者大得多。

她的前一本小说《攻略帅哥大作战》,便是温云茵嗅到了流行题材风向后的商业跟风之作。

也正是这本书,证明了温云茵似乎并不擅长描写快餐式的爱情。尽管写到结尾最后几章,她觉得自己似乎开始找到窍门了,不过写作前期受到的挫折,还是让温云茵对这本书丧失了信心。

即使找到窍门,她也失去了继续往下写的动力。匆匆结尾之时,温云茵下定决心:下一本书,不跟风、不蹭热度,一定按照自己的节奏写!

说来也怪,这篇新的科幻小说并不是她自己发自内心想写的,而是班长赵华枫交给她的委托任务,但不知为何,电脑屏幕上,刚刚打下的字仿佛在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温云茵感到难以置信。她有种预感,这本小说出炉后,将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还将成为传达思想的武器。

写好大纲,温云茵几乎没有休息,便又投入了奋战之中,一个晚上足足码了两万字。

温妈妈素来知道,孩子进入创作心流后不要去打扰。可是,听见女儿房间里键盘“噼噼啪啪”作响,当妈妈的实在好奇:女儿真的还在写作吗?怎么听起来像在玩什么极其剧烈的竞技游戏?

温云茵的网文编辑是个善良的大姐姐。此前听说《尼罗河之夜》被一家美国小电影作坊买走,还担心温云茵受骗,给了她许多忠告。这一次,听说温云茵决定写科幻,她也不无担心地劝解道:“这个题材在我们网站受众并不多,你确定要冒这个险吗?”

编辑深知,《攻略帅哥大作战》的失利,让温云茵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尼罗河之夜》大受欢迎,编辑部一度认为温云茵是颗璀璨的紫微星;第二本扑街了,孩子还小,才16岁,还有无限可能,不能让她因为这次打击就一蹶不振。

温云茵才没有一蹶不振。相反,在新书《异变边缘》大纲出炉后,她几乎不眠不休,灵感如泉涌。

在网络小说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要靠黄金三章,开场就要爽、就要打脸!而大篇幅描写背景和世界观,往往是网文新手容易犯的错误。

可温云茵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这部《异变边缘》,开篇就是细腻的环境描写,烘托出“蓝球”世界独特的文化和政治形势——逐渐枯萎的农作物、吓人的“疯病”、人人自危的政治环境……

她用文字构建了一个逐渐让人绝望的世界。

三章写完,主角卫望才姗姗来迟地出现。

但温云茵不急。卫望的高光在后头呢!

温云茵在热火朝天地为新一本小说谋篇布局,另一边,刘二明遵照高松然和王伟的指示,开始认真阅读《寂静的春天》。

原以为这本书巨大的生词量会成为他阅读路上的拦路虎,没想到深入阅读后,刘二明自己体悟了英语阅读中的重要原则——倘若一两个生词并不妨碍理解段落大意,就先别去管它。

比起读最初两页时,遇到一个生词就查一个,刘二明改换了策略:遇到不认识的词,他先用笔勾下来,等到整个大段落读完,再去一一查询。

开篇那座假想的城镇,从生机勃勃变得死寂。大量情感化的语言,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忧虑。哪怕因为语言,并不能完全读懂每一句话,刘二明依然感到,自己的情感和书里那座假想的小镇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从第二、第三章开始,梳理多了,从《寂静的春天》的第二章开始,刘二明便沉浸在了大篇幅的基本知识科普中。书中不仅有他熟悉的化学知识,还涵盖了生态学、昆虫学等领域的内容。尽管许多知识点他早已了然于胸,但再次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去学习,却让他感到新奇而充满乐趣。

刘二明是个聪明的孩子。尽管性格可能有些执拗,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很强,一点就通。

读完这本书第三章,刘二明已经猜出了,为什么高老师极力推荐他阅读这本书的深意——尤其是在他表现出对温云茵这个小说作家一点点蔑视之后。

从《寂静的春天》里。刘二明实打实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令人身临其境的叙事手法、大量真挚的情感化的语言、通篇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

把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

读这本书之前,刘二明对杀虫剂对环境的影响知之甚少,也不了解米国二战后的社会环境。但《寂静的春天》却让他仿佛穿越回了二战后的米国,从情感上感同身受。

高老师在电话里让他思考的问题,“比起同时期的科研论文,为什么这本书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刘二明心想他已经有了初步的答案。

——《寂静的春天》不只是一部科学著作,更是一部触动人心的文学作品。

刘二明又想起,在三中集会中,校长等校领导经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身为三中的学子,要站在高处思考。”

这其实又是三中精英主义教育思想的体现。人在高处站久了,不光会高处不胜寒,也可能习惯了高处的风景。

习惯了高处的风景,就可能忘记低头,忽略了更广阔的、却没那么高的一片大地。

会把一切都当成理所应当。

就比如现在的刘二明。他拥有卓著的学习化学的天赋,平日里接触到的同学,都是运夏市这个省会城市最优秀的那一批。

即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