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第二千三百四十一章 报国无门目无亲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二千三百四十一章 报国无门目无亲

簡繁轉換
作者:指云笑天道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22:32:0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东晋北府一丘八 !

刘穆之笑着摆了摆手:“二位,请勿太过激动,如果陶先生真的是奸细,又怎么会带着大军攻陷江陵,赶走桓振呢?桓玄把他安置在陛下的身边,可未必就代表他就是桓玄的心腹,就象我刚才说的那样,我们满殿的宾客,不都曾经接受了桓玄的官职吗?王公子还娶了桓玄的女儿,要这么说,是不是大家都应该先查查自己呢?”

这下子,王愉和王绥给说得哑口无言,无奈地坐了下来,刘穆之看着陶渊明,平静地说道:“陶公,你能说说你是如何引大军袭取江陵的呢?”

陶渊明微微一笑,说道:“陶某的祖先,是开国功臣,国家忠良,所以家风一直教训我,要忠于大晋,造福苍生,虽然家道中落,但这个先祖的教诲,不敢或忘,所以陶某在山野之中时,也是勤学苦读,学得文武艺,就想着有朝一日能报效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刘穆之点了点头:“很好,这点上,我与陶先生应该是心有灵犀啊,这么说来,你后来就投效了桓玄?”

陶渊明淡然道:“大晋实行察举制度,要出来做官,要么需要有名士的风评,要么需要有在朝堂为官的高门世家的举荐,陶某当年也曾经两次来建康城,希望能得到权贵高门的赏识,只可惜,我连世家的大门也无法进入,当年还是王国宝执政,不要说他,就是连王将军家的外门,我也不得进入啊。”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王愉的身上,王愉胀红了脸,大声道:“一派胡言,我怎么不记得此事呢?你,你这分明是诬陷我!”

陶渊明笑着摇了摇头:“王将军,陶某可没有诬陷你的理由啊,也许你是安坐家中,或者是出外交游,不会数数你家门口摆着队想要求见的宾客和马车有多少,而我,就是一个连马车也没有的穷酸文人,连建康的官话都不会说,不要说是你,就连你家看门的,也会把我往后赶呢。”

刘穆之笑着摇了摇头:“都说高门深似海,看来王将军家的门槛也是高得可以啊,陶先生的这番遭遇,想必很多出身不高,却才华满身的低层士子都经历过,所以上品无寒士,下品无高门,这话百年前就有人提过,现在也一样啊。”

王愉咬了咬牙:“该死的狗奴才,竟然有眼不识高人,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他!”

庾悦冷冷地说道:“罢了,王将军,你家的这种情况,各家都差不太多,想必当年陶先生也来过我庾家,谢家,郗家。不过,你这么聪明的人,当时也是有名动天下的桃花源记这样的作品,难道真的连一个引见的有身份的朋友也没有吗?”

陶渊明摇了摇头:“陶某山野之人,桃花源记也不过是后来在桓玄幕府中才被人传开,我来建康的时候,举目无亲,也没有旧识,只能自己碰碰运气,其实连我来建康,也是殷公给的盘缠,不然的话,我来建康都是不可能的事,是吧,殷公。”

他看向了坐在门边的殷仲文,殷仲文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这个,陶公大才,殷某一向佩服,这点小忙,举手之劳而已。”

庾悦和王谧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一笑。他们顿时就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陶渊明之才,殷仲文自然识得,但越是如此,越是不能让他威胁到自己,他不引见陶渊明去当时的殷仲堪手下,却给他一些钱让他去建康,又不写信或者是托人举荐,分明就是想让陶渊明四处碰壁,最后心灰意冷地自己回归山野,如此一来,自己既没明面上得罪陶渊明,还有一个赠钱慷慨的名声,甚至可以得到陶渊明的感激,不可谓不算路深远。

陶渊明却是笑道:“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虽然没有在建康找到路子,但是回荆州的路上,却是意外地与那卞范之同行,当时他也是要去投奔桓玄的,就把我举荐到了桓玄的幕府中当了一个文书,而那桃花源记,也正是卞范之出钱雇人抄了很多本,四处传播,才让我有了点名气呢。”

刘穆之笑了起来:“原来是卞范之所为啊,你是文人,写文作赋拿手,而他是谋士,所图者乃是军政之事,而且,在桓玄那里,卞范之和殷太守一向是互不相让,留下你这位大才子,恐怕也是他对付殷太守的一着吧。是不是这样呀,殷太守?”

殷仲文打了个哈哈:“这个,这个陈年旧事,不提也罢,我主要,我主要是觉得卞范之这个人心术不正,总是教唆桓玄犯上作乱,可以说桓玄最后行这谋逆之事,也少不了他的挑唆。”

说到这里,殷仲文顿了顿,看着陶渊明:“不过,陶先生却是一股清流,没有跟他们同流合污,这点我可以作证。那卞范之图谋这些篡逆之举,也不会跟陶先生商量机要之事的。他连我都要防着,怕我抢了他的功劳,更不用说对于陶先生了。”

陶渊明微微一笑:“殷太守所言极是,不过,也是因为我一直受到先祖的家训,不可以行篡逆之举,其实桓家的名声,我不是不知道,但当时我报国无门,无人举荐,只能暂时栖身他的幕府,毕竟当时的桓玄,是朝廷正式的南蛮校尉,广州刺史,至于谋逆之举,乃是后事了。我当时为他做事,也是为朝廷效力,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刘穆之点了点头:“不错,其实我们这些下层士子,没什么选择的权力,有这种大将的幕府常识,肯给个机会,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至于后来桓玄篡逆,不是我们这些人可以阻止的,别说是你,就是现在满堂的诸公,当年不也都是一时受形势所迫,当了桓玄的臣子吗?这点,我想没有人可以苛求陶先生你的。”

这话说得所有在场的人都惭愧地抬不起头,陶渊明微微一笑:“可是,就象刘镇军,刘长史这些忠义之士,一时隐忍,终将起兵复国一样,陶某虽不过一介文人,职位低微,但也心怀忠义,想着有朝一日能凭自己的力量,为大晋做点事。本来我是准备从伪楚朝中辞官回家,不为之效力了,可是没想到,这时候正好碰上京口建义,也让我有一个报国的机会。”

PS:因为后台失误,把后面定时更新的2352章提前在上午更新了,现在已经把内容替换了过来接上了新章节,今天的两章就都在这里了,下午五点的更新取消,特向广大读者致歉。如果内容上仍然是2352章的朋友,可以尝试删除本书后重新加书架,这样就能调整过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