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外科教父 > 833章 全国最牛院长

外科教父 833章 全国最牛院长

簡繁轉換
作者:海与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8 09:46:56 来源:源1

手术中对肿瘤组织的精准识别非常重要,否则即使将所有器官和肿瘤拿出来,也无法分辨哪些是肿瘤,哪些是正常的,哪些又是相互混杂的组织。

当然,杨平凭借自己的丰富的解剖经验,通过肉眼识别与手指的触摸可以做出判断,如果再加上ct增强扫描、pet——ct扫描的图像记忆在脑海中,然后将这些图片套用到实体组织上,判断基本上**不离十。

但不是每个医生都是杨平,在杨平看来,如果这个手术只有自己能够做,那就是他的失败。

任何一个术式,只有改进方法,降低手术难度,让手术能够普及才是好的手术方法,否则依靠一个医生累死也只能做那么多台手术。

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低于8%,90%的患者术后一年死亡。

要提高这个比率,获得良好的生存期,杨平现在只能依靠自己高超的手术技术尽可能做到彻底切除,别无它法。

同样一件事,可以做得很高级,也可以做得很简单,这是技术层次的问题。

比如盖房子,原始人用树木茅草搭建的也是房子,现在几百层的高楼大厦也是房子,这是建筑技术层次的问题。

手术也一样,同样是胰腺癌手术,粗糙地切除也是手术。

像杨平这种将手术从战略到战术,每一个细节做到一丝不苟,也是手术。

体外切除是在整个手术计划中属于战略,而战略之下,还要有战术,以及每一场战斗。

聂顺娥带来的片子是ct增强,其实已经足够做出诊断,ct增强是胰腺最好的检查,可以用于定位定性、鉴别诊断及分期。

但是为进一步了解病情,杨平还是给她做pec-ct,这个时候其实不是省不省钱的事情,而是尽量追求最好的效果才是王道,不然省钱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不花钱,pec-ct可以对肿瘤的转移及全身状况进行评价。

从pec-ct来看,目前还在腹部转移,没有转移到脑、肺等器官,说明如果能够把手术做到一种水平,还是有希望的,治病就是这样,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

肿瘤的转移方式无非就几种——直接浸润、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种植转移,肿瘤细胞就像种子一样,播散在哪里,它就在哪里生根发芽,不久就变出一堆肿瘤细胞。

斩草难以除根,这就是恶性肿瘤的大麻烦所在,谁要是能够除根,那就是找到肿瘤的治愈方法。

杨平虽然不能够除根,但是尽量最大限度地斩草。

为了达到术中的肿瘤组织的识别,杨平准备使用吲哚箐绿进行荧光染色,经过这种特殊染色的肿瘤组织在肉眼下没有什么特殊,但是在特制的腹腔镜或者眼镜下,肿瘤组织可以发出绿色的荧光,与正常组织形成明显的区别。

方法非常重要,好的方法让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容易,依靠强力模式去实现目标有时候是无奈的选择。

吲哚菁绿需要在术前注射进入血管,聂顺娥的肝功能尚可,所以一般在术前3天开始注射吲哚菁绿,吲哚菁绿在血液中循环,最后与肿瘤细胞结合,而正常细胞却不会与它结合。

杨平一边思考,一边用手绘图完善自己的手术方案,力求做到每一个细节可以在脑海里模拟一遍。

医生办公室,宋子墨正在收集大家的手术计划书,收集完之后,包括他自己的那一份,一起放在办公桌上,等待杨平的检查。

杨平从主任办公室出来,来到医生办公室,大家都坐在医生办公室等。

宋子墨拉一把椅子,杨平坐下。

桌子上堆满的手术方案,杨平一份一份地看,手术方案的设计最能锻炼一个的人能力。

嗯,杨平慢慢地翻看,宋子墨一如既往的优秀,总是把事情做得完美无缺,这个人天生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没办法。

