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第二千二百一十四章 世家双子侍孟昶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二千二百一十四章 世家双子侍孟昶

簡繁轉換
作者:指云笑天道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22:32:0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东晋北府一丘八 !

刘穆之看着眉头轻轻一皱,显然是有些意外的刘裕,继续说道:“夫人和王谧他们一直在强调,以后世家子弟想要继续保有富贵,只有从军建功了,在风生找我之前,这个谢晦的远房舅舅,琅玡王氏的王裕之,托人向我表达了希望在你军府中任职的愿望。噢,对了,谢晦的母亲,就是王裕之的堂妹。他们的祖父,都是曾任平北将军的名臣王胡之。”

刘裕讶道:“王胡之,是书圣王羲之的兄弟吗?”

刘穆之摇了摇头:“不是,是堂兄弟,王羲之的父亲王旷是我大晋开国丞相王导的堂兄弟,而王胡之的父亲王廙,也是王导的堂弟,虽然声名不如王导和王羲之,但也是我东晋开国的一方刺史了,与那谢相公的父亲,陈郡谢氏掌门谢鲲,当时是齐名的。王胡之这一脉跟谢家的关系,也是百年之交,就象王胡之的儿媳,王裕之的母亲,就是谢家的女儿。”

刘裕长舒一口气:“这大晋的上层世家,百年来盘根错结,同气连枝,还真不是吹的啊。可是这个王裕之,为什么不早早地来找我呢?”

刘穆之叹了口气:“因为王裕之的夫人,是桓玄的姐姐。”

刘裕倒吸一口冷气:“还有这层关系?那我就不是用不用他的问题了,是杀不杀他的问题了。”

刘穆之笑着摆了摆手:“别误会,王裕之并非桓氏一党,当年他跟桓家结亲,也不过是大家族联姻的结果,桓温入主建康那几年,跟他桓氏结亲的大世家,可不在少数,就是谢家,也不能免俗,难不成你要把谢家也给拔了?”

刘裕勾了勾嘴角:“那这次桓玄入京,只怕是没少提点他的这个姐夫吧。”

刘穆之摇了摇头:“王裕之在荆州当年为官的时候,就不想跟桓家扯太深的关系,还主动地让老婆回了娘家,大概是为了跟桓玄保持距离,桓玄得势之时,几次征召在荆州当太守的他到自己手下做事,他也是辞官不就。这种情况在高门世家中并不少见,倒不是因为他们多有骨气,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局势不定,不能轻松地跟某个势力绑在一起,以免受清算。所以百年下来,只有持这种处世之道的世家,才能长长久久,别的象刁家这样的,就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刘裕点了点头:“那这个时候王裕之主动来投,就是要向我表明忠心,也向全体世家表明立场了?”

刘穆之正色道:“是的,作为桓玄姐夫的他,需要用这样的方式向你效忠,现在连谢家也没有公开地站在你这边,而王裕之是第一个主动来你军府求职的高等世家子,寄奴啊,你对他的安置,会影响很多世家的选择,不可不慎重。”

刘裕笑道:“你现在是我府上的主薄,一切府中机要决断,包括人事,都取决于你,你觉得,应该如何安排呢?对这个王裕之的底细和他的能力,你摸透了没有?”

刘穆之说道:“王裕之算是个比较典型的世家子弟了,不从军,不习武,对兵事一窍不通,但受过良好的教育,文才过人,要写一些公文,诏令,那是手到擒来,他的手下也有些干吏,让他当个郡守之类的,也能胜任。但如果说要他上马管军,下马治政,做个能开疆扩土的兵车刺史,那是肯定不行的。”

刘裕笑了起来:“这么说,他连谢混也不如了?起码谢混也能上阵杀人呢。”

刘穆之正色道:“寄奴啊,要求不要太高了,谢混是因为其父谢琰是世家子弟中难得的能统兵之人,谢家起于将帅,对子侄的军事才能训练一向非常重视,但大晋所有的高门,谢家也是独一无二的,象王裕之这种肯以名士身份来你的幕府中任职,已经是非常难得了。而且在我看来,他也不至于误了你的大事。”

刘裕点了点头:“我确实不指望高门世族中能一下子出象你,象羡之,象孟昶这样中等士人出身的栋梁之才。但只要肯从军报国,为大业出力,就是好事。你帮我安排和王裕之的见面,必要的时候,我要备足聘礼,亲自上门去请他,我知道,士人还是很吃这套的。”

刘穆之摆了摆手:“这个就不必了,这回王裕之来投靠你,本身就是要表明一个主从的态度,如果你去请他,就表明你起码没有在这些高门世家之上,这个态度很重要,所以,让王裕之主动来你这里,然后你表现得客气一点,也就行了。”

刘裕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突然说道:“那孟昶手下的另一位世家子弟是谁,他又是怎么让谢晦和此人投入他的幕府的?”

刘穆之笑道:“是那楚军大将傅弘之的族弟,大晋名臣傅咸的孙子,傅亮。”

刘裕双眼一亮:“就是那个曾经给郗超亲口称赞的神童傅亮?”

刘穆之点了点头:“正是此人,北地泥阳傅氏,乃是西汉名臣傅介子的后代,在后汉黄巾之乱时曾有名士傅燮,忠义无双,赢得千秋美名,其后人傅玄,傅咸等,也是累仕两晋,是著名的官员。傅弘之那一支原来一直留在泥阳老家,后来迁居荆州,虽然同姓傅,但已经没了太大的关系,就象你我五百年前的祖先都是一家人,但现在不算同族。”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这个傅亮的名声,连我都听过,传说当年郗超与其父亲傅瑗交好,去他家时,他和哥哥都不过五六岁的小孩,郗超派左右突然上前脱掉了他华丽的外衣,而傅亮却毫无可惜之色,仍然不卑不亢地站立,与其号啕大哭的兄长形成鲜明对比,当时郗超就对其父说,你这小儿子将来必成大器。此事在你我初投北府时很有名,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当年的小神童,也长大成人,出来做官继承家业了,只是他原来好像是在桓谦的手下做事吧,我以前还在桓谦军中见过他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