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然回答:“杜寒不是在教室里搞了个阳光角嘛,我看孙志亮对杜寒带来的的青椒植株特别感兴趣,还能一本正经说出哪一株青椒能结果、哪一株很可能结不出青椒。我就想,他是不是擅长此道?正好,你们余老师不是农科院的嘛,就让孙志亮给介绍过去补充毕业所需的志愿活动时长。没想到,歪打正着还真发觉了他的本事。”
听高松然说这些,李运鸿稍稍心安了些。因为他看到,高老师说这话的时候,面不改色心不跳——是真话!
高松然根本不知道李运鸿心里想什么。关于孙志亮这件事,高松然向李运鸿隐瞒了有关系统的事,但其他都是事实。
和某些无良媒体只报道部分事实,以此引导网络舆论的行为如出一辙。
从教师食堂走出去的那一刻,高松然明显发现,李运鸿整个人的步伐轻快了许多。这让他感到十分欣慰。
班上有这么多天赋适合走刑侦路线的同学,但难点在于,这条路和别的路线还不一样。葡萄酒厂、大剧院乃至农科院这样的私企或者文化性质的公立单位,只要有熟人,安排进去当个“志愿者”不成问题。
即使在消防队这样的单位,哪怕范高谦政审不过关,他已经取得的成就足以让运夏市消防队全部领导特批选入,给他大开绿灯。
但治安队就难办了。一是高松然完全没有治安部的熟人,二是孩子们进治安部肯定要政审。能不能在治安部兑现天分,还取决于多方因素。
有关李运鸿所说剧院里两个替补主演之间可能的爱恨情仇,因为李运鸿说得十分严肃,事态严重,好像随时都要出人命一样,高松然认为不能掉以轻心。
可这毕竟只是李运鸿一家之言。把一个惯常撒谎的高中生在剧院里的观察当成证据,报告治安部?
用脚趾头想,治安部都不会有人受理的。
想到10班那些“查案定位抓捕审讯”一条龙组合,高松然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问李运鸿:“你跟高诗静熟吗?”
李运鸿歪过头,不知高老师想问什么。该不会是怕自己早恋吧?可高老师怎么会怀疑自己和高诗静的?自己和她在班里基本没有交流。
李运鸿忐忑不安地望向高松然的脸,却见高松然十分坦然,他从高老师脸上读不出老师这么问的含义。
这个年纪的孩子就是容易多想。
高松然说:“我这位本家同学,作业不怎么爱写,却对明星八卦了如指掌。哦对,不光是明星,身边的老师、同学之间有什么微妙关系,她也能随便八卦出来。我来三中比你们这届学生也就早一两个月,对三中的人情世故一无所知。结果,接手10班一个月,高三哪些老师是夫妻,哪些老师曾经谈过恋爱,这全是高诗静告诉我的。我在想,宁夏是大剧院的演员应该也能算知名度较低的公众人物,你要是对他们的关系感到疑惑,不如请高诗静帮忙,让她调查一下这两个人的关系!”
第189章
高松然思忖着:史明升他爸史杰,在运夏市食品卫生局都有广泛的人脉,更别提家里有钱,还有额度极大、可以用来上下打点的钞能力。
就这,史杰都查不出省厅里是谁要搞他的珍馐贵庭。而高诗静呢?单枪匹马一个人,唯一的驱动力是好奇心,居然也能给她查出,主导珍馐贵庭突击卫生检查的,是她继母张颖。
对于李运鸿的担忧,高松然相信,自己这位本家同学有机会发挥关键作用。
李运鸿脸上带着心满意足的微笑,离开了教师办公室。
社会实践一天下来,无论玩得多开心,回来之后也会累趴。
这天晚上,留在学校的住校生并不强制上晚自习,10班除了秦添、王宇、杜寒、曹毅四个人留在班上,其他同学都回了宿舍。
曹毅留在班上,却不是自习,只是因为宿舍里打游戏的室友们太吵——自从他开始走火入魔一样下围棋,宿舍里几个爱打游戏的室友想组队五黑,都喊不动曹毅了。
在外兴奋了一天,哪怕王宇都有些坐不住。平时,要不是晚自习课间太吵了,他能坐定三个小时都不带挪一下屁//股的。
今天不一样。高松然注意到,王宇似乎有些心不在焉,作业写到一半经常低头看手机,高松然也没太在意。
职业体验活动,名义上属于社会实践,实际上还是给孩子们一个集体出游、感受社会的机会。这样热闹的一天之后有些坐不住,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
晚自习时,同学们在下面各自忙碌,高松然没有过多干涉。他自己备完了课,便又开始思考李运鸿的天赋词“不打”的含义。
他的初步判断是“不打自招”,这个词也是让他萌生了“10班刑侦小分队”主意的原因。不过现在,高松然又有了一个更妙的猜想:李运鸿能判断人有没有撒谎,不正让人联想到“出家人不打诳语”?
好巧不巧,李运鸿的父亲,年轻时还真当过几天和尚。
第二天,高松然从剧院小分队带队的马老师以及一些同学那里搜集到了更多的信息。
绝大多数令人感到非常乐观。例如顾凯兴结识了一位正经跟师父学过相声的演员,两人交流不断,相互学习。
比如林鹰,他用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先被非遗传承人其中一位无端歧视、无端讨厌,又因为他对玉罕族的美食文化有所了解,让在场的另外一位叫古阿子的老人仿佛找到了知音。
林鹰,美食?
10班有了葛希瑶这个嗅觉无敌灵敏的香水、葡萄酒鉴赏家,难道也会出一个味觉灵敏的同学?
马老师在剧院忙于照看自己的儿子,同时维持10班的秩序,他并不清楚林鹰和古阿子老人具体的交流过程。也就没有和高松然汇报。
在高老师面前,林鹰坦陈,自己从小就不好养,吃不惯在正常人眼中无比正常的正常食物,偏偏对少数民族偏门食品感兴趣。他和古阿子提到的几种玉罕族传统美食,也都是林鹰向往已久却无从品尝的东西。
和高松然说话的当口,高松然已经通过天眼,看到了林鹰的天赋——“无为”。
不对呀,如果“无为”正如字面意思上那样,若是非要在10班找一个最符合这个词第一印象的同学,有宠辱不惊的品质,肯定是吴震寰。
而林鹰根本不像这个性格的孩子啊。
高松然也没太多想,学生在自己面前说话,他不能心不在焉。给孩子看出来了,自己就不一定能得到孩子们同样的信任啊。
林鹰还说起他对食物口味的偏好,似乎并不仅限于国内的家常菜。
这种奇怪的习惯还发扬到了他对外国食物的探索之上。
在他初中刚毕业的暑假,林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