徐志良与生俱来的学霸,什么事情都想研究透彻,所以这两个人的手术计划最让杨平满意。

夏书是新来的,心脏外科的博士,肝胆与胰腺外科的功底还是薄弱很多,但是薄弱只是相对于宋子墨和徐志良,这两人长期跟在杨教授身边,耳提面命,连教材都是内部特供,这是外面任何人无法可以的,光一个解剖知识就能雄霸世界。

李国栋不错,人很聪明,也还上进,已经初露学霸实力,虽然经验不够,但是手术计划做得像模像样。

**小五也已经很努力,能够写出非常详细的计划,值得肯定,看来张老师和伍老师的理想不止于做一个拉钩侠。

李民医生是大专生,学历低不一定能力低,但是学历低意味着接受的教育有一定有差距,需要后面持续追赶,所以他的计划书,即使跟**小五还是差很多,不过杨平不在乎这个,他是特例,杨平有另外的培养方案。

不管李民是一块玉还是一块石头,杨平能够将他雕刻成艺术品,这是一定可以做到的。

杨平看完这些手术计划之后,大家正襟危坐,等待他的批改与点评。宋子墨最自信,他觉得教授应该会表扬他。而徐志良却毫不落下风,觉得自己除了口才,不比宋子墨差,李民医生有点不太自信,忐忑不安。

可是杨平并没有当场做出什么评判,而是丢下一句:“这些都放到我这里,等这台手术做完之后,大家再重新写一份交给我。”

就这?有人失望,有人觉得逃过一劫。

宋子墨本来还以为可以获得教授的表扬,徐志良要验证自己是不是跟宋子墨打成平手,因为多次输给宋子墨,心有不甘。

但是教授这么一句话,让两人所有的想法化为泡影,好吧,术后再分高低。

**小五逃过一劫,否则他们那手术计划肯定挨批,总是吊在火车尾巴其实也很难受,但是他们早已习惯,接受现状。

宁为凤尾,不为鸡头,不要横向比较,而要纵向比较,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有进步,这就是两兄弟的人生哲学。

手术还是等上几天,除了需要提前几天注射吲哚菁绿,还需要提前为手术做审批。

这么大的手术,还要摘除器官,摘除一个肾是肯定的,其它器官比如胰腺,不好确定,说不定术中也可能摘除,所以这种重大、可能致残、破坏性极大的手术,需要向医院医务处申请签字并备案。

此时的医务处的赵主任和科教处的周主任正在一起商量要事,李国栋拿着申请单找到赵主任,赵主任看到是杨平的单子,稍微一看立刻签字。

杨教授从出道以来,好像还没有他做不了手术,这不是赵主任的个人认识,而是三博医院的共识。

“杨教授现在在办公室吗?”赵主任顺便问一句。

李国栋点点头:“刚刚还在。”

医生有时候在哪真说不准,有时候会去门诊,有时候会去急诊,有时候会去手术室,反正外科医生很难找到人。

赵主任拿起电话,直接拨通杨平的手机,确认还在办公室,他拉着赵主任一起风风火火去找杨平商量事情。

这段时间无论是医务处还是科教处,都是忙得不可开交,科教处的周主任现在真是愁死了,自从杨平的13篇论文爆出去之后,科教处桌子上的进修申请书堆积如山。

这些申请书国内外各地的医院都有,除了医生申请进修,居然还有好几个世界顶级医学实验室的研究员申请学术交流。

外科研究所就那么大地方,怎么可能容下这么多人,怎么办,周主任慌了手脚,只好来找老哥赵主任求助。

周主任这人有点软骨病,看到老外来进修,心里总是想搞点什么特殊待遇,但是被夏院长和韩主任狠狠批了一通后,软骨病稍暂时没有发作,但是软骨病要根治很难。

这次他比较谨慎,怕自己无形之中软骨病症状发作,特意来找赵主任帮忙出主意,赵主任说:水涨船高,随着进修人数越来越多,外科研究所的原有进修制度已经不合适。

两位主任结伴来到外科研究所,周主任把事情跟杨平说一遍,杨平对这事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方法。

