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批准的速度比他预料中快很多。
原来,在三中,走读生临时要住校这件事并非没有先例。
五年前,三中就给一位高三走读生开过先例。
这位学长的父母是做服装生意的个体户。由于仓库管理不当,加上天干物燥,仓库起了火。
当时,孩子爸爸在仓库里理货,对外间的大火浑然不知。孩子妈妈救丈夫心切,也冲入了火场,却被困在里面出不来。
幸运的是,周围人发现及时,报了火警和急救。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夫妻二人双双脱离生命危险,但身上皮肤严重烧伤,一时半会儿肯定没法回家了。
这家人是外地来的,孩子还是全村头一个考进运夏市三中的,如果不是突遭变故,也极有可能成为全村第一个考进重本的大学生。
这家人的亲戚没有人在临河省。父母双双重度烧伤,即将迎来高考的孩子遭受了重大打击。
从他的老师,到病床上的父母,都希望能够减少他高考中的变数。
于是,三中临时批准这位走读生的住校申请。
在老师、同学们的关怀之下,一个月后的高考,这位同学发挥总体稳定,最终成功达到了某所211院校的录取分数线。
将这件事告诉了高松然,袁老师还表示,她理解潘梦影家庭的突发变故,学校愿意保护她;但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终究只有父母,根据潘梦影的情况,学校只能允许她临时住一个星期。
再往后,如果还需要接着住校,必须由家长签署《住宿申请表》,转为正式的住校生。
听说了潘梦影在家的遭遇,10班四个住校女生都很讲义气。
10班四个女生住6人间,本来就多出两张床,四人用来放东西。
秦添心甘情愿贡献出自己的夏天的轻薄被子,可以垫在木板上,潘梦影至少不用直接躺在硬邦邦的木板上了;
葛希瑶多出一床夏季薄被,这样,潘梦影床垫有了,盖的被子也有了;
郑子叶是搞绘画的,颇有审美情趣。她购置了好几套牙刷牙膏等日用品,平时五颜六色地摆在柜子里,可好看了。为了帮助潘梦影渡过难关,郑子叶也大方地将这些日用品贡献了出来,还说:“不用担心,你用就是了!这些东西,网上随便都能买!”
丁悦想了想,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弄那么复杂干嘛?把我特制的躺椅搬到宿舍不就行了,放平了也能当一张床睡,何必让梦影盖你们夏天的薄被子,睡在硬木板上呢?”
班主任高老师上下奔波张罗、学工处袁老师的通情达理、同班同学的热情襄助,让潘梦影感动不已。
她忽然意识到,这些都是她在父母那里一辈子感受不到的温情。
父母给她吃穿,供她读书,在物质上并没有亏待过她。
但与此同时,她的父母从未给过她一星半点的精神上的支持,反而总是打压她,没有理由也要绞尽脑汁编一个借口来责备她。
久而久之,潘梦影一回到家,就觉得自己一文不值。
在家里,潘梦影是父母生活不如意后用来发泄的出气筒;在学校,她是10班同学眼中组织能力强的体委,是甘愿冒着被八卦、名誉受损的风险,也要为曾经的队友发声的正义人士。
学校里有高老师这样善解人意的好老师,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还有这群可爱的同学,用她们一颗颗并不成熟的心,温暖着潘梦影自我怀疑的心。
在学工处袁老师和女生宿舍今日值班宿管韩老师的共同见证下,高松然再次给潘爸爸打电话。确认家长知情并同意后,学校批准潘梦影在宿舍临时住七天。
于是,潘梦影变成了10班第五个住校女生。
每天早晚,潘梦影都借用一位同学的手机给父母报平安。她知道,如果不这么做,父母很有可能来学校找她。
而她此时并不想见到那两个人。
到了周末,郑子叶要回家了。
郑爸爸和郑妈妈有些奇怪地发现,这个周末,女儿似乎和往常不一样了:既不吵着闹着要去训练基地看狗,也不总提一些无理的要求。
妈妈做了郑子叶最讨厌的苦瓜,都被她一言不发地咽了下去;每顿饭吃完,娇生惯养的郑子叶还主动跑去厨房,接下了洗碗的活计。
两口子谁也没琢磨出个道理来。难不成,这个星期学校开展了“亲情·孝心”有关的主题班会活动,女儿大受鼓舞,因此回家后特地表现一番?
又或者,通过一周末的表现,把两口子哄好了,就能迫使让他们无法拒绝女儿接下来某个非常超级十分极其无理的要求?
郑子叶也觉得有些奇怪。这周末回家,总感觉爸爸妈妈在从各个角度观察自己的一举一动。
她心里不停打鼓:难道他们发现自己与范高谦之间的小小暧昧了?可是,上次传纸条被邵老师没收以后,他们明明已经很低调了好吗?
难道是范高谦在训练基地吹牛,不小心说漏嘴,被爸爸听见了?这混球,看我回学校怎么教训他!
终于,星期天晚上,郑爸爸开车准备送郑子叶回学校住宿时,郑妈妈憋不住了。
“姑娘啊,你这次回来怎么变化这么大?以前你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这次回来居然主动洗碗、主动晒衣服。对了,连我做的苦瓜炒蛋都吃了一满盘。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爸爸妈妈?”
原来是这个原因!郑子叶恍然大悟,心里那块大石头放了下来,回学校之后教训无辜的范高谦的冲动也得以化解。
她这才对妈妈解释道:“这个星期,我们宿舍搬进来了一位新同学,我们班的体育委员潘梦影。听了她在家里的遭遇,我忽然觉得自己好幸运啊!有你们这样在物质上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在精神上也支持我的爸爸妈妈,真好啊!”
郑子叶的父母认不看好美术行业,希望郑子叶走风险较小的道路
他们时常严厉地督促女儿好好学习,告诉她画画终归不是正途,但与此同时,他们花在培训班、绘画用具上的开销从来没少过一分,就连刚过去不久的16岁生日,郑子叶收到的礼物,都是她梦寐以求的电子画板。
投胎是门技术活,郑子叶显然投了个好胎。
想到这里,她又朝妈妈看了一眼,看见妈妈眼角遮不住的鱼尾纹,忽然心头一热,落下泪来。
郑妈妈43岁,郑子叶16岁,正是青春期遇上更年期的火星撞地球。
突如其来被女儿这一番表白,郑妈妈也被现场气氛感染,泪珠不由自主地从脸上滚落下来。
坐在驾驶室里的郑爸爸已经发动了汽车,忽见平时小吵不断的母女俩,居然唱起了母女情深的戏码。
他不知所措,在旁边愣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