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发现朱家荣的身影,但听说来的就是朱家荣所在的班级后,陈潇暗下决心:若是这些孩子对自己和老师制作的手工艺品有任何兴趣,他一定会倾囊相授,毫不藏私。
尽管今天没有演出,剧院方面对于开放日。还是做了充足的准备。10班同学观看彩排后,可以与剧院的演员近距离对话,下午即可以继续观看演员排练,也可以加入小朋友的队伍中,参与开放日的活动。
就像去了制药厂的同学曾经调侃的一样,“在剧院带孩子”。
带着10班同学进了剧院,马老师惊奇地发现,剧院里好几位演员竟然排成两列鼓掌,夹道欢迎自己和学生们的到来。
马老师受宠若惊。他一个教数学的,教学任务重,对学生也比较严厉,这辈子最擅长的一件事就是招人恨。人到中年,教学成绩也没有特别突出,顶多在少数公开课评比中获得过稀稀拉拉的掌声。
被这样夹道欢迎,完全超过了马老师的预期。他的第一反应还以为,这是三中的名校效应。面对夹道欢迎他的演员们,马老师拱拱手:“不用这么客气。”
殊不知,每一阵掌声对准的都是跟在他身后的何珊燕。
来剧院之前,马老师知道何珊燕也加入了剧院小分队。他清楚何珊燕的缺陷,心想:一定要把这姑娘看紧了。否则,今天在人生地不熟的剧院,居然上来就遇见如此之多的陌生人,会紧张得尖叫、乱跑。
有些受宠若惊地接受完了剧院演员们的鼓掌欢迎,接下来的一幕却让马老师看呆了——其中那个长得最好看的女演员,竟然牵住了何珊燕的手,亲切地问她:“在学校学习怎么样?压力大不大?”
另一个穿了一身紧身戏服的男演员,好奇地盯着马杰老师看了许久。他好像想问什么,却又碍着面子,最终没问出来。
倒是另一个女演员,心直口快落落大方,替男演员满足了好奇心:“这位老师,我记得您不是燕子他们班上的班主任老师吧?那个更年轻的小老师呢?今天没来吗?”
燕,燕子?!马老师愣住了。何珊燕跟这些演员到底有多熟,都亲密到这种程度,直接叫她小名了?
马老师兀自震惊中,磕磕绊绊地回答道:“我是高一10班的数学老师,他们班主任高老师带着另外一部分学生去了制药厂。剧院和制药厂,班里都有同学有兴趣。所以我们兵分了两路。”
“说起来,你们早就认识了?”问出这句话,马杰感到十分匪夷所思。
漂亮的女演员一听这话,“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何止认识燕子,她可是咱们运夏市大剧院的衣食父母呢!”
又有人对马老师解释:“何珊燕已经成了我们大剧院里的著名特效灯光师!哪怕她还没有通过任何专业培训,拿不到灯光师的头衔。可是,经过了几个月的相处,剧院里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姑娘前途无量。不对,在灯光效果方面,前途很亮!”
马老师心中大受震撼。之前还说,今天来参观剧院,自己得把何珊燕盯紧了,免得她来到不熟悉的场合,因为心中过于紧张,自己跑掉,甚至跑丢。
这么一想,到底是谁来到了不熟悉的场合啊?
第181章
马老师在戏剧演员们面前感受着燕子带来的震撼,自来熟的顾凯兴已经和站在一旁的一个演员聊了起来。
这几个带妆演员都是同一个剧组的,他们正在排练一部过程缠绵悱恻、最终结局却是相爱的人被迫相杀的悲剧。
被顾凯兴搭话的演员自嘲了笑了笑:“你大概猜不到吧,在加入这个话剧团之前,我是学相声的。可是我学艺不精,捞不到什么表演的机会。没想到,加入剧院话剧团才几天,我一个逗人开心的相声演员,就被分配了这么一部剧。”
“相声演员”?顾凯兴听了这四个字,就像瞌睡遇到了枕头,惊喜地说:“我就想当相声演员呢!”
从相声演员转行话剧演员的小伙子,看起来也就二十三四岁的样子。他打量了顾凯兴一眼,微微摇摇头:“你都上高中了?咱们说相声讲究说学逗唱,这些都是童子功。你现在学,有点晚了。”
顾凯兴不服气地反驳:“虽然我没有从小练习童子功,可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是所有老师公认的全班最大的逗比,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童子功了吧?”
这孩子,怎么不走寻常路呢!
不得不说,前相声演员从小学习,这条路有多苦,他是切身体验过的。
孩子不光要舍得吃苦,还需要跟对好的老师,吃苦才能吃对方向。他就不算吃对方向的幸运儿。可以说,他最终选择放弃相声行业,与他的老师有脱不开的关系。
他的老师并不以相声表演而出名,而是专门开班教学生的。基本功扎实,但因为缺乏大量的实地表演经验,在台风方面,这位老师能给到学生的帮助十分有限。而且,分明都二十一世纪了,这位老师依然秉持着古老的学徒模式——学徒要负责伺候师父一家人的生活起居。
到最后,这位前相声演员都快学出心理阴影了,上台表演时却还是总被人诟病状态不佳。最终招架不住,还是退出了相声演艺界。
顾凯兴情绪复杂。他对相声的热爱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久以来的梦想。经过了在相声小品社的打磨,他的信念愈发坚定。他人的失败经历,对顾凯兴而言只是不要踩坑的警示牌,不会阻挡他对梦想的追求。
“上高中了才学相声,以后去工作单位也有拿手节目可以表演。重要的是,这是一门表演艺术。看你这身打扮,家庭条件不差吧?要学就多花点钱,要跟有实际表演经验的名师去学,别重蹈我的覆辙。”
顾凯兴本来不想装这个叉的。可是,对面把展示的机会送到他嘴边,恨不得喂给他,小顾同学岂有坐视不理的道理?
顾凯兴小声问道:“那,张敏钧先生,算有实际表演经验的名师吗?”
张敏钧,这个年届退休的知名相声演员,平生最大遗憾是上了两次春晚彩排,却在最后关头,因为节目时长统筹的原因被刷了下来,与春晚擦肩而过。
但是,稍次一级的各种晚会,张敏钧先生可是常客。华国爱看电视的中老年人,十个里有十一个都认识张敏钧。
三中的相声社,今年花重金请到了这位大师给孩子们讲课。社团报名刚开始就瞄准了相声社的顾凯兴,便是“大师课”的受众之一。
前相声演员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张敏钧……等等你说的是,那个张敏钧?孩子,你说笑话了吧,人家名满天下的大师,收你这个半路出家的徒弟?”
顾凯兴挠挠头,他也不知该怎么解释:“我也不算他徒弟吧,但是他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