总的原则是择优选择,既然择优,必定有淘汰,那么用什么方式呢,杨平想起来,高考其实挺公平的,虽然对高考的诟病挺多,但是绝对是最公平的选拔,只要谁也绕不开高考,那么搞小动作就难度非常大。

杨平说道:“考试吧,我们这边出试卷,给我买个保险箱,开考前试卷密封锁在我保险箱里,等到开考的时候,再去发试卷,参照高考,严格考试制度。”

“要设面试不?”周主任问道。

赵主任摆摆手:“本来应该设面试,但是呢?面试这玩意容易变味——算了,真要来严格的,就只要笔试。”

“就这么办,我们综研究所出题,科教处组织考试,医务处负责监考,考试时摄像头全程无死角监控,我们三家派人盯着摄像头,而且面对全院直播,考试视频永久存档。”杨平觉得这事很简单。

三人对这个方式都很认同,科教处的周主任心里顿时胸膛挺得特直,想起自己组织的考试让那些老外屁颠屁颠地来参加,心里就扬眉吐气,当年自己出国进修也是通过层层考试选拔才有机会。

原来挺直腰杆的感觉这么好,只是监考的活交给了老赵,明显监考的感觉更好。

“我们可以交换一下不,你们组织考试,我们监考?”周主任想跟赵主任换活。

赵主任瞪他一眼:“进修管理是你们科教处的事情,我们只是协助,就这么定了,你们组织考试,我们负责监考。”

这么好的差事,怎么可能交给你,想想那场面,国内外,各种顶级医院的医生低头卖力地答题,自己仰首挺胸从考场走过,那是什么气场,那是什么滋味,让你老周来点头哈腰的,能有我老赵有气势?

今天杨平特别忙,送走赵主任和周主任,夏院长又打电话,说包玉楼儿子的事情,以前他的膝关节多韧带断裂,因为跟杨平起冲突,杨平一直不理他。

后来包玉楼带着老婆儿子写道歉信送给医院,还主动在医院官网上公开道歉信,包玉楼还向医院捐款设立急诊救助基金,现在隔了这么久,包玉楼才敢小心翼翼地问夏院长:能不能麻烦杨教授高抬贵手,帮他儿子做手术。

夏院长立马不高兴:“你意思我们杨教授为难你们?”

包玉楼立刻觉得说错话:“误会,误会——我意思是,我们清楚手术难度与风险很大,还烦请杨教授帮忙试试,我们愿意承担风险。”

“那好吧,我问问杨教授才行。”

夏院长于是回头打电话给杨平。

“杨教授,你说行,我就答服他们,你说不行,我就直接拒绝他们。”夏院长干脆利索。

“让他们来吧。”

也不是什么深仇大恨,既然诚心悔过,杨平愿意给他一个机会。

说实话,这种膝关节损伤想恢复运动能力,如果还想踢足球,以前全世界只有杨平可以做到,现在苏南晨、高远、罗伯特也可以主刀手术,但终归杨平是原创者,是导师,包玉楼不想儿子以后残废,所以费尽心思想请杨平出手。

夏院长见杨平已经答应,也就回复包玉楼:“既然你们这么积极,我们杨教授就尽力试试。”

像夏院长这种人,身处院长的位置,什么事情都硬杠肯定是不行的,他要外圆内方,在各种关系中游刃有余,否则这个院长也当不下来。

之前这么多领导打电话来求情,夏院长只是一句话:“哎!我们小医院,水平不行,医生胆子也小,做不了这么复杂的手术,还是让他去帝都魔都吧!”

就算明知道这是扯淡的理由,但是对方也没办法,医疗上的事情,尤其手术,人家自己说做不了,你非要人上台,谁敢负责。

现在既然杨平松口,夏院长又可以说:“手术难度虽然很大,风险很高,既然你们这么积极,我们医生只能尽力试试。”

夏院长本来就很硬气,在人民大会堂领过奖的,怕谁,自从有了杨平之后,他更加硬气,有时候硬气得连自己都觉得——自己是全国最牛院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